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由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萬字。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為后來歷代“正史”所沿襲,影響深遠。該書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王伯祥《史記選》主要選錄本紀、列傳中的名篇,并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釋說明,對于閱讀理解該書很有裨益。
(西漢)司馬遷著 王伯祥選注 ·文學評論 ·16.9萬字
本書結合北宋中期時代背景、司馬光個人生活經(jīng)歷、個性特征以及其思想對其詩歌進行系統(tǒng)研究,試圖在把握他的詩學思想、詩歌內(nèi)容、詩歌意象及詩歌總體風貌的基礎上探討司馬光在北宋文學史上的地位。
余飛 ·文學評論 ·16.7萬字
布克獎評審的閱讀書單,深入剖析200年來73部文學經(jīng)典;英國學者、作家、布克獎評審約翰·薩瑟蘭及各領域?qū)<医M成的撰稿團隊帶領我們踏上一次精彩的旅途,除了《悲慘世界》《尤利西斯》等大眾熟知的經(jīng)典,還發(fā)掘了一系列在此之前不為我們所熟知的經(jīng)典,是文學愛好者不可錯過的閱讀指南。是一本旅行手冊,也是一部時間機器: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作家筆下的作品既擁有地理位置,也擁有歷史上的時間位置。本書既像一本旅行手冊,可以用來規(guī)劃自己的文學之旅,也像是一部集合了同一座城市不同景象的時間機器,帶領我們穿梭于歷史長河。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jīng)典,揭開經(jīng)典誕生的秘密。書中的文學景觀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風景,它們不僅僅是“故事背景”,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所涉及的作品都是在這些地域特點基礎上產(chǎn)生。對于每個熱愛文學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次富含啟示的文學課。打開這本書,就像進入時光機器,你可以回到經(jīng)典誕生的地方: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海明威的西班牙,還有奧爾罕·帕慕克的土耳其……這是一本地理學與文學的跨界之作,它獨辟蹊徑,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jīng)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來的世界文學思潮,講述在不同文學思潮下、不同地域里,不同作家處理文學素材的差別和特點。讀者可以從中更直觀地了解作品與作者的關系,掌握世界文學的基本知識,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誕生的秘密和價值。
(英)約翰·薩瑟蘭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海子六講》是張清華為紀念海子逝世三十周年所作的一個系列文章。作者分別從海子創(chuàng)作的背景、海子詩歌的精神現(xiàn)象學特征、海子詩歌的母體與美學根基、海子詩歌中的感性與身體、海子的文化寫作與元寫作等六個方面對海子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行了梳理,尤其對海子詩歌中的意象與西方哲學的深層關系做了深入探究,這有助于讀者把海子的創(chuàng)作與西方世界的精神版圖有一個清晰的勾連和理解。《海子六講》另外還附錄了三篇文章,一篇是關于海子與駱一禾的比較文章,一篇是關于海子抒情詩的辨析,還有一篇非常實用地給出了海子詩歌的具體讀法。這三篇附錄與六篇講稿一起,為讀者靠近和理解海子的創(chuàng)作世界,打開了更寬敞的一個通道。
張清華 ·文學評論 ·13萬字
本套書系內(nèi)容全面具體,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系統(tǒng)性,是廣大讀者學習了解世界文學的良好讀物,也是廣大圖書館珍藏的良好版本。
蕭楓編著 ·文學評論 ·8.1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nèi)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董其昌“真性惟空”“無法可說”“懶寫名山”“無縱橫氣”“放大光明”“氣韻不可學”的幾個層面,探索他山水畫的“空”,體味董其昌是如何在藝術中做他的“無相法門”。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2萬字
該書收錄了被稱為“當代小說之王”的王祥夫先生的25個短篇小說。所收小說多為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及首次出版的新作,其中的代表作品榮獲各類大獎,如魯迅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等國內(nèi)重要獎項。這些小說不僅集中反映了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窘迫狀態(tài)和積極進取精神,從而體現(xiàn)出一種對“人性”的關懷和關注。加上點評者準確到位的剖析,使得該書讀起來更加耐人尋味。
王祥夫 ·文學評論 ·19.2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陳文新在對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及其作品進行研究后創(chuàng)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十章,分別從吳敬梓的生平、小說、文論、交游、儒生情懷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現(xiàn)了吳敬梓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貫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懷,闡明了他小說作品的獨特風格對后世文人及社會的深刻影響,能為后人了解、研究吳敬梓提供有益的參考。
陳文新 ·文學評論 ·16.4萬字
《望春風》出版后,引發(fā)的對鄉(xiāng)村文明衰落或城市化興起的困惑與憂慮,余波猶在。2018年至2020年,格非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小說敘事研究”課上,將這些問題帶入現(xiàn)代小說史的脈絡中思考,從19世紀中期以來的小說家里精選出三個案例,討論一百多年來社會、歷史和文化觀念的變革,由此形成這卷生動的文學講稿——《文明的邊界》。本書聚焦奧地利作家羅伯特?穆齊爾、日本作家志賀直哉與美國作家麥爾維爾。從《沒有個性的人》、《暗夜行路》至《白鯨》,格非帶讀者穿梭于文學的森林,去拜訪這三位不安的現(xiàn)代隱士。對現(xiàn)代文明進程的強烈質(zhì)疑和反思,是19世紀以來所有偉大小說的共同特征。這卷文學講稿,以傳統(tǒng)自然過渡到現(xiàn)代文明的居間者之視角,發(fā)出叩問:究竟什么是現(xiàn)代文明的邊界?它到底要將我們帶向何方?
