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晚清來華傳教士李提摩太在華生活45年,集傳教士、政客、學者于一身,倡導“以學輔教”的文化適應路線。本書將綜合運用歷史學、翻譯學、傳播學和宗教學等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在資料收集和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以著譯文本細讀和歷史文化描述為主線,綜合探討李提摩太西學著譯的歷史背景、階段歷程、成果狀況、策略模式、語言特征、社會影響、本土回應和評價反思等方面的內容,力圖重現這段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張涌 ·傳記研究 ·13萬字
傳記研究已進入當代學術研究的核心領域,為國內外學術界日益重視。《現代傳記研究》旨在立足學術前沿,以現代眼光和方法探討中外傳記史、傳記理論和傳記寫作中的各種問題,拓展和豐富傳記研究的內容,開展學術討論。《現代傳記研究》第7輯主要欄目有“專欄:名家訪談”“理論研究”“傳記家研究”“傳記史研究”“自傳評論”“人物研究”“傳記家言”“工作坊”等。
楊正潤 ·傳記研究 ·18.6萬字
《古希臘傳記的嬗變》是莫米利亞諾“古典學三部曲”(《現代史學的古典基礎》《古希臘傳記的嬗變》《異族的智慧——希臘化的局限》)的第二部。書中區分了三種類型的傳記:公元前五世紀的“真實”傳記、公元前四世紀的“虛構”傳記,以及希臘化時代“虛實相間”的漫步學派傳記。莫氏通過詳盡而縝密的強大史料,考證塑造出“公元前五世紀傳記”的“真實”形象,以此批判“前四世紀傳記”和“漫步學派傳記”的“虛構成分”。傳記的“虛構成分”本是傳記作者思想的體現,莫米利亞諾試圖通過史學考證的方法重新定義傳記,體現了作者卓絕的努力和勇于突破的精神。
(意)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 ·傳記研究 ·7.5萬字
由于時代久遠,文明斷絕,古埃及歷史研究主要以古埃及考古文獻為基礎。但由于這些文獻目前多殘篇且文字晦澀難懂,因此,在研究中應用古埃及文獻具有較高的難度。對古埃及歷史文獻進行整理、翻譯、注釋成為古埃及歷史研究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古埃及傳記文獻不僅描述了古埃及歷史上一系列重要人物的經歷,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政治、經濟和宗教觀念,對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古埃及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古埃及傳記文獻研究》一書收錄33篇古埃及傳記文獻,通過對古埃及不同時期的草紙文書和陵墓與神廟的墻壁及石碑上的銘文的翻譯、注釋,梳理古埃及傳記文獻的主要內容和特點,進而探究古埃及傳記文獻的文獻學、版本學以及在研究中的應用等問題。全書由“引論”、“古埃及歷史研究中的文獻學基礎”、“古埃及傳記文獻選譯”、“古埃及傳記銘文研究例證”四部分構成,是國內首部對古埃及傳記文獻研究的專著,為國內埃及學研究者和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了寶貴資料。
李曉東 ·傳記研究 ·25.8萬字
傳記研究已進入當代學術研究的核心領域,為國內外學術界日益重視。《現代傳記研究》旨在立足學術前沿,以現代眼光和方法探討中外傳記史、傳記理論和傳記寫作中的各種問題,拓展和豐富傳記研究的內容,開展學術討論。《現代傳記研究》第4輯主要欄目有“專欄:名家訪談”、“理論研究”、“作品研究”、“自傳評論”、“日記評論”等。
楊正潤 ·傳記研究 ·16.7萬字
本書是一部探討中國古代作家傳記史料的專書,內容包括四部分:一有關各種史料書的概況和重要書籍的選介;二、介紹各種傳記史料所收傳記的特色及其價值;三、有關傳記史料的考訂,包括姓名、籍貫、生卒年、事跡諸方面;四、作家傳記史料的索引。這四部分內容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書也是從事古典文學學習和研究的參考書,可為廣大的文化工作者査檢作家傳記史料之用。
祝鼎民編著 ·傳記研究 ·38萬字
作為《現代儒學》系列叢書的第三本,本書題為《多元視角下的康有為問題》,就是希望從政教關系、儒家思想與中國革命的關系、維新與守舊之爭、國家價值和世界秩序等方面來構建一個多面向的康有為形象。“在中國逐步融入全球社會的時刻,全面陷入危機的儒家該如何繼續擁有其價值的普遍性面相?這對先于時代而覺醒的康有為而言既是迫切的問題,也是十分棘手的問題。中國在與西方競爭中的失敗,意味著在一個以勝負作為評判標準的世界格局中,儒家價值喪失了解釋現實的威力。因此,在康有為看來,僅僅是從信念上來強調儒家倫常的永恒性并不能真正解決儒家所面臨的價值危機。由此他選擇了具有開放性解釋力的公羊學作為改變儒家價值形態安置的框架:這個以三世說為基礎的儒家歷時性模式,既可以使儒家的話語與作為常道的經學產生關聯,也可以為儒家適應西方挑戰而需要獲得新形態獲得發展的可能空間。”因此,在現在這個時代重新研究康有為及其公羊學,并非出于某種知識方面的考古,而是想借此討論如何通過創造性的轉化來使儒家價值挺立于現代社會,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用體貢獻自身的價值。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 ·傳記研究 ·2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