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南聯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大開創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創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西南聯大邏輯通識課》是中國邏輯學開山宗師金岳霖教授與其得意門生殷海光教授二人教學與研究的結晶。金岳霖教授重點講解邏輯作為認識和表述世界的準繩,有讓生活免于混亂和盲目的重要價值,而殷海光教授則以創新對話體,使初學者免于枯燥和不得門徑之苦,輕松掌握邏輯知識,并活用于生活,獲得美好清醒的人生。
金岳霖 殷海光 ·教育 ·16.7萬字
介紹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意義、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與認識、生命教育的試驗成果與展望。
李愛玲 彭育東主編 ·教育 ·15.1萬字
本書詳細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理論基礎、發展歷史、現代教學媒體的功能、特性、應用等;從實用的角度出發,詳細地介紹了多媒體素材的采集和處理方法、多媒體課件開發、新技術及其教育應用;最后結合實例介紹了信息化教學設計、整合、評價的實踐方法。本書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充分考慮了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接受水平,提供了教學目標、相關教學活動和案例、內容小結、課后習題和實踐環節等。
秦丹 羅發奮主編 ·教育 ·18.2萬字
本書從專家心理學研究出發,以新教師到專家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為線索,剖析了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階段性特征,動態性是展現了教師成長的內在原因與實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系列化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在觀念層面上樹立科學的教師人才觀,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方法與措施。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2.5萬字
錢穎一是“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畢業于清華大學。2006年,在美國留學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至今10年。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錢穎一總是與中國改革同行,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當改革大幕初啟,他遠渡重洋,探尋現代化之道,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學者;當改革如火如荼,他頻繁回國講學,為改革建言獻策;當中國呼喚更多杰出人才時,他放棄國外一流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回國投身教育事業。《大學的改革》是錢穎一過去10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擔任院長,過去15年在中國教育領域不懈耕耘的實錄。
錢穎一 ·教育 ·35.4萬字
《教育,一起向未來》是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最新教育理論合集。在書中,朱永新圍繞“新時代,新教育,在‘雙減’和5G科技浪潮來臨之際,教育需要做出怎樣的改變”的主題,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經驗,就如何建立更緊密的家校合作,如何讓孩子更主動、更高效地學習,如何讓孩子在網課學習時自我約束、自發學習,未來的學校、教育應有怎樣的改變等教育工作者密切關注的問題,提出了與教育改革的新需求高度吻合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展望。相信在閱讀本書之后,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會有全新的思考和感悟。
朱永新 ·教育 ·10.5萬字
1999年非暴力溝通中心發起一個教育項目,為學校開發教學材料,為教師提供培訓。《教室里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正是非暴力溝通中心教育項目的成果之一。通過闡釋非暴力溝通的一些基本前提,《教室里的非暴力溝通》勾勒出一個模式,它讓教師們很樂意與學生分享交流,幫助教師把課堂變得生動,讓師生以及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關心,釋放孩子天性中的學習渴望。
(美)蘇拉·哈特 維多利亞·霍德森 ·教育 ·6.8萬字
公元前420年的愛琴海邊,宏偉的露天劇場正在上演一場戲劇——《俄底浦斯王》,所有觀眾都被這出懸念迭起、扣人心弦的悲劇吸引。看戲,毫無疑問是古希臘市民生活的重要內容。凡爾賽宮中,“太陽王”路易十四清晨起床,穿上宮廷鞋匠為他特制的10厘米高跟鞋,從此這位身材矮小的君主在大臣面前再也不會覺得沒面子。在當時,作為權力象征的高跟鞋是禁止女性穿著的。緊身褲、高筒襪、超短裙、皮質跨包,這是今天女性的時尚裝束,但是你知道嗎,在500年前的歐洲,上層社會的男人都這么穿!閱讀中,我們能使時光倒流,當你來到古代,能看到更多令你瞠目結舌的潮流風尚。
王四新編著 ·教育 ·13萬字
《人之廢除》是英國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倫大學的演講稿,于同年出版,副標題為“從高中英語教學出發反思教育”。
(英)C.S.路易斯 ·教育 ·5.6萬字
《德國精英教育學心理學》作者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是19世紀中期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和心理學,他非常重視心理學對科學尤其是教育產生的巨大影響,他曾提出用改善心理學研究的手段來糾正哲學乃至整個科學領域誤區的構想,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心理學的核心思想是統覺理論,這一理論吸收了英國的聯想主義的思想和當時力學關于萬有引力與斥力的概念,通過獨特的視角說明了觀念之間的關系。教育心理學赫爾巴特教育學的理論結構圖示可表述為“目的——過程(方法和內容)——目的”,方法、內容與貫穿其中的目的構成過程中的三維立體結構。教育目的研究培養什么人,是超驗的、形而上的東西,代表人文一極;教育過程研究怎樣培養,是經驗的、形而下的東西,代表科學一極。方法和內容構成過程中實現目的的具體手段與載體。
