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詳細講解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如何為期刊或國際會議投稿、如何提高命中率、如何根據評語修改論文、如何處理錄用后的事宜。本書還例舉中國作者典型的不當句型和語法錯誤及其糾正方法,分析被拒論文及其被拒理由和相關評語,以提醒讀者免犯類似錯誤。作者有著30多年主持國際會議和期刊、為中國學生修改論文、幫助發表的經驗。本書適合作為有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與發表需求的科研工作者的參考書,也可作為本科生研究生的論文寫作課程的教材。
張康 ·語言文字 ·3.3萬字
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語言正加速走向瀕危。為研究語言保護的一般規律,本研究剖析了希伯來語、澳大利亞Kaurna語、臺灣客家話、天祝藏語文等四個中外語言保護個案,探討語言發展、語言瀕危以及語言保護的相關理論。研究發現,中外語言保護和語言復興的手段并不相同,最終結果也有很大差異。通過比較這些個案,本研究認為,語言保護至少應包括保護語言活力與保護語言認同兩方面,甚至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另外,語言保護并非在實踐中推行“語言純語主義”、也不是維護“語言純潔性”;語言保護不能排斥語言的發展與變化。本研究認為,語言保護的理想方式是不排斥語言的“無意識的變化”,同時大力培養語言使用者的語言認同。
姚春林 ·語言文字 ·15.7萬字
開口與合口,是漢語音韻學上指稱語音性質的重要區別特征,是劃分漢語韻類的一組對立系統。開口與合口的對立,是一種動態的對立,對立的雙方會隨著語音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衍化,這種衍化蘊含了豐富的漢語語音傳承更革的信息,因而,分析開合口的歷史衍化進程,有助于揭示漢語語音發展演變的規律。本書以歷史串聯法和共時參證法為主要研究手段,輔以音理分析法和內部分析法,分隋唐、兩宋、金元、明清和現代五個階段,對中古以來漢語韻母開合口的衍化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張平忠 ·語言文字 ·15.5萬字
《二語語篇閱讀推理的心理學研究》系統論述了第二語言語篇閱讀推理研究,包括語篇閱讀推理理論與研究方法以及語篇推理心理學實驗研究兩部分。在全面論述和分析語篇閱讀、推理理論及其實時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語篇閱讀預期推理和主題推理系列研究。研究系統考察了二語預期推理的實時激活及其在語篇長時和短時記憶表征中的編碼、影響二語讀者主題推理加工的讀者因素和語篇因素以及主題推理加工的時間進程,進而建構了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篇理解預期推理和主題推理加工理論模型。《二語語篇閱讀推理的心理學研究》揭示了第二語言學習者語篇閱讀推理加工機制和本質,豐富和發展了第二語言語篇閱讀和推理理論,對后續同類研究以及外語、對外漢語閱讀和閱讀推理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范琳 ·語言文字 ·15.1萬字
“浙大中文學術叢書”。本書收作者歷年發表的戲曲小說論文集近二十篇。大部分在《文學遺產》(3篇),《浙大學報》(2篇)、《文藝研究》(1篇),《文化遺產》(2篇)及海外頂top雜志《Chineseliteratureessays,articlesandreviews》上發表。涉及到戲曲小說史上許多熱門的話題,如《琵琶記》作者高明(則誠)的詩歌及書信的發現,明代戲曲大家湯顯祖作品在英語世界的譯介、演出及研究,明清廣為人們津堻樂道的女作家馮小青的真偽問題,小說《金瓶梅》的作者容問題,哈佛藏稀見小說《一見賞心編》的插圖與內容問題,哈佛藏孤本戲曲《文淵殿》的內容及價值問題,中國古典文學的可視化問題等等。既有中國文學史的熱點問題研究,也有近年西方時興的大數據、可視化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結合的前沿問題研究。
徐永明 ·語言文字 ·15.6萬字
本書從同語義類的視角出發,面向對外漢語教學,運用語料庫語言學的基本方法,多維度考察漢語同語義類動詞搭配與外國學生習得漢語同語義動詞搭配的相關問題。書中建立起同語義類動詞搭配知識體系模型;依托中介語語料庫考察外國學生習得漢語同語義類動詞的情況,進而將兩庫所得結果進行比較;運用語言習得理論討論外國學生習得漢語同語義類動詞的發展過程以及發生偏誤的類型和原因;探討同語義類動詞搭配詞典的編纂和研究問題。
郝瑜鑫 ·語言文字 ·14.3萬字
