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對3個留守兒童大省河南、安徽、湖南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留守兒童的媒介使用現狀與問題、媒介素養的測量與評估、媒介對留守兒童社會化的影響,總結了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國際經驗,提出了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政策與實踐建議,并對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命運與未來進行了展望和反思。本書探索的媒介素養教育行動與方法,可為我國兒童媒介素養教育工作提供具有參照價值的操作框架。
鄭素俠 ·新聞傳播 ·10.9萬字
現實世界情緒挺穩定的人,怎么一上網就成了滿屏臟話的噴子?真的走出信息繭房,我們非但沒有走向開放包容,反倒變得更封閉極端?在互聯網時代若無法“退網保平安”,我們又該如何平和地面對、聆聽甚至接納不同觀點?前沿計算社會科學方法+經典社會學理論再闡釋,探尋網絡政治極化的根源入選普林斯頓大學新生指定閱讀書目我們在現實世界遭受社會孤立之苦,被我們寄予厚望打破隔離的互聯網,如今也日益變成充滿隔閡與暴力的場所。我們把社交媒體平臺的政策和內容分發算法視為罪魁禍首,考慮徹底退網的可能,但本書作者克里斯·貝爾讓我們停下來思考另一種可能。利用經過精妙設計的在線實驗和深入訪談,他在本書中證明了走出回聲室(信息繭房)會使我們更加極化,而不是減少極化。本書挑戰了關于回聲室、境外勢力和激進算法的常見神話,揭示了社交媒體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鏡,它扭曲了我們的身份認同,增強了追求地位的極端派的力量,讓溫和派幾乎隱形;而政治部落主義的解決之道,就在我們自身深處。
(美)克里斯·貝爾 ·新聞傳播 ·10.9萬字
《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共分三篇。第1篇是新媒體文案基礎篇,主要講述了新媒體文案的基本概念、新媒體文案的崗位要求和職業能力素養;第二篇是新媒體文案創意實務篇,主要講述了新媒體文案的創作思路、新媒體文案的寫作技巧、爆款新媒體文案的打造、新媒體銷售文案的寫作、新媒體對文案傳播的新要求、新媒體品-牌文案的寫作,以及不同媒介的特征及發布形式;第三篇為新媒體文案相關技能補充,主要講述的是策劃能力。《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適用于企業營銷和新媒體傳播實踐工作的學習者和從業者使用,本書可作為本科院校及高職高專院校市場營銷類、企業管理類、商務貿易類、電子商務類專業的文案課程的教學用書。
葉小魚 勾俊偉 ·新聞傳播 ·10.8萬字
本書結合科技情報服務流程,從工程技術視角,融合社會(知識)計算、平行管理、社會協同、知識組織挖掘、智能推薦等多學科、多領域的內容,重塑了具有普適性的情報3.0時代科技情報服務能力體系框架,設置了科技情報服務能力構建的四層結構模型(resource-interact-analysis-coordination,RIAC模型),即將服務能力表達為情報資源保障能力、情報交互能力、情報分析判斷能力、情報協同服務能力四個層次,并探討了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及各層能力構建的關鍵問題。
李輝 張惠娜 付宏 ·新聞傳播 ·10.6萬字
2017年度北京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互聯網+’時代視聽新媒體學科建設與發展研究”結項成果。全書以“互聯網+”為時代背景,以北京電影學院戲劇與影視學下設的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視聽新媒體專業建設與專業發展為介質,內容涵蓋視聽新媒體基礎理論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傳-受關系轉向、具體視聽新媒體內容制作(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綜藝、短視頻等)步驟與要點等,結合諸多現實熱議話題和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教材式闡述,將學理與業態發展結合,突顯該學科發展的交叉性與跨學科屬性,及其區別度和特質。本書是具有北京電影學院視聽新媒體專業特色的基礎理論教材,彌補了該領域教材的缺失。本書目標讀者主要是視聽新媒體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想要從事該行業的相關人員等。
宿志剛 謝辛 ·新聞傳播 ·10.6萬字
