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系學界第一部對魯迅300多萬字文庫全部譯作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闊的學術視野、豐富的專業知識,在中外文化語境中考察魯迅譯作的選材特征、譯介策略和翻譯方法,揭示了魯迅譯作在現代翻譯史上的重大價值,具有鮮明的學術創新性和理論意義。本書對魯迅早期翻譯的20多萬字深奧難懂的文言譯作的闡釋尤可見出作者的功力,它對于廣大青年學子閱讀理解魯迅譯作中的寶貴遺產將有所裨益。
王家平 ·文學評論 ·47.2萬字
《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作為中國的第一首長詩,無論對中國文學創作還是對中國學術研究均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站在學術史的起點上,從分段方法、結構模式、結構特點、時間意識、空間意識、名物的表現特點與形成機制、名物的表現手法與審美特征、美人形象、靈均形象九大專題,來對《離騷》文本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同時,附錄“《離騷》精讀”,對《離騷》全篇進行新的注釋、翻譯與賞析,適當吸收前人的點評,以便從中窺探屈原驚世的文學才能和悲壯的政治志向。
施仲貞 ·文學評論 ·20.7萬字
“承認現實的恐怖,以這種方式將它消解。葬身鯨腹——或承認你就在鯨腹中。”——喬治·奧威爾。【作者簡介】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傳世之作《一九八四》、《動物農場》膾炙人口,歷久彌新,被譽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內容簡介】奧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奧威爾在不同報刊、文集中發表的長短書評,橫跨奧威爾的整個創作生涯,其中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鯨腹中》、《評<我的奮斗>》等多個名篇,以近百多萬字的篇幅,呈現奧威爾書評的全貌。本書為三卷本套裝的第三冊。
喬治·奧威爾 ·文學評論 ·29.5萬字
“承認現實的恐怖,以這種方式將它消解。葬身鯨腹——或承認你就在鯨腹中。”——喬治·奧威爾。【作者簡介】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傳世之作《一九八四》、《動物農場》膾炙人口,歷久彌新,被譽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內容簡介】奧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奧威爾在不同報刊、文集中發表的長短書評,橫跨奧威爾的整個創作生涯,其中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鯨腹中》、《評<我的奮斗>》等多個名篇,以近百多萬字的篇幅,呈現奧威爾書評的全貌。本書為三卷本套裝的第二冊。
喬治·奧威爾 ·文學評論 ·27.5萬字
本書主要考察《西游記》中的人物、故事以及人文地理現象等與“大西域”文化的關系。本書認為,《西游記》中的人物原型、事件母題、敘事特色等深受大西域文化的影響,《西游記》是中土文化與大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晶。本書在新文獻資料的搜集、梳理和闡釋,新視角的透視以及跨學科方法的綜合運用上,皆有創新之處。
張同勝 ·文學評論 ·31.4萬字
本書通過對21世紀外國主要作家的研究,運用新的理論視角解讀2000年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文學作品。本書不僅研究內容新而且研究視角新,與時俱進,凸顯21世紀以來外國文學的發展趨勢。出版后該書將為外語學科專業的師生、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論參考和方法借鑒。
楊金才 張琦主編 ·文學評論 ·21.9萬字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清朝小說家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它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本書是對該名著的鑒賞、賞析。
