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的參會優秀論文集。第十四屆論壇以“新時代社會政策再出發”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從事社會政策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在我國社會政策實踐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實務界人士參與本次論壇,進行研討與交流,并提出本次大會的共識。全書從社會政策和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與教育發展、托育保護與養老服務等三個專題反映了中國社會政策界的年度研究成果。
關信平 吳瑞君主編 黃晨熹 薛琪薪副主編 ·社會學 ·19.3萬字
本書基于性別和流動視角,利用2009年福建省廈門市農村流動人口調查數據和2010年百村調查數據,采用分層統計模型,從縣區和個體層次出發,前瞻性系統分析性別失衡對當代中國農村人口婚姻暴力的影響。本書對于全面認識性別失衡、婚姻擠壓及城鄉人口流動對農村人口婚姻家庭的復雜影響,提高農村人口婚姻質量和生活福利、維護家庭與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靳小怡 李成華 ·社會學 ·12.2萬字
喺考慮或正式踏入社福界之前請睇清楚!別人眼中的社工……人工高福利好,乜都識,有求必應,同人social嚇,行行企企無乜嘢做,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無負能量,沒有情緒問題……系咪真系咁?經歷讀社工同實習階段嘅小婉婉畫出所見所聞,讓人深入認識社福行業最真實一面!
小婉婉 ·社會學 ·0字
著名經濟學家王于漸教授,在《香港深層次矛盾》、《香港長遠房屋策略和港人港地》、《香港奇跡已經幻滅?》各書深入分析了香港社會過去幾年面對的各種政經現象,現再接再厲,對目前社會上種種經濟不均現象,從全球角度追源溯流,分析解構,務求使香港能擺脫種種不均,走出困境,再創經濟奇跡!
王于漸 ·社會學 ·14.5萬字
有人說,香港像一本書,一本深奧的書,同時又是一本充滿著動感、讀起來饒有趣味而又富啟發性的書。所以,香港是需要“閱讀”的。本書題為《閱讀香港》,以介紹可供閱覽的文獻著作為主,使讀者知道怎樣從閱讀入手,藉著文字和圖冊加深對香港的認識,當中既有基本書籍,也有經典著作,而尤注意近十年來的新刊,務求“與時并進”。這是一種“動態式閱讀”,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探索點要深,知識線要長,接觸面要廣,旨在可以同時照顧點、線、面的需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時香港的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已漸具規模,立體地展示了香港的文化景觀,大家不妨藉此體驗多元化的“動態式閱讀”。本書〈導論〉概述香港的歷史發展。內容分三部分︰〈歷史的坐標〉介紹有關香港的重要而基本、經典而常見的著作;〈新時代視野〉及〈文化自由行〉則評述回歸十年來出版的香港專著,分門別類介紹各項題材,反映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對香港的觀感和研究成果。
侯勵英 陳月媚 周佳榮 ·社會學 ·11.8萬字
《道德情操論》初版于1795年問世,相比起《國富論》,該書更受斯密本人重視。全書共七卷,反復修訂過五次,直至亞當?斯密去世前,都還在大幅修改此書,并將最后一次改寫稱之為對人世最后的告別。眾所周時,《道德情操論》是一本道德哲學著作,但可能鮮少有人知道,其對于經濟學的價值,更是無與倫比,可以說此書為市場經濟的合理性奠定了倫理基礎。在書中,斯密首次提到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可以說本書為多年以后在《國富論》中更詳細地展開關于利己心、交換、分工、財富生產與積累、自然自由、公共利益等的體系性的論述做了哲學鋪墊。此次也配以譯者導讀,并加入了大量助于理解的精美插圖,希望能夠成為最適合大眾閱讀的版本。
(英)亞當·斯密 ·社會學 ·11.7萬字
本輯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長期從事社會工作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學者和專家,他們對貧困單親婦女就業阻礙的產生機制,會所模式在精神障礙者社區康復中的應用,社會救助的國際經驗、困境與出路,專業社會工作之于社區服務的解讀,殘疾人社會工作實踐模式,老年親子關系與抑郁癥狀,國際移民、家庭分離與留守兒童,美國臨終關懷社會工作者專業角色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王思斌主編 ·社會學 ·17萬字
本書是“大愛之行--全國貧困人群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理論與實踐并重。書中研究團隊基于對社工事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的反思,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編中的案例研究的內涵值得其他社工同行在開展研究及項目時借鑒及參考,而“大愛之行”項目實施所積累的經驗也可為政府創新社會治理和職能轉移提供重要的示范的參考。
李昺偉 吳耀健 郭思源 陳安娜等 ·社會學 ·13.4萬字
社區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治理方向不清晰、治理定位不準、治理能力不足、治理效率不高。伴隨社區治理創新的不斷深入,中國社區治理正在走上精細化、技術化和持續化的軌道。本書對新時代社區治理的基本理論基礎、社區治理持續創新的案例以及社區營造、精英治理、黨建與社區基金嵌入等專題進行了分析與探索,突出了新時代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持續創新提供前瞻視角,并為其他地區的社區治理提供經驗參照。
李曉燕 ·社會學 ·15.2萬字
《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海洋社會學學術理論集刊,集刊依托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在參會論文集中遴選優秀論文集結出版。本集刊辦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載、轉載海洋社會學相關研究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學術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為我國海洋社會學的連續性集刊在國內學界屬于首創,對我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有著開拓性意義。
崔鳳主編 ·社會學 ·13.9萬字
