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的倫理(“經典與解釋”第46期)
本書是經典與解釋輯刊第46期,論題為“伊索寓言中的倫理”。在古希臘傳統中,伊索據說是個希臘外鄉人(色雷斯人或弗里吉亞人),他的相貌極其丑陋,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紀,最開始是個薩摩斯島上的奴隸,最終卻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解說技巧贏獲了自由。無論這個人物是否真實存在,截至公元前五世紀,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關于一段非凡的生死經歷的種種傳說已經開始結晶在伊索這個人物周圍,與此同時,“寓言”這種“較低”的文體開始被歸于伊索,他開始被視為寓言的制作者和開創者。在這個傳統之中,伊索同前哲學智慧系統的聯系具有奇特的雙重性:因為他看起來既參與到更高智慧的領域之中,又從“下面”批評或戲仿更高的智慧。由于哲學的發明本身同這些更早的“智慧”傳統有復雜的關聯——哲學同時既努力“借用”這些傳統,又使自身區別于這些傳統;因此,就其同這個智慧傳統的雙重關聯而言,伊索的形象對哲學來說非常有用。追蹤“蘇格拉底”哲學同伊索及伊索寓言的關聯,將會使我們能夠直接面對形式、風格及內容方面的許多問題。也就是說,我所辯護的是,在希臘散文寫作譜系中存在著一條隱蔽的、伊索式的線索。
·20.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