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工具論”“典論”“特色論”三部分。工具論,論語文名師教育敘事的評價標準,涉及“教育敘事評價標準”“名師職業生涯評價標準”“語文閱讀和閱讀教學評價標準”“基礎教育寫作教學評價標準”等;典論,專門對語文名師李海林的語文教研進行敘事實證研究;特色論,專門對19位語文名師的教學特色進行敘事實證研究。工具論統轄典論和特色論,三部分內容渾然一體,極具內在邏輯性。閱讀本書,感覺最強烈的,還是其中的幾項創舉。
段雙全 劉立峰 付煜 ·教育 ·30.4萬字
本書通過對清季民初學制、學堂與經學關系的研究,以近代中西學關系的消長為背景,梳理了科舉不能容納西學之后,中學進入新式學堂分科設學的架構,被西學分解重組,以致經學最終因難以調試而被迫退出的歷史進程。經學退出的問題,反映了近代中西文化的此消彼長。而中西文化的優劣短長,也是近代中國長期存在的科舉與學堂之爭的主題。經學進出學制與學堂,恰能呈現相關歷史進程與軌跡,可說是認識近代經學歷史命運的重要途徑。
朱貞 ·教育 ·27.9萬字
《“涵化語文”教育實踐探索》全書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內容:一、涵化教育的理論探索。二、涵化語文的教改實踐。三、涵化課堂的教學案例。四、涵化教育的生活隨筆。
荀以勇 ·教育 ·24.7萬字
杜威是20世紀以來對中國教育影響極大的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杜威曾訪華講學兩年又三個月,對中國的思想界和教育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書主要回顧百年來,杜威教育思想特別是中國杜威教育學派對中國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影響,揭示杜威以及中國杜威教育學派在中國現代教育發展中的意義。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百年傳播的曲折歷程,對今后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書也是外國人了解中國近百年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
張斌賢 劉云杉 ·教育 ·33.3萬字
本書是《心田留與子孫耕:爺爺給孫兒的私房話》一書的再版。是作者寫給孫子的家訓,意欲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孫子,使他少走彎路,做一個有修養且有益于社會的人。書中引經據典,談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親切樸實。本書對于青少年來說,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參考書;對于許多愛而無方的家長來說,是接地氣的教育讀物。
房國東 ·教育 ·21萬字
適逢教師節,讀友為師之高論有感,遂作。為與舊年吾作之《師說》分別,故曰“其二”。來年未嘗無有新說,可以此法續新篇,甚好。藉古意而論師道,雖真,卻恐有違古法之嫌。失當之處,望諸君教正。
武宏鈞 劉軍 牛莉 ·教育 ·22.1萬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兩面鏡子,不僅帶你領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教育學的發展史,更能讓你清楚地看到,中國教育學人以前做了什么,現在還需要做些什么。本叢書系統梳理前人之思,深刻反思未來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明確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方向,推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教育學。按照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邏輯,分階段、分專題、分學科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新中國教育學70年的發展成就,匯集了教育學界各個學科領域知名專家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叢書是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成果,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叢書的出版既是對共和國教育學70年發展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助推。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教育學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展望未來,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教育學如何繼往開來,接力發展,需要我們很好地去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準確定位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和水平,明確未來的研究方向。該套叢書以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發展研究”為依托,集合全國教育學科各學科專業領軍專家,作者隊伍強大。從學理層面來看,教育學史越來越凸顯其在教育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中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既是為了鏡鑒現實,為了推動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又是為了推動我國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以及為了保存和傳播教育學發展的積淀。從讀者需求方面來看,研究和學習教育學的人需要很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史,明確自己研究的基礎和學科定位。
鄭玉飛 ·教育 ·20.9萬字
《養護拔節孕穗期——實踐智慧》是2019年度寶山區中小學教師“我與《指南》”研究征文獲獎文章的匯編,分學校發展、班級建設和教學收獲三大板塊,從實踐層面展示了寶山區中小學教師實踐《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努力和經驗。
沈偉 ·教育 ·26.9萬字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教育思想傳承與實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百廿歷史”,系統梳理和論述了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的發展沿革與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及教材建設的歷史,展示了120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如何與國家、與學校、與學科,共命運、同發展。第二部分是“先賢之光”,凝練了白眉初、黃國璋、周廷儒、張蘭生等20余位地理學先賢在北京師范大學從教過程中形成的地理教育思想及理念;遴選13篇代表性文獻,展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學方法等的學術思考與見解。第三部分是“當代之聲”,重點圍繞學科發展與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基礎教育與國民素質培養,匯編了在校教師和校友的地理教育教學理念和觀點論作。第四部分是“躬耕之作”,精選部分校友的地理教育教學實踐成果進行展示。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編著 ·教育 ·35.7萬字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以教育信息化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路徑與機制研究》(課題批準號:BMA180042)成果。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是新時期國家針對城鄉教育二元結構所提出的新的發展戰略,其本質是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在國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系列政策的引導下,我國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在硬件建設方面的差距明顯縮小,但在教師專業水平、課程資源建設等影響學生發展的核心要素方面城鄉差距仍然很大。而且這種差距還呈現出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本書在深入了解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借助系統論、共同體理論和教育公平理論,利用教育信息化傳遞速度快、資源共享范圍廣、信息處理能力強等優勢,從教師智力流動、課程資源共享、教師教學共同體建設、集團化辦學四個維度研究推進民族地區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實踐路徑和長效機制。
