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地理界線與人文空間、政策制度與人類行為、農牧變遷與地域文化景觀、城市人口與地域環境變遷、技術轉移與社會環境等方面,以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為地域范圍,多角度、多層面探討了歷史時期西北地區人地關系發展、演變的影響因素,為人地關系研究提供了環境脆弱地區的典型案例,為今天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歷史經驗支撐。
張力仁 ·歷史地理 ·33.5萬字
古鎮鎮位于中山市西北部,地處中山、江門、佛山市交匯處,以燈飾的生產制作和出口而聞名中外,被譽為“中國燈都”。本書以手繪漫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古鎮鎮的燈飾產業文化,并呈現小鎮的歷史建筑、風土人情,引領讀者走入不一樣的中國燈都,吸引年輕讀者關注地方文化,了解本土歷史。全書約5萬字,100多幅手繪作品。建議出版。
譚燕清 ·歷史地理 ·4萬字
960年,71歲的阿諾德·湯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進行了五個月的旅行。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巨著《歷史研究》的作者,被這片亞洲高原的魅力激發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視野、生動的文字,描繪著多元燦爛的亞洲文明、錯綜復雜的地緣格局。這片土地的歷史與現實總是難以區分。自二戰后分道揚鑣的印度與巴基斯坦,處于內憂外患但一直沒有放棄現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幕后大國……這一幕與歷史何其相似:從犍陀羅到貴霜,從孔雀王朝到薩珊波斯,從花剌子模到莫臥兒帝國,從英俄大博弈到冷戰,文明的興亡與角逐,一直是這片土地不變的話題。相信所有關注這片土地的人都會認同湯因比的感受:不論何時,這里一直是上演人類重大歷史事件的舞臺,永遠值得關注。
(英)阿諾德·湯因比 ·歷史地理 ·12.8萬字
紅堿淖位于陜西省神木市境內,處于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國家重要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遺鷗為代表的多種珍稀瀕危鳥類重要棲息地。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1995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被國家評為“AAAA”級景區,是陜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為了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紅堿淖濕地的變化和保護開發歷程,提供濕地保護完整的歷史地情資料,擴大科學普及和旅游宣傳效果,更好地傳承紅堿淖區域的歷史文化,同時也為保護資源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弘揚生態文明,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擬編纂出版《紅堿淖志》,并列入陜西地情叢書。
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歷史地理 ·13.9萬字
該書以古代西南地區(秦嶺山脈以南,巫山、武陵山脈以西區域)為研究對象,就古代西南地區的重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問題進行了全新的探討,為西南古史的重構奠定了學術基礎。本書依據古代史籍,梳理了古代西南歷史地理資料,提出了新的觀點。本書是一本比較優秀的歷史地理著作。
周宏偉 ·歷史地理 ·20.5萬字
本書涉及歷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領域——疆域、環境、政區、農業、交通、軍事、城市等,對這些領域的基本問題及其歷史發展進行了梳理和介紹,是了解中國歷史地理的很好的入門書。
韓茂莉 ·歷史地理 ·27.9萬字
本書共八講,包括琉球謎案(概述琉球歷史)、朝貢之路(琉球與明代中國的關系和東南亞朝貢體系)、亡國風云(琉球與清王朝的關系和琉球滅國始末)、末代挽歌(民國時期琉球的情況和中國最終失去對其控制權過程)、家山何處(從二戰前后的若干文件和條約分析琉球的現代格局)、文化靈魂(琉球現狀、風俗人情,其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必爭之地(琉球與東亞海洋局勢和世界政治勢力角逐)、復國之路(琉球的未來走向和“琉球復國運動”情況)。按照歷史脈絡講清楚琉球文明的始末和圍繞該國歷史發生和展開的近現代以來的一些國際關系上的大小事件,將歷史、文化、法律、政治各種視角融為一體,思考過去、關照現實。
紀連海 ·歷史地理 ·8.1萬字
《琉璃宮史》全名《琉璃宮大王統史》,是由緬甸貢榜王朝時的13位僧俗學者奉旨在琉璃宮內編寫而成的一部大編年史。書中參照了緬甸國內各種史書、典籍、碑銘、檔案文獻、佛學經典和詩文,從上古開天辟地,一直寫到貢榜王朝時期。共有三卷。被佛學界和史學界認為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南傳佛教史,又是各國公認的著名的一部緬甸大編年史。全書文筆流暢、用詞典雅,既是一部學術價值難得的歷史名著,又是一部散文佳作。緬甸當代詩人吳梭紐稱該書是“緬甸人家家戶戶都應珍藏的一部充滿民族自豪感的歷史”。
李謀 姚秉彥 蔡祝生 汪大年 ·歷史地理 ·69.5萬字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開始蒙古史及內蒙古地區歷史研究時,就對阿拉善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收集資料,較早地編纂過《阿拉善歷史資料匯編》,撰寫過關于古居延、黑城遺址的文章,多次到巴彥浩特、黑城遺址考察。
一樵 ·歷史地理 ·7.1萬字
本書共分五章,內容包括: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的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絲路交通的維護與拓展;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起點與路線的演變;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的管理、形式及主要商品;魏晉南北朝絲路貿易的影響。
