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果有皇帝們那年有報刊雜志,會出現多少篇記錄他們經歷和心路的報道?想一想都巴不得趕緊讀到呢。那么,就由時拾史事的記者,不,作者,高成,報道出這一切吧。“時拾史事”是由一群歷史愛好者共同運營的歷史自媒體,在微信公眾號、網易云閱讀、今日頭條等平臺都有賬號。它專門關注正史當中的八卦事,用詼諧的語言講歷史的細節,把枯燥的歷史還原成生活中的街談巷議。
高成 ·隨筆 ·3.1萬字
《歷史,不規矩》為著名學者張鳴教授的最新作品。這本歷史文化隨筆文風犀利,舉凡歷史史跡和掌故,俯拾所得皆學問。本書內容豐富,涉獵廣泛,上至三國兩晉南北朝,下至中華民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豐富多彩。作者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入木三分的剖析,以及眾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將五彩斑斕的往事以新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別樣的歷史畫卷,表現出“個人化的歷史”和“細節化的歷史”的趣味。
張鳴 ·隨筆 ·17.8萬字
本書講述了晚清、民國時期的一些名人軼事,評述了一些社會現象,對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很有幫助。
張鳴 ·隨筆 ·12.3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隨筆。在唐朝皇宮三清殿旁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叫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他的功臣而建。里面供著二十四名文臣武將的畫像,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宏、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瓊。一個小小的凌煙閣,住了這么多大男人。每一個大男人的身后,都有一連串的小故事。本書將他們的故事和背后的歷史娓娓道來,亦莊亦諧,趣味橫生又發人深思,是一本絕佳的歷史休閑讀物。
大唐遺少 ·隨筆 ·11.7萬字
本書是歷史學者王笛的最新歷史文化隨筆。50篇,共18萬字。這本書以近代成都茶鋪為中心,寫茶鋪的日常生活、大眾文化和經濟等內容。作者從一碗茶寫開去,寫出茶館內的各色人等以及他們在茶館這個社會小空間的酸甜苦辣、社會交往和矛盾沖突,充分表達了“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這樣一個普遍的社會認知。飽滿、綿密、豐富的細節以及生動、流暢又節制的敘述,再加上客觀、理性、多維的分析,使得這部文化隨筆生動別致、耐讀。
王笛 ·隨筆 ·18萬字
人們要在社會當中生活,就不可避免要應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歷朝歷代中,皇帝有皇帝的生存智慧,官員有官員的生存智慧,百姓有百姓的生存智慧,每個階層都有屬于自己的社會生存秘訣。本書精選集結歷史學家吳晗的多篇文章,展現中國古代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的寶貴智慧。
吳晗 ·隨筆 ·17.5萬字
《消失的古城》是歷史學家王笛的非虛構歷史讀物,跟我社出版的《那間街角的茶鋪》可以形成姊妹書。本書講述了1870-1930年代的成都日常生活記憶。講述了成都這座城市從傳統生活進入現代的故事。它為我們精心描繪了聽戲、泡茶館、逛廟會、節日慶典等活動,以及小販、挑水夫、工匠、剃頭匠等各種身份的人,在這座城市中為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本書從微觀史角度,以通俗生動的語言,讓我們看到成都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變遷,并留下深刻的思考。如同《那間街角的茶鋪》一樣,作者為本書繪畫很多幅精美的插圖。此次出版為修訂版。
王笛 ·隨筆 ·14.5萬字
九冊匠心編排,百萬字深度解構,唐浩明精研細注,集文獻價值、學術深度與實用轉化于一體。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從詩詞雅韻到奏折韜略,曾國藩畢生智慧精華盡收囊中!既是研究晚清史的一手資料,更是當代人汲取傳統智慧的活水源泉。傳世智慧,典藏之選,為您開啟晚清第一名臣的立體人生圖卷!
唐建福 ·隨筆 ·214萬字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征——記憶。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舍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1.4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5萬字
電視連續劇《羋月傳》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政治家羋月極為曲折傳奇的人生故事”。“羋月”這個名字只是根據兵馬俑上的殘存“羋月”和阿房宮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羋月”的合體陶文而來,真正在史書上留下身影的是“大秦宣太后”羋八子。該女士是戰國時期響當當的真實歷史人物,她在被稱為“虎狼之國”的秦國呼風喚雨幾十年,一手托著秦國蒸蒸日上、走向輝煌。后來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不能說沒有這位高祖母的功勞。雖然屏幕上的兒女情長和勾心斗角大多是虛構出來的,可全劇對于羋八子所處的歷史時期以及該時期的政治、軍事情況的還原還是非常用心的。亂世出英雄,羋八子置身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各方勢力、各個階層都處于巨大的變動之中。下面,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孕育了女政治家羋八子的偉大時代吧!
