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安迪是一個“天生有罪”的哲學老師。每當踏入監獄的安檢門,他腦子里的“劊子手”就會開始蠢蠢欲動。而在充斥著暴力的監獄里講課,他明顯亂了陣腳:控制不了討論的方向、回答不了學生的問題,還總是不由自主地被勾起記憶深處的回憶……在這場和劊子手的斗爭中,他用哲學當鑰匙,打開了被監禁的身體的思想世界,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
(英)安迪·韋斯特 ·外國隨筆 ·15.7萬字
本書是當代英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說家塞巴斯蒂安·福克斯所著的一部面向大眾的“英國小說課”。行文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充滿激情,洋溢著小說家對文學人物獨到而個性化的“偏好”,可謂一部另類的英國小說史。全書共二八個篇章,每一篇介紹一位小說人物。作者將這二十八位人物分類到四個(英雄人物/情人/勢利鬼/惡棍)不同的人物類型,進而進行系統地分析和闡釋。全書體例清晰,每一部分由一個引子開篇,先整體性地介紹某種人物類型創作的發展史,再由這個基礎開展對具體人物的討論。每篇解讀,作者引用一到兩個小說的經典片段,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展現原小說作者在寫作技巧和人物塑造上的特點,讓讀者在有血有肉的人物細節中了解小說創作的全貌,同時也從虛構的人物中切今地重新審視英國文化和精神的流變。
(英)塞巴斯蒂安·福克斯 ·外國隨筆 ·19.7萬字
本書收錄的六篇訪談,包括他自殺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對談,私密而內涵豐富。他談到了當代美國的狀況,娛樂、自律、成年人的生活、文學,以及他自己無法模仿的寫作風格。除此之外,書中還收錄了他與戴夫·艾格斯、與母校的學生雜志所作的披露性問答,以及他在《無盡的玩笑》出版前,與著名的勞拉·米勒所進行的訪談。這些對話展現了華萊士多年來受人喜愛的諸多特質:他無以倫比的謙遜、龐大的博學,他的智慧、敏感以及人文關懷。
(美)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外國隨筆 ·5.1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以四季為基調創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二卷。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克瑙斯高用一種初見式的新鮮眼光打量著我們的世界,將每日沉思融入寫給未出生女兒的書信。他以自己獨有的敏銳筆觸,細細勾勒關于月亮、水、混亂、貓頭鷹、生日諸如此類的主題。他將我們慣有的認知完全拋開一邊,為這些耳熟能詳的日常事物賦予了新的含義。新生命正要降臨,然而大地尚在冬眠中等待天氣回暖,萬物復蘇。克瑙斯高的寫作精確優美又滿懷悲憫,他書寫我們熟知的世界,卻又與我們的日常認知大相徑庭,這是世界另一個角度的真實面貌:既庸常又壯麗。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8.1萬字
逃離抑郁的泥淖與感情的糾纏,梅·薩藤在海邊的理想居所,于夢寐以求的孤獨與寧靜中寫下獨居日記中的愉悅篇章。《獨居日記》中曾經煎熬掙扎的內心終歸平靜,人生的美好時光,梅·薩藤在寧靜的海邊居所,開始理想中的獨居生活。《海邊小屋》記錄了梅·薩藤獨居日記中的愉悅時光。擺脫了過于投入、失去自我的情感生活,梅·薩藤在海邊小屋清心獨處,專注寫作、思考。她以冷靜坦率的筆觸寫下對創作、老年、死亡的思考,也毫無保留地與讀者分享著天氣、園藝、烹調、朋友來訪等日常生活。哪怕是再尋常的日子在她的筆下也顯得那般生動迷人,使人對生活滋生出無限的愛戀。