作者在財經雜志社十年、在財新周刊社十年,這兩個十年是中國經濟領域急劇變化、企業迅速成長的時期,也是新聞媒體面臨轉型的時期。作者緊跟時代的腳步,策劃、采寫、編輯的重磅報道,每一次都引發業界震蕩。在本書中,作者結合赴美訪學期間對新聞專業主義的研究,結合多年采寫和參與的重要報道案例,從新聞學、政治學,甚至心理學等多個視角,回答了財經記者要面對的幾乎所有問題——從在社會和行業中的重要位置到應該具備的眼界與實力,從職業道德和原則到獨特的采訪技巧、細致的背景調查以及準確而專業的寫作,從傳統財經新聞的特點到互聯網時代財經新聞的特征。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有志于新聞事業,特別是財經新聞事業的年輕學生與從業者,有志于上市公司、金融、證券、投資的研究者,有志于管理、公關等職業的從業者。
李箐 ·新聞傳播 ·10.5萬字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服務正在向移動互聯網遷移。移動閱讀是移動互聯網最主要的應用之一。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閱讀行為是移動閱讀服務的出發點和依據,它直接影響著移動閱讀服務的內容和策略。本書在理論上對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行為的內涵、模型等進行研究,初步形成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行為理論框架;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行為模型為依據,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對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行為進行調查分析;針對我國移動閱讀服務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基于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行為的理論和調查分析的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移動閱讀服務的策略。
茆意宏 ·新聞傳播 ·10.5萬字
本書在厘清網絡輿論的相關概念、發展歷程、存在特點和生成機制的基礎上,對網絡輿論引導進行了全面分析:時代變遷、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幾個方面對網絡輿論的影響;網絡輿論引導的依據;網絡輿論場的基本特點;網絡輿論引導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方法。
牛艷艷 ·新聞傳播 ·10.4萬字
傳媒變革,人才為王。傳媒人才需要什么樣的能力結構?本研究采集11140條近200萬漢字字符的媒體崗位招聘廣告文本,構建能力結構模型,采用詞頻分析和文獻研究結合的方法,對傳媒和非媒體行業等12個細分領域人才能力需求進行了描述和分析,屬于傳媒人才能力結構的實證研究,對傳媒教育工作者,業界高管和傳媒院系學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劉蒙之 劉戰偉 ·新聞傳播 ·10.4萬字
隨著文化強國、媒體融合、“互聯網+”國家戰略的實施,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和生力軍的期刊必將成為文化繁榮建設的先行者和推動者。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建設關系著出版業的長遠發展,對于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傳播力具有重要意義。《河北省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研究》是作者在調研靠前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從編輯實踐應用的角度,結合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的演化歷程,運用信息學、管理學和傳播學的理論,以及實證調查法和文獻分析法,對河北省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數字環境下期刊發展機制進行的綜合性研究。
吳星 ·新聞傳播 ·10.4萬字
《電視紀錄片發展與社會變遷》一書以“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為研究對象,通過建構包括敘事模式、美學特征、制作模式、傳播策略與效果這四個維度的多維度紀錄片研究框架,將紀錄片引向文化研究領域以及傳播學研究領域,采用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在傳統文化傳播中所發揮的巨大價值。本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敘事模式,第二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影像美學,第三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制作模式,第四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傳播,第五章為微紀錄片講述“中國故事”的敘事策略。