本書從社會安全、矛盾化解、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社會公平五個維度,對河南省社會治理形勢進行分析和總體評價;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區治理發展、農民工社會參與狀況、鄭州市共享單車發展現狀等議題;研究了城鎮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供給以及農民工返鄉創業等問題;介紹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農村醫療貧困、五市縣脫貧攻堅成效、蘭考縣“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以及嵩縣旅游扶貧開發中農民再組織化等問題。
鄭永扣主編 ·社會學 ·19.2萬字
過去20年,中國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快速增長,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鄉中國”的轉型。盡管在這期間中國的基層社會出現了一波城市暴力興起的大事件,但總體上保持了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穩定,這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亨廷頓悖論:現代性帶來穩定,現代化卻滋生著動蕩。如何理解這一中國經驗?本書嘗試從基層的視角,從微觀機制的角度,探討亨廷頓悖論何以在城鄉中國的治理圖景中失效。
魏程琳 ·社會學 ·19.5萬字
崔鳳主編 ·社會學 ·15.6萬字
在貫徹廈門市委市政府倡導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過程中,海滄區通過社會政策的推進和實踐,在城鄉一體化、外來人口服務與管理、社區組織培育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各級政府引入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使“共同締造”理念變成行動,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參與的積極性,推進多元治理和社會福利改革,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建設格局。本書從社會建設和社會政策角度出發,解析海滄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和社會政策的踐行過程,以期對全國社會建設有一定的示范價值。
單麗卿 李秉勤 梁晨 王晶 房莉杰 ·社會學 ·12.8萬字
本書的基本立場:時間不是社會變遷的維度,也不是社會在時間中改變,時間就是社會的產物。基于此立場,本書的主旨在于根據不同的主題,在理論層面上提出論證,指出我們可以從社會發生學的角度,將時間視作在社會中形成的產物,它是一種本質上具有社會性質的、可被視作社會事實的社會時間。時間由于具有社會性,因此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并且時間本身蘊含著需要嚴肅面對的社會問題。在此理論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指出我們可以建立什么樣的分析框架來研究時間。
鄭作彧 ·社會學 ·18.8萬字
鄉村社會的改造是一個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政府對鄉村社會的各個方面如土地制度、生活方式、經濟結構、社會教育及各利益團體間的協調等方面做出努力。本書利用1927~1937年南京政府推動的農村合作化資料,利用實證分析和歷史比較方法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描述出這一時期農村合作運動相對完整的運行機制,提供了南京政府農村合作政策的產生及演變過程,對當今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村合作化健康發展有借鑒作用。
劉紀榮 ·社會學 ·17.7萬字
本書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三農人才政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關注了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制定過程本身。本書選取了近年來運行較為成熟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這一典型政策案例,運用托馬斯·戴伊提出的過程模型理論,對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制定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深入、全景式的分析。通過分析,本書認為當前中國三農人才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應進一步借鑒法治思路。
孫大偉 ·社會學 ·14.9萬字
人口老齡化成為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個趨勢,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社會,其中未來失能老人將持續增加,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負擔越來越重,然而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個理性的、制度化的化解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風險的制度。本書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圍繞失能老人長期護理財務需求與財務供給的均衡,從財務供需數量均衡和制度供給均衡兩個維度進行研究,探尋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財務均衡的制度安排。
曹信邦 ·社會學 ·14.2萬字
在今天房地產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化中,如何“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當3600萬套保障房開建后,又如何讓重慶民安華福,或者北京燕保、高米店家園這樣的小區,成為安居的幸福家園?本書為此深入介紹了美國經驗,尤其是在商品房市場之外,不斷擴大社會住房市場的做法;以及在保障房實踐中,在政府直接提供住房失敗后,轉向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的做法。
馬秀蓮 ·社會學 ·15.2萬字
反貧困行動正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進行,在世界范圍內,反貧困也是永恒的話題。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貧困都是存在的,反貧困以及應對貧困帶來的社會問題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本輯關注的核心議題即反貧困社會政策,以及不同國家在反貧困社會政策方面的實踐。
王春光主編 ·社會學 ·1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