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遠東東方學:歷史概述》描述了從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中葉東方研究在遠東的發展歷史。該書系統梳理了遠東東方學的發展脈絡和歷史演變軌跡,不僅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高等學校、學術團體等納入研究視野,而且也將域外俄國僑民的學術活動納入其研究范疇。該書首次構建了遠東東方學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和學術體系,提出了遠東東方學是俄羅斯東方學不可或缺一部分的論斷。
(俄)阿米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西薩穆特迪諾夫 ·專業史 ·24.8萬字
本書遵循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和歷史的有關思想和理論,以地理學思想史研究為基礎,在《地理學思想史——通論和年表》之年表基礎上,完成《地理學思想史——以中國為中心的地理學大事年表》。包括:地理學年表:公元前25世紀之前、地理學年表:公元前25世紀至前11世紀、地理學年表:公元前10世紀至前1世紀、地理學年表:公元1世紀至18世紀末、地理學年表:公元1800年至1899年、地理學年表:公元1900年至1959年、地理學年表:公元1960年至今。
潘玉君 ·專業史 ·16.6萬字
人人都知道相對論,卻鮮有人知道相對論的提出和驗證,穿越了戰爭和民族主義的隔閡,結合了兩位敵對國科學家的努力,構成了國際科學共識的一塊基石。本書是一部扣人心弦、飽含人文關懷的科學史作品,既展示了相對論征服世界的歷史,也呈現了充滿隔閡和敵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身處敵對國的愛因斯坦和愛丁頓如何付出了卓絕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才使得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奠基理論。馬修·斯坦利的這部作品,是一部關于科學理性和求知精神如何戰勝偏見和民族主義的史詩,也是對當代科學精神和國際合作的贊歌。
(美)馬修·斯坦利 ·專業史 ·26.5萬字
本書概括地敘述了從古希臘開始到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為止的歐洲文學發展的歷史,向廣大讀者,尤其在校大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知識。全書分為八章,每章敘述一個時期歐洲文學的輪廓,并緊密聯系當時的歷史與思潮:每章又分別敘述這一時期若干國家的文學發展,著重論述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從而構成本書作為文學史的特色。
楊周翰 吳達元 趙蘿蕤主編 ·專業史 ·47.2萬字
本書以民國空軍的誕生、發展到最終告別歷史舞臺為主線,以其歷史功能的變遷為輔線,把這支軍隊置于20世紀前期中國大變亂、大變革的歷史大背景下,從軍事現代化和軍隊國家化的角度,全面介紹了民國陸軍的前世今生,講述了它的輝煌與罪惡,同時為讀者展現了那個時代恢弘的歷史畫卷。
姜根金 ·專業史 ·20.8萬字
《遙遠的橋:1944市場花園行動》是關于“市場花園行動”最權威的歷史著作。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身患絕癥的情況下,傾余生之力,歷時7年,采訪1200多人,從浩瀚如海的日記、信件、報告等資料中,尋找歷史的真實和細節,完整還原了這場最具戲劇性的戰役從計劃到失敗的全過程。這是驚心動魄的搏斗,這是讓人的靈魂為之震顫的戰爭史詩。深入敵后、孤立無援的空降兵,所面對的殘酷、絕望、悲痛,所表現出的悲愴英雄主義,通過瑞恩感人至深的文字得到淋漓盡致的書寫。這是戰略的失敗,這是執行的壯舉,這是阿納姆戰役9個晝夜的歷史。它將令人扼腕的悲慘敗局,變成了后世永恒的記憶與教訓。這場偉大的戰役不可能重演,而這本傳世的經典也不可能重寫。在遠離戰場硝煙的現代商業社會,《遙遠的橋:1944市場花園行動》依然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反復回味,受用終生的好書。
(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專業史 ·35.4萬字
《浮動的海岸》是首部關于白令海峽——從俄羅斯到加拿大的北極陸地和海域——的綜合性歷史著作。自19世紀以來,人類在白令陸橋這片極北之地開啟了一場極具現代意識形態的試驗。作者通過講述白令陸橋動物和礦產資源的歷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來人類如何將這一偏遠地區的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增長與國家力量的過程。作為一部講述人類開發與北極生態之間關系的開創性著作,《浮動的海岸》打破了以往人們所熟悉的環境史敘事,而以一種新鮮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白令陸橋這一被忽視的景觀。在本書中,德穆思根據自己與當地人一起生活的經歷,并利用對當地人的采訪資料及相關檔案,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深刻而迷人的故事,揭示了人類的巨大需求與野心給這個資源有限的星球帶來的且將繼續帶來的動態變化和無法預見的后果。與許多環境史學者一樣,面對人類對地球系統所造成的影響,德穆思不再認同英國歷史學家柯林伍德在20世紀30年代所提出的觀點,即自然和人類必須擁有不同的歷史。在德穆思的筆下,自然與人類的歷史是相互交織的,人類及其觀念與地域、動植物、礦藏資源等非人類部分彼此互動,相映成趣。
