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周立三院士是自然資源綜合考察、農業區劃以及國情分析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科學工作者的楷模,是一代地理學宗師、杰出的具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本書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周立三一生的科學研究為線索,抒寫了他以赤誠的愛國之心,無私地獻身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輝煌事跡,頌揚以周立三為代表的中國地理科技工作者血乳大地、科學報國的科學精神。
杜懷超 ·紀實文學 ·8.2萬字
一段可歌可泣的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植物分類學科的建設史,一代代中國植物分類學家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動人故事。
彭程 ·紀實文學 ·12.2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方式記錄了影響當今中國社會的一些重案要案,介紹了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事實,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動機以及他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作者將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再現了案件發生的場景,生動地描繪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歷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發人深省的血的教訓。本書為廣大法學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實際案例,對于完善我國法制建設、提高社會治安具有一定的意義。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7萬字
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們薪火相傳,師徒同心;他們堅持“擇一事,終一生”的信仰。本書作者——故宮攝影師韓童用多年拍攝的第一手影像和多年的采訪積累,深入講述文物修復師們的故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掀起了近幾年的文物、文化、歷史、國學熱潮。在這之后,修復師王津、王有亮、屈峰等人一度在網絡上成為“網紅”。本書的作者、攝影師正是文物修復部門的一員,在故宮修復部任專職攝影師。作者想通過只有故宮的“自己人”才能接觸到的視角,拍攝和觀察這些距離歷史最近的大國工匠的生活方式——看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的愛好,理解他們的惆悵,探索他們的生活與工作的連接點是什么……本書所展現的,是從工作中走出來,重新回歸生活,再走入工作和他們的精神中去,更深入、更全面的展示和探究大國工匠的精神動力和性格。攝影,僅僅是一個探索的手法。背后的故事將更加吸引人。
韓童 ·紀實文學 ·4.7萬字
作者以“非虛構”、“影像”這種特殊的視角,以海派式綿密、細膩的文字講述了外灘的前世今生,揭開了外灘這艘內蘊豐富的歷史巨輪光影斑駁的面紗。在作者筆下,為逃避中國內戰從外灘乘船離開的外國僑民,出生于上海、拍攝了1949年外灘的外國攝影師山姆·塔塔,攜女兒到上海總會遺址追尋自己童年記憶的母親,號稱要重新點亮外灘的“外灘三號聯合會”主席李景漢,以及租界時期連接外灘商業繁榮的洋涇浜英語,1950年代外灘長夜一般的寂靜,1966年出現在友誼商店外墻上“全世界勞動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巨型宣傳畫,1970、1980年代的外灘戀人墻,1990年代的外灘改造工程……綿密的細節鋪陳著那些與外灘有過特殊經驗的人與事,使得歷史具有了呼吸和溫度。全書配圖170多幅。影像式表達與非虛構講述聯袂,生動再現了外灘前世今生的傳奇。
陳丹燕 ·紀實文學 ·17.9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彩霞東來》是作者焦東海半生工作心血的結晶。《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彩霞東來》既是一本歷史教科書,也是一本人生教科書,書中涉及許多革命前輩以及曾為西藏的解放和建設做出貢獻的人的事跡,紀念和勵志“味道”十足,且其紀實性、史料性、哲理性、收藏性、可讀性、教育性鮮明。
焦東海 ·紀實文學 ·17.7萬字
何建明先生是江蘇蘇州人。1976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至1988年,歷任團、師、軍、兵種新聞干事,報社記者。1989年至1992年轉業到中央某機關報社當記者、編輯。現任《中國作家》副主編、編審,文學和哲學專業研究生。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環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本書為其紀實文學小說本《臺州農民革命風暴(改寫中國農村改革開放史)》。
何建明 ·紀實文學 ·5.6萬字
村山富市傳的翻譯、肩扛小紅旗的王墨在與小泉和安倍晉三外交戰略顧問岡崎久彥及其周圍人的“較量”中,見證了國際形勢的變換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尤其是見證了中日關系從蜜月期到惡化期的變化。王墨因此見識了一個其他人無法了解的日本上層對中國、對中日關系的看法,更因此結識了日本的前首相村山富市,還因此對中日關系和中日之間的許多關鍵問題有了與眾不同的看法。或許,這些來自與日本政治上層接觸得來的觀點對今后中日關系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王墨 ·紀實文學 ·18.5萬字
該書以《德潤吳忠》為名,從全市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中甄選了一批有代表意義的典型,邀請吳忠優秀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一線,一對一實地采訪,點對點挖掘,真實全面撰寫人物事跡,匯編成冊,以饗讀者,力求開叢書之先、立道德之本、育文明之花。
中共吳忠市委宣傳部 吳忠市文明辦 吳忠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紀實文學 ·19.8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高原魂》收入的是作者創作的詩詞,共169首。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西藏工作期間所創作的。作者謳歌以“老西藏”精神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高原精神的先進人物,做出超乎尋常的奉獻,這就是高原魂。第二部分為大多是作者退休之后參加全國的書法活動而創作的。
