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清華學生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鮮花綻放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圓夢清華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2014年,清華大學繼續聯合多家媒體推出“頂你上清華2014新生成長故事”,此外,對清華2016年優秀在校生如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等也進行了采訪報道,現在將這些有代表性的清華學生的精彩故事結集出版《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三輯)》,向社會大眾傳遞清華的多元選才和育人理念。另外這些優秀同學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年輕同學們的榜樣和楷模,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劉震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是《中國文學通史系列》之一,本套叢書由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擔綱主持,由北京大學、南京師大協作編纂。參與撰寫的都是國內一流的專家。該文學史系列材料豐富翔實,敘述準確充分,在全面科學地對作家、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文學創作的成就與不足,闡明各種文學現象形成的歷史過程及其繼承發展的關系,描述不同時期文學發展的軌跡,揭示了中國文學史的宏觀走向。本書向讀者介紹了唐代的文學史,上冊主編為喬象鍾、陳鐵民,下冊主編為吳庚舜、董乃斌,特此奉獻給廣大古典文學研究學者和愛好者。
喬象鍾 陳鐵民等主編 ·文學理論 ·93.4萬字
書院是中國教育史上極具特色的一種制度,對文化發展關系甚巨,并且影響到東亞、東南亞的不少國家。凡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視書院所起的重要作用?!爸袊鴷何幕ㄔO叢書”包括5種,由鄧洪波教授擔任主編,從書院歷史、書院教育、書院經費、書院精神、書院建筑等方面總結傳統書院精華,探討書院千年來弦歌不絕的原因,解讀新時代下書院的時代價值和文化教育使命?!秲r值追求:書院精神初探》梳理書院在千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所積淀的文化精神,介紹了自由講學、追求真理、躬行實踐等書院精神,并以朱張會講、王夫之、左宗棠等歷史事件以及人物為例,進行生動詮釋。?
鄧洪波 曾歡歡 ·文學理論 ·15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清代卷)全面梳理了20世紀清代詩歌研究的成就。全書分清詩研究、清詞研究兩編,以時代為序,分別考察了清初、清中期、晚清近代詩歌研究和清前期、清后期詞研究和清代女性詞人研究。全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紀清代詩歌研究的歷史,對于當下的清代詩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王小舒 ·文學理論 ·18.3萬字
本書為“十三五”規劃項目,全書通過對傳世文獻的深入研究,追溯了君子文化的起源和流脈,如實還原了萌芽時期君子的原型,闡發了君子文化內涵和精髓,全面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基因,對于當代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君子精神的延續具有重要價值。書后附有與君子文化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目錄,進一步豐富了全書的內容。
王云路 ·文學理論 ·35.2萬字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5》是“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系列的第四冊,該書是東京大學文學教授、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沼野充義的世界文學課講義。內容為作者沼野充義與23位當代知名作家、學者(來自日本、美國、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對談構成。該系列書為東京大學文藝理論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目,也是東大文學專業學生基礎讀本。本冊內容收入了日本人氣作家川上弘美、小野正嗣,保加利亞作家茨維塔娜,烏克蘭翻譯家烏亞切斯拉維,捷克翻譯家艾盧西皮埃塔的對話內容。話題圍繞“從世界到日本”和“從日本到世界”兩個主題,探討了如何將日本文學介紹給世界各國,以及如何閱讀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學。
(日)沼野充義編著 ·文學理論 ·14.9萬字
本書在價值論觀照下,重新審視了文學翻譯及文學翻譯批評的性質與特征,深入探討了文學翻譯批評的主體、客體、類型、目的、原則和標準以及評價體系與方法等相關問題,對如何全面系統地評判文學翻譯的各類價值作了詳細解析。