方高峰 ·歷史地理 ·21.6萬字
本書是以南京大學館藏的孫中山先生的珍貴照片為基礎編撰的,涵蓋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事業、為中國的進步鞠躬盡瘁的波瀾壯闊的一生的傳記。全書圖文并茂,內容生動,珍稀罕見的照片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革命家的工作、生活、家庭、愛情的全面而立體、有血有肉的形象。這是一部為孫中山先生誕辰獻禮的難得佳作。
韓文寧 ·歷史地理 ·10.3萬字
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波瀾壯闊的深海大洋;朔風凜冽的茫茫大漠、藍天白云的萬里草原;錦繡江南的水鄉雅韻、奇美幽邃的山川大澤……讓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去領略祖國各地的地理風光。才林主編的《中國地理百科》用優美、典雅的文字,采用圖文并茂、注音詳解的形式,以名山險峰、河流湖泊等地理、人文元素為主線,將中國大地上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景觀貫穿起來,為讀者呈現出一幅融國土、民風、環境、資源、經濟為一體的中國人文地理畫卷,是一部適合孩子閱讀的精品科普讀物。
才林 ·歷史地理 ·7.4萬字
《廣州的故事(第五集)》是“廣州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書共收錄關于廣州地區的歷史、人文、地理、社會、民俗、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文章三十篇,文字通俗曉暢,是一本細說廣州城市的通俗小讀物。
廣州市人民政府參事室 廣州人民族風文史研究室 ·歷史地理 ·15.8萬字
一本好的地理書就像是一位經驗頗豐、風趣幽默的環球導游,邊走邊以優美、富有童趣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河流。亞洲源遠流長的古文明讓人神往;歐洲厚重的文化、浪漫的藝術氣息讓人陶醉;大洋洲碧波萬頃的海洋世界、遼闊的海濱沙灘構成了美麗的度假天堂;北美洲的遼闊與繁榮令人向往;南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的古老文明吸引著無數探險者;非洲明快熱烈的土風舞、粗獷原始的部落文化更是充滿魅惑;無邊的千年冰雪,天地寧靜蒼茫,構成了美麗純凈的土地。才林主編的《世界地理百科》系統地介紹了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屬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資源、經濟、習俗、交通、旅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多角度解讀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
才林 ·歷史地理 ·6.3萬字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 ·歷史地理 ·20.4萬字
牙買加地處加勒比海地區的心臟地帶,是加勒比海地區第三大島國,位于巴拿馬運河的黃金航道上。牙買加政局相對穩定,國內經濟以旅游業、礦業、農業和新興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其中旅游業是支柱產業之一,境內旖旎的風光、適宜的氣候吸引著大量的境外游客。牙買加奉行獨立的、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當前中牙保持著友好伙伴關系,雙方經貿總額不斷增加。本書對牙買加的國土、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外交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秦善進編著 ·歷史地理 ·17.8萬字
本書選取了對西方文明影響較大的國家,對其自然狀況、人文地理等方面做介紹。
文聘元 ·歷史地理 ·15.5萬字
丸山真男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史大師,他認為,思想史家的特征是:埋沒于歷史中時表現得傲慢,從歷史中脫出時表現得謙遜。一方面是嚴守歷史的拘束性,另一方面是自己對歷史的能動工作(所謂“對歷史”,并不能誤解為對現代,這是指自己對歷史對象的能動工作)。在受歷史制約的同時,積極對歷史對象發揮能動作用,在這種辯證的緊張關系中再現過去的思想。這就是思想史本來的課題,也是思想史之妙趣的源泉。本書是其思想史論著的精粹,可以引領我們深入了解丸山思想史學的內涵,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丸山真男 ·歷史地理 ·17.2萬字
本書從歷史地理學的視閾,探究清朝對云南“掌土治民”深化的過程,通過對正式行政區劃、沐氏勛莊、衛所系統、土司制度等不同土地人口管理體制變遷的梳理,揭示清代云南行政區劃及行政管理體制的一體化演進態勢。迄至清末,云南正式行政區劃已經在除西南沿邊半環地帶土司區域以外的廣闊地區建立起來,清朝在云南直接“掌土治民”的力量得到極大深化和拓展。“掌土治民”是清代云南行政區劃及行政管理體制一體化演進的基礎,也是推動其發展演進的內在因素。
彭洪俊 ·歷史地理 ·20.9萬字
為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孫中山文化資源,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文聯承辦了孫中山研究百年口述史大型采訪活動,于2012年8月正式啟動。活動由中山市文聯主席、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胡波教授領銜,采訪國內外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學者,就其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術生涯、學術方向、治學方法、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訪談,并請學者們對中山市如何開展孫中山研究,挖掘和利用孫中山文化資源提出建議。采訪記錄由胡波等進行整理而成“孫中山研究口述史”系列叢書,按地域分為八個片區,本冊為系列叢書之“臺灣地區”。全書約25萬字。
胡波 ·歷史地理 ·1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