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比無限清單更好的閱讀。本書收錄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數年來定時定點、在臺北某家咖啡館里寫下的。無有節制的所思所想,關于那些應該一讀再讀的了不起著作,關于當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題材、價值理念,更關乎我們自身。面對書籍與人生的無限清單,重讀,毋寧是一次中途的駐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為什么出發。因此,所謂的遇見,其實是一種保證的相遇:現實世界里好東西來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備而來。
唐諾 ·現當代隨筆 ·31.7萬字
中國最具爭議的文化記者,一線穿行15年。帶你冷眼觀看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只有大眾,沒有文化》精選了2001—2014年,王小峰在《三聯生活周刊》任文化部記者期間重要的采訪、報道共51篇,收錄了對李宗盛、崔健、許巍、汪峰、王朔、賈樟柯、崔永元……等近百位文化圈的焦點人物的深度訪談。作者犀利地剖析了十五年來蟬噪鳥鳴的中國流行文化現象,涵蓋文化音樂、電影、電視、戲劇、相聲、小品、文學等各方面的重要議題,不僅展示了一個媒體人對文化產業的持續關注與獨立思考,更為我們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王小峰 ·現當代隨筆 ·40.3萬字
《只有大眾,沒有文化(增訂版)》精選了2001—2019年,前《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作家王小峰重要的采訪、報道共53篇,收錄了對李宗盛、崔健、許巍、汪峰、王朔、賈樟柯、老狼……等近百位文化圈焦點人物的深度訪談。同時,作者還深入分析了近二十年來流行文化領域的熱點議題,既包括逐漸被人們遺忘的彩鈴、網樂,也包括至今依然萬眾矚目的春晚、選秀、音樂節,涵蓋音樂、電影、相聲、文學等各個方面。持續二十年的深度觀察,為今天的我們回顧流行文化發展歷程提供了重要的記錄,也為我們反思娛樂至死的文化狂歡提供了新的視角。
王小峰 ·現當代隨筆 ·42.9萬字
本書是一本散文、隨筆和詩詞選集。作者是一位年過八旬的清華大學理工科教授。集數十年的生活經歷,作者將人生、事業、家庭、修養等方面的感受,真切地表露于文字之中。文筆清新通達,易于引起讀者共鳴。
侯炳輝 ·現當代隨筆 ·22.3萬字
《柳如是別傳》原題《錢柳因緣詩釋證稿》,是陳寅恪先生留給我們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史家陳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約八十余萬言。《柳如是別傳》以明末清初“甲申之變”前后天翻地覆的歷史為背景,以柳如是和錢謙益的姻緣為線索,通過柳如是的經歷,描寫了她身邊錢謙益等士人在嚴酷的命運面前如何抉擇自己的歸宿。【說明】如內有???,為原書缺損文字,不是亂碼。
陳寅恪 ·現當代隨筆 ·30.9萬字
范文瀾先生的《文心雕龍注》是20世紀中國學界最重要的學術經典之一,被譽為《文心雕龍》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后人研究《文心雕龍》必讀的進階之作。本書通過十余篇專論,論及“范注”方方面面的重要問題。最后,就楊明照、王利器、斯波六郎、張立齋、王更生等學術大家對“范注”的舉正、訂補、批駁等進行個案評析。此外,附錄兩篇與“范注”密切相關的文章。本書內容多有創獲,在解決“龍學”史上諸多疑難問題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
李平 ·現當代隨筆 ·36萬字
《游學集錄》為2004年版《游學集錄》的修訂本,收為“孫昌武文集”的一種。書中所收錄的36篇文章,除含孫昌武于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講演稿及所發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內容更加豐富,集中展現了孫昌武在禪文學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宗教與中國文學發展的關系、中國古代詩人與作品研究、日本漢學家作品研究、回憶海內個師友等方面。
孫昌武 ·現當代隨筆 ·35.5萬字