張志強 劉國兵 ·文學理論 ·10.9萬字
敘事人稱是敘事學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第一人稱復數“我們”是小說敘事中較為少見的一種敘事人稱,具有非自然性、非常見性、非可靠性等特征。近十年來,西方敘事學界基于西方小說中的第一人稱復數“我們”敘事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其中尤里·馬格林、蘇珊·S.蘭瑟、布萊恩·理查森、阿米特·馬庫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尤為突出。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同樣也存在著這種敘事人稱。梳理中國近百年來文學場域中的人稱使用情況可以發現:詩歌與文學論文中的第一人稱復數“我們”更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響,而小說領域中的“我們”則是在文學創新中衍生出的一種特定區域或空間中的集體主義表達,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王美紅 ·文學理論 ·17.4萬字
《文學與藝術問題》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部分闡述文學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以馬克思主義人學觀的反思入手,對生態文學的知識形態、生態文學在中國的興起、生態文學的知識資源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馬克思主義生態美學思想和生態文學觀進行了梳理。下編部分是關于經典電影的藝術評論。大多來自《讀者》《藝文四季》等雜志的電影專欄。評論側重于對電影作品的文學審美闡釋。所討論的電影作品在電影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其藝術性探索更富個性與獨特性。
王為群 爾雅 ·文學理論 ·16.3萬字
網絡文學中的男性生育題材是指網絡文學中所描寫的男性生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懷孕、生產等環節)。本書從性別文化視角出發,在搜集和整理中外男性生育題材文學作品、描摹其歷史演變過程的基礎上,通過文本特征解讀、創作群體分析以及不同文化下讀者對男性生育的理解和接受情況剖析,對網絡文學中的男性生育題材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賈舒 ·文學理論 ·16.6萬字
本書是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杰出國學大師張岱年唯一一部國學普及代表作,也是第一次系統地面世。它以向歷史借鑒智慧為出發點,以人為本,從探尋人類生活基本問題出發,解讀中國國學的優良傳統及核心價值。它在中國人五千年的歷程中爬梳剔抉,把國學的精華復活在當代人的面前,蘊含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浸透著一代國學大師的睿智灼見,是中國經典國學智慧與當今精神生活所需的融會貫通。中國文化強調人在天地萬物中的中心地位,它以人開篇,進而講解了文、智、儒、道等內容。讓現代人既能找到作為中國人的根脈,又能看到中國文化及個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異同,也架起了國學傳統與現實生活的橋梁,使國學傳統煥發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張岱年 ·文學理論 ·25.9萬字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尹曉煌等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8輯,書稿主要包括哲學研究、詩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加拿大魁北克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等幾個欄目,其中包含文學藝術領域內對當下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爭議問題的探討,外國文學作品的藝術分析和文化解讀以及國內的譯介接受,還有論文探究了“問題學”哲學問題等,運用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有比較文學、文學傳播學、精神分析等。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尹曉煌 臧小佳主編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是曾彥修先生的回憶錄,篇幅不長,只有六記,卻記下了他人生中記憶最為深刻的幾件事,都和普通人的命運相關,都充滿了人道主義光輝?!拔覍懘藭幸粋€微小的希望,即:對任何人的生命和聲譽,均應該予以無比尊重,這是人與非人的界線,千萬不要去做相反的事,或頌揚相反的東西?!?/p>
曾彥修 ·文學理論 ·6.6萬字