劉蘭 ·新聞傳播 ·10.4萬字
本書從多維視角立體呈現案例的全貌,探尋案例中的問題洞察和策略邏輯,不僅呈現案例的顯著效果和市場評價,更探討個案之于全體的創新點和局限之處。此外提供了可供深入學習和思考的線索,包括代理公司、技術背景、相關視頻音頻及網頁作品。
劉千桂 ·新聞傳播 ·10.2萬字
電視和網絡視頻是大視頻格局中的兩個重要媒體,其廣告效果為廣告主所高度關注。本書的主要目標是從心理角度探索相同的受眾對于電視廣告和網絡視頻廣告的認知和評價,從而為廣告主更好地了解受眾提供參考,結合廣告行業的發展情況探討研究結果對廣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顧遠萍 ·新聞傳播 ·10.2萬字
郭洋老師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本著新、奇、特的教育觀點,將孩子們必須了解的知識和必須具備的思想道德觀念融入其中,使本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教育性。本書分為基礎知識篇和表演篇,其下又由普通話語音練習、共鳴練習、聲訓練習、繞口令、古詩詞、毛主席詩詞、兒童詩、散文、故事、快板、相聲、小品、表演練習、主持人練習、講述、演講、續編故事、什錦歌等18個部分組成。
郭洋 ·新聞傳播 ·10.2萬字
本書力求將理論知識與網絡編輯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書根據網絡編輯崗位的工作要求,從網絡編輯的主要工具,以及網絡編輯的崗位職責、職業道德出發,詳細介紹了網絡編輯基礎,網絡信息的采集、篩選和歸類,網絡內容編輯,網絡多媒體信息編輯,網絡原創信息編輯,網絡專題策劃與制作,規劃與設計網站等內容。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現代文秘、新聞與傳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網絡編輯、網絡管理人員等相關從業者學習和參考。
胡令 王芹主編 ·新聞傳播 ·10.2萬字
本書全面闡述新媒體生態下,新聞生產所受到的沖擊、困境與對策。內容包括12個話題:1.新聞專業主義的生與死。2.新聞生產方式的改變。3.再造新聞編輯部。4.記者的五個角色。5.內容何以為王。6.新媒體時代的受眾。7.新媒體倫理困境。8.新聞的盈利模式。9.媒體融合。10.公眾與公民新聞。11.全球化與文化沖突。12.新聞的未來。
彭增軍 ·新聞傳播 ·10.1萬字
本書從新媒體內容創作的角度,講述了從寫作變現到打造個人IP變現的實操全流程,幫助新媒體寫作者重新構建新媒體變現的底層思維邏輯,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和寫作方向,完善包括選題策劃、標題擬定、謀篇布局、軟件使用在內的各項新媒體內容生產能力,抓取新媒體變現的本質,放大寫作的商業價值,最終形成個人品牌。通過本書,可以掃清新媒體寫作和打造個人IP過程中的絕大部分障礙,幫助有志于從事新媒體行業的人少走彎路,避免踩雷。
華文佳 ·新聞傳播 ·10.1萬字
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是新時期新型主流媒體和現代傳播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首要目標是重塑主流媒體地位、服務于打通兩個輿論場的時代任務;而構建以強關系為基礎的用戶池是融合發展得以實現的基礎所在。目前,我國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探索出了兩個路徑:一個是傳統媒體集團內部的體制外轉型;一個是傳統媒體集團與新媒體集團的合作創新。兩種路徑之間可以交互使用,形成融合發展的合力。
華宇虹等 ·新聞傳播 ·10萬字
當今的人類世界已進入高度媒介化的時代。媒介與人、與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們的身邊究竟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我們應該如何更科學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對于真實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進行認知和理解?并進而使得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暢和高效。媒介批評學,就是研究和回答這些重要問題的。
郝雨 ·新聞傳播 ·10萬字
網絡電視基于寬帶高速IP網,以網絡視頻資源為主體,將電視機、個人電腦及手持設備作為顯示終端,通過機頂盒或計算機接入寬帶網絡,實現數字電視、時移電視、互動電視等服務,網絡電視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電視觀看方法,它改變了以往被動的電視觀看模式,實現了電視以網絡為基礎按需觀看、隨看隨停的便捷方式。本書對網絡電視的類型發展、節目個案分析以及網絡電視發展的未來給出了新銳又系統的批評與研究。
王青亦 ·新聞傳播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