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早期近代歐洲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一個有著無窮意蘊與魅力的再生時代。《文藝復興史研究入門》主要目的是為有興趣從事或者了解文藝復興史研究的讀者提供入門的指導。首先,概述文藝復興研究史的源流,其次,就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文化、文學與藝術、社會經濟、國家與政治、教育與科技諸方面,分別概述其中精華,以及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和成果。最后,介紹可資利用的學術資源,以及重點的學術關鍵詞。此外,提供推薦閱讀書目,為讀者進一步擴展閱讀提供便利。
周春生 ·文學理論 ·16.5萬字
本書以美國印第安文學批評中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之間的派系之爭為線索,考察20世紀中葉以來有重大影響的印第安批評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傳統與現代性的張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學的歷史演變。本書通過總體研究與個案研究的有機結合,力求呈現美國印第安文學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領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權、土著社區、民族性、世界主義,文學典律、美學范疇、印第安文學的性質與功用及其知識化、學科化和機構化等重大議題。
王建平 ·文學理論 ·16.5萬字
關中“四先生”指三原馬理、高陵呂柟、朝邑韓邦奇和富平楊爵。他們是明代弘正嘉時期的關中代表人物。本書側重于兩方面內容:其一,梳理四先生的文學觀念及創作實踐;其二,探求學術與文學的交互影響,并試圖得出規律性的認識。書稿首先從哲學史的角度簡明扼要地梳理了關學主張及流脈;提煉出“大文學觀”概念,以說明學者反對汩于詞章,提倡德行踐履為言文之根的主張。之后則對每位先生分別進行專門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知人論世,以典型事件介紹先生其人其書;為政為學、講學育人,介紹其學術觀念指導下的具體思想和行為;文章觀點及創作情況;詩學觀及創作情況。
蔣鵬舉 ·文學理論 ·16.5萬字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在朝鮮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它是韓國和中國文學史上一筆珍貴的遺產。本書按“離鄉和思鄉、扎根和融合、對峙和斗爭、妥協和逃避”四類主題對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進行分類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學主題、結構模式和藝術手法,力圖推進這一時期文學的主題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夏艷 ·文學理論 ·16.4萬字
凱瑟琳·安·波特是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流派南方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美國女性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本書選擇了波特全部26篇中短篇小說中的24篇和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進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語境下作者對這些女性人物性別身份的文學再現,全面探討了波特再現女性性別身份問題的廣闊性、復雜性、多樣性和個性化等特點。
呂惠 ·文學理論 ·16.4萬字
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在文學藝術中,“驚奇”都是受到廣泛關注的隱性話題而被歷代論者所提及。在西方哲學史上,普遍認為哲學起源于驚異,古希臘人更是驚異于人與存在的契合、與萬物的合一。驚奇之于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一直漫溢著濃烈的審美色彩,也可以說是其文學藝術理想的最高價值取向之一,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等均可視為對驚奇審美效果的獨特描述。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往往能引起接受者強烈的心理震撼,并且憑借其濃郁的藝術感染力,為后人反復吟詠、驚嘆。流連于此類作品,宛若游身于珠澤、鄧林,游目騁懷,神為之馳、魄為之蕩、心為之驚,同時仿佛達于自由逍遙之境,獲得恍若物化的審美心理感受,是妙不可言的神會與靈通,是“登峰造極的美”、“達到頂點的激情”,在情感濃度最大的時刻,暢神于審美的驚奇瞬間,歆享其奔涌而來的激情與快意。可以說,驚奇使對象從日常的遮蔽狀態剎那敞亮出來,呈現出平素難得一見的審美之魅。
李瀟云 ·文學理論 ·16.4萬字
“志”“情”“理”接近于西方所謂的“知”“情”“意”,構成主體性的三維,在審美和藝術活動中不可或缺。本書按探源——征實——發微的順序全面整理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志”“情”“理”三個范疇。全書條分縷析,立論切實,新見間出,既充分地占有了史料,又深入地進行了闡發,較好地達到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胡家祥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清華學生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鮮花綻放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圓夢清華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2014年,清華大學繼續聯合多家媒體推出“頂你上清華2014新生成長故事”,此外,對清華2016年優秀在校生如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等也進行了采訪報道,現在將這些有代表性的清華學生的精彩故事結集出版《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三輯)》,向社會大眾傳遞清華的多元選才和育人理念。另外這些優秀同學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年輕同學們的榜樣和楷模,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劉震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通過對歌謠運動的研究揭示了倡導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在“反封破舊”之外關注傳統的一面,從而使其形象更加符合歷史真實;從歌謠運動中的音樂缺失出發,思考文化傳承中的遺憾,以及彌補這種遺憾的方法和途徑;關注政府權力在文化傳播方面的正負能量,并思考了如何科學運用政府權力傳遞正能量的問題,以期望對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幫助。
