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教育部統編新編初中語文教材推薦背誦篇目全編,直擊初中階段古詩文難點考點。18年執教經驗名師解讀,一線高級骨干語文教師編寫,內容深度貼合教材。篇篇涵蓋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同時采用原文譯文對照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精準釋義考點難點。本書對古詩文的解讀簡明通俗、深入淺出,是一本更適合初中生學習與背誦的古詩文全編寶典
邢香英 ·古詩詞 ·12.3萬字
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死后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本書從張廷玉幼時講起,講述了張廷玉從出生到去世的精彩、傳奇一生:少時屢遭磨難,青年時屢試不中,當官后先是奉旨精心修史,之后兢兢業業、奉公守法,先后跟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治國理政,在清朝以一介漢臣的身份擔任高官數十載,始終處在權力的核心,為國、為民辦了無數大事、實事,雖然晚年遭逢困厄,但回顧其一生,他不可磨滅的功勛和生平仍對今天的我們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吳新華 ·古詩詞 ·13.5萬字
《千家詩》是我國古時一部帶有啟蒙性質的詩集。該書所錄詩作作者范圍非常廣泛,從帝王將相到和尚、牧童、無名氏,不論門第高低、名氣大小,只憑作品質量。從內容上看,大都淺近易懂,流暢自然,朗朗上口,易讀易記。自問世以來,《千家詩》廣為流傳,影響很大,受益者眾,和清代的蘅塘退士選的《唐詩三百首》并稱詩苑“雙璧”。
(宋)謝枋得 ·古詩詞 ·8.1萬字
《唐詩可以這樣學》包括5堂創意唐詩課。選取5首新課標必背的唐詩《靜夜思》、《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登鸛雀樓》、《送元二使安西》、《滁州西澗》進行探究型的深入解讀和賞析,對于詩歌的版本、作者疑云、歷史上的誤解誤讀都做了細致的研究和闡釋,還原了詩作的真相和原貌,闡發了其中的意蘊和意境之美。該書將文字、文化和文學融為一體,創造性發現以及探案式的解讀和研究,富有科學性、學術性和趣味性,對于激發青少年學生及成人對唐詩的興趣,培養詩歌創作和鑒賞能力,鍛煉對漢語母語的敏銳感知力,提升詩意生活趣味,甚至融通學科之間的聯系、擴展發散性思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楊壽良 ·古詩詞 ·14.6萬字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福建崇安人。因排名第七,所以世稱柳七。柳永是北宋詞壇中的璀璨巨星。柳永在官場上頗為失敗,仕途坎坷;然而,他在歌詞的創作上,是一個成功的開拓者和革新家。他創制了許多新調,特別是慢詞長調,擴充了詞的體制,打破了小令一統詞壇的舊格局,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擴大了詞體的容量,開創了宋詞發展的新局面,為后來詞人的創作提供了基本的形式規范。在詞的創作方法上,柳永也有開拓和創新,善用鋪陳敘事的方法,推動了慢詞藝術的發展。本書遴選柳永詞作,加以注評,是柳永詞的優良選本。
王兆鵬 姚蓉評注 ·古詩詞 ·10.2萬字
節日詩詞,把民間習俗和文人意趣結合在一起,很好地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特點,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好教材。內容包括相關古詩、古詩注釋、今譯和鑒賞等。通過這樣比較全面的學習,讀者不僅學習了歷代優秀的詩作,而且進而對這些中國最有名的節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反過來,把傳統節日和詩詞結合,能夠加深讀者對古代詩詞的認識。另外在每個節日后面,都附有一篇有關的詩詞故事,以增加讀者興趣。
陸襄主編 ·古詩詞 ·3.3萬字
《王維孟浩然詩選評》上部王維,分聲華早著、貶官與隱居、出塞與知南選、半官半隱、余生晚景、未編年詩等章節;下部孟浩然,分待仕鄉園、長安求仕不利、漫游與入幕、未編年詩等章節:對王維和孟浩然的詩歌創作作了詳盡的注釋和解評。深入淺出,易讀易懂,適應新時代讀者的欣賞閱讀習慣,通俗而高雅。
劉寧 ·古詩詞 ·12.6萬字
《詩經》被譽為“世上至美的書”,凝結天地之初的質樸。在光陰中流傳兩千余年,注入你我靈魂深處,鮮活如昨。本書擷取《詩經》中的經典之作40篇,分為“美眷如花”“君子如玉”“佳期如夢”“煙火人家”“浮世人生”五卷。作者以清雅性靈之筆加以品鑒,闡釋詩經的不老情懷,解讀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蕓蕓普眾的愛恨嗔怨,酸甜苦辣。讓曾經書寫吟唱過這些古老歌謠的人重新活過,得以呈現生命之厚和時間之薄。滄海桑田,沉淀下的是人事,是人情。讀《詩經》,沿著這些美麗的字符看過去,千年仿佛一瞬。先賢們豐富的日常,滿腹的心思,不經意間被這些詩句丟進茫茫的歷史長河。恰被幾千年之后的你我拾到,一瞬卻成千年,今天的我們依然同感同受。
夏葳 ·古詩詞 ·12.2萬字
唐代,有優選的詩人,優選的詩歌,很真的性情,無論用什么方式,都不足以展現唐代詩人、詩歌的興盛。如蔣勛先生所言:唐詩經過整個冬季的蟄伏,用盡全力盛開,那種蓬勃的生命力,是個性不同、際遇不同的詩人用才華掙來的不朽。王光波著的《美得令人心醉的100首唐詩》賞析部分并非逐字逐詞的解讀,而是深入詩人情感和經歷的核心,以他們的詩來注解他們的人生,以他們的人生來解讀他們的詩。
王光波 ·古詩詞 ·7.4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5首含有“水”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古詩詞 ·7.3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0首含有“柏”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古詩詞 ·5.6萬字
