登錄???|???注冊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長河》《邊城》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文學史和文物研究界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書輯錄了季羨林、巴金、汪曾祺、梁實秋、施蟄存等人的35篇回憶沈從文的文章,內容豐富,從多個角度真實地再現了沈從文從一個“鄉下人”到文壇巨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成就。
季羨林等 ·文學家 ·18.2萬字
《余光中傳:永遠的鄉愁》是臺灣文學研究專家古遠清為余光中作的傳記。作品緊緊圍繞讀書和寫作的主題,對余光中從童年到晚年的詩書人生進行了回顧,著重論述了余光中博取東西方文學眾長的文學淵源。書齋之外,還有組建詩社以文會友,教學相長師生共進,攜妻旅行覽山涉水,教養子女家睦人和,一個幽默博識、熱愛生活、堅守自我的余光中的形象就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作品寓評于傳,寓詩文賞析于生活描寫,文筆精煉優美,既是一部耐讀的傳記文學作品,又是一本專業的詩文鑒賞筆記。
古遠清 ·文學家 ·18.2萬字
這是作者施議對先生在《文史知識》2009年第4期至2011年第6期上連載的有關民國四大詞人的學術與人生的成果結集。作者對民初四大詞人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的生平、治學以及詞學主張與貢獻等都做了很好的梳理與鉤沉、總結。全文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將讀者心中容易產生的疑問擇出,以一個學人、晚輩、學生與研究者的身份,對有關問題如學詞、詞學、為人、人生遭際等都有闡述、介紹,對于了解民初詞人群體及他們的詞學創作與研究,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
施議對 ·文學家 ·18.2萬字
《三作家傳》是茨威格傳記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中,斯臺芬·茨威格從世界文壇上選擇了三位作家作為他研究的對象,從心理分析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來研究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他們是意大利作家卡薩諾瓦、法國作家司湯達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茨威格認為,這三個作家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創作階段,一級高于一級。卡薩諾瓦是原始階段,他的作品無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白描一番,一一訴之于紙,未加評論,未作分析。而司湯達是心理學階段。到了托爾斯泰則更進一步,進入道德、宗教階段。
(奧)茨威格 ·文學家 ·17.9萬字
本書是作者講述自己祖父——中共老黨員、白區地下工作者、劇作家、左翼文化運動領導者、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長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先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來領導的白區工作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在對左翼文化人的宣傳、統戰上,更是成果卓著。作者對這位有著輝煌革命歷史、也有被批判關押多年慘痛經歷的老一代革命者,除了深厚的親情外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觀察到的大量細節,呈現出了一位有原則、有才華、有個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專業范圍和興趣,她接觸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例如所謂“二流堂”的藝術家們,對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動而傳神。本書所述雖然是一個家庭里女孩子眼中看到的種種情景,但由于所涉及人物本身的特殊性,她的所見所聞仍然包含了一定的歷史價值。
沈蕓 ·文學家 ·17.8萬字
胡蘭成被稱為汪精衛的“文膽”,是一位聲名狼藉的文化漢奸,而他在愛情上的不專一,也使張愛玲的精神深受傷害,而遭憐惜張愛玲的人斥罵。胡蘭成與張愛玲的感情糾葛始終是人們口中不老的話題,而本書則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解析和詮釋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人生經歷和他們之間那場為世人所關注和議論的愛情婚姻。他們兩人的人生愛情軌跡如同兩條直線,原本平行,始終不會有交集的點,然而愛情的力量使他們的人生軌跡出現了傾斜,兩條直線有了交點,而造物弄人,最終卻在剎那的激情與熱烈之后,他們又重新走向了各自的方向,而且漸行漸遠
夏世清 ·文學家 ·17.6萬字
本書收錄了當代著名作家張抗抗關于文學創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對人生、社會和歷史諸問題的思考,體裁涵蓋回憶性的隨筆散文、創作談、訪談、序跋等。
張抗抗 ·文學家 ·17.6萬字
黃仲則是詩歌奇材,可惜無緣生于唐宋,雖有才華,但與時代格格不入。他英年早逝,卻留下兩千余首傳世詩章。評家贊仲則詩俊逸豪放神接李白,綺麗迷離似李商隱,且將其與納蘭若容的詞,并稱清代文壇雙璧。本書中,安意如以細膩優美的文筆,通過對于黃仲則詩歌和人生經歷的精辟評析,并將其與秦漢以來優秀的詩人、經典的詩詞對比,真實重現詩歌圣子不世出的才華、悲惋曲折的一生。
安意如 ·文學家 ·17.3萬字
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關于希區柯克的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很殘忍,他的真實面貌卻始終是個謎。在本書中,希區柯克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日常的恐懼令他迷戀秩序。他把生活安排得如同軍事行動;衣櫥里的衣服剪裁必須一模一樣,成對匹配;每天下午茶都會摔碎一個茶杯,以此提醒自己生命是多么脆弱;必須事先精確設計每一個鏡頭,不給任何人留下橫加干涉的機會。電影不僅是他的事業,也是他唯一的避難所。當然,人來人往的片場本身也足夠令人生畏,因此,他始終要求現場要保持安靜、整潔、高度可控,仿佛這樣方能無堅不摧。最終,他將恐懼和顫抖從波瀾不驚的生活中帶到了銀幕上,以反抗社會留給他的傷痕。
(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文學家 ·17.2萬字
