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專題形式探討唐代公文文書的詞彙現象和詞語釋義問題。詞彙現象部分主要探討構詞問題,包括典故構詞、對仗成詞、依託典制的派生構詞等。詞語釋義部分則主要以義類的聚合爲參照,對職官詞語、法律詞語、財政詞語、思赦類詞語、評點詞語等進行分類釋義。本書的研究對唐五代語言研究、史學研究、辭書編纂等都有參考價值。
張福通 ·語言文字 ·16.6萬字
本書擇取古漢語中的一些特殊問題或特殊方面展開探討,立足材料,重視實證,就一些問題作出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研究,揭示了古漢語中一些特殊的語法現象,補正了前修時賢的一些看法。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考察古漢語語法問題,句法方面探討的主要問題有:判斷句中“為”、“是”的連用,動量短語的句法功能,漢譯佛經中的“為”字選擇問句,漢譯佛經和禪宗語錄中的測度問句等;詞法方面探討的主要問題有:配對型語氣詞“也好”的源流,“莫非”組合的歷史演變過程,魏晉以后疑問代詞“云何”的發展與衰亡,《全元散曲》中的動態助詞。下編考察古漢語詞匯、語義、文字問題,探討的主要問題有:近代漢語書面文獻與現代方言詞語的比較互證,漢語古今命名模式的歷史變遷,《故訓匯纂》的語義學價值,古今字與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異體字的關系等。
盧烈紅 ·語言文字 ·13.3萬字
本書從界定翻譯思想與翻譯理論、翻譯理論史與翻譯思想史等主要概念入手,框定中國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對象,追溯中國傳統翻譯思想和翻譯思想史的沿革,概括中國翻譯思想史的基本特點及發展脈絡,闡釋其基本發展階段及整體邏輯框架。在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重構中國翻譯思想史的完整脈絡和歷程。全書分為引論、專論、通論和余論。引論部分,通過概念辨析,梳理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追溯翻譯、翻譯思想和翻譯思想史的源流,從而為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奠定學科基礎。
邵有學 ·語言文字 ·18.5萬字
《六級詞匯帝國》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必考詞匯精析,共有29個list;第二部分是常考詞匯列表。本書的編排方式是其有別于其他詞匯書的學術亮點:書中每一個詞條單詞后面會有音標和記憶次數,每記憶一遍,可以用鉛筆把一個方塊涂黑,便于大家統計是用幾遍記住這個單詞的,從而側重關注那些多遍才記住的單詞;單詞的英文釋義在前,中文釋義在后,目的是希望大家養成英文思維的習慣;單詞的詞根拆解部分,我們把詞根的英文解釋翻譯成最貼近的中文,讓大家更便于理解單詞想描述的范疇和含義,并且給出了同根詞的例子。“類”這個欄目是任何字典和詞匯書都沒有的,是“詞匯帝國”的原創,是根據單詞的詞根拆解給大家總結出這個單詞描述的范疇,在這個范疇下,不同的行業和專業,會有不同的中文翻譯。所以記住了這個單詞的“類”范疇,就可以讀懂句子,即使不知道中文該怎樣翻譯最準確,也不會被中文釋義僵化和局限住對單詞的理解,更有利于大家準確地自學英文,更有效率地記憶單詞。
楊子江 曹紹升 ·語言文字 ·16.6萬字
本書第一章為國內外科技翻譯發展史的歷史回顧,對國內外科技翻譯發展(人工翻譯與機器翻譯)進行描述;第二章為國內科技翻譯研究現狀,從傳統文獻統計檢索、可視化研究、歷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及當代科技翻譯家四個層面對目前我國科技翻譯學科發展現狀進行描寫。第三章為科技翻譯研究在整體譯學體系中的定位,其次范疇研究具體涵蓋哪些概念、內容和方向,科技翻譯研究的轉向、分層與途徑。第四章重點闡述科技文體的范疇與分類,涉及語義、專業、文化、思維、美學五個翻譯層次;對翻譯的不同單元——術語、特殊結構(省略、倒裝、分隔)、句子、語篇進行描述,強調理解科技語言特征及英漢語言文體差異的重要性,以實現原文信息的傳遞,力求譯文客觀準確。第五章探討科技翻譯的工具,包括科技信息的檢索、電子工具在科技翻譯中的應用,如何利用平行文本獲得專業知識和表達方法、如何用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解決科技信息檢索。
單宇 范武邱 ·語言文字 ·11.6萬字
