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控制并減輕水災危害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本書詳細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湖北省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人民抗洪救災的實踐,全面總結了其中的經驗與教訓。通過抗洪救災這一重大事件,分析新生政權在內憂外患、執政資源匱乏的社會轉型背景下,如何積極應對災害、整合社會、獲得擁護、鞏固政權,為我國當前的抗洪救災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鑒,這正是本書的現實意義與價值所在。
石武英 ·社會學 ·18.1萬字
醫學在增益人類健康的同時,已在各種力量的作用下無孔不入。現在,“醫生傷到患者的概率幾乎和幫到患者的一樣大,甚至更大”。當醫學打著“良醫治未病”的旗幟進軍時,卻把越來越多的健康人變成了“病人”,“病”與“非病”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不清。當下,人們用“亞健康”“早期高血壓”和“早期糖尿病”這類字眼形容自己的身體狀態,積極學習相關知識,隨時準備為各類檢查買單。與此同時,一個悖論產生了:身體健康、境遇良好的人最不需要照護,卻得到了最多的照護;與之相反,身患疾病、境遇較差的人往往最需要政策傾斜或扶持,實際上又沒有得到。瑪格麗特·麥卡特尼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和獲獎作家,基于具體案例和強大的邏輯素養,揭示了被過度包裝的醫療背后的真相。她表示,病患的悖論加劇了健康不平等,侵蝕了醫師職業精神。這既傷害了那些需要治療的人,也傷害了不需要治療的人。
(英)瑪格麗特·麥卡特尼 ·社會學 ·18萬字
什么是父權制?當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權制壓迫和剝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本書是作者歷經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義接近尾聲,后現代女性主義思潮、酷兒理論興起之初,對女權主義各個派別,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再次思考。近代社會在“資本主義”支配的“市場”和“父權制”支配的“家庭形態雙重控制下,以無償的女性勞務等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歷史根源。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會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本書盡管論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問題,但其觀點在相當大程度上適用于當下中國的國情。因而對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與男女平等問題的人都有著莫大的啟發。
(日)上野千鶴子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立足于對文化心態基本理論問題的回答,分析文化心態的影響因素以及特點;挖掘當代中國文化心態建設的思想理論資源,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中國共產黨人的有關重要論述,以及中國古代和西方文化理論與實踐中的有益思想;搜集、梳理反映近代以來重要人物文化心態的代表性論述,據此把握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心態的變遷軌跡;分析當代中國文化心態的具體表現,以及當代中國文化心態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回答當代中國文化心態建設的目標、原則、方法、路徑等問題。
王軍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全方位記錄和分析了鳳凰村的人口、經濟、政治、教育、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和社會控制等方面的歷史變遷與發展現狀。
周大鳴 ·社會學 ·18萬字
相對于男性爭天下、逐霸業的性別定型,女性在人類社會的舞臺上,總是扮演著爭寵幸、愛嫉妒的角色。本書藉著不同年代的女性訂遺囑與打官司的故事,以爭自主、爭財產、爭名份、爭不朽的四個角度,探討長期沒有渠道發聲的女性,對人生、家庭、婚姻、事業、傳承與社會貢獻等問題的所思所感、綢繆擘劃和實際行動,從而折射中西薈萃的香港社會,如何讓女性得以逐步走上獨立自主的人生道路,豐富香港故事的內涵。
鄭宏泰 黃紹倫 ·社會學 ·18萬字
圍繞“家庭三角”這一核心議題,討論了中國鄉土社會組織的基本原則及其拓展,其中描述社會新陳代謝的“社會繼替”“世代參差”等概念影響深遠。本書是費孝通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為看重的著作之一。
費孝通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是一本由大學獨立編撰的、針對MSW(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優秀案例匯編,內容涵蓋了兒童服務、流動人口服務、女性服務、老人服務、家庭服務、社區服務、戒毒服務、減壓服務、社會組織建設的支持服務等多個領域。書中每一個案例都向我們完整地展示了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從需求評估、服務計劃到服務實施、服務評估。
彭華民主編 肖萍副主編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為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的集刊,以中國非營利事業和社會組織為研究對象。《慈善法》頒行之后,仍然有不少理論和實踐問題亟待解釋。《境外非政府組織法》自法案二審稿向社會公開到頒布出臺以來,在國際上和中國民間社會引起的反響多擔憂和批評之聲,與政府表示的規制不法、保障權利之態度有較大落差。針對上述問題,本卷集中探討慈善信托的備案制法觀念差異問題,對NGO領域的立法與司法難題進行了討論。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是一項關于中國早期社會學的學術史研究。本書對早期社會學前輩陶孟和、陳達、費孝通、史國衡、蘇汝江、鄧中夏等人關于勞工問題的研究和著述進行了重訪,揭示了勞工社會學研究如何在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并對其演變的脈絡和邏輯進行了考察,指出勞工治理與勞工革命構成了勞工社會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問題域。
聞翔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從綠色屏障建設制度創新試驗、綠色發展制度創新試驗、生態脫貧制度創新試驗、生態文明大數據建設制度創新試驗、生態旅游發展制度創新試驗、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創新試驗、生態文明對外交流合作示范試驗、綠色績效評價考核創新試驗八個方面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建設情況進行了系統梳理,豐富和完善了生態文明的理論體系,亦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理論與經驗借鑒。
