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以宋元之際的泉州與印度洋貿易的關系講述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社會風情與文化習俗的互相影響。泉州與印度洋文明的關系可謂交織甚密、難分彼此——一言以蔽之,泉州是了解印度洋世界的一面窗戶,印度洋文明則是認識泉州的一面鏡子。
李大偉 ·中國史 ·8.9萬字
明朝的歷史長達277年,對這樣一個夾在兩個少數民族統治王朝(元朝和清朝)中間的漢族王朝的歷史,究竟應該如何表述和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作為長期研究明史的專家,教授認為明朝277年的歷史中,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就,特別是在晚明時期,更是呈現出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曙光。《明史十講》主要涉及了明史研究的方法和成就、朱元璋的歷史貢獻、明朝前期的歷史地位、明代的衛所制度、民代的經濟、張居正改革、明代的民族關系、明代的中外關系、明代的文化和明亡清興的歷史原因等。
陳梧桐 彭勇 ·中國史 ·16.4萬字
本書為黃體芳著作集,是《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之一種,共約55萬字,分為八卷,系統整理黃體芳的奏疏、諭札、文牘、書信、序跋壽文祭文、詩歌聯語、律賦、筆記。書后有附錄,收錄近人對黃體芳的評述及根據新研究成果編纂的黃體芳年譜。
俞天舒 ·中國史 ·16.3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本書系第一部《黃巢起義》。
麥老師 ·中國史 ·17.5萬字
本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中國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將近百年的歷史演變和人物生平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的趨勢。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9.7萬字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范式的反思與重構》講述了論辯,作為一種非暴力言語手段,可以調停相互沖突的利害關系,澄清和解決意見分歧,協調彼此的行動。與利用行政、高壓、經濟等手段處理沖突和矛盾相比,它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最佳手段。此外,學術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亦需要論辯的認證與驅動。然而,這一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和學術意義的論辯研究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開展,研究規模和投入較少,理論探索存在著觀念陳舊、脫離實際等問題。這一現狀不僅與這個概念在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先秦百家爭鳴時期——被賦予的豐富意義和所享有的崇高研究地位大相徑庭,而且跟它在當代西方話語中的流通和應用也形成明顯的反差。《當代中國論辯研究范式的反思與重構》針對上述問題,從歷時和跨文化這兩個視角對當代中國論辯研究中形成的一些觀念在縱橫兩個維度上進行比較和解讀,以期在此基礎上為這一重要領域的健康發展勾勒出一個較有建設性的觀念體系和理論框架。
周強 ·中國史 ·11.5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史料的基礎上,詳細考察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明朝宮廷與佛教之間的關系,以及佛教影響在明朝宮廷消長變化的歷史過程。重點研討了明朝帝后倡導、崇好、耽溺佛教的種種表現、原因及影響;對宮中宦官的佛教信仰,宦官與佛教寺院、僧人的結納關系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書中還利用一些新挖掘的史料,就明朝宮廷與藏傳佛教,特別是以往人們較少了解的印傳密教即“西天教”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
杜常順 ·中國史 ·18.6萬字
鐵道游擊隊因著名作家劉知俠的同名小說而家喻戶曉。歷史上的鐵道游擊隊是一支戰斗在魯南鐵道線上的小型抗日武裝。本書從史料入手,以建“情報站”、創“鐵道隊”、編入“魯南獨立支隊”、恢復“魯南鐵道大隊”四個階段來劃分鐵道游擊隊的創立、鞏固、壯大、升級四個重要時期,真實地記錄了鐵道游擊隊的發展歷史。分析了鐵道游擊隊在魯南抗戰中的作用、地位、歷史功績及發展壯大的原因。通過鐵道游擊隊的發展、斗爭歷程反映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崔新明 司艾華 ·中國史 ·18.8萬字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自三代肇造,輾轉興替,至李唐而極盛。唐代御史群體既是監察主體,又是文學創作主體。當其為監察主體時,唐代御史群體表現出踔厲奮發的監察實踐和奮不顧身的諫諍姿態;當其為文學主體時,積極的參政行為所伴隨的監察、諫諍精神便深深地影響到唐代御史的文學創作。但迄今為止,學界尚未有將唐代御史與文學關系作為一相對獨立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的專著.本書力圖從文、史、法等多學科的角度研究唐代御史與文學的關系,既清晰勾勒出了唐代御史群體以“剛正”為人格標識的精神譜系和以求實、批判、療救為特征的思維譜系,又動態地考察了唐代不同歷史階段御史人格的發展變化及其與文學的關系;既宏觀地考察了御史活動對唐代文學的影響,又微觀地探討御史活動與詩歌、散文創作之間的關系。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前唐代文學研究的結構性缺陷,取得了整體創新的原創性學術成果。
霍志軍 ·中國史 ·20萬字
《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著力于兩個方面:一是把民初的議會政治置于近代中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從宏觀上把握議會政治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而對民初議會政治的興衰作出更為確切的解釋;二是從議會政治自身運作出發,通過梳理議會政治與民初特定的政治、社會情境的互動關系,揭示其中蘊涵的歷史經驗和理論啟示。是為《民初議會政治研究(1911-1913年)》結構的理論基礎。
劉勁松 ·中國史 ·18.6萬字
魏晉士人的獨特風姿及其精神面貌,史家稱之為“魏晉風度”。從思想史的角度,運用歷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按照自成體系的理論框架(”兩次變革”說,四種模式說等),對”魏晉風度”進行了一番正本清源的總結和闡釋,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崩潰篇》,下編為《重建篇》。
