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涉及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本范式,集中探討了語言的社會性。本書是系統功能語言學創始人韓禮德教授語言學理論的代表作,不僅涉及韓禮德先生關于語言的基本認識,也是其他系統功能語言學著述的奠基性作品;尤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豐富的普通語言學思想,學習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言學工作者,無法繞開本書的基本內容而進入其他著作的研讀。換言之,如果需要了解系統功能語言學,并且只選一本,那就是本書了。
(英)韓禮德 ·語言文字 ·19.8萬字
不同群體通過各種傳播渠道運用語言時,由于諸多的原因會出現不同的表達上的錯誤或失誤,即語誤;語誤,往往折射著思維中的偏誤。全面的了解、認識這些容易出現的錯誤、失誤、偏誤,是個人、群體和組織提升自己的傳播效果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本書在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著眼于不同的社會群體的多種不同性質的語誤進行多維度探討,追究根源,提出對策。本書各部分內容詳略得當,深入淺出,能夠為語文能力考核中語病分析題目的篩選及評定提供較具系統性的參考資料,對不同層次的漢語文學習者、語文工作者、傳媒工作者帶來一定的指導價值。
陳一 ·語言文字 ·19.8萬字
語法、修辭、邏輯都是有益于寫作的基本知識,這三者的結合是重多語言學家和邏輯學家都想實現的愿望。基于此,本書做了些嘗試,把邏輯、語法和修辭結合起來研究。這樣,從邏輯方面說,既可以把邏輯應用于語言來研究,也可以從語言概括出邏輯來研究;既可以用傳統邏輯方法,也可以用現代邏輯方法來研究;還可以從不同學科中結合語言表達的實際,尋找結合點,進行規律性的探索。
李衍華 ·語言文字 ·19.8萬字
《中國語情年報》(2016)在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內部簡報《中國語情月報》基礎上,精選較重要的語情信息,進行加工和分類編纂,從語言使用動態、語言資源保護、語言科技和語言服務、語言教育、語言規劃及辭典編纂、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語言學術動態等視角集中反映2016年中國語情的基本狀況,以期為學術研究提供歷史資料,為政府制定相關語言政策、語言規劃和社會治理方略提供參考。
赫琳 ·語言文字 ·19.8萬字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重文的專題性著作。緒論闡述了韓道昭《五音集韻》的成書價值,重文的內涵與發展沿革,以及《五音集韻》重文的術語系統、字料來源和基本類型。正文依卷次逐條考辨《五音集韻》一百五十二個韻字頭下所屬的九百餘例重文字形,基本嚢括了韻書中的生僻、疑難和典型重文。全書材料翔實,條理清晰,考證嚴密,層層剖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邱龍升 ·語言文字 ·19.8萬字
本書稿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和評述西方歷史語言學研究音變的歷史和理論方法,其中對經典的歷史比較法運作過程作了詳細的闡述,籍此來指出比較法的得失。第二部分是本書的重心。作者根據漢語方言演變的特點提出一中心多層次的漢語方言演變觀,并提出與此演變相配的歷史層次分析法,最后分三個過程來全面闡述歷史層次分析的方法。第三部分運用歷史層次分析法來研究分析吳閩贛徽方言語音層次。
陳忠敏 ·語言文字 ·19.8萬字
本書是以專門用途英語翻譯與多維思考為研究對象所進行的實證性翻譯研究。專門用途英語翻譯是一種口、筆譯翻譯活動,涵蓋科技英語、商業經濟英語、社會學英語三大類;多維思考則為本研究的切入點,即依托應用翻譯理論及跨學科理論的交叉研究,從思維模式、功能語境、審美取向等多方位探究其對ESP翻譯的制約和效用。本書包括五章及后記:第一章,ESP的本質屬性及其翻譯;第二章,思維模式對ESP翻譯的制約;第三章,功能語境對ESP翻譯的效用;第四章,ESP翻譯中的美學取向;第五章,ESP的翻譯策略(第五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后記,成果結語(成果的主要觀點和結論、社會效益等)。
謝建平等 ·語言文字 ·19.8萬字
