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年輕女律師龜石倫子接手了大阪地區一起盜竊案,原本以為是走過場的工作,卻從當事人口中了解到警方為了掌控犯罪情報,未申請搜查令就擅自在嫌疑人車輛安裝GPS、進行手機監控等情況。龜石察覺到其中存在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危險,為此她組建起一支年輕的辯護團隊,針對警方的越權行為上訴,直至最高法院。最終日本最高法院于2017年裁決警方“沒有搜查令采用GPS監控市民的行為是違法的”。這一案件也成為平成年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例。
(日)龜石倫子 新田匡央 ·紀實文學 ·12萬字
《平原深處》是作者深度參與扶貧工作的記錄,真實再現了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的喜怒哀樂,刻畫了扶貧隊員的艱辛與歡悅。作品注重選取代表性細節,以時代細節、環境細節、人物形象細節、對話細節、心理細節為要素,架構起作者對偉大時代、對脫貧攻堅戰的文學性記錄與解讀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
靜言 ·紀實文學 ·10.8萬字
本書是廣州市增城區創新普惠金融、探索“三農”增值之路的紀實文學。主要反映增城區委區政府創新普惠金融的做法與成效,以落實廣東省普惠金融試驗區為突破口,制定相關措施,抓好重點項目和龍頭企業帶動,打通“最后一公里”,體現增值的時效性和多樣性。選取了“一衣口田”、豐樂、華立職業技術學院和幾大銀行的做法,突出普惠金融對實體經濟、年輕人“雙創”等多領域的扶助推動,展示增值之城的深刻變革與時代發展。
麥愈強 喻季欣 ·紀實文學 ·12.9萬字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圖案的最早報道者。榮膺新華社個人一等功,并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本書是他的新聞作品集,精選湯計30年新聞從業經歷中,采寫的精彩報道和案例,并聆聽他講述對新聞的獨到見解和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對包括新聞從業者在內的各層次人員均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
湯計 ·紀實文學 ·17.8萬字
水頭寨是貴州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本書作者走出大山后又一次次返回故鄉,從媒體人的視角,以文學的手法、細膩的筆觸、理性的思考,描摹鄉親的喜怒哀樂,記錄鄉村的歷史變遷,探尋村莊現實與出路,反映了“鄉土中國”的一些重要側面。作為一本中國西南山村志,本書為讀者思考鄉村問題、中國社會問題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樣本。
李寅 ·紀實文學 ·16萬字
自有人類以來,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從未停止,人類的文明史一直有瘟疫相伴。每一次瘟疫的大流行,伴隨著一次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提升,瘟疫參與了我們的歷史,參與了我們的文明創造。在一定意義上說,瘟疫就是一種文化。本書在新近武漢肺炎的背景下,通過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了世界歷史上大瘟疫的危害、瘟疫中人的力量和瘟疫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以全球史的視野,講述了人類對瘟疫從祈禱、隔離到與之共存的認知和應對進程,進而在一次次生死涅槃中反觀人類與瘟疫的共生共存,從而啟迪讀者對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之道的思考,并相信瘟疫是可認知、可戰勝的。
武斌 ·紀實文學 ·10.2萬字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別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研究項目上海團隊(GenUrb)”的項目研究成果,包括對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對基層母女的口述歷史訪談,以及為期四周線上線下混合進行的日記工作坊,通過參與式田野觀察,探討社會主義建設下的城市發展與家庭社區視角的性別議題。
葉子婷 章羽 劉希 ·紀實文學 ·14.7萬字
“一罩難求”,“雙黃連”,“自我隔離”,“封城封區”……,不在疫區的人們,也在同步感受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諸多變化。時代的一?;覊m,落到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大山。17年前的非典如是,2020年春節爆發的這場疫情更是如此。這個春天,真可謂“全民皆兵”。
南瓜屋故事 ·紀實文學 ·4.1萬字
美國文壇第一人菲利普·羅斯與同行的訪談錄,作家對話作家,直面一個時代的生存危機?!缎性挘阂粋€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是菲利普·羅斯全集中的兩部評論集之一,主體部分為訪談錄,另有評論文章數篇。菲利普·羅斯作為一個好奇的讀者和刁鉆的同行,采訪了全球各地的7位杰出猶太作家——普利莫·萊維、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伊凡·克里瑪、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米蘭·昆德拉和愛德娜·奧布萊恩——從這些作家的成長經歷、創作動力和所處的大環境入手,非常直接地向他們發問。
(美)菲利普·羅斯 ·紀實文學 ·9萬字
這是一個打動了800萬讀者的真實故事。30歲出頭的雜貨鋪老板,得了一種無法治愈的眼底黃斑病變。在徹底失明之前,他決定自我放逐:去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野營、去事故頻發的318川藏線騎行,去深山蓋個小木屋釀酒……他似乎已經放棄自己的人生,以此對抗命運的荒誕與虛無。但也正是在流浪的途中,他逐漸摸索到一種全新的生存可能。
紀永生 ·紀實文學 ·11.4萬字
普利策獎作家與《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黃金搭檔40年,非虛構,其實你可以寫得更好!《非虛構的藝術》記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編輯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經驗教訓。它的目標受眾是讀者和作家,是那些關心寫作、關心如何寫作和提高寫作的人。我們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學會如何寫得更好。在堅持事實方面,我們毫不含糊。非虛構遠不止于事實確鑿,可是它的出發點,就是不要憑空捏造。如果事件發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發生的時間,哪怕星期四會構成一個更有條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動時間。當然,這并不等于把事實和真相混為一談。我們同樣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
(美)特雷西·基德爾 理查德·托德 ·紀實文學 ·11.6萬字
100歲高齡的納粹集中營幸存者莉莉·艾伯特,以堅韌的生命力與姿態憶述在二戰中的慘痛經歷,引導人們找到生存的力量。本書是一部震撼人心,展現堅韌生命力的重要回憶錄。1944年7月,當他們被隔離,并未意識到歲月已非靜好;當他們被送入集中營,仍未覺察自己已被歸為“非人”;當他們被一批接一批送入毒氣室,幸存者仍然心存僥幸……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在恐懼和麻木中,莉莉失去了母親和兩個弟妹。然而,一個極微弱幾乎是無意識的勇敢行為,讓她救出自己的妹妹,同時也永遠地解放了自己……支持她征服絕境,走出遼闊人生的源泉是什么?
