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史學最為發達,足稱信史。即便這樣,也仍然存在大量疑點,包括不少世人耳熟能詳的史例。本書所寫“六案”——焚書坑儒、建文皇帝結局、鄭和下西洋、王安石變法、西漢鹽鐵會議和老子其人其書之迷以及趙匡胤其人、還有對于南唐的研究——便是如此。它們涉及的事件與人物,歷史上赫赫有名,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在知識細節上其實布滿不確切以至未知的因素。許多普通讀者對此一無所知。本書博考文獻,就“六案”作顯微鏡式辨察與破解,而兼有知識性、懸疑性和學術性。
李潔非 ·中國史 ·15.4萬字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一生遭遇過的五次重大挫折;與左宗棠的糾結和情誼;一生收入與支出;如何看待風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勤勉、務實、自律的“文正公”曾國藩,一個矛盾、掙扎的深嵌體制核心的職業官員。透過曾國藩,讀者可窺見中國傳統官場微妙而復雜的“潛規則”與中國特色體制的獨特生存哲學。
張宏杰 ·中國史 ·17.8萬字
本書系統講述了圍繞“軍機處”所展開的滿族與漢族、宗室與皇帝、皇權與內閣、文臣與武將的權力斗爭。從雍正時期的羅卜藏丹津叛亂,到宣統三年,清政府實行內閣制,軍機處在這一百八十余年的時間里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對清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一個軍情傳遞和處理機構能逐步蛻變為無所不包的政治決策機構,甚至于公然侵奪內閣的權力并取而代之,軍機處堪稱中國古代數千年政治史中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熊劍平 ·中國史 ·14.9萬字
本書集中描摹了王朝易代之際的知識分子群像,主要集中于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兩個階段,包括陳洪綬、傅山、俞理初、黃宗羲、李贄、呂留良、嚴復、呂碧城、徐世昌等人。作者重點著筆于這些人物在風雨飄搖的鼎革之際的個人經歷和個人選擇,以此來探究他們的內心世界。
解璽璋 ·中國史 ·13.4萬字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中唐以后,人們就對武則天進行過種種評論。近代以來,其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學術論著和通俗讀物不斷出現。《武則天大傳》是羅元貞先生畢生從事于武則天研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運用新觀點重評武則天的第一人。認為武則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不僅在文學、書法、著述等方面成就顯著,而且十分重視文化藝術的發展。在唐朝由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武則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是因為她經歷了長期經營權力的過程,漸次鏟除了政治反對派勢力,并由此逐步確立了牢固的政治根基;二是在她輔政期間政績卓著,執政50年間,是唐朝歷史上較為興旺發達的時期,社會安定、人口顯著增長、經濟較為發展、文化得以繁榮、民族關系正常平穩、邊疆形勢基本穩定。這一切,都為開元盛世的到來,準備充足的條件。
羅元貞 ·中國史 ·11.7萬字
蒙曼主編,大師作品,給孩子的權威參考書,小學生基礎閱讀橋梁書。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改變世界的四大發明。因為它們,文化迅速發展普及,世界政治格局被戰爭改變,新的大陸被發現、開拓。本書從四大發明的誕生講起,依次講述了其萌生、發展、跨出國門的過程,以及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
蒙曼主編 ·中國史 ·1.9萬字
本書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史子集精髓于一體,涵蓋罪犯改造應知必知的經典,分為明恥、自省、改過、崇法、修德、尚廉、樹風、銘恩、愛國、仁愛、孝悌、誠信、友愛、節儉、責任、和諧等十六個章節內容,設置了賞析、啟示、延伸閱讀等欄目。這些欄目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剖析國學名句,提煉名句主旨,講述經典背后故事,將嚴謹、晦澀的傳統文化予以通俗化、現實化的解讀點評,并配以契合文意的精美圖片,立體形象展示經典風采。
司法部監獄管理局 ·中國史 ·5.3萬字
本書是對成都在中國空軍對日作戰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的研究,成都作為抗戰大后方的重要基地,在中國空軍對日作戰的各個方面都發揮了特殊而關鍵的作用,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時間節點上完成這部書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及社會效益。該項目為成都市社科院王蘋研究員和她的團隊的研究成果,具有較堅實的研究基礎,研究思路清晰、研究設計規范、研究資料豐富,研究方法科學,研究內容豐富。
王蘋 許蓉生 胡越英 ·中國史 ·15.8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人雷海宗的多篇學術論文的合集,作者雷海宗全面論述了他對于中國兵制和中國文化的研究成果,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國兵制和“兵”的文化,也就是“武德”的歷史的讀本。傳統的研究兵制的著作有很多,但雷海宗將西方社會科學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研究之中,深入而全面分析了中國文化的兵的精神,并由此出發,探討了整個中國文化許多值得注意的特點,敏銳地預見了中國軍隊的復興,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雷海宗 ·中國史 ·8.1萬字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引介西方歷史,結合中國傳統,對歷史重新思考。