(德)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 ·教育 ·15.3萬字
為加強和改進通識教育,2010年10月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先后開辦了通識教育大講堂學科通識、跨文化溝通等公開系列講座,每學期10講左右,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主講。作為課程教學的補充形式,講座采用“設計專題、名師主講、學生自選、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講座名師薈萃,師資陣容強大;主題涉足領域廣泛,內容豐富多彩。《通識教育大講堂名家講演錄(卷一)》正是在李秋零、孫郁、宋志明、包偉民、劉小楓、張勇先、鄭杭生、陳力丹、朱信凱、溫鐵軍、時殷紅、黃大慧、張杰、黃衛平、趙彥云、曾湘泉、李義平、陳禹、何友暉等19位學者演講稿的基礎上匯集而成。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組編 ·教育 ·30.3萬字
本書是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的代表作。作者以其長期實驗積累起來的研究成果,在與教師的談話中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新教學論同傳統教學論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許多教學問題提出了新觀點新方法。行文上舉例生動、分析具體、通俗易懂。這本書雖然是專談小學教學問題的,但它的嶄新立論對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啟發的,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從傳統教學體系的消極影響束縛下解脫出來,探索教學新路子。
(蘇)列·符·贊科夫 ·教育 ·13.2萬字
本書的目標在于呈現最新的神經科學證據趨勢,以及從教育學科和教育原則的視角對如何提升學習效率進行了重新解讀;基于大腦功能對人類的發展和教育進行了相當大的跨越性討論,借助豐富的神經科學知識對人類教育進行探討。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為師范院校、教育專業和心理學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學教師、中小學教師以及養育孩子的人提供了一些啟示。本書共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聚焦于從大腦功能的角度重新審視“學習”,第2部分聚焦于從大腦功能的角度重新審視“學習效率”,第3部分聚焦于年齡對學習的影響。
(日)乾信之 ·教育 ·15.3萬字
本書在研究分層教學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以教學班為研究對象,提出了遞進式教學。第一部分是教學篇。基于“建構化學觀念,打造探究課堂”的教學理念,例證了遞進式教學的四大特征,形成了“研究起點、知識打散、形成核心、整合相連”的操作程序。第二部分是學習篇。論述了記憶力與思維力的關系,介紹了記憶的技巧,例舉了大量記憶案例,力爭提高學生的記憶品質和思維品質。第三部分是實踐篇。根據概念教學、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的教學特點,提出了應該選擇的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模式和教學案例分析。
姜孟 ·教育 ·17萬字
2000年,朱永新教授發起了“新教育實驗”,至今全國各地3500余所學校、370余萬師生投身其中,其理論和實踐讓諸多身處應試重壓下疲于應付的教師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改變了許多區域的整體教育生態,新教育在中國已成燎原之勢。十七年來,新教育實驗因其強調教育者自身的行動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體對社會公益的關注而倍受矚目,成為國內著名的教育NGO。在本書中,朱永新教授梳理了新教育實驗的發展脈絡,列舉了新教育的“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及“晨誦、午讀、暮省”“新生命教育”等特色課程,全面總結新教育實驗的歷程與經驗,為中國教育探路。
朱永新 ·教育 ·15.9萬字
本書是張曼菱十余年來浸潤于西南聯大的成果。其間,作者走訪海峽兩岸的西南聯大老校友,親身接觸、交談,拍攝出電視紀錄片數部,積累案頭筆記、文獻等一手材料不計其數,甚至不乏獨家所有。作者尋訪西南聯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尋訪“西南聯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有“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書用文學化的語言進行紀實性的描述,人物訪談時的講話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為零。在一個個小專題內,可見出西南聯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對國家、民族的赤誠與擔當,更可見出作者對當下文化教育建設的思考與憂慮。從“西南聯大”到今天,歷史的精神就在“行”與“思”之間跳動,對那激情歲月與美好人格的懷念向往,躍然紙上。
張曼菱 ·教育 ·26.9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2.4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不同時代的家庭教育,家長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著著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家教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個個家風。家庭是孩子人生路中的第一所學校,家教、家風對孩子未來發展影響深遠,本書從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總的概述了中國家風思想精髓,從第二章到第九章從不同角度為各位家長闡述了教子理念,讓家長能深入體會,并優化自己的家庭教育,提升家風素養。
曹豐 ·教育 ·12.1萬字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40.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校園安全與大學生活、校園盜竊案的類型及預防對策、交通及出行安全、社會活動安全、計算機網絡安全、大學生心理保健等11章。
齊岳 何建國 ·教育 ·1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