該輯收錄《“文獻語言學”學科論綱》《談談張民權對萬光泰古音學未刊稿的發掘和評述》《清末兩種中西潮汕方言文獻音系比較研究》《日僧湛亦著凈土論注音釋考論》《從字匯音切的來源論字書、韻書音切比較的方法》《文獻句讀法與周易卦辭》《清代滿漢合璧會話教材在漢語史研究上的價值》《中華道藏指瑕》《宋均緯書注的訓詁學價值》《釋三晉文字中的“?”及從“?”之字》《吐魯番出土前秦韓瓫自期召弟應見事箋證》《成語“日就月將”新詮》《疑難字考釋十九則》《匏有苦葉之“軌”當取何解?》《三國志發微》《京都流寓書學傳古》《關于“羌胡”的標號問題》等。
華學誠主編 ·語言文字 ·19.7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認知語言學和語法化的理論方法,從來源上把漢語名量詞分為三類,即“名詞來源的名量詞”“動詞來源的名量詞”和“復雜來源的名量詞”,通過對漢語名量詞的語法化過程的個案研究,豐富并細化了漢語名量詞的來源類型。同時,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漢藏語系語言名量詞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名量詞的“轉喻生成與隱喻-轉喻擴展”的形成機制。從這一機制出發,認為所謂名詞量詞的“雙向選擇”機制,是名量詞的轉喻生成與隱喻-轉喻擴展模式投射到現代漢語這個共時平面的結果。
李計偉 ·語言文字 ·19.7萬字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以現行黨和國家的公文法規的規定作為依據,積極體現當前公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和現實效用。本書沒有一開篇就介紹各類具體公文的寫作與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較多的文字講述了公文的含義、作用以及特點、類型、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問題。閱讀了這些文字,學習了這些內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觀念,夯實公文寫作的基礎。具備了較高的專業素質之后,再進一步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起草格式,寫出高質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劉俊 ·語言文字 ·19.7萬字
本書是從文學語言變革角度研究中國文學文體現代轉型的一本專著。文學形式是文學史發展演變的重要內容,文學語言是影響文學形式的關鍵因素。五四文學革命是在白話代替文言的語言變革基礎之上完成的,語言變革是考察中國文學文體從古典向現代轉型的重要切口。本書從文學語言入手,從總體上探討了語言變革對文體功能、文體形態和文體格局轉型的影響,詳細分析了語言變革作用于戲劇、小說、詩歌、散文各類文體體裁程序而導致的文體轉型,探析了語言變革對文體滲透這一特殊的文體現象現代轉型的影響。同時,本書跳出文學的內部研究,將語言變革還原到民族共同語生成的文化語境中,探察這一語言現實對文體轉型的作用情形。論題的研究可以為認識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文學的現代性及當下文學創作的一些語言困境等問題提供啟示。
王佳琴 ·語言文字 ·19.7萬字
本書以俄漢語政治訪談為研究對象,比較系統地研究和討論政治話語的問題。作者首先對相關概念、研究概況、相關理論、研究方法做了界定、介紹和梳理。在此基礎上,討論了俄漢政治訪談的整體結構(開端、主體和結尾)和話輪轉換機制(打斷現象)、俄漢政治訪談的意向性俄漢政治訪談的政治文化語境等問題。
盧婷婷 ·語言文字 ·19.7萬字
本書將研究對象置于宋代科舉史的大背景下,通過考察宋代科舉的發展、嬗變,來關注宋代官韻系韻書的沿革、修訂及增補;以《禮部韻略》系韻書為研究主體,以揭示該系韻書自身的特點為思考問題的起點和歸宿,旨在釐清其體例的演變、漸次增補的脈絡及與相關韻書的關系,為構建宋代韻書史、音韻學史提供依據;以《廣韻》《集韻》為參照,為全面、系統考察《禮部韻略》系韻書拓寬研究空間。
李子君 ·語言文字 ·19.6萬字
本書收錄了北京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四十位教師在2016年度的論文,文章類型涉及了翻譯理論研究、語音學研究、教學法探討與教學習得、教學管理及實驗教學的探索等,語種以英語為主,兼有法語、日語。這些作者中有教授、副教授、講師,有博士、碩士、海歸學者,他們都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并且目前都工作在外語教學的第一線。作者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結合經典理論形成了獨特的文風和對實踐有指導意義的觀點。
