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問來者》從發掘鄱陽與鄱陽湖資源內涵出發,書寫鄱陽湖這塊延綿不絕的水域,延展鄱陽湖流域詩性的因子和文化的音符。蘇隱沒用一顆純凈安謐之心,用帶著南方濕漉漉的水氣的語言,營造著鄱陽湖獨特的意境,也展現出她詩歌語言的迷幻與澄澈,具有個人特色。她善于觀察周遭的事物,情感細膩,用詩人的眼光與感受,書寫著具有她獨特詩性的鄱陽湖。她始終從與日常事物保持著平視的角度出發寫詩,使詩中自己的情感得到有效地克制和過濾,使詩始終能夠保持在某種穩定的心境中運行。
蘇隱沒 ·現當代詩 ·1.5萬字
《幻生書》是著名作家、詩人海男的最新詩集,海男用眼睛看歷史,用心靈感受、追思情感、生命、人性、命運及自然的點點滴滴,以“生”為幻象,書寫人之迷惑與向往,生之怒放及愛戀。意象綿延,絢爛且唯美,濃烈而憂傷,是獻給人間的異幻之書。海男的詩歌寫作給予一切卑微的生命與事物以深切的目光,成了她極具感染力的藝術風格及其簡約而繁復的詩歌文體。搖曳多姿的文筆、異乎尋常的想象力和強大自覺的女性意識都使得該詩集帶給人酣暢淋漓的情感沖擊。
海男 ·現當代詩 ·5萬字
劉萬江同志深受中華優秀文化滋養,總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傳播中華文明、弘揚中國精神盡一份責任。《春暉》收錄其1997年至2020年12月創作的詩詞,時間跨度20余年,題材多樣,不論寫山水、動植物,還是寫歷史人物、重大活動,都飽含對國家、時代和生活的摯愛之情。作者力求將道德情操和藝術審美和諧地融為一體,將高尚的思想境界寓于典型的藝術興象之中,努力為廣大讀者和人民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創作新時代的好詩詞。
劉萬江 ·現當代詩 ·2.4萬字
詩集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愛情詩,取名為“在風光里想她”,這是作者在北大寫詩的最初動因,圍繞一個愛字來展開。第二部分,是作者的心聲,取名為男子漢宣言。第三輯,是獻給故鄉和母親的詩。至于第四輯和第五輯,即對黃土地和祁連山的歌頌。
黑山 ·現當代詩 ·2.2萬字
《厲以寧詩詞選》(英漢對照)為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前院長厲以寧先生的詩詞選。在經濟學領域有著杰出成就的厲先生對文學、尤其是詩詞創作也有著孜孜不倦地追求。他從1947年開始詩歌創作,至今已創作詩詞近700余首。厲先生的詩詞創作,主要以生活、學習、親人和友情為主題,從他本人上大學寫起,一直寫到他與夫人盡享天倫之樂,漫長一生中的大悲大喜,得意失意,都被他濃縮在一首首詩詞中。詩詞受形式的限制,篇幅很小,盡管如此,我們仍可從寥寥數語中窺見到作者的堅韌、上進、重情、曠達、平和、樂觀,以及百折而不撓。全書從頭到尾,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振奮之情,從側面展現出一個有情有義的經濟學家的形象。
厲以寧 吳浩 ·現當代詩 ·3萬字
這本寫給大眾的詩歌鑒賞書希望引領讀者認識古典文學的藝術特點,主旨是引導和幫助讀者學會分析與鑒賞作品。本書選了上百首古典詩歌,對每一首都作了具體解析。這上百首古典詩歌,從作者說,包括了從《詩經》《楚辭》起,直到“五四”時期近兩千來年中的一些著名詩人;從作品體裁說,包括了詩經體,楚辭體,樂府體,五、七言古詩(包括歌行),五、七言近體詩(律詩和絕句),從短至二十個字的五言絕句,至長到一千七百字的五言古詩,可以說,囊括了古代各種體裁、各類特點的詩歌;從詩歌筆路來說,有抒情,有敘事,有頌揚,有諷刺,有以韻勝、興象豐滿之唐音,有以意勝、生澀瘦勁之宋調,有以意境勝之陶詩,有以朦朧著之李詩,各有其獨特的創造與貢獻。相信經過這一百余首詩的解讀的鍛煉,當能進一步提高識解古詩文字的水平,也能大大提高賞識古詩藝術創造的能力,會向讀懂古典詩歌邁進一大步。本書對所選的詩歌,按主題或風格分組編排,以便讀者比較和揣摩。
