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村鎮發展變遷出發,在梳理了村鎮發展歷程和功能空間變遷的基礎上,面向現代村鎮各方面特征的異同,歸納現今村鎮的發展模式,從而進一步明確村鎮宜居性概念、分析村鎮人居環境特點、構建村鎮宜居性指標、形成村鎮宜居性評價方法,并終對全國范圍內的樣本村落進行宜居性評價。
曹廣忠等 ·社會學 ·10.3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復雜巨系統下的多源信息協同體系,主要內容分為三篇:上篇為全球趨勢篇,介紹智慧城市大數據的戰略訴求與協同應用;中篇為協同體系篇,介紹多源信息協同的標準體系、自適應模式與總體架構設計;下篇為內生結構篇,介紹多源信息協同網絡的差異測度和關系測度,及其相應的模式優化策略。本書內容聚焦城市化和信息化的交叉領域,涉及城市管理、信息科學、計算科學、系統科學、決策科學、模糊數學、統計學、社會網絡分析等多個學科。本書給出了相關案例的核心程序和關鍵計算數據,所有代碼、數據均經過嚴格測試。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管理科學、系統工程、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考用書,也可供相關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賈曉豐 ·社會學 ·14.7萬字
從一八九九年興建大埔道開始,新界的道路網不斷發展,經過幾十年的歲月,干線、隧道、新市鎮陸續誔生,滄海桑田,變化萬千。了解新界如何由世代相傳的農村生活,發展成今天的面貌,不管是當事人,或是旁觀者,都會對這些變化嘆為觀止!系列介紹:正值三聯書店的前身生活書店創辦八十周年之際,三聯推出“香港經典系列”,從歷年出版的香港主題書籍中遴選二十多本,重新編排設計為較小開本,并調低定價,務求擴大讀者群,亦令絕版多年的好書重見天日。編輯靈感源自三聯書店于成立五十周年時出版的“三聯文庫”。該系列仿傚“巖波文庫”,以口袋書形式推出,至今已出版八十多種。為“香港經典系列”打頭陣的是《港島街道百年》、《九龍街道百年》及《新界街道百年》。此系列以珍貴的老照片闡述香港街道百年的發展脈絡,引發了一股本土研究潮流。將會出版的還有《香港歷史明信片精選》、《香港照相冊》、《香港巴士》、“香港民俗叢書”(包括《打醮-香港的節日和地域社會》、《香港天后崇拜》、《香港黃大仙信仰》、《神功戲在香港:粵劇》和《潮劇及福佬劇》)等,令人期待。
鄭寶鴻編著 ·社會學 ·2.1萬字
新時期,黨和國家高度關注人口老齡化態勢下的養老服務業發展,養老服務業也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行業領域,從研究政策到發展實務都在積極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養老服務業將助力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順利平穩,不斷向前。
李璐 ·社會學 ·12.4萬字
該專著是作者所在單位和西華大學聯合申報的學科平臺開放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專著的主要內容包括:我國老齡化進程中養老機構管理的相關政策、我國老齡化進程中養老機構的現狀、我國老齡化趨勢及健康衰退現象、國內外關于老齡化人口戶外健康行為研究、養老機構外部健康行為空間的相關理論、養老機構外部健康行為空間的循證分析架構、成都市養老機構外部健康行為空間的循證研究、基于循證結論的成都市外部健康行為空間案例比較、養老機構外部健康行為空間的優化策略。
許強 ·社會學 ·9.3萬字
本書通過對商業生態系統內的企業角色與其戰略匹配的理論解讀,歸納了商業生態系統的演化機制和治理模式;提出基于模塊化價值網運作的成本要素及核算方法;著重于價值共享共創管理集的理論構建,提供了一個關于價值共享共創管理集的參考模型;規劃了一個關于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生態體系躍遷的技術路線圖,將有助于破解我國傳統制造企業向先進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難題。通過描述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的基本軌跡和階段特征,初步提出關于云端創業生態圈的概念范式,包括確立云端創業生態圈的多主體關系結構,構建云端創業生態圈的共享模型,作出制造業云生態體系規劃下的操作范式,旨在最終破解因全球價值鏈“微笑曲線”帶入的理論難題。
盛革 季六祥 ·社會學 ·9萬字
社會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跨境遇的“水土不服”,實務工作也淪為一種“儀式”和“表演”。對此,本書訴諸反思、批判和重構的精神,分別從教育、理論和實務、職業等層面對其進行了檢視,并闡釋了內生性本土化——土生化的概念和策略,從而提出了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理想路徑:專業自我殖民化、本土化、土生化和國際化。
衛小將 ·社會學 ·14.3萬字