楊斌等 ·社會學 ·17.9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對江西省貴縣、泰縣的二十多個村莊的村民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得出的基本結論是:農民的政治信任狀況與個體變量具有關聯性,在不同的群體、組織之間,農民政治信任具有顯著差異;農民對各級政府的信任很不相同,呈現出“遞進式”的層級結構特征;農民政治信任具有“人格化”特征,即農民對政府機構的信任“人格化”為其對政府官員的信任。社會傳統與信任心理對農民政治信任狀況有著顯著影響,分別表現出“關系網絡”和“層級結構”的信任心理特征。本書力圖從民生、民權和民主等三個維度提出農民政治信任的重建路徑。
邱國良 ·社會學 ·17.9萬字
本書詳細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生育政策的變化情況,特別是有光人口控制方面的計劃生育政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沿著改革的步伐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政策轉變與時代的關系等,90年代末期至今,隨著農村人口流動數量和頻次的加劇,由農村地區進入城鎮的流動人口使計劃生育工作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新時代隨著農村生育政策的調整,人口控制面臨與以往不同的問題,本書為此提供了解決問題的路徑與思考。
湯兆云 ·社會學 ·17.9萬字
本書通過幾個案例的比較研究,以中國文化中“氣”這個概念為視角,研究了中國鄉村農民抗爭政治的目標、動力和機制所發生的變化,分析了各級政府在維穩技術和策略上的變化,并探討了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復雜的社會和政治后果。作者試圖以此來克服學界在抗爭政治研究中理性與情感、權利與道義之間的對立,克服在中國農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與鄉土派的對立,從而推進抗爭政治理論和鄉村社會的研究。
應星 ·社會學 ·17.9萬字
本書是北方民族大學馮雪紅教授歷時三年對三江源藏族生態移民的田野調查之作。作者以青海瑪查理村、果洛新村、和日村三個藏族生態移民新村為田野點,透過對三個村落各自獨立的田野報告的呈現,審視和了解三江源藏族生態移民的整體概貌。
馮雪紅 ·社會學 ·17.9萬字
社會工作的發展在國內方興未艾,作為一門以“能力建設為本”和以“問題解決為取向”的學科,社會工作更加強調具體實踐過程中程序、方法和技巧的運用。為此,本書主要分三個模塊來展開敘述。第一個模塊展示了社會工作實務程序,包括一般過程模式和專業關系的建立;第二個模塊比較深入地闡述了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個案工作方法、團體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方法以及個案管理方法;第三個模塊重點介紹海外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中比較盛行的心理劇與繪畫投射技術。
范明林 林德立編著 ·社會學 ·17.9萬字
本書依據國務院頒發的《志愿者條例》和大學生志愿者工作實際編寫,詳細介紹了志愿者工作的方方面面。全書分理論篇、方法篇、實踐篇三部分,其中理論篇闡述了志愿服務的誕生與發展,厘清了志愿服務的相關概念,分析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方法篇探討了大學生志愿者的管理實務、志愿服務禮儀、志愿服務技巧以及志愿者常見心理問題調試。實踐篇則重點闡述了志愿服務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并結合共青團系統的重點志愿服務項目做了介紹與分析。
張靜等主編 ·社會學 ·17.9萬字
我國治理水土流失的典范福建省長汀縣曾是南方紅壤地區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的區域之一。而長汀人民在長期的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創造了富有特色的“長汀經驗”,并提出建設業興民富、山清水秀、風淳韻美、和諧宜居、幸福安康的生態家園的目標,推動從生態治理向建設生態家園的轉型升級。本書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結合的角度,對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過程進行了回顧與梳理,對“長汀經驗”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對長汀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思考與建議。
林默彪 郭為桂 ·社會學 ·17.9萬字
吸毒成癮問題是當今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它不僅嚴重地影響著個人生活,同時也威脅著整個社會的和諧。本書以吸毒人群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吸毒人群吸毒成癮的社會成因。作者運用個案訪談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沿著扎根理論的研究思路,通過對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深入挖掘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癮及難以再社會化的深層社會根源,并試圖尋找他們回歸社會的長效機制。
韓丹 ·社會學 ·17.8萬字
城市與文化的關系始終是一種相互生產和創造的關系,城市生產和創造文化,文化也再生產和塑造城市,城市與文化是一種共生關系。城市不僅僅是一個物質實體、一種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空間場所,而且城市首先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存在,特別是在城市的物質性不斷增長和現代化持續深化的今天,文化在介入城市規劃和城市更新,塑造城市空間品質和形象,提供幸福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文化與城市研究譯叢”精選國外有關文化與城市方面的學術著作翻譯出版,本譯叢著作或以文化規劃與城市更新為主題,或以都市文化與城市空間為重點,或以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活為重心,或以文化創意與知識創新為焦點,多學科方法與專業性研究、全球性視野與地方性案例、歷史性回顧與前瞻性探討相結合,這些著作在諸多方面體現了外國學者對文化與城市張力關系的研究與反思,或可為我們對城市文化或文化城市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提供有益的學術視野或經驗參考。
(英)馬爾科姆·邁爾斯 ·社會學 ·1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