沈從文創作了一部文學的《邊城》,又創造了一座學術的“邊城”,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雙峰并峙的成就。從文人到學者的轉身,使沈從文接榫于古典中國“學者而兼文人”的傳統,并成為這個傳統在現代中國的一道亮麗風景。本書融合文學史與學術史視野,考證沈從文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相互闡發的關系,發覆這種跨界現象之所以形成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路徑,樹立起沈從文作為文學家與學問家的立體形象,為解開著名的“沈從文轉型之謎”提供新鑰匙,為沈從文研究貢獻新見解。
李青果 ·文學家 ·17.1萬字
本書是柳鳴九先生一生的縮影,書中從年少時的流離歲月,到北大的求學時光,再到法蘭西文學生涯,然后又以將近一半的筆墨著力刻畫一位位名士大家的形象,或嚴肅,或儒雅,或慈祥,或風趣,圣賢雅士的形象躍然紙上。最后對自己生平進行總結,以“土”、思、勤、書,寥寥數語作為一生的關鍵詞。文末附作者大事年表及主要著作。
柳鳴九自述 劉玉杰整理 ·文學家 ·16.9萬字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畢生盡瘁于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堅持新文學運動的方向,鍥而不舍,嚴謹治學,辛勤筆耕。他在揚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這里邁開了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為此,江蘇省政協和揚州市政協文史委編輯此紀念他的史料專輯,以表達揚州人民對朱先生的緬懷之忱。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揚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學家 ·16.8萬字
海倫·凱勒編著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后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對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發脾氣,她感覺現實生活中沒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尋求下,幫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成為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許多的字,也讓她感受到了身邊無處不在的愛。
海倫·凱勒 ·文學家 ·16.6萬字
路遙本是凡人,活在平凡之中,亦在平凡的世界里逝去。然而不甘平凡的他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寫下不平凡的一筆。一部《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為路遙的生命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路遙走了,他直面人生的勇氣,是除了文學之外,留給世人的另外的精神財富,他讓人們在平凡的世界里,用心活著……
王擁軍 ·文學家 ·16.5萬字
《走向和諧:弗蘭納里·奧康納研究》介紹了20世紀美國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的一生平凡而神秘,集作家、批評家、知識女性、幽默家、天主教徒、南方人和鳥類愛好者于一身。正如奧康納兒時所飼養的“倒行的小雞”到成年后飼養的“開屏的孔雀”,平凡中成就了獨特的美麗。
楊紀平 ·文學家 ·16.5萬字
“金庸究竟何時生”“金庸在湘西”“金庸小說創作為何終于《鹿鼎記》”……“大俠”金庸身上有著太多的謎。《閑坐說金庸》由查氏后裔、與金庸同宗的學者查玉強利用其獨特的身份優勢,歷時七年撰著而成。全書共46個主題篇章,分為4個專輯。廓清了金庸研究中的一些誤區,如金庸的出生日期、相關親戚關系、退學緣由等;填補了若干空白,包括金庸與湘西的關系、十次臺灣之行的細節、與海寧和嘉興的地域淵源等;還提供了新的研究緯度,如金庸與查氏家族、地域文化的研究等。是一部關于金庸的“科普型”大眾讀物。此外,書中收錄了金庸親筆修改的小傳、與兄弟姐妹間的書信等28組插圖,均為第一次面世。本書對讀者進一步了解金庸生平、理解金庸小說有不小的價值和意義。
查玉強 ·文學家 ·16.3萬字
他們,個性或狷介,或癡狂,或迂腐;他們,性情不失風骨、風趣和浪漫;他們,品格清風朗月、蒼松勁竹。他們是近現代飄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卻也在變幻莫測的時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繹著中國文壇江湖的風雨激蕩和恩怨紛爭。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適與陳獨秀,胡適與李大釗,馮雪峰與魯迅,吳祖光與兩任妻子呂恩、新鳳霞;愛恨糾葛、難分難解者,莫如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交惡糾纏、怨懟一生者,莫如魯迅與周揚,胡風與周揚,丁玲與周揚;孰是孰非實難道斷者,莫如錢鍾書、楊絳夫婦與魯迅……
汪兆騫 ·文學家 ·16.1萬字
本書收錄了泰戈爾的自傳。書中泰戈爾記錄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時的人生回憶以及成年后經管祖傳田莊、創建學校、探望民族英雄甘地等往事,他在序言中稱本書“展現了兒童情感的快樂,是用孩子的語言寫的散文集”。本書語言清新、質樸,貼近生活與家庭,具有濃郁的印度文化氣息。
(印)泰戈爾 ·文學家 ·15.9萬字
作者分11個階段回顧了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包括苦難是人生的重要財富、革命的自修大學、建立劇場藝術、地下工作點滴、回解放區、建立中央戲劇學院、高年級教學、大躍進中的教學、赴蘇留學、教學在風浪中航行、發揮余熱的晚年等。對了解和研究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和資料保存價值。
冉杰 ·文學家 ·15.8萬字
《屈原傳》是知名教授楊雨的代表作。全書對屈原的傳奇人生做了全景式描繪,并從浪漫文學始祖、愛國思想先驅、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四個維度,對屈原的精神內核和人格魅力進行了深度解讀。行文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乏詩人的浪漫,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把屈原的驚世才華、多舛命運和他“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愛國精神完全展現在讀者面前。
楊雨 ·文學家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