(英)莉莉·艾伯特 多夫·福爾曼 ·紀實文學 ·15.3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源》由張方、冰融所著,是一部反映援藏工作的報告文學。《西藏歲月系列叢書:源》介紹了主人公、援藏的水利專家張春榮為西藏的水利建設、公路建設以及西藏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先進事跡。作為老一代援藏專家,扎根邊疆,發揚“老西藏精神”為后來的援藏者做出了榜樣。作品重點介紹了張春榮進藏以后帶領當地百姓治山、治水,改變當地面貌的具體事跡,感人至深。
張方 冰融 ·紀實文學 ·14.1萬字
本文講述作者的內蒙、尼泊爾之行,還有200多公里丙察察的馬幫路,看盡八萬里路云和雪,歷盡艱難險阻,閱盡醉人景色。作者以游記的形式講述了8165公里的人與事,以及那些遙遠,路險,常人難以抵達之處的所見、所聽、所感。
常年華 ·紀實文學 ·7.7萬字
品味人間煙火,體察時代巨變,感悟世間真情。本書是一本非虛構的中短篇合集,由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青年作家李燕燕近五年在《中國作家》《山西文學》《紅巖》發表的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六篇非虛構作品《食味人間成百年》《雜病記》《老大姐傳》《師范生》《老廠記》《她們》組成。本書所選作品曾在《中國作家》《山西文學》《紅巖》等全國知名文學期刊發表,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作者李燕燕為重慶知名青年作家,獲得多項文學獎項,作品上榜數類權威榜單。其作品為紀實文學題材,關注社會現象,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情感飽滿,深入人心。
李燕燕 ·紀實文學 ·11.2萬字
本書是一部紀實類文學作品,文中真實感人地記述了作者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動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兩地的獄中生活,書中多處提到他與馮玉祥將軍共同策劃反對蔣介石獨裁打內戰的密切交往。作者從青年時起與馮將軍多年相隨,他們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互有影響。他們之間不完全是長官與部屬關系,同時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所述更是翔實真切。全書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革命的勝利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廣泛團結全國各階層、各民主學派愛國人士戮力同心,并肩戰斗得來的。
余心清 ·紀實文學 ·12.9萬字
艾略特·艾克曼可謂是美國“反恐戰爭”的一員老兵。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打響后,他便先后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偵察連、特種作戰部隊與中情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戰場搏命十年,獲得過銀星勛章、銅星勛章與紫心勛章。這名老兵親身經歷了這場戰爭的血腥、殘酷與無常,親眼目睹了戰爭的丑陋面孔,從突襲到伏擊,從清剿到暗殺,并于2011年主動選擇退役。然而,戰爭卻并沒有從他的人生中退出。?2021年8月,當喀布爾陷落的消息傳來時,這位正在羅馬與家人度假的前特種兵,不得不在昔日帝國的廢墟之中,思考今日帝國不可避免的落日,并身不由己地以一種他不曾預見的方式,最后一次參與那場戰爭,為其書寫一個慘淡的終章。
(美)艾略特·艾克曼 ·紀實文學 ·10.1萬字
本書介紹了村官李家庚同志,帶領全村民眾脫貧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黨的富民政策變成農民的致富熱情和行動的先進模范事跡。
關仁山 ·紀實文學 ·13.6萬字
中原厚土,英雄輩出。五十多年前,一個名字響徹祖國大地,他就是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楊水才。楊水才同志是許昌縣(現在的許昌市建安區)水道楊大隊黨支部原副書記,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基層干部的一面旗幟。生前,他十幾年如一日,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忍著病痛,艱苦創業,帶領家鄉群眾挖塘治崗、植樹造林、興辦學校,為群眾辦了一件件實事,改變了水道楊村貧窮落后的面貌。1966年12月5日凌晨病逝在辦公桌前。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不考慮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鑄就了一心為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光輝形象,用寶貴生命踐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車不倒只管推”的高尚精神,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了一座永遠不朽的豐碑。
張小莉 ·紀實文學 ·12.4萬字
書稿以港珠澳大橋這一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為寫作對象,對大橋管理局這一業主單位的粵港澳三地管理層代表人物進行了深入采訪,通過一個個深度紀實采訪,呈現出港珠澳大橋建設的背后的故事。全書共分六章,對港珠澳大橋這一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世界海上超級大橋,是在怎樣的天時、地利、人和背景下建成,它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從而體現出中國從世界建橋大國邁向世界建橋強國,兩萬多建設者是如何實現這一從制造向“智造”、從傳統工藝向現代工業文明的大跨越等方面進行了講述。
喻季欣 ·紀實文學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