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近代廣州的城市建設為切入點,在大量使用方志、政府出版物、檔案、報紙、期刊、譜錄、游記、旅游指南、文集、回憶錄、海關報告等資料的基礎上,探討近代廣州土地產權的產生及其被納入政府行政管理的過程,試圖以地域社會的角度,展示廣州從清末到民國的歷史發展脈絡下從“省城”到“城市”的景觀變遷和建構過程,以加深對中國近代城市形成和發展的認識和理解,重新思考中國城市的轉型問題。
黃素娟 ·地方史志 ·27.2萬字
本書重點關注了清末民初中國的閱讀文化(readingcultures)建構及與之相關的“接受政治”(receptionpolitics)問題,以及來自歐美與日本的新知識在中國如何再生產的問題,如啟蒙、新的性道德與生育理念,一些與西方現代性密切聯系的關鍵概念像黑格爾、古滕堡、世界語等,是如何被“舍舊謀新”的大眾傳媒與知識精英在引介中具體化、在地化乃至符號化的,又是如何被清末民初的讀者閱讀和使用的,這些讀者又如何對此加以接受轉化,最終又產生了何種派生意義與社會效果。
張仲民 ·史學理論 ·27.9萬字
本書主要分為“研究編”與“文獻編”兩個部分。“研究編”收錄了由郭常英等學者撰著的篇論文,對清末及民國時期的慈善義演與傳媒的互動關系,以及義演舉辦的形式、演出內容、募捐方式、賑濟對象、捐款管理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文獻編”主要以天津《大公報》《北京大學日刊》《益世報》等報刊為主,廣泛搜集、整理與慈善義演相關的各類信息以及慈善義演的劇照等圖片。
郭常英編著 ·史學理論 ·23.1萬字
收入了海內外學人研究江南社會的20余篇論文。其中,復旦大學王振忠教授的論文通過考察清代徽商在浙江龍游的活動,進一步深化了他從事多年的徽商研究;安徽師大姜兆強、丁修真的論文通過探查蘇州戲曲家張大復家居生活、著述經歷及交游行程,還原了一位晚明士人的生活世界;復旦大學戴鞍鋼教授的論文深入探討了1900年庚子年這個中國近代史上極重要的年份中,中外各方在上海這座重要城市展開的博弈;上海市社科院葉舟研究員則通過對晚清時江蘇一些地方世家對于新式教育所持的不同態度的研究,探究了近代江南家族教育的轉型;上師大鐘翀教授和張瀚文的論文則對上海老城廂內道教宮觀的類型、分布與沿革等基本狀況作了初步梳理。本期的論文涉及江南社會史、江南經濟史、江南文化史、江南城市史等方面,從多方面展現了江南社會豐富多彩的圖景。
唐力行主編 ·史學理論 ·28.6萬字
作者冷成金以智論史、以史說智,通過生動有趣的歷史典故、人物故事,說解歷史中的大智慧。分別有:深刻的儒家智慧,謀圣而不謀智;圓融的道家智慧,以無為王天下;超脫的佛家智慧,追求本心、見性成佛;嚴苛的法家智慧,辨析法、術、勢,以法治國;縱橫家的博弈智慧,兵家的戰略智慧,陰陽家的自然哲理智慧……全書將歷史的治亂興衰、人物的成敗得失,淋漓展現,引領讀者領悟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真諦。
冷成金 ·隨筆 ·42.2萬字
為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孫中山文化資源,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文聯承辦了孫中山研究百年口述史大型采訪活動,于2012年8月正式啟動。活動由中山市文聯主席、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胡波教授領銜,采訪國內外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學者,就其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術生涯、學術方向、治學方法、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訪談,并請學者們對中山市如何開展孫中山研究,挖掘和利用孫中山文化資源提出建議。采訪記錄由胡波等進行整理而成“孫中山研究口述史”系列叢書,按地域分為八個片區,本冊為“京津地區”。全書約25萬字。
胡波 ·歷史地理 ·32.2萬字
為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孫中山文化資源,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文聯承辦了孫中山研究百年口述史大型采訪活動,于2012年8月正式啟動。活動由中山市文聯主席、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胡波教授領銜,采訪國內外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學者,就其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術生涯、學術方向、治學方法、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訪談,并請學者們對中山市如何開展孫中山研究,挖掘和利用孫中山文化資源提出建議。采訪記錄由胡波等進行整理而成“孫中山研究口述史”系列叢書,按地域分為八個片區,本冊為“廣東地區”。全書約25萬字。
