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考據故事集:從清初到民國
按照“義理、考據、辭章”的說法,在中國人的精神創造中,考據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代表著傳統學術研究。考據重在以實證解決難題,建立在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專業修養基礎之上,研究者只有大量閱讀圖書、積累知識,才能在需要時依靠記憶串聯證據,歸納分析,得到答案。考據也因此一直是專門之學,非碩學鴻儒、博聞強識者不能勝任。E考據(E是英文詞electronic的首字母)是數字時代、網絡時代的考據,通過數據庫、互聯網搜索,讓學者有可能跳過積累環節和專業壁壘,直接搜尋到證據線索,節省大量時間精力,極大提高考據效率和準確性,同時為普通人參與考證提供了機會,拓展了學術邊界。本書作者是知名古代印刷史、古典文獻研究學者,也是近十幾年來引領風氣,借助E考據工具進行文史研究的佼佼者。書中收錄了二十多篇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文章,作者作文的初衷,是披露或釋讀稀見文獻資料,提供一些新史料,但落點均為人物和事件,期望能揭開歷史的隱秘一角。如《乾隆年間的一段跨國戀情》、《陳寅恪補證》、《過云樓的書畫生意》、《養壽園紙上考古記》、《從林紓致臧蔭松書札看“林蔡斗爭”前后》、《小萬柳堂紀事》等,涉及自清初的傅山至清末民國的袁世凱、嚴復、林紓、梁啟超、辜鴻銘、廉泉、王國維等人物,均是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挖掘、梳理和考訂來探尋真相、還原歷史,洞隱燭微,讀來令人嘆服。
·17.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