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學術出版是學術成果的載體和傳播平臺,它承擔了為學術成果研究提供知識服務和學術成果交易、傳播的功能,是學術價值得以實現的基本環節。繁榮中國學術出版必須抓住機遇,堅持學術出版的專業化。重新定義學術出版,著力提高學術出版門檻,打造新的學術出版生產鏈條;重新構建學術評價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分類標準和知識分類體系;建立學術“旋轉門”機制,培養專業的學者型、復合型編輯人才,真正發揮學術編輯內容價值發現者的功能。
謝曙光等 ·新聞傳播 ·15.1萬字
日本在進入江戶時代之后,庶民教育逐步興起。町人階層開始接觸到漢籍,并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及精神層面上的滿足,漢語學習成為熱潮。本書以《唐話纂要》《重訂冠解助語辭》等江戶時代十九部漢語研究類著述為文獻基礎,揭示江戶學者對漢語所進行的研究。同時,對中日同期的漢語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并從學術史的角度梳理江戶時代漢語研究的學術源流。以期為讀者了解江戶時代日本研究古漢語虛詞、俗語的情況以及古漢語語法研究對近現代日語語法體系的認識與建構的作用等提供幫助。
王雪波 ·語言文字 ·11.8萬字
本書系一本醫學/健康人類學的論集。年輕學人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結構走向主體,將身體經驗與身體實踐嵌入生活日常,主體敘事與主體表達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醫學和健康議題的觀察和闡釋,不僅豐富了讀者對病患之身體、文化之身體、權力之身體的理解,還彰顯出年輕學人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實踐力與時代的道義和擔當。本書呼喚一種行動視角,希望自我與他者的交匯并不局限在個體心靈的溝通、學理的碰撞,更應拓展至對社會現實的觀照、參與和行動,這也是未來醫學/健康人類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富曉星 張有春主編 ·人類學 ·17.8萬字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是以漢語言文字教學為基礎的、關涉到多學科的交叉性學科。學科的性質決定其需要語言學理論的支撐和指導,以解釋教學和習得中“是什么”和“為什么”兩個層面的問題。本書運用理論語法的觀點、原理及方法來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語法,試圖在尋找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的接口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為打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屏障做出一些努力。書中介紹和討論的語法理論主要包括:認知語法理論、語言類型學理論、構式理論、配價理論、語義指向理論、標記理論、語體理論等。
郝琳 ·語言文字 ·18.7萬字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數字經濟領域逐漸成為新就業的沃土,發揮了就業蓄水池和穩定器的作用,這無疑緩解了傳統經濟吸納就業不足的問題。然而以靈活性為特征的新就業既引發了傳統勞動關系的變化,也對現行的勞動力市場管理和規范制度提出了挑戰。本書利用統計數據和調查數據對新就業以及雇傭關系變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在研究思路、分析模式、指標確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對雇傭關系影響機制和治理策略的探討,無論是對勞動關系理論還是對政府決策,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紀雯雯 ·社會學 ·9.8萬字
在我國西北半干旱區,隨著人口增長,自然景觀被人工景觀代替,出現生境破碎、景觀連通性變差、生物多樣性下降等一系列問題。本書以西北典型半干旱城市包頭為研究區域,在GIS空間技術的支持下,利用景觀生態學原理與復雜網絡理論的分析方法,提取包頭市的層級生態網絡,對網絡空間結構、拓撲結構進行研究,構建多層級的空間生態網絡系統,使高低層級間維持生態網絡穩定,避免引發層級網絡的級聯失效和整個網絡崩潰。就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對沙塵天氣的影響,本書專門做了研究。
劉建華 ·社會學 ·9.4萬字
“大國邊城”是討論中國西南地區城鎮化議題的基本語境和價值取向。西南地區城鎮化建設,應當成為中國西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應當成為推動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應當成為提升中國邊疆治理能力的關鍵手段。本書試圖在國家視閾下,闡釋西南地區城鎮化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安全治理三項核心功能的內涵,以指數化方式研判評價西南地區城鎮化發展的水平,探索中國西南地區城鎮化三項核心功能的協同實現路徑,為促進中國西南地區城鎮化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譚立力 ·社科總論 ·14.6萬字