胡波 ·歷史地理 ·35.2萬字
本書的定位是想結合中學所開設的《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這門選修課,編寫一部有助于培養師資的大學教材。具體來說,是要研究如何評說歷史人物,以便于系統全面地了解和認識歷史人物,從而更加深入地學習歷史和更加深刻地領悟歷史。作者堅持唯物史觀的正確視角,從時代背景對歷史人物的催生與制約、歷史人物之間的共性與個性、各個維度考察下的歷史人物價值作用、各種傳播途徑表達下的歷史人物的真實與虛構等各個方面構建了歷史人物的評價體系。本書一方面能對受訓的中學師資起到開闊視野、深化認知的作用,同時還會在培養整體性、獨立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方面,產生較大的裨益,故而可以認為本書存在一定的出版價值。
宋德華 ·史學理論 ·21萬字
本書是曾凡光教授在全省各地宣講的基礎上組織編寫的,共約43萬字。本書的最大亮色為嘗試在編寫中采用一種新的體例,即體系加專題的形式,以一百多年來的近現代史為時間體系,按時間段以其間發生的事件編排專題,力求講深講透。相信通過這樣一種方法,可以很好地幫助讀者在有限時間內更好地加深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理解。
曾凡光 ·歷史地理 ·32萬字
本書挑戰了古巴導彈危機的傳統敘事,憑借白宮新解密錄音、蘇聯克格勃檔案,以及軍方報告和大量當事人的回憶,沙希利·浦洛基教授擴展了舊有的敘事框架,納入赫魯曉夫、卡斯特羅等關鍵參與者的視角,勾畫出這場危機的完整畫面;深入關鍵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決策反復變化背后的驚心與焦灼;更透過普通官兵的眼睛,從下層視角觀察危機的歷史,在無數個不起眼的細節中,追問危機得以解除的真正原因。相比于為避免戰爭所做的正確決定,出于誤解和恐懼而犯下的無數荒誕、愚蠢的錯誤,才是值得今天借鑒的教訓。
(美)沙希利·浦洛基 ·世界史 ·24萬字
西漢與康乾是對現代中國影響很深的兩個時期,作者以這段歷史發育、壯大和衰落的過程為主線,全景描繪了社會上升時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產富足、開疆拓土的盛大氣象以及潛在的種種危機。書中既有對人性、歷史事件的剖析,也側重于從人口、經濟、環境的角度闡釋歷史,探究歷史深層次的運行機制。
侯楊方 ·普及讀物 ·34.1萬字
中國政治精英利用鴉片戰爭之后的一系列戰敗編織了一整套飽受外族剝削、欺侮為內容的“民族敘事”和“歷史建構”。但在中國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持續強化“悲情敘事”正在將中國從世界大環境中孤立。馬勇從現代化視角出發重塑中國近代史,一方面重新評估外國資本在近代中國的功過是非,理清世界走進中國的路徑及客觀效果,另一方面剖析在現代化沖擊之下,中國走向世界的艱難過程。
馬勇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慈善事業的敘事史。本書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的慈善思想,以及從秦漢以來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百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和民族慈善家踐行的救助危難、扶持貧弱的人道主義行動進行了生動的還原。本書資料翔實、案例豐富,系統回顧了中國慈善事業演進的歷史,這對于認識今天社會慈善狀況的文化源流和社會條件,對于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慈善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劉峰 吳金良 ·專業史 ·31萬字
本卷主要寫貞觀之治及唐與高句麗、倭國的戰爭。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開啟了貞觀之治,魏征、長孫無忌等大臣和英雄,共襄太平盛舉。大唐雄師繼兩漢后再次進軍西域中亞、白山黑水,四方威服,傳頌天可汗之名。其后,唐高宗李治終于將唐帝國的疆域推向了極致,而自隋煬帝以來風云激蕩的東亞局勢最終有了一個明確的定局,劉仁軌白江口之戰大敗日本、百濟聯軍,一仗打出了數百年的和平,讓覬覦大唐的日本從此成為中國最忠實的學生。英雄輩出,盛世長歌——泰極生否,無論是的李世民,還是李隆基,都無法注定一世英名與輝煌……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0.7萬字