張弢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新世紀以來國內外的敘事學研究呈現出多元發展的局面,在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研究范式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引人矚目的發展和變化。本書涉及作者近年來在敘事學研究中的最新關注,包括審美文化敘事學、比較敘事學、詩歌敘事學等方面所進行的討論。相關論述力圖在敘事學的多重視野下,展開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比較研究、跨文類與跨學科研究,結合文本實踐,展開理論探討,以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對所論述的問題作出合理的闡釋。
譚君強 ·文學理論 ·16.4萬字
詩歌,一般稱作舊詩,是指用文言文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廣義的中國古代詩歌,可以包括各種中國古代的韻文如賦、詞、曲等,狹義則僅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本書主要論述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律詩和古體詩的寫作理論和寫作技巧,以供習作、鑒賞和研究古典詩歌者參考。
經本植 ·文學理論 ·16.4萬字
作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的重要文學現象,“新寫實小說”長期以來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相近本質特征的作家作品的集合。這種研究視角和方式造成了對這一文學現象的理解的窄化:一方面,它忽視了這一現象發生過程中編輯、文學雜志、文學機構、讀者等主體的作用,也無法對以上主體之間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給予解釋。另一方面,它必然造成對這一現象發生過程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和歷史因素的盲視。這就影響了認識這一現象的歷史深度和對其歷史坐標的確定。
張小剛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是筆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河西寶卷,從流傳語境、原型類型、文化因素三方面入手對河西寶卷的文學人類學價值進行了深度解析。本書的完成過程中,筆者進行了多次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所得構成了本書附錄部分的主要內容。本書系2017年度國家重大社科項目“海外藏寶卷的整理研究”和2017年度甘肅省教育廳創新團隊項目“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李妍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在中外文學關系領域積累的成果,論題跨越多個領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如何在科玄論戰中被借用甚至盜用、汪曾祺小說的西方現代元素、王小波的“師承”與外來影響、陳染的“女性寫作”及其悖論、博爾赫斯如何讓主人公雨村殺死了漢學家(因而得以書寫自己的中國故事)、百年來狄金森(EmilyDickinson)在中國的接受和翻譯、中國古典詩歌外譯和傳播中的誤區、中西文論中的身體隱喻、“漢學主義”論爭等等。這些個案研究或許可以為“文學世界共和國”(TheWorldRepublicofLetters)這張大地圖,增添一點線條,哪怕只是一條小徑、一座小小的橋梁、一個岔路口的小小路標。
王柏華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研究的是美籍華裔漢學家、當代著名跨文化理論家和批評劉若愚的詩學思想。劉若愚用西方詩學的理論骨骼支撐起中國詩學的思想血肉,建構了中國傳統詩學進行世界性轉變的理論體系,書稿通過對劉若愚思想的文化基礎和脈絡的梳理,在跨文化對話和融合的語境下探討劉若愚跨文化詩學思想體系在現代視野中的拓展與延伸,重新審視他的偉大嘗試,形成本書關于中國當代文論發展研究的學術觀點。
紀燕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文學與藝術問題》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部分闡述文學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以馬克思主義人學觀的反思入手,對生態文學的知識形態、生態文學在中國的興起、生態文學的知識資源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馬克思主義生態美學思想和生態文學觀進行了梳理。下編部分是關于經典電影的藝術評論。大多來自《讀者》《藝文四季》等雜志的電影專欄。評論側重于對電影作品的文學審美闡釋。所討論的電影作品在電影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其藝術性探索更富個性與獨特性。
王為群 爾雅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托馬斯·品欽四部小說的空間問題研究》以后現代代表作家托馬斯·品欽的四部小說《V.》、《拍賣第49批》、《葡萄園》和《性本惡》為研究對象,將敘事空間研究和空間批評理論相結合,從空間的角度分別考察這四部小說,以便更好地揭示作品對人物思維方式的批判,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品欽對后現代多樣性多元化的謹慎態度、作品的后現代敘述技巧與社會政治含義的深層關聯,以及小說對二戰后資本主義社會的空間化思考,并修正先前的研究存在的相關問題和彌補它們的不足。
李榮睿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結合英國著名小說家、哲學家艾麗絲·默多克的哲學著作、文學評論以及文學作品,分析了她的哲學思想和文學實踐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性,嘗試厘清在其思想中文學與哲學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的脈絡,析出其文學、哲學思想的基本要素和內在邏輯,從出發點、核心概念、創作論和闡釋論四個方面勾勒默多克的創作思想體系,并通過對其小說創作中道德性的文學詮釋,闡述了默多克的哲學思想在文學實踐中的演繹和呈現。本書拓展了國內外默多克研究的維度,為文學與哲學跨學科研究提供了新參考,是一部理論性和可讀性很強的學術著作。
徐明鶯 ·文學理論 ·16.3萬字
《白話文學史》為胡適論述的白話文學史,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具有開創性的、里程碑的地位。
胡適撰 駱玉明導讀 ·文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主要以明清以來的各種體裁的文學文本為對象,旨在多方面地研究文學文本中描繪的廣府圖景包括廣府地區的商業風情、飲食文化、禮儀習俗、歲時節慶、民間信仰、娛樂習尚、園林建筑等,揭示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神。以往研究廣府風情的作品有很多,但缺乏從文學角度關照廣府風情的視野,本書即是以此為切入點,全面介紹廣府風情,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紀德君 何詩瑩 ·文學理論 ·1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