我國以及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設正在當下大力而深入地推進,以北京為代表和垂范的一批國內城市在推動“文化立市”和“文化強市”戰略、深化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提高城市文化活力和競爭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進展與優化態勢。首都北京繼續深化探索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并在國家首都城市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中心建設的目標下對自身的文化競爭力發展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不斷更新的文化競爭格局和背景下,文化產業和文化生產力的發展、傳播體系和文化傳播力的構建、歷史文脈與文化傳承力的弘揚、公共文化與文化服務力的升級、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輻射力的深化、文化創新與文化創造力的激發,構成我國現階段文化戰略的顯著方面,也成為關系到首都北京文化競爭力的主要向度,本書對這些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
劉瑾 ·社會學 ·19.6萬字
本書從技術進步這一對就業和收入起重大影響作用的因素出發,深入研究技術進步、就業與養老保障之間的傳導路徑及作用機理,從理論和實證、國際和國內、歷史和未來多個維度研究技術進步對就業總量及結構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勞資收入份額變化、勞動者內部收入結構變化。在此基礎上,分析不同類型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障繳費負擔,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動員社會經濟資源和調節國民收入分配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提出對策建議。
張興 ·社會學 ·10.2萬字
奧斯丁傳世全部6部小說套裝:包括《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勸導》《諾桑覺寺》,采用19世紀末英國畫家休·湯姆森獨具魅力、流傳至今的原版插圖200余幅,令讀者大享妙文美圖雙重盛宴。所用譯本是奧斯丁作品所有中譯本中有口皆碑最模范譯本,每本均附有吳勞、朱虹、毛尖等名家精彩序言。
(英)簡·奧斯丁 ·社會學 ·131萬字
本書分析了智慧城市內涵、國際國內應用和標準化工作情況,對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園區等智慧城市典型應用領域進行了深入分析,收集匯編了北京、上海浦東區、揚州、深圳坪山區4個典型城市/區縣的智慧城市規劃案例以及中山市、北京市、江西省、杭州市、南京建鄴區、福州市、武漢市、揚州市、濰坊市、黃石市、蘇州市等15個典型智慧城市領域應用的建設案例,并對SOA在各案例中如何支撐解決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問題進行了闡述。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OA分技術委員會 工業個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 ·社會學 ·27萬字
我國自古就有“互助互濟、扶弱濟困”的優良傳統,公益行為是一種文明社會的行為方式。據統計,2017年中國志愿者總數1.58億,其中,近6100萬活躍志愿者服務時間超過17億小時。參與公益行為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優良思想品質、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研究”(項目號:BHA140080)之研究成果,旨在弘揚公益精神,倡導公益行為,揭示當代青少年公益行為規律,為教育部門和慈善機構提供青少年參與公益行為的依據。
胡瑜 郭仁露 鞏彥平 ·社會學 ·20.8萬字
《健康城市建設方法與實踐案例》一書對健康城市概念和其理論基礎進行了簡要介紹,針對全國愛衛辦提出的健康城鎮建設主要行動方向,對過去三十多年國內外健康城市的方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并剖析了國內外健康城市建設優秀案例,以期該指南能為中國城市將健康城市的理論和方法有機地融入健康中國行動提供有益的參考。全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了健康城市的概念、理論基礎及其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第二章針對健康城市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的具體步驟和如何確定發展目標進行了敘述。第三章詳細介紹了城市健康狀況調查、健康影響評價和健康城市政策實施評估等國際上健康城市建設常用方法。第四章對當前中國健康城市建設中應該重點加強的方面進行了討論。第五章剖析了上海、哥本哈根和東京等五個城市的健康城市建設舉措。最后,本書匯集了中國健康城市建設主要相關政府文件,為讀者提供參考。
宮鵬 楊軍主編 ·社會學 ·8.4萬字
本書擺脫大多數研究偏重顧客內部化因素分析的窠臼,立足于當前農資購銷及鄉村社會情境,探究了農戶農資鎖定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形成機理及效應機制。在理論創新上,從顧客所處的外部情境視角明確界定了鎖定購買行為這一新概念,打開了農戶被動選購農資產品的成因及其機理的黑箱,重構了鄉村本土社會下農戶農資鎖定意識對在線購買模式的解釋機制,是拓展和深化現有顧客購買行為理論的一種有益嘗試。在實踐價值上,對農資企業探尋有效的營銷管理策略以吸引和維持顧客以及政府機構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優化農資市場環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建設性的現實意義。