(美)芭絲謝芭·德穆思 ·專業史 ·24.4萬字
數學是一種可以以多種方式實踐和理解的基本人類活動;事實上,數學思想本身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同的時代和文化中有所適應和改變。在本書中,杰奎琳·斯特多爾從著名的數學家懷爾斯破解費馬大定理這一案例出發,列舉了不同主題下多個深入淺出的例子來梳理數學這門學科的歷史,探討了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人類的數學研究在歷史和文化上的豐富多樣性。作者將內容按主題進行排列,以展示人們學習、使用以及傳遞數學的不同背景,還選取包含古代中國、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和19世紀英國在內不同時期的案例用于研究,將數千年來數學的發展濃縮成為一本意趣盎然的小書。
(英)杰奎琳·斯特多爾 ·專業史 ·6.5萬字
《近代蒙古文獻大系》是一部將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見于各種期刊雜志、報紙文摘、回憶錄及各類政府公報中有關蒙古的中文文獻,進行分類編輯而成的史料叢書。本書內容涵蓋近代蒙古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宗教、歷史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近代以來蒙古地區乃至整個北部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變遷與發展態勢,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信息量大,工具作用性強,可為中國近代史、近現代邊疆史、蒙古史等研究提供翔實資料;對建立“親、誠、惠、容”的周邊國家關系,對“一帶一路”建設,也可提供基本的文獻支持,增進背景領略,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見聞卷,約300千字,內容涉及相應時期蒙古地方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狀況,所收錄的各篇游記體裁豐富,實地考察與典籍文獻相互參證,文筆優美雅潔,真實生動。
李紅權 朱憲主編 ·專業史 ·184萬字
本書是比利時歷史學家亨利皮雷納重要的中世紀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國以英文出版。中世紀城市的起源問題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曾引起西方歷史學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論:如“羅馬城市論”、“世襲領地論”、“馬爾克論”、“城堡論”與“市場論”等。亨利皮雷納(HenriPirenne)將“城堡論”與“市場論”相結合,認為城市是商人圍繞設防地點——城鎮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頗具影響。
(比)皮雷納 ·專業史 ·10萬字
本套書包括:《戰爭史上》和《戰爭史下》。《戰爭史(套裝上下冊)》的第五至八卷,即史學界通常所說的《哥特戰爭史》,這一部分早在上一世紀50年代末即已由崔妙因自俄譯本譯出。此書曾列入1956~1962年度人民出版社與三聯書店介紹世界社會科學名著的第一批選題之中,選題初稿是編輯部綜合當時北京各高校與學術機構專家學者的意見擬定的。譯稿交商務印書館編輯部時正值多事之秋,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還未來得及加工便擱淺了。
(拜占庭)普洛科皮烏斯 ·專業史 ·73.7萬字
本書以民國陸軍的誕生、發展到最終告別歷史舞臺為主線,以其歷史功能的變遷為輔線,把這支軍隊置于20世紀前期中國大變亂、大變革的歷史大背景下,從軍事現代化和軍隊國家化的角度,全面介紹了民國陸軍的前世今生,講述了它的輝煌與罪惡,同時為讀者展現了那個時代恢弘的歷史畫卷。
胡耀忠 ·專業史 ·20.6萬字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是一部生動的文化史。中國服飾文化從夏朝至清代的漫長發展歷程,展現各朝代服飾的獨特風貌與變遷軌跡。服飾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映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工藝水平,還深刻反映了社會結構、文化交融及政治變遷。可以說,從原始社會的簡單衣著到現代的新中式服飾風格,中國服飾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和創新。每一次變革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本書將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古代中國的服飾發展與變遷,從夏朝開始直至清代,了解每個朝代的禮制、服飾變化與風格特點、服飾內涵與審美觀念以及社會影響等,從而一窺中國古代服飾背后的文化價值。
