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愛德華·吉本,18世紀的英國大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其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聞名遐邇,二百多年來盛行不衰。本書則是一本在西方聞名遐邇的自傳名著,由《吉本回憶錄》和《吉本書簡》兩部分組成。《吉本自傳》中記述了他看似平淡無奇卻又蘊藉厚致的一生,重點則是其如何通過一已努力在學術上取得巨大成就。而吉本與啟蒙運動諸領袖的交往及其對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強烈反感,今日談來也饒有興味。
(英)吉本 ·學者 ·15.8萬字
“我與他素未謀面,但對他知之甚詳”——傳奇漢學家高羅佩的另類評傳,刻意避開官方敘事,以作品為關注重點,用極富文學意趣的筆調,從一個知音的立場出發。《高羅佩:其人其書》是世界上第一部高羅佩評傳。作為傳記,本書頗有一些獨特之處。作者并未依照常規、著力于細述傳主的生平經歷,而是以其作品為線索,用極富文學性的筆調,凝練地勾勒出傳主一生思想與研究的發展軌跡,并且刻意避開官方敘事,加上自己也曾深度研習過東方文化的某些方面,其審視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自是與眾不同,往往從一個同道甚至知音的立場出發,做出充滿個性化的分析與評判,其中有不少靈光一閃的感悟,相信會讓讀者和研究者深感會心。
(荷)揚威廉·范德魏特靈 ·學者 ·5.8萬字
本書是當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歲口述傳記”、“記憶的碎片”、“回顧語言學界往事”、“我和語文現代化”等幾部分,自述性質的序言、后記、談話等也都一一輯錄,酌情編入。本書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內外的第一次系統結集。
周有光 文明國 ·學者 ·16.7萬字
蘇軾心境恬淡,視若浮云,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蔑視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現了一個可供人們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實人生,現世性與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擁有一代又一代的眾多讀者,永遠令人懷想,永遠給人啟迪。《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文壇全才:蘇軾》主要介紹了蘇軾的身世、家庭、學習和生活經歷,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學著作,是研究蘇軾的重要參考資料。
金開誠 ·學者 ·3.1萬字
本書用唯美而詩意的語言,力圖詮釋鴻儒錢鐘書的人生傳奇。眾所周知,一部《圍城》,享譽國內外,讓一位男子聲名鵲起,他便是民國第一才子錢鐘書。著名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說,錢鐘書是吳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諷刺小說家。才華橫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錢鐘書走了。然而,時光無法掩蓋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歲月的洗禮后越發明亮通透。《沉默與空白:錢鐘書傳》圍繞著錢鐘書一生,開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錢鐘書的年少光陰,青春年華,過目不忘的驚人記憶力,學貫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濃郁的幽默與睿智,淡泊寧靜、毀譽不驚的人格,以及經營家庭的腳踏實地……多個角度給“《圍城》之父”畫像。
孟語嫣 ·學者 ·10.2萬字
《胡適四十自述》是胡適唯一親筆撰寫的自傳,在中國現代傳記文學中獨樹一幟。在本書中,胡適從母親的訂婚開始,講述了自己童年、少年與青年時代的人生經歷。九年的家鄉教育,從拜神到無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費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學革命,皆是胡適難以忘記的人生歷程,也是造就胡適成為當時中國學術、思想、輿論領袖的成因。同時,本書也是胡適與自己心靈的一次對談。本書講的不僅是胡適40歲以前的人生經歷與思想建樹,更反映了他當時所處社會的風貌。
胡適 ·學者 ·9.9萬字
本書系統闡釋了張立文教授的學術人生,分別論述了生命的磨煉、生命的考驗、生命再煎熬、生命的覺醒,生命學術的起始、曲折與探索等內容,充分展現了老一輩學人的學術成長和發展的歷程。
張立文 ·學者 ·49.9萬字
本書在借鑒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第一次全面而深入探究陳柱的家學淵源、師承、學術交游、晚年境遇、墨學研究、陳柱與無錫國專、陳柱創辦與主編《學術世界》、陳柱對國學教育探索與實踐、陳柱的大學教育觀等,并第一次勾畫了陳柱家系、陳柱簡譜及其著作編目,將專題研究與年譜著目相結合,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詳略得當,并附有十余幅珍稀圖片,圖文并茂,對高校師生、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文史哲藝愛好者、圖書館等個人和單位具有研究、閱讀和收藏價值。
