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以文書御天下是中國古代國家官僚制度中的顯著特征,而不同時期信息溝通與處理機制的差異,也彰顯出各自不同的時代性格和權力運作方式。宋代的文書行政以多元的信息溝通和發達的文書制度為依托,其所能達到的深度也是遠邁前代。本書梳理了宋代多渠道并存且相互競爭的信息溝通機制,并從御批、省札、批狀等君相日常行政文書和針對決策行為的封駁制度入手,分析了宋代士大夫政治架構下的權力運作機制。
李全德 ·中國史 ·29.3萬字
本書是吳晗先生研習明史的精要集成:《明史簡述》為吳晗在中央高級黨校所做學術講演的講稿記錄,詳細闡明了明史研究中的基本和關鍵問題;《明代政治軍事與社會》收錄了吳晗一生中解讀明王朝的核心文章,特別包含了其對明代恐怖政治、朱元璋統治策略等命題的深入探討;《明代人物》則深刻再現了明代歷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以點帶面,通過生動的人物刻畫,全面理解明代的政治特點和社會風習。歷史是一面鏡子,縱覽明朝大歷史,還原你心中真實的大明影像。
吳晗 ·中國史 ·19.5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4萬字
本書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在廣州象崗山發現與發掘南越國二代王趙胡(眜)陵墓的過程。作者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將發掘的全程分層鋪開,在關鍵的地方切入秦漢期間的歷史背景、南越國事件與南越的歷史人物等,情節生動,引人入勝。作者岳南擅長以文學的筆法描述考古發掘過程,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為一爐,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發掘報告,也有別于傳統的紀實文學。本書以嚴謹的態度和富有條理的寫作手法,將考古發掘過程與史海鉤沉盡遣筆端,為讀者重現了古代中華文明,使考古過程成為了大眾閱讀的對象。
岳南 ·中國史 ·20.6萬字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主要收錄國內外中國史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專題論文、書評、序跋等。本刊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纂,是一本有較高學術質量的不定期學術集刊,在學術界獲得良好的口碑。本輯收錄近期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論文,見解深刻,頗有新意。
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輯委員會 ·中國史 ·24.8萬字
本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情況回顧,寶鋼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用好國內石油資源成立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等。通過這些歷史事件的回顧,提出了許多極富見地的真知灼見。該書的出版對于人們了解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對于宣傳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有重要意義。
陳錦華 ·中國史 ·20.4萬字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與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的同盟國展開了第二次優選規模的戰爭,史稱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戰爭激烈時,優選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戰火遍及歐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戰線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約9000萬人死亡;錢財損失約4萬億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壞,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梁的損壞則難以估計。法西斯主義運動嚴重踐踏了人類的尊嚴、自由與和平,是人類歷史遭遇的一場少見浩劫。有些歷史是茶余飯后的消遣,但血與火交織的二戰則能較為地撥動人類的心弦。
張宏偉 ·中國史 ·23.1萬字
本書采用編年體裁,記述了自1945年至1946年中華民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事,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本書所記內容,不僅包括政治、軍事、外交,還涉及經濟、文化,甚至天災地變;不僅包括統治階級及其政權的活動,還涉及人民的革命斗爭和自發反抗;世界大事,與我國相關者也適當列條,內容充實,包容量大,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中國史 ·44.6萬字
本書由原始社會一直寫到鴉片戰爭,著重敘述了中國歷代政治、軍事成敗的根源,社會的經濟發展及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文化與藝術生活。本書寫法上夾敘夾議,文字簡潔生動,深入淺出,幾經修訂再版,累計印數達數百萬冊。本書開創我國新的通史的著述范式,是一部地位崇高又及其重要的中國通史著作,很值得一讀。
范文瀾 ·中國史 ·31.9萬字
本書是《江湖三百年》的姊妹篇。本書主要依據檔案、地方志、回憶錄等,真實再現了中國三百年間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江湖社會,全景描述了幫會經歷的跌宕沉浮:既走過轟轟烈烈的革命歷程,也曾陷入為人們所詬病的黑社會……辛亥革命黨人是怎樣鼓動和引導幫會參加反清革命的?幫會在革命中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幫會對革命產生了什么消極影響?幫會是怎樣蛻變為黑社會組織的?