本書聚焦鄉規民約的現代化問題,中國農村社會的歷史發展中,鄉規民約一直是鄉村秩序構建和維持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現代鄉規民約的生成過程具有鄉村內生和行政嵌入的二元性,鄉村治理的多元合作主體需要借助現代鄉規民約來尋求鄉村秩序構建過程中民間資源的支援和支撐。本書的創新之處在于作者的論點建立在大量田野調研的基礎上,突破了單一學科的界限,從經濟學、法學、法社會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出發,構建了多維度的研究范式,有利于全面深刻地認識現代鄉規民約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功能與價值。
卞輝 ·社會學 ·15.8萬字
本書討論語言測試應該遵守的計量學原則,揭示語言測試中的計量問題,提出相應的計量學建議。書中從三個維度探討語言測試中的計量學課題:測量與測試的基本問題,測量結果的有效使用問題,測量工具(例如試卷等)的編制及質量問題,對語言測試研究者、語言測量工具開發者、語言測試和語言教育方向的博士及碩士生、語言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師和管理人員)、教育測量和心理測驗研究者及碩士或博士生、教育考試工作者等有一定參考價值。
席仲恩 ·語言文字 ·19萬字
吉林省是農業改革的積極踐行者和嘗試者,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方面的改革試驗也走在全國前列。然而,學術界對于南方各地相關改革的研究比較深入,卻鮮有人對東北尤其是吉林省這個農業大省農業先行試驗區的情況做深入的調研和探索。本書從供給和需求端對吉林省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試驗情況做了一個細致的研究,力圖揭示吉林省的農地貸款的實際情況。希望本書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有識之士關注吉林省的發展。
李可 ·社科總論 ·10.8萬字
本書是推進“全球社會學”(GlobalandTransnationalSociology)這一新興的社會學分支學科發展的一次嘗試。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個現代國家的功能和特征越來越多地受到跨國力量(包括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與外國投資)的影響,國家與市場的關系、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本書聚焦全球化與現代國家的關系,在檢視全球化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經驗數據分析,分別探討了全球民族國家的形成、當代國家的特征如何受到全球化進程影響等議題。
李雪 ·社會學 ·14.6萬字
作為國內首部系統探討高溫熱浪人文因素的學術專著,本書主要從人文地理學角度出發,通過跟蹤國際上高溫熱浪研究中顯著的人文“轉向”,圍繞“感知—影響—適應”的研究脈絡,重點探討高溫熱浪的人文因素問題,豐富與拓展了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視角與領域,促進了地理學與生態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將為公眾尤其是脆弱群體身心健康的保護、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提供科學依據與決策參考。
祁新華 程煜 程順祺等 ·社科總論 ·15.8萬字
《電視紀錄片發展與社會變遷》一書以“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為研究對象,通過建構包括敘事模式、美學特征、制作模式、傳播策略與效果這四個維度的多維度紀錄片研究框架,將紀錄片引向文化研究領域以及傳播學研究領域,采用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在傳統文化傳播中所發揮的巨大價值。本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敘事模式,第二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影像美學,第三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制作模式,第四章為中華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傳播,第五章為微紀錄片講述“中國故事”的敘事策略。
劉蘭 ·新聞傳播 ·10.4萬字
關心則亂,當我們以父母的身份去與老師溝通時,往往會陷入當局者迷的情景之中。不知道怎么跟老師開口?家校溝通的節奏到底怎么把握?與老師溝通總是淺嘗輒止,無法觸及問題核心?溝通不歡而散,還能挽救嗎?……這些都是我們在與老師溝通時經常遇到的老大難問題。因此,本書搜羅了家長與老師溝通時常遇到的40個問題,并用真實案例加圖文并茂的方式給出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解決方案,旨在用宏觀+微觀的立體視角,全面消除家校隔閡,讓雙方齊心合力,共同助力孩子進步。
喬潔 ·教育 ·4.8萬字