“文學史”是20世紀初從西方經日本傳入中國的,它的到來,改變了中國固有的文學、文學史觀念,塑造出一個新的中國文學傳統。本書討論的,就是當“文學史”理論傳到中國以后,怎樣與近代以來的學術分類、歷史敘述、教育制度、意識形態、文藝思潮、國語運動相互配合,而對中國古典文學作一種新的理解和詮釋,并通過這樣的有關“文學史書寫”的學術史考察,說明“文學史的權力”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持續不斷地發揮它的效力。本次增訂新版,增加了“國語的文學史之成立”一章,豐富了全書的內容。另外增加了附錄若干,對于“文學史的權力”有補充論述。
戴燕 ·文學理論 ·29萬字
本書是湖北省教育工會委員會和湖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我與我的書”征文活動的結晶,匯集了獲得一等獎的部分佳作,共120篇。是我們的教師讀書、思考、寫作的見證,應該說是教師們熱愛教育、熱愛讀書、熱愛學生的心靈之杰作。
王祖琴 ·文學理論 ·31.8萬字
本書以我國先秦重要文化典籍《詩經》為研究對象,從《詩經》創作時的西周、春秋社會結構入手,深入探討《詩經》的作者所處之階層,《詩經》與西周、春秋貴族政治思想、社會思想變遷的關系,《詩經》所反映的西周、春秋地域文化特點等等,不僅從文學的角度,更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詩經》中作品產生的原因,并分析其特點。
雒三桂 ·文學理論 ·15.4萬字
本書在全面梳理《史記》文學資料和研究歷史的基礎上,以《史記》為什么能“越界”成為文學經典為問題,系統勾勒《史記》文學經典化歷程,展現從漢代至當代不同時期、不同讀者對《史記》文學的闡釋和接受情況,并且探討經典化背后的政治、文化等原因。通過對兩千多年來中外《史記》文學闡釋史、審美效果史、經典影響史的綜合研究,進一步認識了《史記》的文學特征以及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深化了《史記》及漢代文學研究;揭示了《史記》文學經典形成的內在和外在因素,深究了文學與史學的內在聯系;通過對《史記》文學傳播以及讀者接受的探討,挖掘了我們民族的審美心理、審美觀念;通過對《史記》文學經典化過程和途徑的探討,為今天的文學創作和史書編纂提供借鑒,進而啟發當代作家創作出被讀者接受的具有生命力的傳記作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張新科 ·文學理論 ·32.5萬字
本書分為“史料學理論與文學研究”“作家研究專題”“作品研究專題”三個專題,編為《中華文學史料》(第六輯)予以出版。其中,“史料學理論與文學研究”8篇論文,既有古代文學研究論文,也有近現代文學研究論文,其中有2篇是關于災害文學研究的,1篇是關于荊楚地域文學研究的;“作家研究專題”5篇論文,古代、近現代作家和民族文學研究皆有涉及;“作品研究專題”6篇論文,內容涉及從先唐到現代以及海外漢學研究的幾種重要文獻。這些論文,既有較為深入的文獻考辨,也有較新的史料介紹還有史料學理論的宏觀總結,體現了中華文學史料學研究的深耕細作與理論提升。
劉躍進 龍珍華主編 ·文學理論 ·23.1萬字
本書為有學叢書之一種,為《清代文學論稿》續編,主要由14篇文章集結而成,分別為生活在別處——清代詩歌的寫作困境及策略其應對,《楝亭圖卷》考釋、七律結構論的模式化及其消解,袁枚之出世,翁方綱宋詩批評的歷史意義、乾隆時期詩歌聲律學的精密化,法式善:乾嘉之際詩學轉型的典型個案,乾嘉之際詩歌自我表現觀念的極端化傾向——以張問陶的詩論為中心,性靈詩觀在女性詩學中的回響、詩學、文章學話語的溝通與桐城派詩歌理論的系統化——方東樹詩學的歷史貢獻等。
蔣寅 ·文學理論 ·27.2萬字
《人文》學術集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主辦,《人文》編輯部編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度宋摹穲猿终_輿論導向和辦刊宗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注重內容建設和辦刊品質?!度宋摹芬匀宋年P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推介不同知識領域的深度思考,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度宋摹穼W刊力爭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與學界朋友共同為新時代中國學術的發展盡力。人文關懷,學術品質;突出新見,文思兼美。這是我們的追求。一本嚴肅的、高品位的學術文化輯刊,是我們的目標。本刊發表的文章,力求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重大的理論意義,能體現該學科學術水平,反映該學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熱點;文章力求材料結實,論述飽滿,闡釋明晰,證成新見,發人之所未發。在主體文章之外,《人文》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史料”“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度宋摹肺恼乱詫W術文章(論文)為主,也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內容凡涉人文、思想、學術、文化等,有新意,文筆曉暢清新,寫作認真的文章,都是我們歡迎的。
《人文》編輯部 ·文學理論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