何炳松 ·中國史 ·10.8萬字
民國詞學大師龍榆生授課所撰教材,宏觀詞史,詞學規律,欣賞鑒別等。
龍榆生 ·中國史 ·7.1萬字
本書以中國改革開放的分析為切入點,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作專題回顧,縱論中國發展之道、大國復興之路。討論具體且深刻,分析理性且全面,緊扣改革開放實踐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和中國價值,提出深層理論思考和學術性觀點,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推進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全面實現大國治理做出新的理論貢獻。
劉呂紅 張踐 ·中國史 ·12.9萬字
宋朝為何一面有歷代的積貧積弱之譏,另一面卻又達成了精神氣質、思想文化上曠古爍今的成就?知名宋史學者包偉民、吳錚強回望300年大宋王朝浮沉窺入歷史肌理,追索盛衰密碼。回望300年王朝浮沉,大宋承唐末亂世立國,卻從未能完全恢復漢唐時遼闊的疆土,又遭逢“靖康之恥”被掠去半壁河山,偏安秦嶺、淮河以南。政治上重文輕武,策略上守內虛外,大宋王朝終日周旋在強敵環伺的夾縫里,直至在蒙古鐵騎的崛起中滅亡。但正是這同一個宋朝,無論是士大夫政治的成熟,農業文明精致內斂特點的強化,商品經濟、手工業的顯著發展,還是技術領域眾多的創造發明,思想領域劃時代的迸發創新,皆被認為打開了中國帝制王朝歷史演進的“新局面”。何以同一個宋朝,一面有歷代的積貧積弱之譏,另一面卻又達成了精神氣質、思想文化上曠古爍今的成就?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窺入歷史的肌理,追索盛衰的密碼。
包偉民 吳錚強 ·中國史 ·19.7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已出版的著作《施瑯評傳》《施瑯年譜考略》《施瑯將軍傳》及多篇相關論文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研究成果,寫成的新專著。書中對施瑯在臺灣的勛業地等各類土地的取得方式、數量進行了詳細研究,闡述了施瑯的對臺政治主張和其在臺所擁產業之間的關系,分析了施瑯疏請留臺的復雜原因,評價了施瑯在臺經營官莊的貢獻。
施偉青 ·中國史 ·15.4萬字
歷史是連續的,在從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權力結構的基本盤,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慣性。腐敗,正是分析這個權力結構的入口。本書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邏輯和鮮活的細節完整講述了朱元璋、弘歷等人的反腐始末,通過對其背景、歷程、結局及影響的闡述,集中探討了明清兩朝深陷腐敗泥潭的種種困境。并以“陋規”這一貫穿明清兩朝的腐敗現象為切入點,再現當時的帝國制度結構以及官場生態,深探明清衰敗的根本原因,提出跨越時代的反思。
張宏杰 ·中國史 ·18萬字
“馮玉祥本是文盲,后來能寫一筆不錯的字,能說簡單的英語,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這自然是其刻苦努力的結果,據說他任河南督軍時,每日苦學兩小時,學習時門口掛一牌子,上書“馮玉祥死了”。學者劉半農不僅吟詩作詞,且為攝影高手,1927年,他在《半農談影》一書中說:“所謂消遣,乃是吃飽了飯——或者說,吃不飽飯——尋些事做,把寶貴的光陰在不寶貴中消磨了。八年前,魯迅在紹興館抄寫六朝墓志,我問他目的安在,他說:這等于吃鴉片而已。嗚呼,吾于攝影亦云然。”藏書家周叔把書比作女人,他對另一位晚輩藏書家黃裳說:“刻板好,等于先天的身材好;如果印工好,就是說極清朗的初印本,那就是后天的發育好;再加上很好的裝修,像傅沅叔的那種灑金綢面、金鑲玉之類的裝訂,就好像是穿上了很好的衣服;經過名人收藏,鈐上朱紅的印記,就等于胭脂花粉;要是再有名人的題,那就更添上豐韻了。”
劉仰東 ·中國史 ·17.9萬字
本書對遼代前期政治史、制度史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給予新的闡釋,突破了既有研究對遼代歷史的整體認識,從而為“漢化”問題在中國史研究中提供了一些新的線索。本書揭示出,自遼初開始,太祖至圣宗六位君主,契丹政權從傳統部族體制向中央集權的官僚體制的轉變是始終不變的方向,即便在對外趨于保守的穆、景、圣宗三朝,其政治制度的演變也完全承襲了遼初的方向,漢化不斷走向深入。遼代前期的漢化程度,要遠比學者們此前認識到的深入許多。
林鵠 ·中國史 ·18.4萬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記載了作者工作閑暇時的三次出游。第一次是從上海到杭州,最后至寧波返回;第二次是從上海到溧陽,途經蘇州、江陰、無錫、宜興、常州等地;第三次是從九江到蕪湖。此書篇幅甚廣,涉及的地域范圍頗多,討論的問題也十分豐富,既有對榨油、鑄錢、織布等中國傳統工藝的細致描述,又有對當時物價和民眾生活等的記錄,還不乏對中國民間傳說的記載,是了解當時上海及其周邊地區情況的一手資料。
(英)葛駱 ·中國史 ·18.5萬字
東西兩晉,中國歷史上黑暗又耀眼的時代。這里有最美貌的男人,最率性的女子,生兒子最多的皇帝,殺皇帝最多的牛人,有史上最狂放、最讓人神往的名士,更有最自由也最壓抑的風氣。“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作者以兩晉時期的人物為主線,嚴肅考據,梳理歷史脈絡,探究事件因果,打造讓人一看就懂,拿得起放不下的兩晉歷史!《拿得起放不下的兩晉史·上冊》主講西晉漂亮又丑陋、瀟灑又勢力,極度強烈、矛盾、濃于生命彩色的歷史。
舊時艷陽 ·中國史 ·17.1萬字
遼、金、元三朝作為中國歷史中少數民族執政的王朝,是歷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本書所編寫的遼、金、元三朝歷史故事不僅還原了歷史的精彩性,更對于歷史的進一步挖掘具有重大意義。
張逸塵 ·中國史 ·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