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為少年歡喜、美至少要包含一點偶然、無事此靜坐、人間可愛四個章節,精選汪曾祺40多篇代表作,呈現汪曾祺數十年散文創作的精華。
汪曾祺 ·文集 ·11萬字
《遠望此地》是詩人清平近二十年來寫作的文章匯編。文集編為三卷:卷一為序跋訪談,卷二為隨筆雜思,卷三為詩評詩論。所收文章,語言風格多變,切入話題角度獨特,或由一點發散到寫作、人生的各個方面,或從多個方面歸結到一個高度凝聚的啟悟中心點,行文自由流暢,觀點超拔凡俗,生動而不教條,崇尚多元而不拘泥于某個或傳統或先鋒的非此即彼的論斷,因而兼具思辨性和可讀性。
清平 ·文集 ·11.6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中外文學名著有關神話、偵探、戰爭、科幻、人物、戲劇、愛情、電影、探險、智慧等類情節故事。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動、曉暢,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世界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李劍橋主編 ·文集 ·15.2萬字
日本傳奇女作家林芙美子是昭和時代女性文學的典范,被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名家盛贊,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更是鐘情于她,曾六度將其作品改編搬上銀幕。歷經艱難求生歲月與坎坷情路,林芙美子始終熱烈地愛、燦爛地活、充滿激情地寫,在逆境中奮力向上,在愛和欲望的滋養下蓬勃生長。她將這份野性與生命力注入作品和人物,憑借獨特的“放浪”風格,在私小說的領域留下璀璨身影。《晚菊》是林芙美子的短篇杰作全收錄,包括被成瀨巳喜男改編為同名電影的經典作品《晚菊》,以及《手風琴和漁鄉小鎮》《清貧記》《牡蠣》等其他代表作品。另收錄隨筆《文學自傳》《戀愛的微醺》,是林芙美子對文學人生和感情經驗的真誠自白。全書涵蓋了林芙美子每一個階段的創作,完整呈現了她文學生命的軌跡。由專業譯者劉小俊翻譯,為譯者精心修訂后的再版之作,附有全新導讀序言。作家、行腳商、舞女、藝伎……一個個女性角色鮮活立體、堅強獨立,她們的故事彰顯著女性在時代亂流中的求生意志,記錄了瑣碎日常里的愛欲繾綣。對女性心理的細膩刻畫、對戰爭前后人們精神狀態的精準捕捉、對復雜人性的細致勾勒,通過林芙美子質樸澄明的文字直擊人心,引發共鳴。
(日)林芙美子 ·文集 ·17.1萬字
本書為是大型作家筆會“文學名家環江行”的成果之一。時值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成立第30周年,環江縣委、縣政府為充分挖掘環江優秀人文歷史、展示環江秀美風光、宣傳環江旅游資源舉辦大型作家筆會,邀請包括葉辛、王干、李師東等著名作家齊聚環江,以文學作品挖掘毛南族傳統文化,推介喀斯特旅游資源,展示自治縣30周年輝煌成就。
東西主編 ·文集 ·15萬字
在中國近代文學翻譯界,周瘦鵑以翻譯歐美名家短篇小說而知名,譯文雅俗共賞,清新流暢,其中以1917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最有影響力。本書精選周瘦鵑的翻譯小說25篇,其原作者皆是歐美名家如華盛頓·歐文、左拉、普希金,內容寫盡人生四季的甘苦與歡喜,讀來讓人感嘆萬千。
周瘦鵑 ·文集 ·14.7萬字
沈從文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大師,同樣也以隨筆見長。他在生活中思考人生,在生命中發現真、善、美,他的隨筆洋溢著幽妙舒放的意境。本書正是其作品集。《生命之錄》收錄了沈從文眾多作品,并按生命波瀾、傳奇本事、學習現實三個部分編排。
沈從文 ·文集 ·18.1萬字
本書精選了魯迅、夏丏尊、許地山、郁達夫、朱自清、鄭振鐸和戴望舒等數十位我國文壇大家的散文隨筆精品,以及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霍桑、布封等國外著名文學大師的散文隨筆精品,這些作品都十分關注深層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等問題,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世情、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獸蟲魚、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情友情,等等,它簡潔而又精練,樸素而又優美,自然中透著情韻,博大中閃耀著智慧,凝聚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精華,是我們閱讀體味的最佳范本,也是我們珍藏的良好版本。
馬良 ·文集 ·13萬字
這是江西籍作家彭生茂的一部散文集。作者游歷北方和江南水鄉,搜尋少兒時代的記憶。在田間、地頭、叢林和江河,作者不斷俯下身子,試圖貼近它們的呼吸,嘗試建立新的信任和秩序。為了描寫河流,作者騎著老鄉宋英豪從他岳父家借來的電動車,頂著烈日,一天奔波幾十公里在家鄉進行走訪。作者喜歡騎車,喜歡騎在上面的飄逸及略有所思的感覺。那些荷花、魚塘、溝渠和水稻田,像油畫般從眼前掠過,令人賞心悅目。或許還會戴上耳機聽著音樂,在曼妙而輕快的旋律中,作家找到了藝術細微的入口,那里只允許一個人停留和思考,有著滂沱的禪意和神秘感。作者努力構建自己的世界。在那里稻米有它慈悲的樣子,河流被賦予了智慧和靈性。作者熟悉的鄉親一如既往地熱愛他們棲息的土地。因此他更愿意為他們書寫和歌唱。同時作者也愿意將筆觸投放到更廣闊的大地,傾聽并記錄歷史所發出的喧響。