劉紅艷 劉明宇 ·語言文字 ·19.6萬字
本書分為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等專題,收錄了《從語言和知識體系的角度思考“國風文化”》《福開森的漢學評論生涯》《馬可·波羅文本的傳統》《唐代以前中國宮廷中的鶴》等文章。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19.6萬字
本研究基于累進辯論的思想提出累進效度觀。累進觀借鑒整體觀的“分數解釋與使用”,提出“數據解釋與使用”,并將測試過程分解為設計、開發、實施、評分、使用和參照等六大環節。由于每個環節都會產生數據,所以累進觀將測試的所有測試環節都納入了效度的概念范疇和驗證過程。累進觀強調每個環節的數據都應該得到合理的解釋和使用,因此每個測試環節都具有效度,并且當前環節的效度是所有前任環節效度層級累進的結果,即累進效度。這種觀點注重當前環節對后續環節的影響,有利于倡導在當前環節進行證偽辯論,限度控制測試風險。
鄧杰 ·語言文字 ·19.6萬字
該書分別對美國當代很重要的小說家德里羅的《白噪音》《毛二》《地下世界》《身體藝術家》《靠前大都市》《墜落的人》和《歐米伽點》等小說進行研究分析。在他的小說中,德里羅思考了消費文化中的人際交往、影像社會中作家的責任、技術合理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創傷體驗中當事人的選擇、資本主義優選化的非正義性以及美國例外論的幻滅。盡管德里羅在小說中著力刻畫了當代美國社會傳統信仰的失落、消費文化對人們精神世界的侵蝕、人們體驗創傷的痛苦和經濟優選化引發的社會不公,但他并沒有沉溺于對現代文明各種陰暗面的揭示。相反,他在審視當代美國社會日漸商業化、人們精神世界日益平面化的同時,積極思考走出困境的辦法。德里羅不僅在小說中對當代美國社會經濟與文化狀況進行批判與反思,而且在提倡多元化、差異性的后現代語境下,通過肯定他者的超越性力量構建了新的倫理意識。
朱榮華 ·語言文字 ·19.5萬字
本書以漢字為坐標原點,以文化為橫軸,以教育為縱軸,從課程開發的角度研究并構建了漢字文化教育與課程開發體系。第一部分從整體上研究了漢字、文化、教育、課程開發的內涵、特征及邏輯關系。第二部分從識字、寫字、解字、對聯、燈謎、書法、篆刻、漢字藝術設計等視角研究了漢字文化所呈現的不同樣式,從人格修養、文化知識學習、審美情趣培養等角度研究了其教育價值,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教法等角度研究了其課程開發方式。
邵懷領 ·語言文字 ·19.5萬字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學語文各套教材中,魯迅作品都占了較大比重,入選作品數量排在課文作家首位。對中國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識分子來說,魯迅對國家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他的作品鼓勵人們對社會進行反省。魯迅在語文教材中“老大哥”地位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本書著重研究收入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對其歷史根源、時代變革、現實意義等等進行探索,是一本優秀的現當代文學通識教材。
曹禧修 ·語言文字 ·19.5萬字
《用寫作重建自我》是一本心理自助書。讀者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進行寫作治療練習,可以進行深度的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療愈,并寫出詩歌、散文、家族回憶錄等個人原創作品。本書提供了一條通過寫作重建自我,并與父母及家族達成和解的道路。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把思想變成文字,把愛恨情仇變成文字,把我們的、父母的以及祖父母的故事、人生經歷和情感創傷變成文字,通過寫作賦形自我生命的源流,明白“我從哪里來”“父母為什么會那樣做”“父母為什么如此對我”等困惑,讓心靈獲得安寧,發現自我生命的意義,接納當下的生活,重建一個真正的自我。
黃鑫 ·語言文字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