《唐宋文史論集》一書由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李一飛教授精選其近四十年來發表的30篇關于唐宋文學的論文結集,可分為如下幾個部分:一是對唐宋時期重要作家生平行事的考證;二是對唐宋部分作家作品的評析;三是對唐宋某個歷史階段文學特征特質的評論;四是關于唐宋文學發展進程中文體興革的闡述;五是關于唐宋一些作家在文學發展進程中歷史地位的評價。作者尤著力于新說的闡發和對舊說偏差的修正,如對中唐傳記文學及中晚唐懷舊詩作特質、價值的述評,對杜甫、韓愈、張籍、李商隱、梅堯臣、秦觀、蘇軾、范成大諸家以及對唐集、宋集的考評、著墨尤多。本書為作者一生之學術精粹,文獻較為扎實,考證嚴謹,立論精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唐宋時期的文學風貌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所占的地位和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李一飛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在2015年的夏天,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給全體2015級清華大學大一新生送上了這樣一份特別的禮物——三卷本《平凡的世界》,為的是以此激勵大一新生蓬勃奮發,積極進取。當這一摞沉甸甸的禮物被郵寄到每位同學家中后,同學們從最初的完成任務性閱讀,逐漸被書中的故事吸引,直到為主人公們奮斗拼搏的人生深深震撼,最后,全校新生都上交了或長或短、但無不出自真心的讀后感。這本書,就是經過反復篩選的新生優秀讀后感匯編而成的。每篇讀后感的內容不盡相同,有的著眼于主角們的勵志經歷;有的感動于書中樸實真摯的親情、友情、愛情;有的被滿篇的青春激情與時代催人奮進的號角激發……但不管感慨于何處,都是同學們的一番真情實感的體現。通過閱讀《平凡的世界》一書,每位同學對于自己的生活和所處的時代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本書也反映了清華大學2015級新生的精神風貌。我們很高興能鄭重地將本書呈現在您眼前,也希望您能喜歡。
史宗愷主編 ·現當代隨筆 ·20.5萬字
如果說一個人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癥之后,他會怎樣面對生活的,那么,這本書告訴親愛的讀者,應該怎樣面對生活的不幸與挫折,怎樣不放棄生活并執著的追求自己的夢想——面對生活,從不言敗,從不放棄的真實感人的故事。如果說,人的善良可以收獲愛情與夢想,那么,親愛的讀者,你可以讀一讀這本書,你將有很多的收獲與感受。
酷峰 ·現當代隨筆 ·22.1萬字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是一個追夢的時代。作為大學畢業的優秀學子,韓楊拒絕了母校的挽留,義無反顧地返回故鄉,成為扶貧辦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擁有要為家鄉脫貧的夢想。當命運將來自大城市的姑娘袁蔚然帶到他面前,他又該何去何從?海歸的企業高管,不服輸的萬人迷,他們之前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啃老的富二代,遇見向往大城市的縣城女孩,面對愛情,他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六位代表著各自階層的典型人物,講述了一個關于追夢、奮斗、拼搏的愛情故事。
星夜涼 ·現當代隨筆 ·21.8萬字
臺灣三大散文獎得主、金石堂年度風云人物、暢銷書作家、當代華語文壇散文大家簡媜寫作三十年精裝典藏紀念版,包含《水問》、《女兒紅》、《微暈的樹林》和《胭脂盆地》。簡媜特別撰寫新序,回顧三十年來散文之路。特別收錄簡媜相關珍貴照片,更具紀念意義。
簡媜 ·現當代隨筆 ·34.2萬字
《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的專欄文章精選集。在“有關品質”專欄中,朱偉談作家、藝術家,談書,談音樂、談文學、談建筑、談繪畫,也談朋友,談自己,談情趣,談時尚,談吃喝……文章感性色彩豐富,理性力量張揚,貫穿一種對人內在品質的追求。品質的積累是一種潛移默化,是每個人美好記憶中的回味無窮。這本書,記下了朱偉對品質生活的理解,更是與讀者交流共享的文字。
朱偉 ·現當代隨筆 ·35萬字
