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溫故》,中國的年輪——從今天,回望中國。自2004年創辦以來,《溫故》擁有余英時、白先勇、章詒和、袁偉時、王學泰、邵燕祥、沈昌文、程巢父、陳丹青、張鳴、謝泳、邵建、范泓、傅國涌、吳興文、蘇小和諸多撰稿人。本輯特稿《我的父親劉文典》不一樣的“狂人劉文典”,冰云《陳獨秀與托洛茨基》兩個大起大落的歷史人物。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4.6萬字
“北協和,南湘雅”,湘雅醫院到今天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程。本書是由湘雅醫學院和湘雅醫院的創始人之一的美國醫生胡美于1949年撰寫的回憶錄,書中記載了他于20世紀早期在湖南從事醫學工作的種種見聞。胡美醫生以一個西方醫學工作者的獨特視角,為我們敘述了上個世紀初中國的社會醫學文化和風俗、社會對疾病的看法、中國入對中西醫的態度以及醫生一病人關系等方方面面的真實情況,不失為一本視角獨特、敘述翔實、生動有趣的回憶錄。
(美)愛德華·胡美 ·隨筆 ·11萬字
本書作者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講述了凡爾賽宮、巴黎工藝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加德納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保羅·蓋蒂博物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衛城博物館等數十座博物館、美術館的藏品及其相關歷史和逸聞趣事等。書中歷史典故及奇聞逸事信手拈來,讓人在輕松的閱讀中豐富對西方藝術史的認知,是一本故事性極強的讀物。
順手牽猴 ·隨筆 ·12.9萬字
中華帝國向來自詡“天朝上國”,明清以降因閉關自大,失去與西方文明對話的機會。其時朝廷腐敗,弊政叢生。近代列強紛至,用武力打開中國國門,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危難深重。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世界現代化大潮面前,無數志士仁人,為了民族自強和文化復興,他們自覺學習借鑒西方文化,積極探索強國御侮之道,在軍事、經濟、政治、教育、文化與外交上,進行了一系列改良和革命,這條變法圖強之路雖荊棘叢生、艱難曲折,但他們仍前仆后繼、跋涉不輟,推動著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侯杰 趙天鷺 ·隨筆 ·10.6萬字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注詩之余熟讀明史,深諳明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關于明史的隨筆結集,包含讀史札記、閑談文化掌故、解讀歷史迷思、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點評著名歷史人物等諸多方面。《爐邊話明史:社會變局與歷史迷思》不同于一般歷史類作品,并非編年史、大歷史,而是在史海中擷取一些小掌故,編綴而成。金性堯功力深厚,深入淺出,評史論人議事時,文史結合,常有獨見。
金性堯 ·隨筆 ·11萬字
煙臺毓璜頂醫院是一所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醫院,它的建立與發展,既是中西醫交流碰撞的過程,也是中西思想求同存異交流發展的過程。本書作為煙臺開埠歷史和近代化進程研究的一個重要范例,去偽存真、充實完善、細致梳理煙臺毓璜頂醫院的早期歷史,展示煙臺近代歷史的一個側面,不但對煙臺近代歷史,甚至對中國近代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劉惠琴 陳海濤 郭磊 ·隨筆 ·9.4萬字
本書是共和國鋼結構事業的開創者李瑞驊先生的回憶錄。李瑞驊先生20世紀20年代出身上海中產階級家庭。曾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后赴多倫多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主修的是鋼結構設計;1952年回國。因抗美援朝之故,不得不繞道歐亞,歷時1月有余,方達到上海。在華東工業設計院任副主任工程師。1954年,李瑞驊奉調北京工業建筑設計院,后又調建工部金屬結構總局設計室任主任工程師,負責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大工程中的軍用和民用重點工程。在他的主持下,承擔了數以千計的綱結構設計項目。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僅塔桅桿結構一項,就有如輸電塔、電視塔等1000多座,我國的廣電事業大發展打下了基礎。
李瑞驊 ·隨筆 ·18.1萬字
本書講述了歷代文人的別樣生活。在陽光溫暖的午后,翻開那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書頁,一個個值得重溫的故事浮現在眼前。其中有陶淵明歸隱田園,李白遨游天地,姜尚愿者上鉤,霍去病春風得意,司馬相如鳳求凰,白居易白居不易……四十多位文人的一世瘋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閑讀史書,俯仰天地,評點春秋,塵世間有太多的暢快和開懷等待著你去享受,去暢飲。張開雙臂,敞開胸懷,深吸清新的空氣,將抑郁呼出,你會感到無比快意。
李顏壘 ·隨筆 ·10.9萬字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占地72萬平方米。故宮的面積,是法國盧浮宮的四倍,凡爾賽宮的十多倍,俄國圣彼得堡冬宮的九倍,英國白金漢宮的十倍。故宮不僅規模宏大,更重要的是歷史豐厚,它先后成為24位皇帝的工作地和生活區。它收藏180多萬件藝術和文物精品。著名學者祝勇針對故宮的文物所寫的文化散文,向我們展示了故宮的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文化。
祝勇 ·隨筆 ·7.8萬字