孫靜 ·現當代詩 ·21.9萬字
本書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間的部分詩作。包括“四十不惑”、“黃昏意象”、“晨曲”、“聆聽遠方”、“忘掉孤獨”等。
唐剛 ·現當代詩 ·1.1萬字
“三棵樹”是西班牙產的一種酒,木心說,“西班牙與我何涉,三棵樹與我何涉……”木心詩集《西班牙三棵樹》,依據木心晚年定稿,第一輯收入《中世紀的第四天》《赴亞當斯閣前夕》《夏夜的婚禮》《面對面的隱士》《JJ》《論擁抱》等,多處可見對文學大家葉慈、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卡爾、博爾赫斯等的祭奠,第二輯收入《艾華利好兄弟》《啊,回紋針》《第二個滑鐵盧》《南極·青草》《埃及·拉瑪丹》《無憂慮的敘事詩》等,第三輯收入文言短篇十九則,像是詩又像小品,全書并配有作家影像、創作手跡。
木心 ·現當代詩 ·1.7萬字
這是詩人程素怡近年來的一個詩歌作品精選集。詩集共收錄作品140首,包括《我被大雨禁足》《和你一起讀詩》《向晚》《日記》《玫瑰》等。作為一個女詩人,作者善于從日常的細小事物或片刻情緒中把握詩意的緣起,描寫細膩入微,帶有獨特的溫情。詩人并不局限于個人感情的抒發,也著意于從日常的觀察中提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且對于詞語和節奏有自己獨特的把握和考量。整本詩集清麗而不落俗套,在日常經驗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最終回歸一種詩意的溫情和思考。
程素怡 ·現當代詩 ·2.6萬字
《鄉愁詩集》分為“看得見的鄉愁”“壯美山河的謳歌”“歷史的回眸”三個部分,主題大多是鄉間記憶、人文解讀,以及生活中順手拈來的感悟抒懷。鄉戀、鄉情、鄉音,形成跌宕起伏的鄉愁樂章,充滿了濃郁鄉情和樸素哲思。這些作品語言平實,少見華麗辭藻,行文流暢,體現出作者一定的文史功底和寫作水平。
德翁 ·現當代詩 ·1.9萬字
《詩詞中國·MOOK》由中華書局、中華詩詞研究院共同主辦,面向全社會公開出版發行。旨在“搜集當代最動人的詩句,收錄最權威的詩法,分享最有趣的詩話”。以探討寫作技巧、交流寫作經驗,圖文詩詞賞析為主,力爭成為高手交流的心靈家園。本期為休賽期常規欄目內容。本期匯總顧問與評委意見,對欄目做了改版。刪掉了“古詩欣賞”“觀點”欄目,增加“點睛之筆”“以詩會友”“詩壇擷英”,“名家詩詞鈔”改為“名家詩鈔”。主要內容如下:【自由談】主題為“當代詩詞入史”,邀請周嘯天、鐘振振、錢志熙等做了探討。【名家說詩】收錄林岫《題壁涂鴉有好詩》、星漢《詩詞創作三不宜》。【點睛之筆】收錄陶文鵬《哲理融入情景中》。【名家詩鈔】收錄豐子愷詩詞作品。封二、封三或【詩界動態】欄目會增加第五屆大賽啟動相關簡訊與征稿啟事,待補充。
詩詞中國叢刊編輯部 ·現當代詩 ·5.9萬字
書稿將明清之際駢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整體觀照,探討這一時期駢文復興的背景和過程,從空間展開、科舉制度、學術思潮、地域分布、市場導向等角度考察駢文復興的背景和原因,并通過分析駢文辨體、駢文選本和駢文傳播等建構明清之際駢文學,呈現明清之際駢文經典化機制和歷程,為古典文學現代傳承探索路徑。