張帆 ·隨筆 ·1.7萬字
治久必亂,合久必分,太平日久,先人遺澤逐漸耗盡,于是亂勢日熾,三五梟雄,趁亂起事,不是命號稱帝,就是擁土稱王。這種亂世分裂的情狀,東周時有列國,后漢時有三國,東晉后有南北朝,晚唐后有五代,統是東反西亂,四分五裂。五代先后歷五十三年,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改了五次國號,叫作梁、唐、晉、漢、周。史家因這國號前代早已稱過,所以各加一后字,稱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此外還有與五朝或合或離,不相統屬的國度,稱作十國,就是吳、楚、閩、南唐、前蜀、后蜀、南漢、北漢及吳越、荊南。
蔡東藩 ·隨筆 ·34.5萬字
本書以數十幅“二戰”中猶太集中營被害兒童的幸存畫作為主,圍繞在苦難中堅守人的尊嚴、堅持美的創造和智慧的思考這一核心內容,講述相關背景和有記載的人物及故事,內容涉及普通的猶太家庭、猶太兒童、猶太藝術家等大批浩劫受難者的遭遇和他們不懈的精神追求。
林達 ·隨筆 ·6.2萬字
這本書中收入的文字是作者1999年至2004年間斷斷續續寫下來的,書中的部分文字曾經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過,而還有一部分文字,是由作者演講時的錄音整理的。這是作者寫作跨度最長的一本書,文字雖然是零散的,提供的只是一幅幅剪影,但都圍繞了“百年中國言論史”這一主題。本書正如副標題所言,此書與《追尋失去的傳統》、《筆底波瀾》一起,共同探尋百年中國言論史的幾個時代以及重要人物。傅國涌在塵封的史料中勤奮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國不少歷史真相,以新的視角給讀者新的啟發,實現了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
傅國涌 ·隨筆 ·16.7萬字
遠在趙宋年代,金邦被滅后,還有未死的女真遺族逃奔東北,伏處海濱,取“長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愛新覺羅氏”,并建滿洲國,于是舉族改稱“滿族”。經過幾百年,相傳了幾代人,族中卻出了一個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人物,于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歷史。清朝一統中原,總道是千秋萬歲,綿延不絕,可以與天同體了。誰知異族船堅炮利,屢犯國門。泱泱大國今天割地、明天賠款,累得清朝君臣顧此失彼,國勢也漸漸衰退下去。不料,外患未了,內憂又起,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蔡東藩 ·隨筆 ·58.8萬字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云、鄧小平等領導人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工作方法的價值并不因時間的流逝和條件的改變而失去作用,今天我們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繼承它、使用它、發展它,以加快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的進程,學習的同時也是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優良傳統的較好方式,讓它們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對我們國家的干部來說這是國情教育的優質讀本。
金沖及 ·隨筆 ·8.2萬字
本書講述了那些不為人知的瑣碎歷史片段,可以讓今天的人頓悟。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對于想搜集歷史另類素材的創作者來說,本套書值得收藏。歷史往往為一些個人的、偶然的、甚至不起眼的情狀所左右。近代中國百十年間,社會的跌宕,思潮的流變,任務的命運變幻,皆遠甚于前。本書以《世說新語》類似的體裁,摘取此非常時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片段、人物掌故,力圖以故紙堆里的邊角料還原出歷史的原貌,從細枝末節里窺探出事件的真相。《非常言》分為史景、國事、武運、軍事、革命、將帥、世道、愛憎、廉恥、詼諧等15篇,力求從細枝末節里窺探、還原歷史,是難得的筆記體佳作。
李異鳴 ·隨筆 ·13.8萬字
《歷史在你我身邊》與《掃起落葉好過冬》、《一路走來一路讀》同屬一類,為林達近年文章的結集,不同的是前兩書內容基本都圍繞美國,而本書則多有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顯示了作者眼界的開闊和思考內容的多樣。至于敘事和文字風格仍沿襲以往的精準流暢和親和性。
林達 ·隨筆 ·19.2萬字
漢晉以降,外族漸次來華,雜居內地。嗣是五胡十六國,迭為興替。后來弱肉強食,彼吞此并,輾轉推遷,又把十六國土宇,渾合為一大國,叫作北魏。后來北魏又起內訌,東分西裂,無暇顧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東魏改為北齊、西魏改為北周,西土又分作為三分,周第一強,齊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幾年,齊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險些要盡屬北周了。就中出了一個大丞相楊堅,篡了周室,復并江南;既受周禪,又滅陳氏,居然統一中原,合并南北。
蔡東藩 ·隨筆 ·61萬字
本書為史界鬼才李碩的勇氣之作,是一場思想之旅,更是一部學術自傳,視野廣闊,兼顧政治史、社會史、法律史、思想史諸多領域:從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則徐的晚清帝國邊疆;從《真誥》中的“仙人”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時代的悲劇官僚;從一個個隱入塵煙的飲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險而愉悅的禁忌之愛;從拉鐵摩爾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學說吊詭的成因;從蠡縣大食堂,再到荒野之中河西走廊盡頭的漢代城郭遺址……從史實出發,12段學術游蕩,史料爬疏與故事構建之外,更洞察人心,努力還原時間深處鮮為人知的幽微與真相。
李碩 ·隨筆 ·2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