遲雙明 ·文學評論 ·33.9萬字
“承認現實的恐怖,以這種方式將它消解。葬身鯨腹——或承認你就在鯨腹中。”——喬治·奧威爾。【作者簡介】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傳世之作《一九八四》、《動物農場》膾炙人口,歷久彌新,被譽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內容簡介】奧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奧威爾在不同報刊、文集中發表的長短書評,橫跨奧威爾的整個創作生涯,其中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鯨腹中》、《評<我的奮斗>》等多個名篇,以近百多萬字的篇幅,呈現奧威爾書評的全貌。本書為三卷本套裝的第一冊。
喬治·奧威爾 ·文學評論 ·27.6萬字
孟郊不僅有較強的復古傾向,而且極具通變意識。孟郊詩內容上的刻意吟苦,與立意構思、煉字造句上的苦心經營,成就了其“清奇僻苦主”的典范地位。孟郊人格中的尚“真”一面,使得其詩表現為“矯激”不平;而其人格中的求“善”一面,則使其詩呈現出“清”美特質。“韓孟”的聯句創作,不僅將聯句詩體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也影響了孟郊,甚至“韓孟詩派”的創作。孟郊詩贏得了較高的當世聲譽,而后世詩論中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從歷代唐詩選本看,受詩選家們青睞的孟郊詩多為高古閑澹之作,并非詩論家們津津樂道的酸呻苦吟;而后世詩人效仿孟郊詩,關注最多的則是其“結體古奧”的形式特征。
范新陽 ·文學評論 ·28.2萬字
《新月派考論》以盡可能豐富的第一手文獻資料為依據,從具體的文學史事實出發,對新月派作家作品的基本文獻、重要史實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考察辨析。該成果不僅在新月派具體事實方面和文獻資料方面,有若干新的發現,豐富了中國現代文學史尤其文學流派史研究、鞏固其文獻基礎,還通過對若干具體問題的考證和辨析,提供可信的文獻和史實信息。
付祥喜 ·文學評論 ·29.9萬字
本書從近20年來500多篇關于閻崇年先生的書評、訪談、深度報道中,精選出41篇文章,以此展現閻崇年先生在學術研究和歷史文化普及上所做的貢獻。文章作者,包括鄭欣淼、馮爾康、卜憲群等知名學者、與閻崇年先生合作過的媒體人、出版人;書中還收入閻崇年先生與唐浩明、二月河等文化名人的對話。書稿囊括了對話錄、作品評論、人物專訪等多種體裁,立體勾勒出師友眼中的史學大家形象。
譚躍 李巖主編 ·文學評論 ·22.2萬字
本書收錄了吉狄馬加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演講與評論作品,包括作者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重要會議上的演講和致辭。如作者1986年在全國青創會上的發言《我的詩歌,來自我所熟悉的那個文化》,展現了作者文學之路的起源以及堅決走下去的決心。2018年“塔德烏什·米欽斯基表現主義鳳凰獎”頒獎儀式上的致答辭《詩歌的責任并非僅僅是自我的發現》、在2018中國自貢“一帶一路”詩歌之燈點亮世界國際詩歌周開幕式上的演講《詞語的鹽光所構筑的另一個人類的殿堂》等篇。全面展示了吉狄馬加的學術譜系、心路歷程,以及其詩歌成就,讓讀者領略到詩人的澎湃激情,飛揚遐思,及其具有“濃郁的抒情氣質,深摯而柔美的語言”,和他具有的廣闊的國際視野、深刻的人類意識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吉狄馬加 ·文學評論 ·22.4萬字
本書是作者20世紀80年代末出版的《說不盡的金瓶梅》的增訂本。作者在理論思辨的認知中國小說史沿革遞嬗的基礎上,努力廓清長期以來圍繞著“金學”的迷霧。作者不被臧否兩歧的評論所惑,亦不為菁蕪交錯的文本內涵所迷,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以宏觀的視野和微觀的精細相結合的方法論,為讀者提供一種閱讀經典文本的思辨和超越意識!本書始終貫穿作者還《金瓶梅》以尊嚴的理念。強調當我們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時,當我們呼喚文藝繁榮時,我們應當按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和趨勢,為偉大的《金瓶梅》在文藝殿堂上爭得崇高的地位。