陳漢昌 ·紀實文學 ·3.5萬字
音樂,是時間與聲音的藝術。在這些帶有靈性的韻律背后,有這樣一群與音樂共舞的人;他們用一顆赤誠真心向聽眾傳遞著感傷、幸福、憤怒等情愫。本期主題“音樂肖像”,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熟悉的音樂人面孔,竇靖童、老狼、張楚、馬條、趙牧陽、小河(何國鋒)。《新人竇靖童》一文讓你了解一個不僅僅是王菲女兒的竇靖童,看到她對音樂真誠的一面;《戀戀老狼》則回憶了老狼的音樂之路;《馬條:一個搖滾中年的自述》傾訴了自己與音樂的情緣……作為一個音樂人,他們深知時代的重要性,時代成就了他們關于音樂的許多夢想。雖然他們與音樂結緣是在不同的時期,但是他們都在用音樂演繹自己的心聲,給聽眾帶來一場場耳朵的盛宴。
正午 ·紀實文學 ·4.5萬字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也是這場全民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本書通過忠實反映金銀潭醫院作為此次疫情“風暴眼”所經歷的系列事件,映射此次疫情全貌。通過人物、事件謳歌了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舍生忘死的崇高職業精神,和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反映了金銀潭醫院為武漢乃至國家在疫情防控、救治機制以及社區聯動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努力。此外,本書還以時間為順序集中收錄了中國在同世界攜手抗疫過程中,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經驗、推進疫情防控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事實。
熊金超 馮國棟 侯文坤編著 ·紀實文學 ·10萬字
《世紀之水》用文學藝術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現烏溪江兩岸人民,在物質條件極度貧乏、施工環境極端惡劣、施工裝備又十分簡陋甚至原始的情形下,用自已的血肉之軀,在奔騰洶涌、桀驁不馴的烏溪江上,建起了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黃壇口電站和湖南鎮電站。被譽為“中國水利水電建設的搖籃”、“浙江第一顆夜明珠”。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全景式、立體式地以烏溪江為書寫背景的長篇文學作品。
顧志坤 ·紀實文學 ·11萬字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兩大部分,綜合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資料。在有關部門和專家指導下,以整個歷史進程為線索,貫穿了主要歷史時期、主要戰場戰役和主要軍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紀實地展現了整個歷史的恢宏畫卷,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2周年!
劉干才 李奎編著 ·紀實文學 ·9.7萬字
2015年4月3日,作者隨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從舟山出發,執行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和環球訪問任務。152艦艇編隊圓滿完成海軍第二十批護航任務,共為39批90艘中外船舶護航,有效維護了戰略通道安全。護航任務結束后,編隊未經休整直接轉入環球訪問任務,橫跨5大洲16個國家訪問。152艦艇編隊的護航和環球訪問,成果豐碩,影響深遠,充分展示了海軍現代化建設成就和官兵過硬的軍政素質,為祖國和軍隊贏得了榮譽。
曾濤 ·紀實文學 ·17.2萬字
本書是一部紀實文學,描寫了中國現代史上的奇人、民國第一俠王亞樵的傳奇人生,以翔實的史料和對歷史現場的探訪,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王亞樵刀光劍影、寧折不彎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亞樵的內心世界,生動形象、可嘆可信地再現了王亞樵的俠義風采。
余音 ·紀實文學 ·19.6萬字
1999年,“奇跡醫生”穆奎格創辦潘齊醫院。20多年來,他在這家醫院救治了5萬多名遭受性暴力的女性,她們中有在自己家人面前遭到強暴的,有被帶入叢林中當作性奴隸的。她們的身心遭到極大的傷害,然后被孤立、被污名化,但她們仍憑著強大的韌性,在這個極端厭女的國度里頑強地活下去。在這本充滿反思、令人震驚的作品中,穆奎格醫生講述了這些女性的故事。她們每個人都是一束光,刺穿了虛偽的男性氣概的面具。同時,也正是這種女性的力量,支撐著他走過動蕩不安的兩次剛果戰爭時期,哪怕遭受6次暗殺,仍然堅持幫助這些女性。
(剛果)德尼·穆奎格 ·紀實文學 ·17.4萬字
刑警劉星辰,省公安廳破案專家,破獲案件1000多宗,很多為公安部、省公安廳督導案件。他挑選了其中16宗重大案件,寫成了這本書。虐貓少年殺人之后,卻說自己被“腦控”了;參與禁忌游戲后,每天有人打10個電話催他自我了斷;面對這些“手段極其殘忍,性質極其惡劣,社會影響極大”的案件,劉星辰和他的同事一家一家摸排,一幀一幀看監控,一行一行查資料。因此翻開本書,你就像跟著劉sir開著警車,穿梭在犯罪世界的街頭,與形形色色的殺人犯、悍匪、毒梟正面碰撞,見識到真實社會的隱秘一角。作者還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子,普及了日常生活可能用到的刑法常識,諸如盜竊、詐騙、謀殺等各色案件的定罪、量刑,讓讀者掌握一門對抗不法侵害的武器。
刑警劉星辰 ·紀實文學 ·18.4萬字
本書為“記錄新中國紡織工業65年”系列圖書的其中一卷。書中主要收錄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紀第一個十年筆者撰寫的論述紡織工業的文稿,全書的主要著眼點并不在敘述“發展過程”和“發展成就”,而在于系統論述新中國紡織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歷史經驗。論述不一定精當,但均出自筆者的深入思考和見解,較少人云亦云,具有一定的存世價值。《中國紡織報》原第一任總編輯。
陳義方 ·紀實文學 ·15.3萬字
本書由著名作家李國文話說三國157題,據史實,講故事,說權謀,道忠奸,探尋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長之謎,梳理人生成敗之路,內容豐富,文字精煉。
李國文 ·紀實文學 ·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