(美)梅·薩藤 ·外國隨筆 ·12.5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以四季為基調創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三卷。克瑙斯高以四季為主題的四部曲文學計劃,在全新的《在春天》中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形態。這一次他拋棄了一切寫作的噱頭或設計,完全以一個父親的身份審視自己的家庭與生活,為剛剛出世的女兒記下這個她尚且一無所知的世界——她是在怎樣的期盼之下住進媽媽的肚子里,曾經和媽媽一起遭遇過怎樣的磨難,她的到來是如何治愈了這個家庭中的創傷,而在來到這個世上沒有多久之后,又在父親的照顧下經歷了怎樣忙亂疲憊的一天。《在春天》是克瑙斯高敏銳、誠實、充滿思辨的寫作風格的又一次集中呈現,也是四部曲當中情感最為豐沛的一部。他在瑣碎的日常事務里反思自己與世界的關系,為剛剛出生的女兒講述人與世界的羈絆為何物,同時也引領我們重新發現人之生存于世的意義。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8.4萬字
每個失眠的人想聽到的話不是“別想太多”,而是“你不孤單”。這是獻給失眠人的禮物,是每個曾無法入睡的人都應擁有的枕邊書。2020年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有3億人正在遭受失眠的困擾。失眠往往來得毫無征兆,讓人無從逃避。本書作者也深受其苦,嘗試過藥物、冥想、認知療法,但都以失敗告終。她以溫柔的筆觸寫下自己的感受:失眠不是病癥,而是一種狀態。如此良夜,宜打撈意識深處的玫瑰。·以天馬行空的想象串聯起古往今來的失眠法國作家讓-米尼克·鮑比,俄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查爾斯·西米,《追憶似水年華》主人公馬賽爾的白日夢,《奧德修紀》中佩內洛普那件織不完的壽衣……作者從失眠出發,任思緒天馬行空地遨游。失眠的人或如孤島,但在歷史的星河中,在文化藝術的海洋里,你并不孤單。
(英)瑪麗娜·本杰明 ·外國隨筆 ·5萬字
《在你說“喂”之前》第一次將以下33篇文章結集:1943—1945年的8篇青年時代的短篇故事;1947—1958年的11篇故事和寓言;1968—1984年的14篇短篇小說和對話。它們或者是作者從來沒有發表過的,或者是從前僅僅出現在某些雜志上的,因而它們都變成了無法找到的文本。結集包括短篇、寓言、“不可能的訪談”,主題多樣而引人入勝,機智暗諷的對象包羅法西斯獨裁統治、重復性工業勞動、人類溝通的困難、建立在汽油基礎之上的現代社會……全面展現了卡爾維諾的奇思妙想、幽默風趣、風格多樣,以及對人類境況之荒謬的絕妙把握。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3.1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四季文學創作計劃最終卷。為了完成這部四季系列的收官之作,克瑙斯高向身邊所有人收集了他們對于夏天的印象:冰塊、草坪、醋栗、燒烤、蝴蝶、冰淇淋……對它們進行了生動的闡釋,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的世界。這些思考與記錄女兒成長和一家人日常生活的日記穿插在一起,就像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夜空里點綴上滿天星斗,熠熠生光。克瑙斯高以廣闊的筆觸和親密而真摯的情感表述,重新挖掘了自己的童年回憶,反思自身與父親、家庭乃至整個世界之間的關系,與前三卷形成巧妙的呼應,在所有細節的描述里,喚起我們對于世界的共鳴。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15.4萬字
本書文章精選自法國19世紀著名歷史學家儒勒·米什萊的12部代表著作——《鳥》《蟲》《海》《山》《意大利的冬天》《羅馬史》《法國史》《人民》《我們的兒子》《女巫》《我的少年時代》,從內容上可以分為自然散文和歷史散文兩部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淵博學識閃現在字里行間。
(法)儒勒·米什萊 ·外國隨筆 ·13.4萬字