王志鴻主編 ·專業史 ·3.5萬字
大航海運動讓千百年來隱匿在地球各個角落的陸地和島嶼呈現在世人面前,使人類真切地認識到世界真正的樣子。大航海運動之前,人類只是認識各自生存的局部區域,是大航海家們拉開了全球化的第一重帷幕。他們一手拿劍,一手拿筆,一面攫取巨額財富,一面描繪出完整的世界圖景。本書的使命主要是勾勒和描述大航海時代的初年——西葡大航海時期,也就是被稱為地理大發現的那段歲月,那是改變地球和人類命運的特別關鍵期。世界圖景的帷幕才徐徐拉開……
阿憶 ·專業史 ·21.5萬字
潘玉君 ·專業史 ·13.8萬字
古人如何面對瘟疫?瘴氣是真實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時候的醫患關系是怎樣的,他們也有醫患矛盾嗎?于賡哲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中古時期醫療社會史的研究,認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長遠影響人類歷史”,“在摸索人與社會甚至人性的基本規律的時候,醫療與疾病是一個絕佳的窗口”,本書通過對海內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實際案例,探索疾病與人心、醫療與社會、中醫與西醫之間的關系,嘗試發掘文字背后隱藏的史實,并提供一種思路,試圖將傳統醫學從“科學還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來,還原中國古代醫學本來面貌。其切入點既有醫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醫者形象的模塑、醫患關系的探討,亦有對古代的衛生體系、瘟疫致與治的思維模式、性病對青樓文化的影響、宋代墓葬壁畫背后的醫藥文化等問題的思考。
于賡哲 ·專業史 ·23.1萬字
平安時代,武士是私人的武裝力量和天皇制政權的叛逆者;幕府時代,武士是挾天皇號令天下的統治階級和民族楷模;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初期,武士是資產階級政權的掌舵人,既塑造了日本舉世矚目的現代化成就,也使日本在軍國主義泥潭中越陷越深。本書以武士為主線,論述“武士的興衰嬗變”、“武士的軍事統治”、“武士的戰爭精神和理想價值”。闡明武士如何從私人性的武裝集團發展成為行使政治權威的封建統治階級和民族楷模,進而又演變成為日本現代化主角的歷史過程,再現武士的真實全貌。闡明武士的軍事統治如何改變了日本的歷史方向和社會制度,使日本走上了重武輕文的軍國主義道路,以及武士治國的政治遺產對現代日本的影響。闡明武士道如何從私人性暴力集團的道德規范和行動準則發展成為幕府時代的理想價值和統治思想,進而又成為現代社會的理想價值和統治思想,如何與日本民族文化相互滲透、相互滋養,并成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婁貴書 ·專業史 ·38.6萬字
《民族史》對中國歷史上的漢、匈奴、鮮卑、丁令等十二個主要族系作了系統的敘述,并附有詳盡的考證文字,對其居地、族系、制度及歷史地位等進行了細致的考察;《民族演進史》則從宏觀上概述了中國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國民族所受的創痛、面臨的問題和復興之路等等,文字淺顯易讀,吸收了當時國內外的民族學理論,系供學生閱讀的通俗讀物。
呂思勉 ·專業史 ·28.1萬字
后唐明宗李嗣源統治的八年時間被譽為“小康”,在五代亂世中尤為難得。本書作為一部李嗣源的傳記作品,致力于從基本史實出發解讀李嗣源的政治成果。結構上以年代與話題相搭配:第一、二章描繪明宗的成長背景與王者之路,第三、四章以年代為基礎,強調明宗統治的八年時間里政治演變的過程;第五、六章則采用的話題式結構。與以往同類作品主要強調漢族政治文化對沙陀的影響有所不同的是,本書更關注沙陀給后世中國留下的政治遺產。
戴仁柱 ·專業史 ·21.8萬字
西域與南海是古代中國走向世界的傳統出口,也是域外世界向中國傳遞信息的必經之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熙來攘往、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經由西域、南海,開啟了我們瞻仰文明印跡的通衢大道。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專論,從考古、藝術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以考古材料、圖像材料和文獻資料為依托,對古代西域和南海地區曾流行的佛教、三夷教、印度教等進行了若干專題研究,也包括對新發現考古材料和其他地區石窟寺造像遺存的探討。第二部分書評,則是對近年所出重要相關文獻整理與研究著作的評介,體現了作者對絲綢之路研究、西域歷史考古研究以及敦煌吐魯番研究等領域最新成果的宏觀把握與及時跟進,同時也伴以學理與方法的思考。
姚崇新 ·專業史 ·3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