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康德意義上的普遍“法則—義務”為前提、“個體—行為”為向度,分為道德能力的實質規定、顯現、培育三篇內容。上篇以道德的內涵為切入點,提出道德能力的本質是人的自由意志能力;中篇以具體的道德活動為切入點,闡明道德能力的實現過程;下篇以好人—好公民的關系為切入點,揭示道德能力的內在價值以及道德的“整體性”。本書保持探索性研究的開放立場,通過對道德能力問題的研究,反思倫理學的理論要義與思想方法。
李金鑫 ·社科總論 ·23.2萬字
在現代人口老齡社會,老齡管理學作為一門老年學和管理學的新興交叉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書通過參考借鑒國內外老齡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闡述了老齡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建設、基本工作方式和未來老齡管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老齡管理學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探討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環境、資源、社會的影響,論述了老齡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思路和發展因素,構建了為老服務業智能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政策支持框架。本書可供理論研究部門和實際工作機構人員閱讀參考。
董之鷹 ·社科總論 ·35萬字
本書是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30余年的教育心得,從名師素養、名師學術、名師實踐、名師藝術四個角度,對名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藝術,職業素養,專業提升等分別予以闡述,系統歸納了語文教學名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具有積極地指導作用,也有助于研究名師成長之路。
岳維鵬 ·教育 ·20.4萬字
本書是北京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小學生寫字達標訓練與評價方法的研究”課題廣大實驗校,通過三年的認真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李春旺 張立軍 ·教育 ·32.3萬字
聶石樵先生,1927年1月20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生,山東蓬萊人。1949年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1953年自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從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工作。聶石樵先生主要以中國古代文學史撰述、古代作家研究、作品箋注為學術方向,論述包括從先秦到清代,從詩歌、散文、戲曲到小說等各種體裁。“聶石樵文集”除收入《先秦兩漢文學史》、《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唐代文學史》、《古代戲曲小說史略》、《屈原論稿》、《司馬遷論稿》、《玉溪生詩醇》、《楚辭新注》、《杜甫選集》、《宋代詩文選注》等專著外,另將學術論文分別輯為《古代詩文論集》、《古代小說戲曲論集》兩部分。
聶石樵 ·作品集 ·32.4萬字
全書共十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三卷為外國古代教育思想史;第四卷至第八卷為外國近代教育思想史;第九卷和第十卷為外國現代教育思想史。該書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外國教育思想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揭示了各個歷史時期推動不同國家和地區教育思想向前發展與變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及其作用機制,認真總結了外國思想家和教育家研究與解決教育問題,指導教育實踐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對外國教育思想發展趨向作了預示性展望,從而為我國教育理論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與借鑒。本書的一個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通過追索人類發展的遠古時代和古代東方文明中教育思想的起源,闡述不同時期外國教育思想家對他們所處時代教育問題的反思,來探索教育的深層本質。通觀外國教育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我們不能不驚嘆25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從“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方面對教育精髓的深刻洞察和繼往開來的恒久意義。
褚宏啟 吳國珍主編 ·教育 ·39.6萬字
本書重點聚焦人口老齡化新國情背景下老齡健康的新形勢、新政策、新挑戰與新思路,并特別強調以創新老齡社會公共治理的視角提出新時代提升老齡健康水平的總體思路與戰略選擇。與此同時,本書還就人口老齡化新國情宏觀背景下公共政策制定者、理論工作者、公眾所關注的與老齡健康相關的老年慢病變化特征及其規律性、健康老齡化與中醫藥事業發展、老年心理健康、“互聯網+”與老齡健康等核心議題做了詳盡的專題性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框架。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主編 ·人類學 ·20.1萬字
書分上下編,上編論證《漢書》所注音切的性質,以之與《切韻》《經典釋文》作比較,看其承前啟后的異同因素,從而確定它們在漢語語音發展史中的地位和價值,為語音史研究提供新視角新成果。下編為《漢書》音義全編,整理了《漢書注》約3540個字頭約13620次音切的注語,及其對應的《漢書》語境。最后制作了全部注項的筆畫索引,以便讀者檢索使用。
萬獻初 ·語言文字 ·42.8萬字
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容不得半點虛假和迫切。“讓每位孩子跟上教育的步伐、讓每位孩子跟上課堂的節奏、讓每位孩子跟上實踐的旋律”,是作者工作二十余年中對教育教學實踐地探索,本書凸顯了作者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重視學生的閱讀與自學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重視學生終身學習習慣培養,為學生的成長注入豐盈的精神底色。尤其通過闡述自身成長的經歷,建議青年教師在成長過程中,終身閱讀學習和反思對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馬希芳 ·教育 ·20.2萬字
《當代北京人口(上下)》采用人口學和歷史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對政府發布的各類統計數據、檔案資料和學者研究成果進行考證、比較和研究的基礎上,采用人口學學科體系,分人口規模、生育、死亡、遷移與流動、人口分布、性別年齡結構、文化素質、勞動力人口、少數民族人口、婚姻與家庭、人口與資源環境和人口管理十二章,對1949—2010年北京人口與發展變遷進行了系統描述和分析。本書適合從事人口及相關專業學習和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學者,以及從事相關工作的實際工作者作為參考書和工具書。
馬小紅 胡玉萍 尹德挺 ·人類學 ·33.1萬字