張明強 ·現當代詩 ·40.6萬字
本書收入了宮白云2009年至2018年間創作的260首優秀詩歌,是一部主題涉及生命、社會、自然、美學等各方面經驗,以及日常生活的詩集。反映了詩人對人生、萬物、生存現實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性善惡的挖掘,對靈魂的凝視,對心靈的審視,對親情、友情、愛情、故鄉的情感與懷戀等等。在詩歌藝術上追求詩歌的獨特性、創造性和新鮮感。所關注的視野廣博,人的精神世界和命運都是思考的范圍與方向。
宮白云 ·現當代詩 ·7.5萬字
這部作品通過漢口一條極為普通的小巷子——古三皇街家長里短的描敘,展現了老武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會風貌和歷史風情。
彭翔華 ·現當代詩 ·13.8萬字
《骨骼里最柔軟的部分》是一部詩歌集,精選了作者2014年至2016年客居滇、魯、皖期間寫下的百余首現代詩精品。作品將醫者與詩人合二為一,以洞察萬象的澎湃詩才,普愛蒼蒼眾生的一腔情懷,書法自身境況,表達羈旅訴求。
王保友 ·現當代詩 ·4.7萬字
林徽因曾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其詩文著述不多,卻均屬上乘之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別樣女子林徽因的詩與文》精選了林徽因作品中最經典、最唯美的詩文。其中既有“你是人間四月天”的溫暖,又有“信仰只一細炷香”的悲傷;既有“細雨點灑在花前”的淡然,又有“細香常伴月靜天”的惆悵。通過《我的心是一朵蓮花:別樣女子林徽因的詩與文》,大家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步入這位傳奇女子的內心世界,體會那份久違的寧靜與純真。
林徽因 ·現當代詩 ·10.4萬字
詩歌集。樸素如白菜蘿卜,皆可入詩且詩意盎然;空靈如禪意哲思,盡有隱筆而毫無枯澀。
夏文杰 ·現當代詩 ·2.8萬字
《德常詩詞集續集(二)》從2018年——2021年,寫的是在哈爾濱的生活。“詩為心聲”,我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為表達心聲而選擇了舊體詩詞。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使我更加熱愛這種表達方式。中華燦爛的文化瑰寶必將更好地為新時代服務。也愿意向同行們學習,共同切磋。
陳德常 ·現當代詩 ·2.5萬字
《太陽照在所有的事物上》精選了江西著名詩人殷紅中斷寫作20年后再次歸來新創作的作品200余首,詩集共分六輯:“月光落在屋頂”“深藍的誘惑”“有很多東西”“我們不敢提及”“隔著一條河流看你”“每一朵云都有自己的故鄉”“一壇典藏老酒”“依然灼傷歲月”。歷經人生的跌宕起伏,他的詩褪盡了繁華,唯留下真誠與樸素,這是一部有溫度的語言寫作的暖詩,詩人所想做的,就是讓太陽照在所有的事物上。
殷紅 ·現當代詩 ·2.9萬字
詩集精選詩人張國辰近年來創作的49首詩歌,選取的篇目多以具體地點為起緣,寫出個體的情境認知和交錯感受。作者獨白解析的語感,把自己同北方的地域關聯進行了一次真切的描述,記錄了自身經歷的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現實和幻夢,風格樸實、節制、堅定。
張國辰 ·現當代詩 ·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