本卷以李唐和武周的這段糾葛紛爭為核心,演繹王室人物的傳奇命運與智慧韜略。斗宰相,逐外戚,廢太子,換皇帝,擊敗叛軍李敬業,任用酷吏來俊臣,武則天在權力斗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從屈身忍辱的宮女,到二圣臨朝的皇后,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皇,開辟了全新的武周時代。然而,李姓王室豈可甘心——武李爭嗣,神龍政變,唐朝國號得以恢復;卻不料李顯暴斃,王室又陷入混亂當中。一直潛藏的李隆基伺機發動先天政變,賜死太平公主,啟用賢相,整頓制度,最終開啟了開元盛世……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2.3萬字
本書為第一卷,故事以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為核心,講述了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密瓦崗軍集團、竇建德河北集團等各路英雄征戰,最終李淵順勢奪取天下。秦王李世民作為唐軍主力,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在征戰過程中吸納了尉遲恭、程咬金等奇人猛將;又開辦文學館,廣納文學之士。李淵對其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措施,如剪除李世民的第一智囊劉文靜;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合謀定計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在存亡之際,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4.6萬字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朝相當于東方的羅馬,它秉持了戰國人剛勇的余烈,建立為中華第一波帝國。從公元前203年劉邦當上漢朝皇帝,到公元220年東漢的漢獻帝禪讓給曹丕,漢朝璀璨的政治智慧、首創的儒家文化、四面開疆的將軍征夫,這些贊定漢朝的力量都在本書中生動再現。本書幫你讀懂:漢初的削平功臣,權力大洗牌的七王之亂,十萬尸骨換來汗血寶馬,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漢武、永元盛世,女性揚眉吐氣的皇太后掌權和外戚為政,死在溫柔鄉的浪漫皇帝和艱險狡詐的篡臣王莽,以及從赤眉軍到黃巾軍的遍地戰火,從匈奴到叛羌的鐵騎突殺等等。漢朝五彩斑斕,剛雄沉凝的古風,成為中華文明的基石和集大成者。
張守春 ·逸聞野史 ·25.5萬字
本書為一部通貫的《孝經》學發展史,結合新近出土文獻,采取經學與哲學結合的方法,梳理《孝經》學發展的義理脈絡及其與哲學思潮的內在關聯,嘗試在文獻的掌握、思想史的分析、《孝經》學本身問題意識的尋繹等方面實現突破,深刻揭示《孝經》與儒家孝觀念的真精神,澄清近代以來附加在《孝經》與孝觀念乃至儒學、中國文化之上的一些誤解;并通過對現代性憂患的分析,在古今之辨的視域中,彰顯儒家孝思想蘊含的現實價值與意義。
劉增光 ·專業史 ·37.7萬字
本書通過研析言官思想的載體——奏折,力圖揭示言官在歷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現,展現這一群體在近代社會變遷中的影響與作用。以嶄新的研究視角,對清末言官群體與朝政關系進行系統考查,就言官制度的發展變化、言官群體對朝政與社會變局的影響加以論述,同時又在傳統士大夫與社會轉型、晚清監察制度的運行與得失、晚清政派政爭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見解。總體看來,這一成果展現了社會變遷如何促動社會精英群體的發展變化,彌補了相關研究的虛位和不足。
鄭云波 ·史學理論 ·23.8萬字
歷史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充滿了神秘和未解之謎。今天,我們有幸向您推介這本《世界秘聞錄》,一部揭秘人類歷史神秘面紗的奇書。它不僅是某些歷史秘聞的再現,更是對過去奧秘的深入探索。讓我們一同穿越時間的長河,探尋那些歷史留下的疑團和故事。本書精選了諸如“乞丐”的國家、失蹤的國家“大西國”、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的詛咒等多個引人入勝的主題。每一個篇章都是對一個歷史謎團的深入剖析,將讀者帶入一個個迷人而又神秘的歷史場景。從尼德蘭的起義斗爭到大西國的神秘傳說,從古埃及的神秘文明到世界各地的文化起源的傳說,這些故事不僅令人著迷,更是對人類智慧和勇氣的禮贊。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讀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深度。
陳在揚 ·逸聞野史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