寧宗一 ·文學評論 ·20.1萬字
杜拉斯作品因其多樣性、復雜性、深度和廣度而常常被認為晦澀,她本人也因此備受誤解甚至質疑。國內資深學者、杜拉斯研究專家戶思社對瑪格麗特·杜拉斯文字和非文字作品進行全方位解讀,為我們還原一個被熱愛也被誤讀的杜拉斯。這是一本關于杜拉斯的研究專著,也是關于法國文學研究的書——杜拉斯的生命和寫作見證了整個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她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學的,還有非文學的。她用文學來呼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我們在閱讀中,體驗杜拉斯的精神世界,也在與作品的相互凝視中,遠遠地關注著外邊的世界,尋求著生命的方式,詩意地棲息在屬于自己的世界。
戶思社 ·文學評論 ·28.3萬字
本書收有郭宏安先生關于法國文學批評的專文30余篇。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作家(批評家)、作品批評,中譯本序言,關于文學批評的隨想,隨筆研究。全書編選意圖比較突出,意在比較全面、集中、具體地表達作者對文學批評的看法。
郭宏安 ·文學評論 ·41.4萬字
本書簡要概述了軍旅文學的基本特征、價值取向及主要功能,重點介紹了古今中外軍旅詩詞、散文、小說、紀實文學、歌曲、戲劇、影視等經典作品的主要內容。全書共設七章。第一章簡要介紹了軍旅文學的發展脈絡、基本特征、價值取向和主要功能;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別介紹了軍旅詩歌、軍旅散文、軍旅小說、軍旅紀實文學、軍旅歌曲以及軍旅戲劇、影視的基本知識、審美特征和鑒賞方法。在此基礎上,對一些經典作品的主要內容做了簡要概述和分析鑒賞。
朱慧玲 蘇軍茹主編 ·文學評論 ·28.3萬字
蜚聲文壇的百科全書式作家埃科,召喚古今大師、歷數文學公案、自白文字生涯。從這里走進博爾赫斯的巴別圖書館,聆聽喬伊斯與但丁對談,徘徊于奈瓦爾的瓦盧瓦氤氳,重歷三個世代的美國神話……帶你了解埃科的文學全景圖,他的歡欣與焦慮、創作與迷信。《文學這回事》是翁貝托·埃科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文學評論專著,收錄了作家為各種場合而做的文學專題演講和論文。作為享譽世界的符號學家,埃科的博古通今在本書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所收入的十八篇專題文章,從喬伊斯、博爾赫斯,一路談到中世紀的但丁、拉伯雷,乃至更加久遠的亞里士多德,以不同于一般文學評論家的跨領域視角,精確地分析了諸多古今呼應的重要文學概念、文學名作反映的恒久人性追求以及文學內蘊的歷史進程。全書文采飛揚、思路通達,展卷之間,有如親臨大師文學課。
(意)翁貝托·埃科 ·文學評論 ·22.3萬字
該書一共論述了馬華文學史上的12位重要作家,包括邱菽園、方北方、吳岸、王潤華、陳瑞獻、李永平、張貴興、林幸謙、黃錦樹、陳大為、歐大旭、黎紫書。該書不是簡單的個案文本細讀,而是在占有盡可能豐富史料之上的“一家之言”,很大程度上具有學科論述的示范意義。這里的“一家之言”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對諸位選家的逐一精細描述,幾乎每一家都值得仔細探勘,而另一方面則是強調有關論述無論對錯都可稱得上一家之言,至少對于論述對象有著相對獨特而熟稔的認知。
朱崇科 ·文學評論 ·21.7萬字
上溯伏羲,悠悠七千年;追源黃帝,漫漫五千載。這其中中國古代文化所體現出來的智慧是舉世而公認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知識的積淀,精深博大;其名著眾多,汗牛充棟。而今天我們所要說的是這些傳統文化的統治者帝王將相的智慧精華。
秦榆 ·文學評論 ·22.1萬字
當今,文學批評很多時候失去體人察己的溫度,有些批評家只顧孤芳自賞,眼中沒有作品,心中沒有讀者。究其緣由,在于文學批評中對話性的喪失。而好的文學批評應如同與知己之間進行一場深層的對話。在此背景下,本書集中采訪了多位60—80年代知名詩人、小說家以及文學批評家,通過面對面交談,旨在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對話交流中引發思想的碰撞,產生心靈的共鳴,以期重建文學批評的對話性,抵達文學的深層境界。
周新民 ·文學評論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