秦寶琦 ·中國史 ·18.2萬字
本套裝為知名歷史學者張宏杰簡讀中國史系列。《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坐標下的中國》:中國文明從不是孤立發展的,自它產生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外來因素并未改變中華文明的本質,反而更彰顯出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本書將中國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以期讀者短時間內建立起對中國史的整體概念。同時,用“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的解讀方式,全方位呈現中國歷史治亂循環背后的內在邏輯與游戲規則《簡讀中國史.中國歷代腐敗背后的權力與財政》:權力游戲與財政法則,制度與制衡,頂層設計和陋規背后透出的赤裸人性,真實而殘酷。中國歷代腐敗的根源都是絕對的權力控制,不解決權力結構的基盤,就不可能解決腐敗問題。皇權的統治史與官吏的腐敗史向來都無法分割。作者聚焦漢唐宋元明清,橫縱對比,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的皇權統治與官吏生態,為讀者清晰呈現一個多角度的中國史脈絡。
張宏杰 ·中國史 ·41.4萬字
《春秋戰國——風起云涌》對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方面做了較為全面的描摹,能夠給讀者比較完整的印象。
金開誠 ·中國史 ·2.1萬字
《國史論衡-一部評論版的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國史論衡-先秦至隋唐編下冊:兩宋至明清以直述形式為主,即以歷代先后,自周及清末,有關治亂興衰,民族發展及斷代重要政論與歷代財政經濟;中央、地方政治興革,歷代重要戰事,軍事體制;交通,中西文化與學術之演變,旁及歷代帝王宰執興替的得失與黨爭宦禍等,其內容論析,大體上一洗坊間流水賬形式通史的缺點,而更能迎合國內讀者閱讀通史的需求。《國史論衡》編撰方式以論史為本,除了參考坊間流行的或較難看到的通史,與有關的斷代史百數十種之外,主要是吸納了數百篇近百年來有關史事的學術的論文,因此,本書并非一本“成一家言”的著作,而是一部集百家精義的史論。
鄺士元 ·中國史 ·69.8萬字
本書詳細敘述了明代從朱元璋建國到最后滅亡的全過程,系統分析了明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關系和明代的階級狀況,內容豐富,資料翔實。
李翠香 ·中國史 ·60.2萬字
本書的作者是一百多年前在中國居留并深諳中國文化的西方人。他以外人獨有的視角和眼光打量、考察著這塊神秘的土地,并以生動形象的語言紀錄下他們的觀感和驚奇。通過海外人士對中國的描述,可以使中國人可以更直觀和清晰地回眸清末民初那一段充滿創傷的歲月,了解那段歷史下大眾的生活。本書從"義和拳運動"事件著手,對整個事件的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分析這個抗擊外敵運動的前因后果,從中國人民的特性出發分析這一事件,為了解當時的中國提供了全新角度。
(美)阿瑟·亨德森·史密斯 ·中國史 ·34.4萬字
本書是魏斐德教授的博士畢業論文,研究清朝末年中國向近代轉型的學術著作。清代中國的主要“大門”是廣州,“陌生人”即外國人。顧名思義,《大門口的陌生人》是與外國人闖入廣州(中國大門)的歷史有關,是關于鴉片戰爭外國入侵中國的。但這本書主要不以此研究為主,而是以英國侵略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為線索,研究這一歷史時期廣州和廣東省的社會動態,如官府、紳士、團練、農民等對外國的態度;各自的活動、相互間的關系以及變化,從而揭示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階段的某些動向。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3萬字
“起家詞賦皆先澤,報國文章在此身。書生蠅頭鉆故紙,不輸沙場斫賊刀。”一百八十三年的軍機處,一筆厚重的歷史,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軍機處》三部曲之中,我將努力給讀者朋友們展示一個全面而真實的軍機處。
袁燦興 ·中國史 ·18.6萬字
唐蕃古道是因文成公主和親吐蕃而聞名中外的一條內地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也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通過實地對唐蕃古道沿途的石頭堡城遺址、日月山唐蕃分界碑、玉樹文成公主廟,西藏的卡若文化遺址、藏王故里、拉薩大小昭寺和布達拉宮、山南雅礱河谷的藏王墓等遺址的考察,將沿途文化遺存與歷史相結合,形成了圖文并茂的成果形式,是一部了解唐蕃關系的重要讀物。
張安福 ·中國史 ·15.8萬字
雖然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是宋朝人的生活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般無聊:我們流行將貓狗作為寵物,宋朝早有此風尚;宋朝街邊風靡的娛樂方式,與當代并無太多區別;在城市中生活的宋朝居民,已經喝上了“自來水”;宋朝的商業非常發達,人們已有相當高的品牌意識,有些商鋪甚至還出現了“燈箱廣告”……本書堪稱宋朝的“紀錄片”,讀者通過閱讀,可收獲歷史知識,領悟傳統文化,掌握歷史學分析的方法。此外,讀者還能走進宋朝人的生活中,深度體會宋朝的開放、前衛及對后世深遠的影響。
吳鉤 ·中國史 ·12.7萬字
本冊主要講述隋唐五代兩宋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再造統一、煬帝功過、貞觀之治、武則天、開天盛世、五代十國、宋太祖、澶淵之盟、王安石變法、靖康之難、宋代新儒學、宋代文化等等,是《中國通史》的第三卷。《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2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