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泱泱中華,國寶無限。但是在千百年的歷史流變中,有許多國之瑰寶消亡不見。本書講述的是一些國寶流失不見的故事,或流失于海外,或消失于人家,從大家的視線消失。比如,身首異處的“罍中之王”——商皿天全方罍,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等。本書旨在喚醒世人如何去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從而共同推動中華流失文物回歸的早日到來做出努力。
《時刻關注》編委會 ·文物考古 ·15.6萬字
戰(zhàn)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時期無數(shù)次戰(zhàn)爭使諸侯國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到戰(zhàn)國后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分別為齊、楚、韓、趙、魏、燕、秦,合稱為“戰(zhàn)國七雄”。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5萬字
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古代民族與早期國家”,既涉及對東北古族歷史地理問題的個案考證,同時也回顧和總結了早期國家起源與形成的相關理論,以及專門梳理了遼西地區(qū)早期國家起源研究的現(xiàn)狀。中編“考古文化與歷史遺跡”,著重以玉禮器、墓葬、城址、聚落、古塔等考古學資料為研究對象,將視野聚焦于東北地區(qū)的禮制起源、社會形態(tài)、古代建筑和人地關系等問題,并以地方歷史遺跡的旅游資源評價為案例對文物的保護與開發(fā)途徑予以了嘗試性探索。下編“地域文化與歷史文獻”,分別以地名和古代民族稱號的源流與內涵考據(jù)為切入點,對東北的地域文化符號予以了重點討論,并對東北古代民族的有關正史文獻和方志內容予以了爬梳或訂補等。
王文軼 ·地方史志 ·16.5萬字
《穿藍色長袍的國度》講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在本書中,立德夫人觀察當時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與思想性格,她游歷各地,見識到田園風物、街巷狀況以及西方生活方式滲入后中國民間發(fā)生的悄然變化,還有外國僑民在中國的生活、經歷以及同中國普通人之間的關系等。
(英)阿綺波德·立德 ·史料典籍 ·12.4萬字
上至國家主權,下至百姓生活,無不與地名緊密相關。地名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一個地名就牽動著一根歷史文脈,千千萬萬個地名便匯成了中華民族尋根的方向,是必須要傳承的文化遺產。本書以地名為切入點,詳細講述了中國歷代地句的發(fā)展及研究的清晰脈絡,為讀者揭示了地名背后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根基及人與自然的美妙融合。
徐兆奎 韓光輝 ·專業(yè)史 ·9.8萬字
本書聚焦戰(zhàn)后香港建筑的形成、機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了戰(zhàn)后重建的求存拮據(jù)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既涉及公共建筑、公共屋村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fā)項目,同時記錄了1950年代在香港開拓的建筑師以及戰(zhàn)后成長起來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長歷程和作品。透過此書可了解香港現(xiàn)代歷史、探索香港建筑設計的演進。
薛求理 ·中國史 ·11.2萬字
《〈春秋〉的牢騷與夢想》是引導人們品味儒家經典的入門書籍,通過解讀作為五經之一的《春秋》,讓大家重新品味春秋那個特殊的時代,品味《春秋》這本特殊的歷史書。回歸原典是研究學問和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方式。通過閱讀本書,人們不僅會對《春秋》經傳本身有相對全面的認識,而且能夠舉一反三,逐漸領悟靜心品讀其他經典的門徑,從字句的考究、義理的辨析、意味的體悟等幾個層面不斷展開,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周萌 ·普及讀物 ·18.9萬字
周王朝衰落的同時,中國社會秩序也逐漸崩潰,中國進入戰(zhàn)亂頻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在“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這個時代也孕育出了許多新生事物,對整個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導向作用。本書通過對《左傳》《史記》等大量古典文獻的引用,從這一新的角度來更加積極地解讀這一段歷史。
(日)貝塚茂樹編著 ·中國史 ·16.9萬字