這是一個脫節的時代。這個世界出毛病了。它已經破敗不堪,但它的破敗已不再重要。不論是年老還是年輕--人們已不再以那種方式考慮它。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年代。我們缺少衡量的尺度。我們不再了解那破敗,我們在歷史的進程中不再像考慮某個單一的年代那樣考慮它。這既不是成熟,也不是危機,甚至也不是痛苦,而是別的某個東西。那即將發生的事恰是年代本身的遭遇,它給予了歷史的目的論次序以致命的一擊。
李零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關于貴州,關于貴州這塊土地上的人,關于這些人的生活。關于這種生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個很大的,還需要深入探討的話題。請一些人來寫寫他們和貴州的事,寫寫他們對貴州這塊土地千絲萬縷無法割斷的情感。寫寫他們在貴州曾經的生活和正在的生活,讓人們看到他們在貴州這塊土地上悲歡離合的人生命運,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折射出這塊土地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發展,由此看到時代風云的深刻痕跡,領會“我”與貴州之間的共生關系。這就是“我的貴州”叢書設想。
錢理群 ·現當代隨筆 ·22.2萬字
作者的散文寫作,記事懷人,屬學者散文,文筆好,見識高,特別是記敘了曾有長期、深入交往的馮雪峰、韋君宜等一批文壇著名人物,留下了珍貴史料。文章多發表于《中國語》、《當代》、《中華散文》、《新文學史料》、《散文》、《理論與創作》等報刊,2005年曾結集《蔓草綴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次重新修訂、改正錯漏、增補新篇,是一個增訂升級版。
陳早春 ·現當代隨筆 ·27.2萬字
汪曾祺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頗有成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和民間文藝也有深入研究。本書選入汪曾祺自述生平、交往、創作的文字,按生命時序排列,展示一代文學大家的豐富人生。是自敘傳,是回憶錄。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40.7萬字
本套裝包括兩冊書,《有意思的生活》《誰的愛情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周作人 代哈哈 ·現當代隨筆 ·28萬字
從看得到的溫暖與樂觀,到骨子里的固執與反叛;重現汪曾祺人生軌跡與精神信仰;汪曾祺家人授權;北大文學博士、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選編;汪曾祺之子汪朗作序。爸是個很狂的人,自視甚高。他的文章里常引用一句古人的話: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汪朝,《我們的爸》。本書從汪曾祺的大量散文中,擷取與其人生經歷相關的記錄與見聞,將散落于記事、抒情、論文、寫食等各類文字中的生活片段,以時間為線索,去其重復枝蔓而存其補遺增華,略加提點,精心編排,讓人在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的平易中又能體會“寧作我”的矯然不群。在汪曾祺筆下,文士名家與尋常百姓各有動人處,昔時風物與各地風俗皆意趣盎然。這是汪曾祺的一生,也是一個讓人激動、惆悵并回味的時代。
汪曾祺 楊早編 ·現當代隨筆 ·22.2萬字
什么是經典?常念為經,常數為典。經典就是經得起重復。常被人想起,不會忘記。依照我對經典的理解,在寫作中,我總是努力選擇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紅色經典脠月留痕》的時間跨度有近百年,贊頌的是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犧牲和貢獻的人,他們堪稱不朽;《藍色經典仰望星空》的時間跨度以千年計,記述的是一大批為中國和世界文化作出貢獻的文化名人及經典名作,他(它)們已經退入歷史成為深邃的藍色星空中的星辰;《綠色經典名山大川》的時間跨度有上萬年,描寫的是祖國大地上的名山秀水,歷代以來它們已不知為多少人所吟誦。希望這些從過去歲月中打撈出來的經典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并由此享受文學的美感。
梁衡 ·現當代隨筆 ·2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