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學不會死”,是白先勇就文學之未來做出的擲地有聲的預言。本書是白先勇閱讀其他文學、藝術文本之后,洞幽燭微而得的思考和研究結晶:第一部分從港臺文學入手,探尋當代文學作品不朽的美學價值;第二部分深情回憶文學前輩與同輩的創作故事;最后,作者重返古典文學世界,蓋因這里有著真正保證文學永恒性的活水源頭。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5.5萬字
一個孩子眼中,關于成長與變遷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平靜的江南小鎮里,來了一群被時代裹挾的上海人,以及隨父母遷徙的知青子女、廠礦子弟。少年奔波于小鎮與上海之間,像反復的練習。有一天,他們離開小鎮,奔赴各自的命運。多年后回望,小鎮上的夏駕橋、龍王廟、糕點鋪、街機房、國二廠,隔代人的群像,紛紛以倒帶的方式重建。一段歷史、幾代人生,都在歲月里作答。
路明 ·現當代隨筆 ·10.2萬字
從日月緩慢、人情持重的鄉村東壩敘事,到隱秘幽微、悲愴詭譎的城市暗疾系列,再到直指肉體本源的荷爾蒙夜談,以及更多散落于系列光照之外的多主題變奏,魯敏一直在冒犯小說的邊界,從不肯安于既有的領土與榮耀。她拒絕穩妥便捷的審美,孤意探求,去往下一個路口,去往新的毛茸茸的幽微地帶,去為人性進行一場又一場類似“無窮辯護”的書寫。本書乃魯敏20年寫作生涯中,近30篇創作隨筆、文學訪談與演講稿的首次集結、誠意分享。它足夠真實,是作者漫長寫作歷程坦率的自我披瀝;它又足夠輕盈,隨意一頁,即可翻入一堂線下的“小說課”。寫作如何把人從虛妄的日常生活里解脫出來?何為七零后寫作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些影影綽綽的來源最后是怎樣落紙成故事?小說技藝應如何運用?如何給小說人物取一個不草菅人命的名字?是路人甲,還是小說家?翻進本書,看魯敏還原寫作者的野蠻生長與多重裂變。
魯敏 ·現當代隨筆 ·14.7萬字
本書收錄“重度閱讀癥患者”魯敏多年間的文學閱讀筆記以及她為“同道中人”開列的一份雜食書單,是世界文學漫談,是功能閱讀導覽,是文學寫作課堂。分為“時間秤”輯和“維生素”輯。前者是作者私慕的作家和作品,包括山多爾、卡波特、奈保爾、馮內古特等。后者是為讀者開列的廣譜性書單,兼顧閱讀需求和讀書場景,從最難讀的書到最好笑的書,從最熱門之書到冷書閑書,從厚重磚頭書到輕薄行旅之書,映照作者二十多年的私我趣味和閱讀軌跡。“經典之作的產出與出現,毫無規律可言,這正是它華美不可方物的地方。”魯敏如是說。
魯敏 ·現當代隨筆 ·6.8萬字
一部與時間、與日常、與肉身的對望之書,凝結個體經驗和智性拷問的自選隨筆合集。從浮生逝水到筆觸字跡到肉身沉重,作家魯敏直面自我,在時間的目擊下,以往事為證人,回望曲折來路,剖開渺微內核,呈現傷痕與自省。敏感倔強的文風、硬朗犀利的觸筆,拖拽著來自舊年月和舊我的重量,向你打開。
魯敏 ·現當代隨筆 ·11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于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間所寫的二十二篇隨筆,內容涵蓋童年求學時的經歷和遇到的良師益友,對文學和寫作的理解,自序或受邀寫作的序言,關于沈從文的研究拾遺,以及其他文本研究(穆旦、余華和艾略特)。這些生活的紀念由無數個細小的場景組成,如同不起眼的沙粒,細膩而樸實,卻蘊含著令人感動的瞬間。
張新穎 ·現當代隨筆 ·5.9萬字
從早年那個叫黃沙梁的村莊開始認識和體驗世界,感受土地上的睡著和醒來,到如今在菜籽溝建了木壘書院,依舊把驢當知己,看光陰從晨到昏,在近三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劉亮程一直致力于當個閑人,致力于創造一種和天地萬物交流的語言體系。而他筆下那些如有翅膀的文字,負載著土地上的驚恐、苦難、悲欣、沉重,拖塵帶土,朝天飛翔,也帶領我們朝樹葉和塵土之上仰望。在本書中,劉亮程回望了自己文學世界的精神源頭,講述了他對家鄉和故土的情感,分享了他從日常閑事中悟出的智慧和對散文寫作的理解與思考……這些細細密密的談話聊天,如同一次次發生在民間墻根院落的喧荒,喧是地上的嘈雜之音,荒是荒天野地的荒。聊到酣暢時,語言開始脫離瑣事,呈現朝上之勢,好像能飛起來。喧至荒處,聊到天上,已然是語言盡頭,卻仿佛又是另一句話的開始。
劉亮程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常識與通識》里的十二篇文章,為阿城先生為《收獲》所寫的專欄,原題為“煞風景”,因為講常識,常常煞風景。這些文章寫自洛杉磯、墨西哥、上海、臺北……游歷世界的阿城向讀者講述“常識”——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他把抽象的學問拿回來,在他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好好涮過,舒緩的散文筆調,向人生的啟蒙書房龍《人類的故事》致意。《思鄉與蛋白酶》《愛情與化學》《攻擊與人性》……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清醒、幽默,美好而富想象力,至今讀來仍刺激腦啡。理想國推出二十周年紀念版,唐諾伴讀文章《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收錄書中。
阿城 ·現當代隨筆 ·8萬字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收錄了苗煒多年來的旅行隨筆,他探訪名城,在耶路撒冷、巴黎、東京、倫敦、莫斯科尋找歷史和文學的遺跡;穿越西伯利亞荒野,感受俄羅斯大地上翻涌的過往;品嘗咖啡、美酒、美食,追尋小說和詩歌的蹤跡。這世界無盡美麗,值得我們跟苗師傅一起探尋。苗煒,帶著小說家、記者、球迷、咖啡美酒愛好者的靈魂,進入這個莎士比亞、卡夫卡、海明威、愛因斯坦走過的世界,感知它的美好與冷峻。去過的地方,終會成為“自我”的一分子。這部游歷記錄,是他對花花世界的傾聽與回響。