這是一套給孩子看的世界歷史書,以當今最為流行的世界歷史的正史為創(chuàng)作依據(jù),內容選自正史,真實地還原歷史原貌,對于歷史人物也有著中肯評價。此外,還涉獵了部分民間故事、傳說雜記,不僅平添幾分傳奇色,也平添了很多異域風情。在創(chuàng)作方式上,本套書用講故事的方式講歷史,用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按時間順序把世界歷史上風云變幻的大事件一一展現(xiàn),脈絡清晰,通俗易懂,讓小讀者一氣呵成地了解世界歷史。
彭凡編著 ·普及讀物 ·5.7萬字
一本詳細記述中國歷代王朝興衰史的歷史書籍。全書涵蓋了從夏朝到清朝的各個重要歷史時期,深入探討了每個朝代的建立、發(fā)展、繁榮與衰亡的過程。通過對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詳細分析,展現(xiàn)了中國歷史的宏大畫卷。書中不僅描繪了大禹治水、商湯滅夏、周武王伐紂等著名歷史事件,還詳細介紹了諸如三藩之亂、太平天國起義、戊戌變法等重要變革。每個朝代的興起與衰落,既有統(tǒng)治者的決策失誤,也有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的影響。同時,書中還通過具體實例和細節(jié)描寫,呈現(xiàn)了每個朝代的社會風貌和文化成就,如唐朝的盛世風貌、宋朝的文化繁榮、明朝的海禁政策等。本書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統(tǒng)治者們的治國之道。全書文筆流暢,結構清晰,是一本既具學術價值又具可讀性的歷史著作,為讀者提供了一幅全面而生動的中國歷史圖景。
陳珊珊 ·普及讀物 ·9.6萬字
如何讀史,大有學問,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很難揭開歷史的面紗;如果沒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很難體會歷史的百般滋味。讀史就是與古人交流,站在歷史的角度去體悟他們的是非功過,用現(xiàn)代的觀點來理解他們的悲喜人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讀史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宏大的歷史洪流中,跟古人面對面地交流,如此,就能深入到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心靈的脈動,洞察久遠歷史的塵封畫卷。
王志剛 ·普及讀物 ·12.4萬字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二戰(zhàn)結束,日本以“國體”之名,讓包含殖民地在內的全日本帝國籠罩在強烈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支配下,對戰(zhàn)爭、天皇、國家極端狂熱,進而深化其大亞細亞主義與玉碎思想。通過考察日本人的鎖國性格與自卑感、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國家的強制力,以及國家與人民的關系,鶴見俊輔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從一個在明治時期走向富強,精神思想自由、開放的國家,轉變?yōu)楸J亍ⅹM隘,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侵略國。他進而解釋日本知識分子對國家主義的掙扎、反省、抵抗為何會失敗,又如何在受到壓迫后屈服“轉向”,成為軍國主義的“共犯”,最終在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時,宣傳并正當化軍國主義和超國家主義,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日)鶴見俊輔 ·史學理論 ·13.1萬字
公元八世紀中葉,大唐王朝與阿拔斯王朝在中亞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著名的怛邏斯之戰(zhàn)爆發(fā)。由于地緣上的原因,中亞各個小國,也被卷進了這一場兩大王朝的對決之中。怛邏斯之戰(zhàn)以中國人的失敗而告終,幾萬唐軍死傷殆盡,盛世唐朝也在之后的安史之亂中受到了重創(chuàng),慢慢走出了昔日輝煌。中亞的大部分地區(qū),逐漸被阿拉伯帝國控制。但怛邏斯之戰(zhàn)的發(fā)生,卻使中國的造紙術傳遍了世界,西方文明也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本書用嚴謹?shù)氖穼W考證,再現(xiàn)了怛邏斯戰(zhàn)役前中亞道路上各國的發(fā)展及戰(zhàn)爭后各種文明在此交流的歷史,描述了這場最容易被歲月忽視卻又影響了世界的戰(zhàn)爭。
楊軍 高廈 ·世界史 ·9萬字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銅器何尊上,出現(xiàn)了“中國”二字。這一重器于20世紀60年代出土于陜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述了周武王在滅商之后計劃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其中“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這里統(tǒng)治人民。其實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遠的時間——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區(qū),最早的中國已經開始展開她廣袤而悠長的畫卷了。