格非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本書作者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龍榆生。本書是根據(jù)龍榆生先生詞學學習創(chuàng)作課上講義編輯而成的著作,將數(shù)十年的研究心得和填詞經(jīng)驗,融匯貫通,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詞學淵源、選調(diào)、作法等內(nèi)容,同時也是講解宋詞欣賞的優(yōu)秀讀物。其實很多人是喜歡讀詩、作詞、作曲的,但是苦于市場上同類型版本過多,良莠不齊,倒不如閱讀詞學大師的作品來的權威,吸收大師們?nèi)辗e月累的文化精華。作為一本國學大師的入門級圖書,無論讀者想要學習進步,還是想要鑒賞研究都能得到滿足。
龍榆生 ·文學評論 ·7.2萬字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宋元文學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宋元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jīng)典作品,包括柳宗元、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楊萬里、姜夔、柳永、晏殊、王安石、辛棄疾、秦觀、白樸、元好問、馬致遠、睢景臣、關漢卿……等,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吳小如、沈祖棻、周汝昌、袁行霈、儲仲君、葉嘉瑩、霍松林、韓兆琦、李健吾……等。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yōu)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yè)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外國詩歌的普及讀物。
袁行霈等 ·文學評論 ·14.8萬字
這是一本古典愛國詩詞的鑒賞集。本書依照時代先后與文體特征,主要分為“先秦詩歌”“漢魏六朝詩歌”“隋唐詩歌”“宋詩”“宋詞”“元明清詩歌”六部分,每部分皆選編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愛國詩歌。就時代而言,又以盛唐、南宋與晚清這三個時代所選詩歌最多。愛國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三千年來的愛國傳統(tǒng)一脈相承,其對于今天的讀者依然很有教育意義。
陳旭編著 ·文學評論 ·10.9萬字
本書以史詩《格薩爾》所折射的“靈魂寄存觀”與“圣山圣湖”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研究對象,將文本分析、理論思考和文化解讀貫通于”人與自然”的文化生態(tài)研究中,拓展和深化了史詩《格薩爾》的研究。本書主要涉及兩種工作語言與大量的第一手藏文文獻資料和田野資料,對史詩行文中繁多的藏語術語和專用詞匯進行拉丁轉(zhuǎn)寫和注釋,在藏族史詩研究中實踐了一種值得提倡的工作方法,表現(xiàn)出作者有深厚的藏語文功底和審慎的治學態(tài)度。本書選題合理,角度新穎,有清晰的問題意識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反映了當代本民族學人應有的學術自覺,對《格薩爾》史詩的研究具有相當?shù)耐七M作用。
丹曲 ·文學評論 ·16.4萬字
本書為《詩的時光書》的第2輯,帶讀者領略西方詩歌經(jīng)典的神奇畫廊。以世界上第一位吟唱個人愛情的詩人薩福開篇,作者精選了12位西方詩歌史上一流的偉大詩人:從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中的詩人”雪萊,到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從唯美主義的桂冠詩人丁尼生,到象征主義先驅(qū)愛倫·坡;從古希臘悲劇大師歐里庇得斯,到寫盡現(xiàn)代人孤獨的詩人普呂多姆……12篇令人心折的詩歌故事,描摹出無比絢爛的生命畫卷,也寫透了人性本來的孤獨落寞。書中收錄近百幅西方名畫,與那些動人的詩歌一起,融匯成一部縮微版的西方藝術史。詩畫攜映,恢宏燦爛,充分展現(xiàn)了西方藝術經(jīng)典的高遠與瑰麗。
蘇纓 毛曉雯 ·文學評論 ·7.6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nèi)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從明代畫家文徵明入手,討論“淺近”與“趣味”兩個文人畫中的關鍵性問題。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1萬字
