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取王國維國學思維的經典解讀,對歷史、美學、哲學、文學、戲曲、古史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師的角度關照華夏文化,文中處處顯現學術之光,詳盡展現國學之深厚底蘊。本書是一部國學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表達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季風 ·民族學 ·13.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中國人孝悌為先、中國人知足常樂、中國人的生命活力、中國人的忍耐力、中國人的勤勞等內容。
(美)史密斯 ·民族學 ·15.3萬字
國運即是人運,大國方有大民。從新華社記者到著名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的腳步丈量了中國的每一寸山河,合作對象囊括了各個行業的風云人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萬端事,閱萬般人?!洞髧竺瘛氛敲撎ビ谶@段獨特的人生閱歷,每至一地,從歷史文化溯源,從身邊人物觀察切入,最終落腳于區域的未來發展。一部寫透中國人國民性格的力作,一部幫助理解中國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的閱世之書。
王志綱 ·民族學 ·22.2萬字
《以色列:一個民族的重生》:以色列是一個小國,但建國以來一直吸引著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許多人青睞,也常常成為抨擊的對象。為什么國際社會如此關注以色列這樣一個小國?:它的未來將會怎樣?本書探究的正是這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從無人機到衛星,從導彈防御系統到網絡戰,以色列在將新技術應用于現代戰場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為我們展示了這個僅有800多萬人口的小國是如何長期身處戰爭環境而不斷適應戰爭形式的變化,并成為21世紀的新型強國的。以色列是如何做到這些的?這些研發成果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會產生哪些影響?這正是雅科夫·卡茨和阿米爾·鮑伯特在書中討論的重點。作者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并同以色列國防體系保持著密切聯系,本書可以說是一份來自前線的調研報告?!稙榱藝遥幌б磺校罕?古里安傳》以色列不能沒有本-古里安,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猶太民族將烏托邦式的復國夢變為現實,這一切都與這個名字緊密相聯。在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塞格夫筆下,本-古里安既承載著同國家榮辱與共的非凡故事,又隱藏著殺伐決斷、憂郁多情的矛盾人性。
(以)丹尼爾·戈迪斯等 ·民族學 ·103萬字
胡適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學者。其對國學的通徹見解,讓他人恐之不及?!洞髱熤v國學文庫:胡適講國學》全面收錄了胡適先生精華的國學理論,結集了多篇胡適先生在國學領域的不同文章,其內容更是涉及諸子百家、文學等多個領域,為讀者更好地了解國學理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參考。
季風 ·民族學 ·16.4萬字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讓人五味雜陳。這個從來不乏創造性的民族,卻流行著世界上龐大的“山寨”文化,使自己成為創新的附庸者,而非創新者。中國人注重禮儀,和睦以待人,綱常倫理,無不都奉之為圭臬。但普遍的愛心,社會的信用,公共的精神,似乎都是為匱乏者。功利性的善心與被管理的“自覺性”,使之天然地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真正意義的集體精神。
(美)明恩溥 ·民族學 ·18.6萬字
辜鴻銘在書中力闡中華民族德精神和中國文明的價值,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改變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在這本書中,作者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對比,凸顯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在精神特質上的完善。準確而生動的描述,幽默而調侃的筆調,嚴肅而深刻的話題,無一不滲透著辜鴻銘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愛。
辜鴻銘 ·民族學 ·7.3萬字
中國人或許是最保守、最固執,亦最利己的族群,他們有著發自內心的真誠和善良,卻從未試圖將這種真誠和善良變成社會的公共精神。
蔡元培 ·民族學 ·19.4萬字
費正清說,中國人有一種深藏不露的文化優越感。過去的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傳統的政制,又幾乎剝奪了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中國人勤勞、善良,卻獨善其身而漠視其他。當“帝國隕落”之后,他們又死扛著面子,自卑地回憶過往的唐宋榮景。
(美)何天爵 ·民族學 ·14.4萬字
第一,自從人類產生宗教以來,迄今為止,沒有那個民族能脫離宗教文化的影響,世界上沒有無宗教信仰的民族。民族和宗教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宗教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凡是有圣典的民族一般都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有圣典并且圣典較為深厚的民族。第三,世界民族的分布格局與宗教分布有密切聯系,雖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兩者是相得益彰的發展過程。第四,宗教傳播的深遠性取決于民族精神向外擴張的力度和民族宗教內在的魅力和精神含量,缺一不可。佛教雖然是最早產生的世界宗教,但由其崇文并不尚武的內在精神,并無向外強力擴張的意愿,因此客觀上不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傳播力度。第五,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在社會的精神生活領域,廣泛地同哲學、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發生密切的關系,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從世界歷史上看,各民族的哲學、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響。第六,民族與宗教的互動發展規律一方面是從原始宗教或氏族宗教發展到民族宗教,再發展為民族宗教與世界宗教并存的態勢。另一方面,也不能用世界宗教來否定民族宗教存在的合理性。現時代,世界宗教與民族宗教的并存發展具有深層次的合理性。
龔學增 曹興本卷主編 ·民族學 ·31.4萬字
本書是《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系列叢書第8集,主要收錄了2012年以來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及其他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論文集選錄的27篇文章,從多層面、多角度和求真務實的學風來研究當代我國民族宗教領域的前沿問題,以開闊的理論視野、創新的學術精神分析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究現階段我國民族宗教問題的特點和規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可讀性。
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 ·民族學 ·23.6萬字
新史學經典,人類社會永不過時的警示。十八、十九世紀以來,帝國崩潰,民族國家興起。在這股狂潮中,既有新興國家的獨立之可喜,也有爭戰殘殺乃至引起世界大戰這樣的空前浩劫之可悲。海斯教授鑒于民族主義的盛行,乃著是書,分析民族主義的由來、種種表現及其導致的后果,以警醒世人,保持開放多元的國際觀,努力創造一個和平的世界。來自卡爾頓·海斯教授的追問引人深思:我們為什么要打仗?為什么,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時代,當我們大肆吹噓“進步”、“科學”和“人道”的時候?