孫娟 ·社會學 ·9.6萬字
該文集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鄉發展一體化智庫《研究專報》(2019)匯集而成,學者在大量實證調查的基礎上,從不同維度和專業視角,對中國“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其中,對某些重要的、熱點的問題,進行了專題性研究,兼具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特點。在體現學術研究原創性、前沿性的同時,也展現了社會科學研究國家隊的建言獻策作用。該文集的出版,對“三農”研究機構、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魏后凱主編 ·社會學 ·17.7萬字
本書基于生命歷程理論,利用2015年5省市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狀況調查數據,對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教育、就業、婚嫁、育兒和獨生子女父母養老等重要生命事件中親子財富流轉的水平與方向,以及相應財富流轉產生的結果進行系統分析,揭示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代際功能關系狀況及發展趨勢。本書將為認識中國當代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的發展歷程,促進家庭代際和諧公平,積極應對少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提供決策參考。
伍海霞 ·社會學 ·16.3萬字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智能城市的發展背景、發展歷程,結合以往不同階段的城市信息化形態,對比、分析并歸納出智能城市的內涵、特征和主要價值。在智能城市定義和內涵的基礎上,本書系統地運用體系工程方法論,將智能城市這個研究對象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分解,從宏觀、微觀多角度展現智能城市復雜系統的邏輯構成、系統關聯、運行邏輯等。本書適合從事CT(通信技術)、IT(信息技術)、OT(運營技術)等各個領域的信息化人員,包括政府和企業信息化管理部門、信息化支撐部門、信息化業務部門的人員閱讀。
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學 ·14.3萬字
本書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養老保障政策和實踐的疏理,全面總結了70年來中國養老保障從無到有、從碎片化到體系化的歷程,發現制度變遷中所包含的整合態勢,揭示其中的演變規律;分析不斷整合的中國養老保障各方面的變化,包括制度目標(從效率到公平、從補缺到適度普的變化)、制度內部框架、制度外部環境(宏觀的國際環境和微觀的去產能、費率綜合下調、新業態就業對制度的影響和要求),制度整合中是否適應了目標要求,是否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及時做出改變,等等;從結構性、體制機制性問題入手,探討黨的十九大后中國養老保障中亟待進一步整合的問題及障礙性因素。
賈麗萍 ·社會學 ·22.7萬字
本書在試圖分析婚姻逐漸走向私事的過程中,國家、單位、家庭、個人關系的變化,得出國家對婚姻干預逐漸弱化的趨勢,婚姻由家庭包辦逐漸轉向尊重個人自主。但同時,這些變化是復雜的,婚姻雖在正逐漸向法律約束轉型,但家庭仍參與甚至包辦婚姻,社會趨同的潮流也制約個人的自由度,而且個人在婚姻領域出現責任意識和自立意識弱化的現象。對于這些內容的清醒認識,有利于父母處理與子女的關系,有利于形成既能保障個人自由和權利,又能維護國家、社會、家庭的和諧秩序。
董懷良 ·社會學 ·30.9萬字
本書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將社會福利界定為社會保障的一個子系統。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社會福利與社會福利服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發展現狀、操作規程及改革發展方向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全書共分為6大學習情境21個子情境,并按照總分總的邏輯結構來組織教學內容。學習情境一:介紹社會福利的基礎知識,使學習者對社會福利的基本問題有一個最起碼的認識。學習情境二:學習社會福利服務機構體系,使學習者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學習情境三至學習情境五:分別介紹老年人福利服務、兒童福利服務和殘疾人福利服務,這三部分是當今中國社會福利服務的核心內容。學習情境六:介紹社會福利資源的籌集與供給,探討社會福利場域的資源配置問題。本書主要供高校民政類和社會工作類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各級政府部門從事民政、社會保障、社區建設的工作人員及各類社會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參閱。
周良才 趙淑蘭 ·社會學 ·2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