《人間詞話》是一部恒久流傳的中國美學經典,是一把開啟性靈的金鑰匙,從這里,讀懂中國人的“境界”,讀懂流傳千年的詩詞之美。作為晚清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詩詞理論著作,《人間詞話》王國維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其中,“境界論”是全書最主要的思想核心與脈絡,是王國維在中西新舊等多重思想影響下所形成的獨特的批評理論,體現著對傳統詞話的創新。它既與中國傳統詩詞話一脈相承,又兼具文史哲視野,融合中西方美學,有著超越時代的獨特性;是一本永恒流傳、自成體系的中國美學經典著作。本版《人間詞話》以國家圖書館特藏王國維手稿影印版為底本,參校以1926年樸社本、《國粹學報》本、二牗軒本,精編精校,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水云全新校注導讀。
王國維 ·古詩詞 ·8.4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選本眾多,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目前市面上《唐詩三百首》的各種整理本很多,本書是由我社編輯部的相關專家完成整理工作的,調整了體例編次,增加了準確而簡潔的注釋文字,此外還增加了詩人小傳,整體比較適合大眾閱讀。
(清)蘅塘退士編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釋 ·古詩詞 ·7.1萬字
本書收錄歷代詞名句1500多條并加以鑒賞分析。
郭彥全編著 ·古詩詞 ·13.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詩十九首>》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古詩詞 ·3萬字
《唐詩一百零一夜》仿照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故事結撰101首唐詩,生動鮮活地展示了唐詩名篇的寫作因緣與唐代詩人的生命氣象。書中收錄了72位詩人的佳作,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時代順序和詩歌發展邏輯歸為四輯,通過講述詩人生平際遇、交游唱和,及詩作背景與情境,讓唐詩故事回到歷史現場,展現了唐代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詩人幽微的內心世界。
彭元鶴 ·古詩詞 ·14萬字
俞陛云是清末文學家、教育家俞樾之孫,現代著名文學家俞平伯之父。他幼承家學,在文學、書法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尤其精于詩詞。本書是俞陛云先生為家中孫兒女學習作詩而特意編選的啟蒙讀物,凡聲調、格律、意義及句法、字法,細細剖析鑒賞,既啟發入門唐詩的徑途,又有品味唐詩的審美之效,實為學習與欣賞唐詩的一本上乘讀物。本書將《詩境淺說》和《詩境淺說續編》集于一冊,《詩境淺說》講律詩,《詩境淺說續編》專論絕句。
俞陛云 ·古詩詞 ·9.9萬字
本書根據著名作家陳清華在部分高校和各種讀書會講座的講義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詞人的風花雪月和經典詞作為線索,通過對唐宋詞人及其膾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讀,講述了著名詞人與詞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論世之語。同時,作者結合溫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張先、晏殊、宋祁、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蔣捷等詞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學養、情感經歷等方面,來探尋唐宋詞藝術的發展與演變及詞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陳清華 ·古詩詞 ·11.1萬字
從民國初年“廢除尊孔讀經”到現在已經一百年了。當初梁啟超擔心中學從此將亡,本書作者以為這快要成為事實了,學者有責任亟起搶救。作者考慮到以前編纂的《中國經學思想史》專業性太強,太深,所以嘗試編寫一套面向大眾的準確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經典通俗講稿。《詩經講演錄》就是其中之一。此書從《詩經》的國風、小雅、大雅、頌中共選出有代表性的詩共57首,將它翻譯成現代白話詩,并穿插許多故事進行講解,希望能引起廣大讀者學習《詩經》的興趣。書前約兩萬字的《開頭語》,實際是一個詩經學小史。書后附有《孔子詩論》,是最新出土的先秦詩學資料,本書稿所整理的本子是國內唯一被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傳播的版本。
姜廣輝 邱夢艷 ·古詩詞 ·17.7萬字
本書是《唐詩洛陽記:千年古都的文學史話》的姐妹篇。從唐詩中的生活風物這一側面,努力呈現古都洛陽的細節面貌。有如一幅古都洛陽的城市導覽圖,依循由外而內的空間順序展開書寫,從都城周邊的驛道、離宮至城內的宮闕、河道橋梁、里坊與寺院,囊括了唐代洛陽大部分的地標名勝,結合這些地標上留存至今的文化遺跡、歷史記載與傳說,描畫出一幅立體、浪漫、瑰麗的古都畫卷。繼而筆致從城市空間轉入歲時節氣、造園、麗人與花卉等主題,從大量風格各異的詠洛詩入手,生動展現了唐代洛陽城市生活的諸面相。字里行間既充滿了詩歌文學的風雅趣味,也流動著洛陽唐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光影。
馬鳴謙 ·古詩詞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