彭生茂 ·文集 ·12.1萬字
本書收錄了上百篇經典作品,凝聚了古今中外的文學精髓,體裁涉及散文、詩辭、小說、戲劇,充分呈現出經典文學作品的不朽魅力。書中遴選季羨林、朱光潛、胡適、老舍等北大名師的名言作引開篇,在北大學者的引導與點評中,吟詠綿綿古韻,重溫民國經典,觀賞異域風情,追尋生活之美。上完這一課,從此愛上經典,讓我們在詩詞中邂逅一段純美感情,于戲劇故事里領略幾番悲歡離合吧。
經典課程編委會編著 ·文集 ·11.2萬字
孫犁屬于少有的能超越時間,既能對當時的文壇產生影響,又能與當代讀者對話的作者之一,其代表作有小說及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受他影響,形成了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淀派”的文學流派。此次入選“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為在統編本的基礎上再次升級。此版本主要精選其小說散文代表作,并在保留“導讀”“知識鏈接”的基礎上,新增入了由北京骨干教研員及一線教師對名著的深入解讀,使圖書兼具整本書閱讀和課程化設計,更適合初高中的學生閱讀。
孫犁 ·文集 ·18.4萬字
《海濱文集》系崇明近代文化名人王春林生前作品集,集中收錄其文章90余篇。多半反映其倡導新學,進步的思想意識,集中也保存了大量地方掌故。1928年匯輯歷年文稿,由《崇民報》館印行,此次由徐兵、唐圣勤、王妍點校整理,列入崇明歷代文獻叢書第六輯。
王蓉清 ·文集 ·10.4萬字
本書是作者退休一周年的紀念文集,匯集了其在這一年中創作的散文、詩詞和游記。書中以隨意的筆法,記錄了作者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深刻思考。作者以獨立、批判的精神,將所見、所聞、所思娓娓道來,分享對人生和世界的觀察與感悟。內容涵蓋歷史緬懷、故人紀念、情感抒發、家庭關系、生活本質、社會問題、自然美景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探討。該書旨在為中老年人和職場青年提供啟發,鼓勵讀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并豐富人生體驗。
辛舌代 ·文集 ·7.6萬字
弘一法師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門之前,他已在文學、律學等等各方面都頗有造詣。人生的一個轉折讓悟性極高的李叔同出家歸隱。從此佛門多了一位修為甚高的法師。弘一法師的智慧與超然讓世人敬仰,他的定力與慈悲讓世人敬重。
李叔同 ·文集 ·8.9萬字
這是一部原創散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所創作的散文作品53篇,包括域外采風、神州素描、人生廣角、書香春秋四個部分,從山川風物中尋找人文歷史和民俗風情,在“行走”中體悟人生意義。
吳定芝 ·文集 ·10.9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瑤族作家潘紅日自2016年以來已經發表的15部作品,分別為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三大部分:4部短篇小說《碼頭》《補糧》《暗香》《回來》,10篇散文《羅仕林的個人簡歷》《考試》《最美風景》《相約合山》《邕寧榨粉》《遠方》《紀念碑腳》《天峨石記》《蜂窩煤蛋糕》《孕育壽星和作家的地方》和1部報告文學《美麗山花》。題材涉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生動反映了人民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特征。這些作品富有濃郁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反映了廣西當代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學實踐,以及助力脫貧攻堅的現實行動和文化立人的創作精神,具有重要的出版意義。
紅日 ·文集 ·15.1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武侯名家·面對面、武侯故事·非虛構、武侯散文·大視野、武侯評論·筆生花、武侯詩歌·新視界等內容。
張叉主編 ·文集 ·10.5萬字
《李叔同全集(共6冊)》這本套書收入弘一法師李叔同所有作品,分為佛學雜記、佛學書信、文藝詩詞、佛理解說四大部分,共六冊,是迄今為止收錄最全、編校最精、意境最美的弘一法師全集。本書講書信類。
弘一法師 ·文集 ·7萬字
每個溫馨的瞬間,每次溫暖的遇見,每個溫情的故事,在光陰的流轉中,溫潤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忙亂的世界里守住內心的詩意和從容。本書中,作者憑著一顆澄澈的心,一支真誠的筆,記錄著生命的故事與歲月的芬芳,用文字構筑起一方小小的天地,讓孤獨的心靈得到慰藉,讓疲倦的靈魂自在地棲居。
黃秀春 ·文集 ·15.4萬字
全面收錄《閑暇》《旅行》《悲觀》《罵人的藝術》《代溝》《握手》《吃相》等63篇梁式經典散文,一窺梁實秋先生高貴的心靈,以及豁達、豐富、樂觀的生活哲學。“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一簞食,一瓢飲,一斗羹,于生活的細微處感受日常事物的美好,安享生命的萬般不同。
梁實秋 ·文集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