該書是一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題的探索之著。它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中基礎性、導向性和戰略性重要問題展開研究,回答了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的一系列問題,由三編、十六個論題的內容組成,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系統的理論觀點。三編的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基本理論構建,“觀、聽、訪、演、幫、思”的實踐教學鏈研究。
戴鋼書等 ·教育 ·32.3萬字
《說文解字》是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所撰寫的一部影響深遠的字典,其在收錄和訓站古文字的過程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造字方法巧妙而完整地保存了當時人們生活創造性活動和成果的基本面貌,亦成為承載遙遠古代社會生活中寶貴造物信息的重要載體。本文以《說文解字》中的文字構形、字音和經史典籍的印證為基礎,探討造物產生的背景、形態的演化、工藝的制作、材料的拓展、功能的兼容,以及因經驗積累、宗教信仰、等級禮法等因素影響而造成的造物設計的規范、禁忌與演進,以盡力還原上古社會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設計狀況,試圖透析出這種原生態設計中所滲透著的寶貴的造物思想與觀念。
王璇 ·語言文字 ·37萬字
農轉居社區作為一種獨特的社區類型,是政府主導型城鎮化發展的結果。農轉居社區轉型主要表現在經濟、組織、社會、文化四個層面。在轉型機理上,農轉居的過程就是交換、轉換、認同與融合的過程。農轉居社區治理一方面要構建和完善社區治理體系與多元共治格局,另一方面要提升社區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葉繼紅等 ·社會學 ·22.9萬字
同源詞即漢語中有同一語源、音義相關的詞。本書以出土材料本義與《說文》本義不同的聲符為基礎,盡可能窮盡地系聯同聲符同源詞,嘗試解決聲符與同源詞、出土材料與同源詞系聯以及詞源意義的相通等問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聲符的《說文》本義、現有考釋、出土材料本義、同源詞系聯、通用情況、詞源譜系等幾方面,系統地考證了93個同源詞族(組);下編則以上編的材料為基礎,探討了利用出土材料系聯同聲符同源詞族(組)的相關問題。充分利用出土文獻對確定詞的本義以及同源詞系聯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解釋同源詞之間的關系,系聯到更完整的詞族,推動同源詞研究進一步發展。
李冬鴿 ·語言文字 ·31.2萬字
6·23鹽城龍卷風風災災后重建工作完成已近兩年,為總結災后重建規劃的寶貴經驗,明確災后重建規劃的實施效果,提高重建規劃科學性和技術性,在鹽城市委市政府及鹽城市規劃局的精心組織下,以一系列的實地調研評估、專題研究以及試驗探索活動為基礎,進行了鹽城災后村莊重建規劃及田園村莊建設的相關研究。
倪峰 李逸浩 ·社會學 ·25.5萬字
2019年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十三五”本科教育規劃的收官之年。40多年來,學校秉承“崇尚實踐、知行并重”的辦學理念,堅守“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傳承實踐育人的辦學特色,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走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大幅提升。為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成地方高校中一流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學校在總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本科專業建設評估工作,鼓勵教師廣泛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范式改革,積極探索“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設,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取得了一系列的實踐和研究成果。《2019年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論文集》的出版,旨在展示近期我校本科教學改革與建設中的優秀成果,總結推廣教學改革的經驗,努力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本書共收錄相關論文45篇,涉及課程思政、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范式改革、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線上線下混合金課建設、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五個方面內容。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管理人員及有關的研究人員閱讀、交流和參考。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組織編寫 ·教育 ·21.6萬字
本書從四個部分,系統呈現20世紀中國鄉村社會發展狀況。第一部分,探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歷程、理論與路徑問題。第二部分,關注近代鄉村社會階層結構蛻變和權勢力量演變,深度解析地主、富農、雇工及其社會分層特征,紳權變動和“無土不豪,無紳不劣”的由來。第三部分,分析近代鄉村歷史演變及其背后城鄉二元化根源。第四部分,對20世紀中國鄉村建設思想和實踐的演進歷程作了系統梳理,提出了獨特的學理性詮釋框架,建構了創新性的話語體系。
王先明 ·社會學 ·45.5萬字
《國外社會科學》創刊于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還比較封閉,國內多數學者的外文水平較低,獲得國外信息的渠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社會科學》的主旨就是介紹國外哲學社會科學最新的學術理論、學術議題、學科進展、研究方法和發展趨勢等。反映的信息非常強調一個“新”字,即新理論、新思潮、新流派、新方法、新成果等。這適應了當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之急需,受到學界極大的歡迎,甚至一時“洛陽紙貴”。創刊40年來,可以說《國外社會科學》不忘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方面取得了學界公認的驕人成績,也積累了一些基本的辦刊經驗。
賴海榕 高媛主編 ·社科總論 ·36.7萬字
本書將新中國以來的人口生育制度劃分為四個階段:初步探索階段、謹慎推進階段、嚴格控制階段、逐步放松階段。對每一個階段的人口生育制度內容、制度特點、制度產生的經濟社會背景及其人口條件、制度作用和人口變動效應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評估,對中國當前的人口生育政策和生育管理服務制度進行了重點分析和討論,并對未來中國人口生育制度的變化發展趨勢和方向進行了展望和建議。書中也對涉及人口生育制度變遷的若干理論問題進行了討論。
楊成鋼等 ·人類學 ·20.9萬字
本書將新聞理論與石油石化行業的優秀新聞作品案例結合進行解讀,試圖回答:行業類紙媒有哪些社會功能,報紙編輯做專題報道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工作通訊如何見人見事見思想,怎樣運用辯證法處理先進人物報道,報紙周刊有哪些特點,報紙內容如何進行公眾號表達進行深度融合,編輯如何擬好標題、把好文字關,等等。本書可作為石油石化行業新聞專業的參考書,對石油石化行業新聞工作者有較強的指導性,對石油石化行業新聞報道工作有較強的實用性。
陶建定編著 ·新聞傳播 ·2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