(美)卡爾頓·海斯 ·民族學 ·17.5萬字
近幾年,許多人類學家開始強調寫作的重要性。而眾所周知,民族志寫作的起點和基礎是研究者的田野筆記。那么,如何做田野筆記呢?為此,三位具有豐富田野實踐和教學經驗的人類學家,給出了一系列實用而又指導性的建議。本書通過大量的正在撰寫的、“未完成的”田野筆記實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將親身經歷和觀察寫成田野筆記的過程,討論如何運用田野筆記來講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幫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筆記撰寫民族志的關鍵步驟。本書致力于提出一套實用的田野筆記寫作指導,以幫助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口述歷史學、教育學等學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為田野研究和人類學方法在以上學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對于政治學、商業管理、傳播、社會福利及公共衛生等學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為次一級的輔助研究方法?!度绾巫鎏镆肮P記》系美國當代知名人類學家羅伯特·埃默森等撰寫的一部有關人類學研究專著。田野調查是當代文化人類學研究的重要環節,而其中的關鍵之處,就是如何作田野筆記。此書結集的數位人類學家的經驗談,對此項工作作了詳盡、清晰的闡述,也是該學科基礎方法的指導之作。
(美)羅伯特·埃默森 雷切爾·弗雷茲 琳達·肖 ·民族學 ·19.7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伊斯蘭教社會構成及組織形態研究》(07XZJ004)的最終成果。本書采用宗教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田野調查方法,對我國伊斯蘭教組織形態進行研究。課題組成員深入到我國西北甘、寧、青等地清真寺、拱北、道堂等伊斯蘭教活動場所,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拜訪門宦主持人、清真寺阿訇、道堂管理者,參與一些門宦大型“爾曼力”活動,參考前人研究成果,重點對我國伊斯蘭教內部不同教派門宦的組織形態、門宦教權體制的形成與演變、拱北經濟運行、清真寺組織管理制度的歷史演變、宗教職業人員在宗教組織活動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丁明俊等 ·民族學 ·29.4萬字
蘇聯、俄羅斯聯邦均為多民族國家,在民族人口結構上與我國有較多的相似性,我國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也深受蘇聯的影響。本書是作者20多年來對蘇聯、俄羅斯民族問題研究的集成,既有對具體民族人口、語言狀況的介紹,也有對相關理論、政策的探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實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蘇聯時期的民族政策,本書對這些政策出臺的背景、內容、實施情況及產生的影響等均有較為詳盡的論述,可為我國的民族理論、制度和政策提供參考。
何俊芳 ·民族學 ·22.6萬字
本書首先對有關散居民族研究的文獻進行述評,通過大量翔實的田野調查資料,分析云南散居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面臨的問題。基于云南散居民族地區農村依托“民族村”開展民族工作的創新實踐,本書從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三個層面,提出了云南散居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和建議,即將“民族村”納入中國特色民族理論體系的理論構想;以“民族村”為主要突破口,制定散居民族地區農村的發展政策;修改《云南省民族鄉工作條例》并制定《云南省民族村工作條例》,完善體現中國特色、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
王俊 ·民族學 ·33萬字
本書從民族學研究中的身份認同問題出發,以歐洲、非洲的個案作為切入點,建構了一個新的沖突理論。在人們既往的認知中,民族意識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視作引發沖突或者產生政治分化的決定性因素,盡管歷史上并無充分證據來支撐這些觀點。本書批判性地檢視既往成見,并詮釋了水、石油、政治資本、區位優勢等資源在族群與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徳)李峻石 ·民族學 ·17萬字
2016年中國民族學學會高層論壇由中國民族學學會、寧夏大學、寧夏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由寧夏大學政法學院、阿拉伯學院承辦。《民族學如何進步》匯集了2016年中國民族學學會高層論壇論文,圍繞中國民族學理論與話語建構、民族學學科建設、民族學發展歷程等主題展開論述,為中國特色的民族學人類學學派的建立建言獻策。作者均為民族學、人類學界的著名專家,如楊圣敏、郝時遠、王銘銘等。
王延中 祁進玉主編 ·民族學 ·20.7萬字
本卷設“綜述”一篇,約4萬字,對該洲的民族情況和民族問題進行整體性論述。內容包括該洲一般情況、人文地理特點、殖民化背景與民族-國家格局的形成、種族與民族結構、宗教信仰與語言分類等。在“綜述”之后,按照國家分別設置篇目。各國按基本統一的內容和結構撰寫,包括該國的形成歷史與獨立過程;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現狀;政府民族政策等。
王樹英 ·民族學 ·34.8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民族問題具體歷史實踐為切入點,在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觀察和研究內蒙古民族關系演變過程,揭示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階段,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為目標,積極探索民族團結進步的制度建設,使內蒙古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模范的歷史過程,總結自治區成立七十年來民族團結進步的經驗,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提供參考。
周競紅 ·民族學 ·2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