現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語言學的關系,是我國語言學研究歷久彌新的話題。本書指出,引進、結合和創新的過程,、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研究主要知識系統逐步成形、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日漸自覺與熟練地利用普適性的理論、概念和方法描寫與解釋漢語現象,探索漢語與其它語言之間的共性以及漢語自身的特點。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尤其關注現有理論和方法無法說明的漢語現象,以此為基礎,努力超越現存的理論框架,提出更準確、更全面、從而更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的理論和概念,以漢語現象為依據在理論語言學研究領域里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本書收錄10篇論文,其討論范圍覆蓋了現代語言學主要理論、方法和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句法、語義、語用、話語篇章、社會語言學、翻譯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側重闡明普通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同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密切關系。
陳平 ·語言文字 ·15.2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本書主要利用計算語言學方法討論了認知解讀過程中的語言頓悟和折返,對多種語言中各個層面上的花園幽徑現象,從認知心理、計算處理等多個角度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遞歸轉移網絡、良構子串表和CYK算法等計算語言學的形式化方法可用于闡釋具有“由行漸頓,頓而后悟,悟終復行”的花園幽徑模式行進錯位效應。這對了解人類對于復雜句的剖析過程、心理機制及其腦部區域有促進作用,同時對于計算機處理花園幽徑句有指導意義。
杜家利 于屏方 ·語言文字 ·14.5萬字
本書為越秀外國語學院“語言與文化論壇”學術論文集,以會通中外語言文化、關注學科發展前沿、注重基礎應用研究、促進人文學術交流為宗旨,探討不同語言與文化理論,交流學界最新研究動態,挖掘語言與文化多元化特征。本書視野宏闊,力求展現最新學術成果,深入研究翻譯與跨文化的現象,兼具基礎教學與應用研究,呈現青年學者多元化的學術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水準。
魏小琳 王理行主編 ·語言文字 ·18.1萬字
林紓是近代文學翻譯史上的先驅人物,開創了文學翻譯的局面,使外國文學的翻譯成為自覺。本研究從費爾克拉夫話語分析框架的視角,對林譯小說做一個以接受語境和譯者文化取向為導向的研究。研究從費氏所構建的三個向度,即文本向度、話語實踐向度和社會實踐向度,描述林紓翻譯的獨特文體形態,解析林紓與合作者翻譯過程中的是是非非,理清譯入語社會文化對譯者的種種制約,展示林譯對譯入語社會的貢獻,以此來獲得對林譯話語各層面的認識。林譯所以能受到晚清讀者的青睞,從而對中國文學現代轉型產生巨大影響,從話語系統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在于譯者對翻譯文體的周密考慮,口譯筆述合譯方式的靈活運用,擬譯文本的用心選擇,以及在翻譯過程中對翻譯規范的自覺遵循。這些因素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下的共同作用,促進了林譯的順利流通和廣泛消費,形成了中國近代文學史、翻譯史上一道獨特的景觀。
楊麗華 ·語言文字 ·14.4萬字
《世界華文教學》以提升海外華文教學與研究水平為目標,著重反映華文教學與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是華文教育學術研究的重要平臺。本輯分為四個部分:特稿、第四屆國際華文教學研討會專欄、華文教育理論研究、漢語國際教育與華文教學研究。
賈益民主編 ·語言文字 ·7.8萬字
《復旦大學學生優秀英語作文選評》所選文章題材廣泛,比較客觀全面地反映了復旦大學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全書分記敘文類和議論文類兩部分,對每篇文章都作了簡要評語。
汪中平 邱東林 ·語言文字 ·14.3萬字
本書收錄了北京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四十位教師在2016年度的論文,文章類型涉及了翻譯理論研究、語音學研究、教學法探討與教學習得、教學管理及實驗教學的探索等,語種以英語為主,兼有法語、日語。這些作者中有教授、副教授、講師,有博士、碩士、海歸學者,他們都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并且目前都工作在外語教學的第一線。作者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結合經典理論形成了獨特的文風和對實踐有指導意義的觀點。