21歲到27歲,在人生的黃金時代,海明威旅居巴黎,度過了一段困頓、瘋狂的日子。他信仰文學,心高氣傲,卻只能靠做記者度日,妻子哈德莉的基金是主要經濟來源。最為貧困的時候,他甚至去盧森堡公園偷襲鴿子,逮住了就回家燉了吃。他是社交寵兒,熱愛拳擊和斗牛。打拳擊是他交朋友的慣例,對斗牛的狂熱則為他帶來了人生第一部重要作品《太陽照常升起》。與杜芙夫人、菲佛姐妹的曖昧,令海明威吃了哈德莉“一拳”——相濡以沫的婚姻宣告結束。他戲仿作品嘲弄恩師,把巴黎、倫敦、紐約一些精英朋友難以示人的情感糾葛寫進小說……海明威從一個無人問津的時代旁觀者變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有人說海明威是“壞男孩”,混合了巴黎的喧囂、阿爾卑斯山的粗獷、拳擊場的野蠻,還有一種別樣的才華光芒。從始至終,海明威最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樣的人,取得什么樣的成就,沒有任何人和事可以阻擋他。
(美)萊斯利·M.M.布魯姆 ·外國隨筆 ·19.2萬字
庫布里克經典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入選《時代》周刊“英語小說百強”,未刪節版,全新譯本。“當你無法選擇,你也就不再為人了。”《發條橙》是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代表作,該書以天才的想象力書寫自由與強權的碰撞,一出版便震驚了世界,也催生庫布里克的同名經典影片。小說對青春迷失的寫照,對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條橙”也成為一個重要意象,寫入流行文化。這次新版的《發條橙》基于英國未刪節版翻譯而成,全新譯本還原酣暢閱讀體驗。誠意收錄:初版《發條橙》打字稿(含作家手跡),英國50周年紀念版獨家長文,50余條原創注釋,作家回顧小說及電影的珍貴文章《發條橙果醬》。
(英)安東尼·伯吉斯 ·外國隨筆 ·11.4萬字
《大地頌歌:花園之旅》有一天,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渴望,一種想要親近大地的急切需求。于是,我決定每天去做園藝。《時間的香氣:駐留的藝術》如今的時間危機并非加速。加速的時代早已過去。目前我們認為的加速,只是時間渙散的癥狀之一。本書通過回顧歷史提請人們注意,必須換一種方式理解日常生活,以避免陷入時間危機。作者緬懷的并非“講述的時間”。講述的終結,或故事的終結,并不一定意味著時間上的空白。它有可能開啟一種無關神學和目的論的、散發自己獨特香氣的生命時間。它的前提是讓“沉思的生活”復蘇。《敘事的危機》當今是一個人人都在談論敘事的時代。矛盾的是,敘事話題的泛濫竟暴露了一場敘事的危機。在“故事化”的喧囂中,充斥著一種既無意義又無方向的敘事真空。資本主義借助故事化將講述占為己有。它讓講述聽命于消費。
(德)韓炳哲 ·外國隨筆 ·14.6萬字
英國博物學作家理查德·梅比說,雜草的定義取決于人類看待它們的方式。雜草和我們比鄰而居,梅比一方面為自然界不被待見的植物辯護,一方面從歷史、小說、詩歌、戲劇和民間故事中鉤沉雜草與人類的復雜關系。文明背后的野性從未走遠。一部人類與自然的博弈史,同時也是一幅龐大的雜草遷徙與流浪圖景。
(英)理查德·梅比 ·外國隨筆 ·16.6萬字
揭開那些發燒的夢魘,《世界盡頭的土地上》講述的是一位葡萄牙軍醫受戰爭記憶所苦的故事。年輕的敘事者被毫無預警地投入非洲安哥拉的戰場,被迫進行一場瘋狂的幽靈之戰。異邦戰場上高度的孤獨與隔絕、硝煙中的恐怖與血腥令他始終無法忘懷。在充滿赤色沙塵的世界盡頭度過煉獄般的二十七個月后,他重回里斯本,卻發現祖國與友人都已變得如此陌生。只能一夜一夜在酒吧對著無名的女人求歡,訴說痛苦而殘酷的戰爭經歷和無法排遣的心理創傷。在這部具有自傳性質的代表作中,安圖內斯以詩一般的寫作向讀者再現了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深刻地反思了貫穿整個葡萄牙歷史對于海外殖民的英雄主義敘事。
(葡)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 ·外國隨筆 ·1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