劉小云 ·學者 ·21.3萬字
他曾對魯迅說:“與其把你寫成一個‘神’,不如把你寫成為一個‘人’的好。”為人的魯迅先生擁有近乎神的勇氣,更令人震撼。魯迅文友曹聚仁所著,更具個性的魯迅傳記,他曾對魯迅說:“與其把你寫成一個‘神’,不如把你寫成為一個‘人’的好。”他在本書撰寫時保持“不需要仰視,也不必俯瞰”的視角,對魯迅的生平、脾性、家庭、師友多有揭示,對魯迅的心路歷程、社會人生、文藝政治等觀念也有闡發。從魯迅先生在紹興的童年時期到日本留學,再到棄醫從文,曹聚仁為讀者還原了一個內心熱烈如熔巖的魯迅先生,他“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把他們放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他是野獸的奶汁喂養大的,是封建宗法社會的逆子,是紳士階級的貳臣,而同時也是一些羅曼諦克的革命家的諍友”。而我們作為讀者,也因魯迅先生的經歷,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氣與清醒。
曹聚仁 ·學者 ·23.6萬字
季羨林對長壽養生、事業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個方面發表了自己獨到而深刻的看法。我們在大量研讀其作品的基礎之上,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和自己的感悟,編寫了這本《季羨林的處世哲學》,希望能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羨林的思想,了解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從而在閱讀其作品的時候有所裨益。
李世化 ·學者 ·14.3萬字
曾德超,1919年1月4日出生,海南省瓊山縣人,我國農業機械和農業工程學科的奠基人之一,農業工程學家、農業機械學家、教育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1995年,曾德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阡陌舞者曾德超傳/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分8章系統地描述了曾德超先生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特別對他學術成長的經歷以及他在我國農業機械化及農業工程和農業機械化專業教學上做出的貢獻做了脈絡清晰的梳理,給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史研究人員提供治學的寶貴借鑒。
張遠帆 尹北直 ·學者 ·20.3萬字
本書是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擬訂的“文史資料百部經典”之一種。田漢是我過杰出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中國話劇運動的奠基人,戲曲改革的先進者,中國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作者。本書是他的摯友、學生、著名作家、戲曲表演藝術家以及他的家屬根據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撰寫的回憶錄,文中對田漢的生平事跡,在戲曲上的貢獻,以及為人、思想作風都有詳盡的記述,是一本研究田漢和研究中國現代戲劇改革史的珍貴史料。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學者 ·13.4萬字
《王陽明:讓良知自由》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王陽明的一生。其筆觸有一些散文的意味,頗為通俗易懂。文章代入了一些作者自己的個人情感,其所講述的權謀、文學、哲學方面的篇幅較為均衡,深入淺出,對王陽明的描摹入木三分,對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這兩大學術核心有著個人視角的獨特剖析和獨到見解。
趙柏田 ·學者 ·9.4萬字
傅斯年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是研究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群體不可忽視的人物。作者對傅斯年進行專題研究近二十年,曾赴全國各地收集資料,進行實地考察,并多次到中國臺灣進行學術訪問,與有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對傅斯年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學術理念與貢獻、愛國思想與民族意識、參政議政與政治改革思想等進行了實事求是地論述,改變了長期以來學術界由于資料的缺乏,對其評述的偏頗,試圖給讀者提供一位接近歷史真實的傅斯年。
馬亮寬 ·學者 ·39.1萬字
本書以錢鐘書和楊絳的相遇、相知、相守、相憶為主線,貫穿兩人一生的創作與生活經歷,重現一曲溫情的歲月留聲。錢鐘書與楊絳,一個是清華才子,一個是南國佳人。他們的愛情,始于初見,終于死別。不折騰,不做作,不張揚。這一種相守,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流入時光里。因為懂得,所以不離不棄。他們擁有最契合的靈魂,最溫暖的堅守,縱使最后生離死別,卻依然延續著那份珠聯璧合的甜美愛情。
朱云喬 ·學者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