《現代漢語讓步條件句認知研究》一書運用認知語言學、篇章語言學、功能語法、類型學等理論從共時和歷時上盡可能深入詳盡地考察了現代漢語讓步條件句。正文部分依次是:讓步條件句的句法語義特征、讓步條件句的構式網絡、讓步條件句的主觀性、讓步條件句的篇章功能、讓步條件句標記的形成與來源、讓步條件句的變異與演變。作者重新概括了讓步條件句的語義,從新的角度提出讓步句及讓步條件句的新分類,認為讓步條件句包含單項讓步條件句、雙項讓步條件句、全項讓步條件句;從認知角度出發確立三種句子都是原型范疇及圖式,并以復句為原型擴展出多個邊緣構式,形成各自的構式網絡,表達“多元同一”意義;從語言類型學角度聯系、比較世界上其他語言,指出現代漢語讓步條件句的句法形式和標記的語義來源具有人類語言共性。本書注重從語義、認知入手來考察語法。
韓啟振 ·語言文字 ·18萬字
本書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利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語音聲學參數統一平臺”,用聲學語音學和統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維吾爾語元音、輔音等音段特征和詞重音等超音段特征進行了較全面、系統地定量和定性分析。描寫每一個音段的實際音值及其在聲學空間中的分布格局和分布特點以及在語流中的存在模式和音系特點,探討語音四要素與維吾爾語詞重音性質之間的關系問題,闡述了語音聲學參數與音段和超音段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和語言學意義。
呼和 艾則孜·阿不力米提 ·語言文字 ·9.5萬字
英文論文的撰寫是有很多技巧可循的,寫作和發表有一定的套路。本書的內容和架構是以一篇英文論文從無到有、從撰寫到發表整個寫作的流程和階段來展開的。本書較詳細系統地介紹了心理學英文論文撰寫與發表的規則、格式和技巧。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的示例。小到一個標點符號的使用,大到論文的謀篇,本書都提供了生動的示例,并對它們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本書在相應的章節后面給出了適當的練習題,以供讀者練習。
陳斌斌 ·語言文字 ·10.5萬字
美國久負盛名的演講家戴爾·卡耐基說:“演講絕不是上帝給予少數人的特別才能。”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天生的演說家,如果有的話,那也是通過不斷學習而來的。《演講與口才》通過詳細闡述演講的關鍵要素,如開場白、演講稿、結束語、故事、修辭手法以及常見場合的演講技巧等,以貼近生活的案例,根據演講實際要求,總結歸納出一些實操性較強的演講技巧,供您借鑒及參考。
沈可 ·語言文字 ·8萬字
本書是學習英語國際音標的最佳讀物。從發音示范到進一步的練習,幫助讀者逐步認記音標,掌握正確的發音。其中對各個音標發音時的口腔形狀,繪出示意圖,對自學者特別有指導意義,可供摹倣效法。
伍純德 ·語言文字 ·0字
本書以新的理念和視角對古代漢語語法、現代漢語語法及其應用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補正了學界的一些看法,并對新的研究領域進行了探索。主要構建了新的《詩經》句法體系;分析了句法結構及其變換;提出了語義指向計算機識別的概念,探討了副詞語義指向計算機識別的策略和流程。本書對于推進句法結構研究、語義指向研究和副詞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對于攻克自然語言語義處理難關,具有啟發意義和參考價值。
赫琳 ·語言文字 ·14.8萬字
“中國語言文化典藏”項目旨在對全國各地的方言文化進行搶救性的調查和保存。本項目調查點以漢語方言為主,也包括少數民族語言。漢語點主要以方言分布情況為依據,同時兼顧地域因素。少數民族語言選擇比較重要并有研究力量的點。現已開展調查的點有40個左右。調查方法采用文字和音標記錄、錄音、攝像、照相等多種手段。除了傳統的記音方法以外,還采用先進的錄音設備和錄音軟件,對所有調查條目的方言說法進行錄音。采用高清攝像機,與錄音同步進行攝像;此外,對部分方言文化現象本身(例如婚禮、喪禮、春節、元宵節、民歌、曲藝、戲劇等)進行攝像。采用高像素專業相機,對所有調查條目的實物或活動進行拍照。
徐越 ·語言文字 ·10.2萬字
本書是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裡。中學畢業後,於1875年至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教師古爾替烏斯(G.C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Osthoff)和雷斯琴(A.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研究工作,於1878年寫出他那篇傑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語言文字 ·18.3萬字