馬良懷 ·中國史 ·11.2萬字
本書采用橫向分類的方式從政治、軍事、經濟、人物、思想文化、民族等六個方面介紹了東周的兩個重要階段:即“禮壞樂崩”的春秋時期和“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作者以點概面,通過一人、一事、一場戰役、一部著述、一個民族等講述了東周一代的風云詭譎。整部書稿圖文并茂,將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人物、文化等等面貌展現在一幅幅或泛溢著青銅光澤、或勾勒溫潤容顏的圖片之中。
閆志 ·中國史 ·8.3萬字
湯一介先生說:“我們這個民族的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孔子講:‘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要講道德、講學問,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道義,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人文精神,一句話,學會‘做人’。”本書圍繞“博學”這一話題,精心挑選數千年來對中國產生過深遠影響,而且今天仍然備受關注的九個主題(對天地的認識、對人的認識、天人關系、生態觀念、歷史感懷、進取精神、發明創新、古代節日、古代藝術),以“經典原文+解讀”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原文都出自中國重要的文化典籍,如《左傳》《老子》《論語》《孟子》《禮記》《史記》等。這些承載了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名句,含義深刻,瑯瑯上口,讓孩子在誦讀之間受到熏陶。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每個主題還以眾多生動的小故事進行講解,體現出古代思想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以及對今天人們的啟示。本書首版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曾獲CCTV新聞聯播重點報道,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三部委聯合推薦。中文繁體字版權輸出香港地區。
湯一介 ·中國史 ·5萬字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典章制度,無不根源于先秦時代.先秦時代中,又以百家爭鳴,人材輩出的春秋戰國時代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而那段奇峰百出的歷史也最為引人入勝.那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大時代,那時天下戰亂紛紛,秦楚趙燕,戎狄匈奴,互為敵國.今日中華各族已不分彼此,合為一家,凡我中華民族,不論身處何地,都應對先秦歷史,有所了解.如此才能立足現在,展望將來,為族人謀幸福.但我們對先秦的歷史文化,了解又有多深呢?本書的目的,旨在澄清秦始皇時代一些事件的真像,指出其關鍵所在,對事件提出新的解釋,以期引起大家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興趣。
(美)梁少熊 ·中國史 ·10.6萬字
真實的歷史,往往比起虛構的情節更加引人入勝。真實的事件,往往超出小說作者能夠想象的范圍之外。真實人物在面對抉擇時,所作出的決定也能作為借鑒。這一段不論中、日、韓都極為風靡的時代,到底有什么魅力讓人一讀再讀?這些后人加諸其上的情節,還原回真實面目后,會更加令人感到訝異。這本跳脫三國志紀傳體體例中,比對不易且多有互相沖突的問題,也借鑒資治通鑒對于敘事過于簡略的問題,『以事帶人,以人敘事』的方式,盡可能以歷史事件的正確時間來介紹人物與相關事件,同時收納當時所作的漢詩、樂府、辭令,并解釋其中引用的典故,讓讀三國歷史不只是歷史,更包含更多深度與過往歷史,畢竟歷史是需要旁征博引,只單看一個時代就太過局限。
謙信 ·中國史 ·17.4萬字
《抗擊:1937—1945》是一部詳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所參與的經典戰役的實戰案例集,為勝利叢書之一種。其中精挑細選7個或具有代表性、或富有特點的案例,比較全面地展現了中國軍隊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中英勇抗敵并最終取得勝利的光輝征程。
宋國才主編 ·中國史 ·11.7萬字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西北工業大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又一次創新實踐。根據黨中央、陜西省委和國防科工局的安排,西北工業大學從2015年底以來先后承擔“四縣兩村”(中央定點幫扶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及江竹村,陜西定點幫扶城固縣、渭南市臨渭區線王村,以及對國防科工局幫扶的寧強縣和略陽縣提供幫扶支撐)的扶貧幫扶任務。對此,學校黨委高度重視,認真調研、系統謀劃,站在高處、想在遠處,發揮學校教育、科技、人才等優勢,通過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走出了精準扶貧新路子,實踐并形成了“教育幫扶、智力幫扶和眾籌幫扶”的精準扶貧西工大模式,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書僅就教育幫扶中教師跟崗培情況差行簡要總結。
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史 ·17.3萬字
錦衣衛,是明代專有軍政特務機構,在談及明朝制度建設的時候,錦衣衛是避不開、繞不過的話題,它所代表的“特務政治”影響了整個明朝的發展方向。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正是這種神秘的特性讓很多人對其真實面貌不甚了然,本書正是對這一機構去偽存真,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講述其中的權力糾葛與禍福興亡。
熊劍平 ·中國史 ·15.7萬字
本書是魏斐德教授的博士畢業論文,研究清朝末年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學術著作。清代中國的主要“大門”是廣州,“陌生人”即外國人。顧名思義,《大門口的陌生人》是與外國人闖入廣州(中國大門)的歷史有關,是關于鴉片戰爭外國入侵中國的。但這本書主要不以此研究為主,而是以英國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為線索,研究這一歷史時期廣州和廣東省的社會動態,如官府、紳士、團練、農民等對外國的態度;各自的活動、相互間的關系以及變化,從而揭示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階段的某些動向。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3萬字
俞天舒 ·中國史 ·1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