許宏 ·文物考古 ·6.3萬字
張居正是一個聲名顯赫的歷史文化名人。他在明朝萬歷年間領導的改革,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一舉扭轉了持續(xù)走下坡路的頹廢政局,功勛卓著,彪炳史冊。這是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他的了解。他死后,皇帝翻臉不認人,說他“專權亂政”“謀國不忠”,甚至想對他“斫棺戮尸”。政治嗅覺特別靈敏的官僚隨聲附和,乘機落井下石。為大明王朝鞠躬盡瘁的一代名臣,從高聳的云端跌落下來,竟然成了社稷罪人,這是為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機?明史大家樊樹志先生帶您探索問題的答案。
樊樹志 ·普及讀物 ·15.5萬字
1623年,路易十三著手在人煙稀少的凡爾賽修筑自己的狩獵行宮時,一定無法預想到這座僅有兩層高的小樓,日后會被兒子路易十四擴建成歐洲宏偉、華麗、奢侈的宮殿建筑群。幾百年來,這座風格獨特的“法式園林”見證了法國輝煌又動蕩的歷史,同時也引發(fā)了歐洲各國的競相效仿。在本書中,法國史專家科林·瓊斯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為我們闡述了凡爾賽宮不同尋常的興衰史,考察了它從建造、修繕到成為永恒歷史遺產的過程,探討了這顆人類藝術寶庫中的明珠如何從彰顯王權的景觀建筑,逐漸獲得如今堪比神話的地位,并最終成為法國歷史記憶的象征。
(英)科林·瓊斯 ·普及讀物 ·7.5萬字
中世紀歐洲有三大騎士團,分別是圣殿騎士團、醫(yī)院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作為宗教軍事組織,騎士既要維護自己的信仰,又深度參與世俗事務,是人類歷史上一種獨特的存在。本書主要介紹了三大騎士團的興衰歷史,各章的標題連接起來,就是騎士團的發(fā)展軌跡。最初的騎士踏上征途,鏖戰(zhàn)中東,他們憑借出色的素質擁有了強大的實力和神秘的魅力;然后,暴風驟雨來臨,騎士團遭受重創(chuàng),退守羅得島,經歷圍城攻心戰(zhàn);最終,舊時代遠去,騎士團功難成而身漸退,卻又在幾乎消失之后,成就傳奇,引后人無限神往。書中對騎士的日常生活,以及感情、事業(yè)等都有生動具體的描述,而且對騎士團的最終去向和今日仍然存在的騎士團的狀況,也有所交代。
(英)邁克爾·克里根 ·世界史 ·9.4萬字
以色列是猶太人的家園,對于很多中國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們在談論以色列時常常會有這樣一系列問題:以色列到底是如何出現(xiàn)的?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它與猶太人的歷史聯(lián)系是什么?它對于世界而言有什么獨特之處?它在怎樣的層面吸引世人的目光和注意?《為什么是以色列》從歷史脈絡逐一梳理了這些復雜的問題,在提供眾多歷史背景、人物故事、事件過程的基礎上,幫助讀者從歷史、政治、文化等方面了解以色列及其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影響。
(美)米切爾·巴德 ·世界史 ·10.6萬字
《李國文說唐》是當代著名作家李國文先生在閱讀了大量關于唐朝史料——正史稗史野史、史札叢著筆記——的基礎上,對唐朝那些開放恣意的人生,光怪陸離的事件,黑色幽默的感觸,復雜多變的人性的描寫。正如年輕評論家謝有順所說:“他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tǒng)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頗有法國作家蒙田之風。”包含:唐朝的天空、唐朝的聲音、唐朝的胃口、唐朝的釘梢、唐朝的“苦迭打”、唐朝的歌手、唐朝的不死藥、唐朝的謊話政治、唐朝的聰昏周期率等篇章。
李國文 ·普及讀物 ·19.6萬字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從公元366年開鑿第一個石窟,后來又經歷了近千年十幾個朝代的開鑿,最終形成了這座世界上規(guī)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莫高窟中有無窮的奧秘,自1900年人們發(fā)現(xiàn)藏經洞,這座沉睡已久的千年寶庫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shù)人前來探索。穿越千年,莫高窟中留下了幾萬平方米的絢爛壁畫,數(shù)千身精美的彩塑,還有內容豐富的經卷文書……不同時代的藝術風尚在這里匯集成斑斕景觀,這是一座輝煌燦爛的藝術殿堂,也是一個文明的奇跡。走進莫高窟,會看到精美的藝術、多彩的民俗風情,也能感受到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厚重。各個時代的生活場景、衣冠服飾、建筑造型、歌舞百戲……世間萬象林林總總匯聚于此。本書,將帶領小讀者們暢游莫高窟,在精美的手繪插圖和娓娓道來的科普文字中,賞藝術、學知識,領略莫高窟的無窮魅力。
敦煌研究院編 王慧慧著 ·文物考古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