本書是一部理論意味濃厚的方言學著作。作者以湘贛關系為主線,以音節結構為切入點,從共時、歷時兩個角度探討了鄂東南方言與湘、贛方言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作者試圖通過中古韻尾差異在通語、贛語、湘語及鄂東南方言中的不同表現來討論贛語韻母音系的實質,在類型學視野下分析鄂東南方言的內部分歧及其與湘、贛方言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嘗試將漢語方言分為音節穩固型和音節節約型兩組,并從類型標準、分化節點、時間深度三方面著重對后者進行了分析。
李佳 ·語言文字 ·7.4萬字
本書顧名思義,是用99幅圖來講解法語中最易拼寫錯誤的99組單詞。作者SandrineCampese即是一名作家,也是記者,她通過日常觀察,將法語中最經常被寫錯的單詞匯總列表,甄別出造成拼寫困難的“癥結”字母,然后將其圖形化,通過鮮活有趣的圖片吸引讀者自然記憶,“一圖中的”。99幅圖中既有單個詞拆解,也有兩詞比較記憶,同時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補充介紹易混淆的同音異義詞、形近詞、近義詞的詞源及語義差別。全書圖文并茂,共約10萬字。
(法)桑德琳·康帕斯 ·語言文字 ·3.7萬字
本書是著名語言學家金有景先生的遺作。金先生在漢語方言、漢語史、漢藏語等領域卓有貢獻。本書是金先生一生的研究結晶,是漢語和漢藏語比較研究的重要文獻。
金有景 ·語言文字 ·12.6萬字
強調是漢語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中使用頻率均較高的一個概念。然而,學界對此概念卻一直未給予明晰地界定,使用比較隨意;另外,學界對強調現象的關注點大都在具體、零散的句法結構上,很少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更少從認知方面對其進行解釋。本書在心理學不隨意注意理論的啟發下,嘗試給予強調相對清晰的界定和判別標準。全書以強調為綱展開各章節,圍繞對強調結構的認知解釋、近義強調結構的強調級次等核心內容進行研究。
汲傳波 ·語言文字 ·15.4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英語句子結構的分析與構建,以句法框架為切入點,結合圖示,自上而下將句子的主干和其他構成要素分別進行細致透徹的細分和講解。本書對英語句子及其組成成分進行了分類,通過深入、細致分析每個成分在句子中的意義、性質和功能,將句子成分的句法功能和語義功能相結合,充分闡釋句子組建的基本邏輯以及不同形態句子成分之間的轉換關系,使讀者對句子的認識不再停留在僵化的公式記憶,而是能夠進行合理、準確的組建和轉換,實現對英語句子的精準理解和靈活應用。本書主要適合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愛好者使用,還適合希望提高英語水平的備考人士使用,也可作為培訓班的教材。
劉亞玲 鄭帥 ·語言文字 ·16.5萬字
本書的研究嘗試基于科學理論的基本原則,從整體概括性、邏輯一致性、簡單性和預測性的角度著眼,研究《史記》中的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的語篇功能。《史記》中的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不僅具有多種語篇銜接功能,而且在敘述者的語篇建構和接受者的語篇識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書解析了其在具體語境中體現出的語篇銜接功能,探討了這些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的語篇模式建構功能,并從數理分析的角度闡釋了由這些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引導的語篇結構關系,包括順承串聯關系、并列并聯關系和補充關系等。除此之外,本書從接受者的角度論證了接受者的語義識解和語篇識解過程。
吳術燕 ·語言文字 ·14.7萬字
“語文是語言”的語文教育思想源自著名語言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觀點。本書收錄了作者從教50余年來已發表的語文教育代表性論述26篇,內容涵蓋語文和語文學科的性質、任務、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等諸多方面。其中包括《光明日報》、語文教育刊物和高校學報上發表的相關文章。本書最大的特點在于對當前我國的語文教育具有糾偏意義,主張學習課文要從語言入手,通過語言分析理解思想內容,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悟到文本運用語言的妙處。
陳祖楠 ·語言文字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