苗煒 ·現當代隨筆 ·10萬字
知名學者吳稼祥力薦:“最難的,是如此浮躁中的恬靜;期待一讀,安放此心。”深邃,不失青春的語言魅力;走近與深陷人性,試圖從種種平凡的光景中回望人性,是陳夫作品的兩大特質。如果你正有心要安靜下來,并對收獲安靜有所期待,那么擁有本書便是一件美好的事。作為編者,我們此次重點推出了陳夫傳閱較廣的經典作品、各省市高考測試聯卷與教學教研的全部選用作品,以及他的新力作。此外,我們還有幸卻不免遺憾的少量收錄到陳夫創作初期不曾公開作品。
陳夫 ·現當代隨筆 ·9.7萬字
閱讀,究竟是一樁怎樣的事?它追求并享受的,是曠日持久的練功與修行,是道路漫長、充滿發現的探索奇旅。為了突入意義的城池,讀者需要部署、調動、斡旋、強攻、破襲、鏖戰……《以讀攻讀》收錄了但漢松十年來的三十篇文學評論與隨筆,發軔于作者的讀,最終復歸于讀者的讀。重量、影色、書人、短讀,從英美文學到電影戲劇,再到當代中國小說,精妙細致的評點剖析,盡顯思維的棱角與鋒芒。在將私人閱讀激發的成就感展露得淋漓盡致的同時,本書也邀約讀者親自投身一場挑戰十足又深藏智性的“以讀攻讀”。閱讀,絕非一時一地、一蹴而就之事,它延宕在畢生的歲月里。
但漢松 ·現當代隨筆 ·10.8萬字
著名學者丁帆三十年隨筆精華。作者以不羈筆觸重述舊人往事,以觀者目光觸摸山川草木,從寄暢園到瓦爾登湖,從陳布雷到錢谷融,在被復活的歷史細節里,人間風景與世間百態自在映現。
丁帆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樹猶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選集,主要收錄他回憶個人經歷、親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紀念亡友的《樹猶如此》將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稱為“以血淚、以人間最純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兩篇寫友人的新作:畫家奚淞修佛之旅《尋找那一棵菩提樹》,救助上萬艾滋孤兒的杜聰《修菩薩行》。可見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書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橋曾“驚訝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發瞬息燦爛”。寫至友王國祥、三姊先明,平實中蘊藏波瀾壯闊,人間悲憫。桂林、上海、南京、臺北,文化鄉愁疊加,難覓歸處。在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雜志《現代文學》,白先勇以文會友,情篤一生。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8.8萬字
吳念真細述人間邂逅的“臺灣筆記”,《這些人,那些事》后感動再襲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頓和難處,一如吳念真電影作品《戀戀風塵》和文學作品《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們,但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命哲學和尊嚴,渺小但自得其樂,都有值得驕傲的東西來支撐,所有這些,都會給讀者安心的力量。《臺灣念真情》中記錄的小人物故事,印證了“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說法,體現了中華民族最淳樸的民風,能喚起人們對民族美德的回憶和向往。吳念真總在書中提起的“尋找臺灣生命力來源”,也是指一個民族去追憶它曾經美好,現在已經失去的精神生命力。《臺灣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臺灣最質樸的平民百姓。
吳念真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星條旗下的茶葉蛋》是專欄作家、譯者方柏林的隨筆文集,此書從各個側面介紹了作者體驗中的美國生活。作者從自己客居美國買房賣房、家居生活等小事上,去寫一個外國人如何融入美國“大熔爐”式的生活;從一個側面讓人去看“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美國自然環境;描述作者作為一個旁觀者在美國觀察美國人的生活。該書為隨筆風格,文章風格詼諧,以小見大,視角和思路獨到。
方柏林 ·現當代隨筆 ·13.1萬字
本集收錄文化記者李宗陶寫于2008年-2014年的17篇人物特稿和訪談,受訪者涵括作家、畫家、學者、導演、藝人等,其中不乏文化界重要人物。宗陶以她的專業、認真和沉著,細心體貼每一位受訪對象,為他們,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和社會景觀,留下一幀幀傳神的剪影。寫不同的人物而兼及故實,要能有料、有趣,又做到所謂“客觀”,并介入適度而隱然的評議,其實很難。
李宗陶 ·現當代隨筆 ·27.4萬字
生命里刮過很多場風,吹落了我們那么多葉子和果實,風帶走無數的笑聲,嘆息靜靜沒入河床。誰會紀念我們短暫的生命,誰會收藏我們每一片落葉、歡笑和嘆息。阿殼溫柔地記下,童年,家鄉,童話,小小的情歌在卑微的外表下區別出每個生命的光輝,像是我們都不會忘記。
阿不殼 ·現當代隨筆 ·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