本書講述了紅樓是文學界的斷臂維納斯,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本書作了最全面的紅樓人物解讀,如金陵十二釵為何能成為紅樓中最經(jīng)典的人物,賈母有著怎樣的用人原則,襲人除了賢惠還有什么,并對紅樓的主角,配角,打醬油路過的角色一一解讀。那些紅樓中的經(jīng)典橋段,人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再現(xiàn)眼前。
瀟妃燕 ·文學評論 ·11.1萬字
與《論語》等儒家經(jīng)典不同,《尚書》因其晦澀難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關于《尚書》的圖書全部是很學術的專業(yè)圖書,令普通讀者望而生畏,本書則是面向大眾的通俗讀本,以期對《尚書》這部經(jīng)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為什么要讀《尚書》?因為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歷史文獻,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自孔子編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孔子以《尚書》為教材培養(yǎng)了三干弟子。從漢代開始,它就作為居于權威地位的教科書備受推崇,數(shù)千年間,一直充當著塑造中國心靈、中國固有文化的核心經(jīng)典。《尚書》上起傳說中的堯帝,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反映了這個時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論,偶爾也記錄了他們的一些行跡。君臣們的言行雖然指涉甚廣,內(nèi)容宏富,但幾乎都聚焦于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政治政之道與治之術。
喻中 ·文學評論 ·16.1萬字
本叢書是由北京大學首都發(fā)展研究院組織的國子監(jiān)大講堂系列講座中編輯整理而成的,主要目的是向國家公務員和普通社會人士普及國學知識、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冊為“文苑英華”,介紹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和代表人物,以期使讀者了解中國文學的發(fā)展脈絡,更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共兩輯,這是第二輯,共12講,收錄從晚唐五代到清的文學經(jīng)典和有代表性的文學家,包括五代詞、宋詩宋詞、元雜劇、散曲、明清傳奇、小說、三言二拍、戲劇等內(nèi)容。
北京大學首都發(fā)展研究院 ·文學評論 ·14.7萬字
巴什拉一貫將夢想和詩的意境滲透于思想中,在本書中他進一步將現(xiàn)象學方法引用到想象及詩學中來。他強調(diào)想象和形象的認識論價值,認為他們是開拓未來的:任何一次意識領悟都是一次意識的增長,一次光明的增長,一次心理連貫性的加強。巴什拉在研究中采用了當代精神分析的成果,然而,他的思想更接近榮格的深層心理學,為了深入探索人類的心靈,他進入到人類幽遠的童年時代,即遠在科學出現(xiàn)以前感性與理性合一的年代。他思考煉金術,思考古代哲學思想中鮮為人知的各個方面:比如陰陽二元性的學說,關于宇宙基本元素水、火、氣與土的物質(zhì)想象。巴什拉筆下陰柔陽剛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引導我們領略魅力無窮的夢想的詩學。
(法)加斯東·巴什拉 ·文學評論 ·13萬字
這是一本以隨筆形式寫就的文學評論,也是毛姆對于閱讀和哲學的洞見之書。翻開本書,你一定會被十大文豪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驚得目瞪口呆:眾人敬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賭成性,喜歡預支稿費卻不按時交稿;巴爾扎克虛榮浮華,經(jīng)常欠錢不還;簡·奧斯汀穿著土氣,品位低下……毛姆對巨匠們近乎不留情面、一陣見血的評述并非有意嘩眾取寵,而是要將他們最真實、最人性化的一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用毛姆的話說,“知道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作者的作品。”毛姆不但講述了十位作家的個性、嗜好和人生體驗,也介紹了十部偉大的小說名著。一旦打開,你就會進入一個豐富而美妙的文學世界。
(英)毛姆 ·文學評論 ·13.2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