本書初版于1924年,是艾琳·鮑爾著名代表作。書中,艾琳·鮑爾通過賬本、日記、書信、記錄、遺囑及其他一些文獻資料,生動地再現了中世紀時6個普通人的生活。使我們得以一瞥中世紀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民生活、修道生活、羊毛交易、威尼斯與東方的貿易活動、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等等。全書以生動、細致和深刻,引人入勝地呈現了中世紀生活方方面面的豐滿和絢爛的畫面。書中生動的插圖和作者幽默的筆觸,使得這部學術著作極具可讀性。無論是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或老師,還是對中世紀生活感興趣的普通人,這本書都一定能使之浮想聯翩、受益不淺。
(英)艾琳·鮑爾 ·隨筆 ·11.5萬字
古代中國的先民,曾經一度認為自己居住的地區就在天下的中心,觀察太陽在地上的影子,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確認這一點。但古代的神話中又講,“日下無影”的地方才是天下之中。同樣的問題,不僅中國有過,在印度,在巴勒斯坦也都有過。這是想象,還是神話?它怎么又會與古代的天文觀察有關?其中是否還有更多宗教的或者政治文化的意涵?講演者將根據古代文獻和考古的材料,提出這些問題,不指望得到肯定的結論,但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
王邦維 ·隨筆 ·1.5萬字
這是一部對三國群雄進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的歷史隨筆。全書站在與羅貫中截然相反的立場上,對三國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較詳盡的史料進行了勾畫敘述和分析評論,將發生在一千七百年前那一個英雄世紀中的英雄人物、英雄心理,近距離地挪至現代人面前。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還是同名電視連續劇的觀眾,都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將促使人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趣味品讀之中就擁有了智慧。
周澤雄 ·隨筆 ·15.4萬字
書中精選了中國歷史上幾十個俠義人物,這些英雄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愛戴,或抗擊外敵,保一方平安。他們的事跡或在正史中單獨立傳,或散見于各種野史之中。本書將他們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現代人觀點的點評,極富可讀性,讓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體會到中華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氣,在當下馳騁縱橫。
尹劍翔 ·隨筆 ·11.8萬字
本書主要評敘鎮海十七房鄭氏宗族的起源、發展及興盛的歷史,重點評介十七房鄭氏宗族四個重要發展階段,歷代杰出人物、家族商幫以及民居建筑、歷史遺存、慈善文化等,并客觀公正地評價其歷史貢獻、社會地位及所產生的積極歷史影響。
郭學勤 ·隨筆 ·18.2萬字
《昨日的邊城》作者龔靜染小城三部曲之一。三百年川南小城史,重現一個昔日的鹽業重鎮。川蜀歷史地理文化非虛構之作,歷史與文學的雙重見證。川鹽入黔、川鹽濟楚、鹽務稽核、戰時鹽務、永利化工、川鹽股票……中國近現代鹽業發展的每一步,它都參與其中,并常常成為其中的主角。一個川南小城,三百年沉底鹽史,說盡了川鹽的滄桑。《花鹽》是龔靜染小城系列之二,聚焦五通橋,以當地花鹽產業為紐帶,串聯起從清初到現在的三百年。該書本為《橋灘記》修訂,因過程中新材料的重重發現,而另起爐灶,立意結構均有改向。全書分鹵泉涌、鑿井之地、鹺商春秋、西遷重鎮、戲里有鹽、咸味江湖六部分,既是小城三百年發展的時間線,也是六個維度對小城的解讀。
龔靜染 ·隨筆 ·13.5萬字
健民,即張健民,曾任山西省政協副秘書長。張健民留下12本賬本,時間跨度為從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40余年。《健民的賬本——1952~1993,一位老共產黨員的數字人生》對張健民41年生活賬的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與爬梳。解析出賬本中蘊含的豐富時代信息,既是一部個人生活史,亦有較高的社會史和經濟史的價值。
劉濤 張宏偉 ·隨筆 ·11.9萬字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注詩之余熟讀清史,深諳清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關于清史的隨筆結集,包含讀史札記、閑談文化掌故、解讀歷史迷思、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點評著名歷史人物等諸多方面。《爐邊話清史:從朝堂到市井》不同于一般歷史類作品,并非編年史、大歷史,而是在史海中擷取一些小掌故,編綴而成。金性堯功力深厚,深入淺出,評史論人議事時,文史結合,常有獨見。
金性堯 ·隨筆 ·11.4萬字
歷史是什么?歷史是一桌香噴噴的大餐,吃了它,人就變得成熟了。本書是作者為這桌大餐盡心盡力又勉為其難做成的一道小菜,用的原料是挑選的一些南陽的舊聞軼事,和有關這些舊聞軼事的圖片。就像一小碟指頭肚大小的豆腐塊拌了小磨香油,又摻了些綠瑩瑩的香萊葉,也許不能填飽肚子,但歷史的微量元素還是有的,色香味也誘人,您不妨嘗嘗。
殷德杰 ·隨筆 ·7.7萬字
《歷史的驢友》是熊召政先生的歷史散文集,共收文80余篇,分祝福中國、炎帝的力量、踏遍青山人未老和依舊的青山四輯。內容有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貌的記錄,有對歷史和古人的追懷,有對當下文化的探討,也有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體現了作者進取的文化追求、積極的歷史觀及有所擔當的人文情懷。
熊召政 ·隨筆 ·13.3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故居留芳》主要收錄描述了各地名人故居的情況。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