安富海 ·教育 ·23.5萬字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重要舉措。園區化辦學是職業教育服務經濟、促進自身發展、增強吸引力的有效路徑,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選擇。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職教園區有170余個,比較典型的如北京曹妃甸國際職教城、廣西柳州職教城、江蘇無錫藕塘職教園區、常州高職園區、遼寧鞍山職教園區、重慶永川職教園區等。本書第一部分理論觀照,詮釋了職教園區的內涵、本質、特征,梳理了職教園區建設的歷史發展,深入探討了職教園區建設的理論基石,認為職教園區(職教城)具有跨界性,需要多學科的理論支撐。第二部分現實審視,重點探究了職教園區建設模式,認為職教園區在初步建設階段,主要汲取工業園區建設的靈感,形成依托型、共建型建設模式。在快速建設階段,從聚合經濟的視角,形成經濟助推型、互動發展型、多元互動型建設模式。第三部分路徑探索,分別從職教園區的建設規劃、職教園區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職教園區資源共享機制以及職業教育園區化辦學學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以推動職教園區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胡斌武 吳杰 ·教育 ·22.8萬字
教育扶貧之所以成為一項著眼長遠的國家發展戰略,是因為貧窮的本質與教育存在緊密邏輯關聯,只有認知上厘清扶貧必先扶智的基本關系,才能使高校扶貧實踐由被動盲目轉向理性自覺。以“精準培訓”助推“精準脫貧”,應當找準聚焦點、發力點,即以科技幫扶產業,以扶智賦能精準培訓三類人(致富能人和帶頭人、基層干部、青壯年勞動者)、兩個群體(鄉村教師、鄉村醫生)。培訓對象不同,培訓內容與方式亦應彼此有別。這是精準培訓的重點所在,當然也應是高校用心最多、用力最勤之所在。以教育為手段,遏制并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則必須拉伸幫扶鏈,打好政策組合拳。在政策執行層面,應推動三項母嬰早期干預,加速普及高中教育,提質增效激活職業教育,特別重視母親教育等。擬將“教育移民”提上政府議程,并以城鎮化為統領,與脫困、避災、生態恢復等工程一體謀劃,同步推進,用“政策套餐”方式,求一舉多得之效。
胡俊生 李期 ·教育 ·27.2萬字
本書主要對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相關概念進行梳理界定,研究其特征原則,進行現狀調研,分析其影響因素,加之對典型案例的實證和長效機制的探尋,使移動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的相關對策得以真正實現對癥下藥,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本書彰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倶進,契合了教育對象的新特點,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較為廣泛的范式參考價值和模式借鑒價值。
游敏惠 ·教育 ·20.4萬字
全書系統地介紹了幼兒園、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教學名師的教學藝術與成長經驗,介紹內容包括教學藝術、經典課堂和成長經驗等。本書是“十二五”重點建設教師培養基地項目的部分成果,可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對青年教師成長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借鑒意義。
宋秋前 周建軍 ·教育 ·28.2萬字
當前,“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代表著政府和高校兩端推進現代大學綜合改革和制度建設的基本方向。本書聚焦高校一端,圍繞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運行機制及其關系,觀察兩種權力的實際影響分布,以是否包含“學術判斷”作為判斷標準厘清大學內部兩種權力的現實界線,并基于理想的大學運作狀態,對二者的定位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應然層面上的限定,并最終提出了高校權力體制結構及可行的改革建議。本書包括7章24萬字,第一章導論主要探討現代大學治理背景下,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關系的復雜化。第二章主要對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進行概念史溯源,填補了以往研究的空白。第三章為比較法視野中的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主要討論了英、美、德、法四個國家的情況。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探討了中國高校的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運行機制現狀。第六章討論了中國高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互動及其關系。第七章提出了高校內部權力結構的理性變革與機制建構。本書對于法學、教育學、教育管理者和關心教育改革人士具有參考價值。
湛中樂 ·教育 ·24.7萬字
本書選取徐緒卿教授20年來民辦高等教育研究的部分論文編纂而成。全書約四十萬字。徐緒卿教授曾擔任浙江樹人大學的副校長、校長達20年之久,在從事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民辦高等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書所選入的論文從多個角度反映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體現了作者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研究的深入思考和不懈努力。作者在民辦教育領域主持工作多年,出版過不少相關著作,發表過多篇相關論文。本書對于從事民辦教育研究、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研究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徐緒卿 ·教育 ·43.1萬字
書稿全面系統地反映2017年浙江大學事業發展及重大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了學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為浙江大學的教職員工提供學校的基本文獻、基本數據、科研成果和最新工作經驗,是兄弟院校和社會各界了解浙江大學的窗口。浙江大學年鑒每年一期。
浙江大學校長辦公室 ·教育 ·25.1萬字
著作圍繞“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這一核心主題進行研究,研究內容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探討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理論基礎。第二,調查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現狀和問題,分析成因。第三,考察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成因第四,探尋改進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質量的有效對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胡紅杏 ·教育 ·26.6萬字
在中國邁向現代化新的歷史征途上,“中國夢”上升為整個國家、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意志和共識,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重大創新,是對中國共產黨政治文化內涵的提升,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政治認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和價值觀認同的擴展與升華。
苗維愛 武宏鈞 ·教育 ·24.2萬字
本書基于教育學基本框架以及刑法學視角,力求通過批評性的反思,對罪錯少年教育矯正價值取向的基本原理與現實困境進行研究,結合其復雜特性及歷史嬗變規律,探討教育矯正價值取向的重構及實現。全書綜合運用文獻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罪錯少年教育矯正進行觀念與價值層面的反思,為教育矯正尋找教育學基本理論的根基和哲學前提,豐富及深化了理論研究。內容充實,條理清晰,所提對策切實可行,對教育界開展青少年犯罪預防、矯正實踐以及公檢法相關實務工作,具有較大參考價值。
楊嶺 ·教育 ·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