劉紅艷 劉明宇 ·語言文字 ·19.6萬字
本書對漢維語多重定語語序進行了研究,主要內容有:1.分析了漢維語定語構成、兩種語言在多重定語語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運用語言類型學、認知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中的相關理論解釋了造成這些語序的原因;2.通過調查民族學生習得漢語多重定語的情況,指出學生在習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構擬了學生的習得順序,提出了解決方案;3.探討了維吾爾語多重定語的漢譯問題。通過以上研究,希望能為維吾爾語研究、漢維語言教學、漢維語言翻譯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李素秋 ·語言文字 ·14.2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對蒯因的翻譯不確定性進行系統梳理,既提示其合理因素,又指出其不足之處,并通過闡述戴維森的詮釋理論從而對這一論題進行修正與完善;論證翻譯不確定性論題與翻譯理論及實踐的相關性,嘗試提出一種以翻譯不確定性為依據的新的翻譯觀念,借鑒并完善翻譯意義的概念;討論翻譯的客觀性與不確定性的關系,據此重新認識翻譯中的信達雅,并用翻譯意義的評價標準對各種類型英漢互譯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
陳卉 ·語言文字 ·13.3萬字
作者圍繞“的”的性質與功能展開討論,秉承認知與功能學派的基本理念,并更加注重即時語言加工過程中和語境相關的社會認知因素,即認知的在線性和社會性。在沈家煊先生新近提出的漢語詞類包含模式的基礎上,從“的”字結構是參照體–目標結構這一理論原點出發,針對不同論題,選取相應的研究方法,嘗試系統回答“的”字研究中的種種問題。全書的核心觀點是:“的”是參照體標記,起到提高參照體的指別度的作用,由此派生出諸多其他功能。主要內容有:從全新的“認知入場”視角闡述“的”在名詞短語中的基本功能。基于復合詞連續統、概念整合等觀念探討“的”字隱現的規律。
完權 ·語言文字 ·13.9萬字
《綜合日語第4冊練習冊》的練習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在教材各單元之后,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適合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另一部分反映在練習冊中,供學生自我測試使用,主要幫助學生歸納、整理語言基礎知識,檢測語言知識掌握的情況。兩部分練習相互補充,力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綜合日語》共分為四冊,每冊均備有配套練習冊。本冊可與《綜合日語》第三冊配套使用。
何琳 ·語言文字 ·8萬字
翻譯是一門藝術,是對準確性的追求與創造性的發揮的巧妙結合,而要達到最佳結合效果,譯者必須時刻注意分析語境,洞察詞語的互動關系,了解原文取得連貫的方式,確保連貫性能再現于譯文,另外,對于英漢翻譯來說,在翻譯過程的特定階段還少不了中文思維。本書從全新的視角探討英漢翻譯問題,在準確性、創造性、語境、連貫性、中文思維五個方面用大量實例加以說明,并配以短文翻譯練習和評析,選材力求多樣,目的是幫助翻譯專業研究生、本科生、翻譯工作者以及具有一定翻譯水平的其他人提高實際翻譯能力。
蔡力堅 ·語言文字 ·18.2萬字
本書以意識的形成和發展為主線貫穿到話語含義表達研究的理論框架之中。含義表達的生成是一個意識的多重過程,在這一意識過程中,含義主體的意向性和其所處的環境是含義表達生成的關鍵性的變量因素,如何把這些變量納入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并用來指導語言實踐活動?這是本書著力探討的課題。作者還借鑒美國邏輯學家伯克斯提出的因果陳述邏輯建構了“話語-含義因果蘊涵機制”用以概括含義推導的認知過程。
華鴻雁 ·語言文字 ·13.3萬字
本書涉及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本范式,集中探討了語言的社會性。本書是系統功能語言學創始人韓禮德教授語言學理論的代表作,不僅涉及韓禮德先生關于語言的基本認識,也是其他系統功能語言學著述的奠基性作品;尤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豐富的普通語言學思想,學習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言學工作者,無法繞開本書的基本內容而進入其他著作的研讀。換言之,如果需要了解系統功能語言學,并且只選一本,那就是本書了。
(英)韓禮德 ·語言文字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