本書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了李元芳從技術骨干成功轉型為管理人才的職場經歷。全書分為引子、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后記六個部分,作者把將要走向管理崗位的技術人員、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所遇到的問題加以整理,總結出111章與管理技能、領導技能息息相關的文章(前100章側重管理技能,后11章側重領導技能),章章直擊管理難點、解決管理問題,各章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彼此獨立,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閱讀方式。同時,本書的附錄部分把每一章的核心內容加以提煉做成索引,以使有不同需求的讀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
王樹文 ·社科總論 ·16.4萬字
這是一本全面解讀K12業務運營之道的實戰力作,為K12教育培訓行業的管理者和從業者提供了操作性極強的實用指南。本書以作者原創的“三池邏輯”作為K12業務運營的底層邏輯,結合行業最新發展現狀,逐一剖析了K12教育培訓機構的招生、設班、擴科、續班、產品設計、定價、組織架構設計等業務運營的全鏈條環節,以理論結合實踐,全面闡釋K12教育培訓業務的運營要點。本書大量展示了當前國內K12教育培訓機構的先進實戰案例,厘清了K12教育培訓業務的相關概念,并對抽象概念或復雜案例以原創圖表的方式進行可視化演繹和拆解,語言風格平實易懂又不失專業性,保證了較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本書適用于教育培訓行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加深思考、啟發思路,也可以幫助教育領域投資人快速全面地了解K12教育培訓的業務邏輯,做出準確判斷;亦可作為內部培訓教材使用,幫助K12教育培訓機構教職人員提高業務水平。
肖云 ·教育 ·14.2萬字
《體驗文化:社會化·生態化·智慧化》是國際體驗設計大會的演講集錦,匯聚了當下最具影響力的數位國內外知名企業、院校的設計師、商業領袖、專家、教授的大量實踐案例與前沿學術觀點,分享并解決了新興領域所面臨的新問題,為企業人員提供豐富的設計手段、方法與策略,以便他們學習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掌握不斷外延的新興領域的技術、方法與策略。本書適合用戶體驗、交互設計的從業者閱讀,也適合管理者、創業者以及即將投身于這個領域的愛好者、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
胡曉編著 ·社會學 ·12萬字
真實性學習是指基于真實生活并面向真實世界的學習,它是一種鼓勵學生積極創造、合作共享的學習方式。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出現在教育領域引起了巨大的變革,學校教育必須開始重新思考“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學校所教育出來的學生是否具備面向未來社會的思維與能力”。現今,世界各國都在爭先恐后地研究如何提升學生適應未來社會、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要想為學生構建真實性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廣大教育工作者就應該為學生做到這些:·注重學生的社會情感需求。開展文化適應性教學。·建構相關性和情境化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從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創造和設計學習內容。提供具體且真實有效的反饋。
(美)托馬斯·C.默里 ·教育 ·10.7萬字
以研究者敏銳的觀察力,深度向芬蘭師生立體學習,跟著作者直接到芬蘭教室觀察吧!芬蘭教育20多年來,一直領先世界,成為全球教育界學習的標桿。本書作者親自到芬蘭學校進行了為期365天的觀摩體驗,親臨一線,深度參與,交流學習和深入了解芬蘭教育背后的教育理念基礎和思想淵源,以及教育體系帶來的實際變化和發展路徑,從而學到芬蘭教育的真諦,總結提煉出芬蘭教育的真相。全書以理論為框架,以紀實課堂作為案例,深刻且有系統地介紹芬蘭教育,讓教師能在閱讀后精準地掌握芬蘭教育的實況與脈絡,學習芬蘭“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的教育精髓,其教育理念與反思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陳玟樺 ·教育 ·8.7萬字
本書是一本實用寫作指導書。平時,我們除了編寫工作方面的業務報告、策劃書等文件以外,還會發微博、寫電子郵件、使用聊天工具進行溝通,這些都是廣泛意義上的“寫作”,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有效輸出信息,達成寫作目標。本書梳理了“列舉型”“故事型”“結論優先型”三種有效且通俗流暢的寫作模板,以及在三種基礎模板的基礎上組合得出的若干種“組合型”模板,幫助讀者解決內容輸出過程中的困擾,走出低效混亂的寫作困境。模板并不意味著束縛和老套,它們提供了可以有效應用的底層邏輯,掌握好模板更有利于在保證邏輯順暢的前提下高效、靈活地創作。
(日)山口拓朗 ·語言文字 ·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