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11年,法國西部的波爾尼克發生了一樁奸殺案,遇害者是一名年僅18歲的少女蕾蒂西婭,兇手將她肢解后,棄尸在相距50公里的兩個池塘中。這起讓人不寒而栗的慘案震動了全法,引發了包括時任總統薩科齊在內的全法國的關注。但作者發現,媒體和公眾集中關注案件的殘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對蕾蒂西婭這一人物和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缺乏探討。他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采訪了與此案有關的人物,在此書中重建了蕾蒂西婭的人生及其遇害的整個過程。
(法)伊凡·雅布隆卡 ·紀實文學 ·19.3萬字
《幸福的形狀》是亞洲實力演員廣末涼子的首部隨筆集,也是一位40歲女演員的人生思考集結。涵蓋了一個女性從青少年到戀愛、工作、結婚、生子等重要人生階段的所思所想。自中學起,廣末最喜愛閱讀的就是哲學書,因此在創作本書時便決定從一句句深有同感的哲學語錄切入,坦誠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存感悟:小學三年級發現了“涼子笑容戰術”并保持至今;中學時期曾身處霸凌風暴中央,被朋友拯救后意識到友誼的重量;為了在試鏡中傳遞活潑開朗的印象而剪了短發,自此知曉傳遞信息的手段不只有“語言”;因繁重的工作和育兒患上了腎盂腎炎才驚覺演戲也好生活也好,“不要忍耐過了頭”;四十歲在“愛”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承認自己對愛的理解還很不足;同外祖母、母親一樣,認為抵抗衰老不如優雅老去,坦然接受歲月的勛章……尼采、笛卡爾、黑塞、漢娜·阿倫特、波伏瓦的思考都在不同階段滋養和鼓勵著廣末,保持思索,充滿活力地迎接未來。
(日)廣末涼子 ·外國隨筆 ·5.7萬字
選譯契訶夫的書信與隨筆共300多則。契訶夫生性謙遜,不喜高談闊論,極少寫評論文章,而他對文學和藝術的見解,對人情世故的體察,對同時代名人的評價,都散見于書信與隨筆中。契訶夫在私人書信中極少抒情,而是像普通人那樣吐槽瑣事、抱怨缺錢、自我調侃。他常年重病纏身,但極少流露憂傷;他熱愛自然,喜歡坐雪橇,養了一只獴;他制定各種計劃,比如種60棵櫻桃樹和80棵蘋果樹、出版1000種書等。隨筆部分則是契訶夫的創作隨感,記錄下一個個靈光乍現的時刻,從中可看出許多名作的雛形。哲理與趣味兼具,幽默與毒舌盡現。
(俄羅斯)安東·契訶夫 ·名家作品 ·12.7萬字
《牛津通識讀本:羅蘭·巴特》原本為豐塔納出版社推出的現代大師系列而寫,在巴特去世不久后出版。書中分析了他的成就,并且描繪了他的多重身份,針對的讀者群體是那些認為巴特有用、有趣和富有創意的人。巴特的作品涉及如此廣泛的領域——他的情緒和文體也同樣如此——以至于每個人都能從巴特身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一面,但關鍵的問題是,巴特能帶領我們走向何方和他的魅力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在這個新的版本中,我只對主體文本做了些許修改,一方面因為我對于巴特的絕大部分看法依然成立,另一方面也因為太多的干預可能會創造出一個不均衡的文本,導致年輕時的我和中年的我這兩種聲音在其中相互爭執。除了稍加闡釋之外,我還加入了新的研究書目,但最重要的是,我增添了最后一章來描述巴特去世后的地位變化,并且對于他在當今時代的價值提出了我自己的看法。
(美國)喬納森·卡勒 ·文學理論 ·8.1萬字
《知知的大院子》是著名作家劉亮程與小孫女知知“你寫我畫”,全家合作完成的一本小書。二十篇優美純凈的故事,童趣手繪,講述愛與成長。姥爺家的大院子在天山腳下的村莊里,有古老的大樹、神秘的小路、各種蔬菜瓜果和可愛的小動物。大院子是知知的小宇宙,也是她探索世界的起點。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像一幅小畫,捕捉著童年蕞美好的瞬間:打沙包,捉迷藏,看風領走雪地的腳印,和蟲子一起趕路,與一只貓頭鷹的友誼……姥爺很少給知知讀書,而是帶她“下地”,拔蘿卜,打杏子,栽木柵欄……姥爺說:“孩子到世上,首先是來親身感受陽光雨露,親眼看自然萬物的。”姥爺寫故事,爺爺畫風景,太奶奶添花,知知繪奇想。這本啟人心扉的小書,可以喚起每個人心底那個“童年的大院子”。世界即使被大人看過無數遍,也永遠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知知的大院子》是大人給孩子的美妙之書,也是孩子給大人的天真之書,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會喜歡的。
劉亮程著 李興駿 柴楓林 知知繪 ·現當代隨筆 ·9382字
她是作家、“美國當代雨果”,也是一個幫助阿爾茨海默病丈夫尋求安樂死的女人。從阿爾茨海默病到安樂死,從失憶失智失能的生活到體面的離去,一個人要跨越多少醫療、法律和倫理的難關,一個家庭要經歷多少次抉擇、哭泣和告別?以凝練之筆,埃米·布盧姆記錄這段鮮有人走過的路途,講述她如何竭盡全力為丈夫尋找無痛、合法、有尊嚴的生命終結方式,并最終在瑞士實現他的愿望。書寫愛與失去,也書寫生死沉思,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回憶錄。
(美)埃米·布盧姆 ·紀實文學 ·9萬字
《羅馬日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語書寫的最新隨筆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記錄了她學習用另一種語言進行表達、尋找一種“新的聲音”的漫長過程。這不是一本枯燥的語言學習筆記,而是一位小說家開拓新領域的心靈啟示錄——語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識的。創作者在某個時刻感到有必要改變路徑:這是一種瘋狂的沖動,它可能意味著放棄自己作為表達者原有的特性與標志;這也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收獲的是創作與人生更豐富的可能性。
(美)裘帕·拉希莉 ·外國隨筆 ·5.3萬字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與詩學審美的源頭,也是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與氣味的起點。本書為《詩經》做詳解通釋,先以闡明讀詩基本方法的緒論為引領,再收錄《詩經》全文,每首詩下又包含原文、詩旨、注音、詞義、章句解說、舊注考辨、文學賞析等內容,注釋詳盡,可供不同層次和需求的讀者用作閱讀、學習與檢索的參考書籍。《詩經》存世悠久,注釋版本眾多,前人講解中多有分歧之處。本書作者王靜芝教授在20世紀下半葉臺灣學術界及教育界聲望卓著,曾長期任教于輔仁大學,歷任中國文學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長。他精研經史典籍數十載,以傳習經典、續通文脈為己任,將畢生治詩的成果集于此書,“字注句解,貫串全章,單義簡釋,力求明快”,以望為“初學及自修者”提供一個簡明平易的門徑,一窺經典之基與詩史之美,是幫助今日讀者與學人領會《詩經》全貌的經典之作。
王靜芝 ·古詩詞 ·3.5萬字
我正用過去式記錄我的父親。可我實在無法相信,我竟然在用過去式記錄我的父親。《哀痛筆記》是對女兒之哀痛的動人描述。阿迪契以個人事件為切入點,細膩地記述了至親記憶與家族生活,深度呈現哀痛回憶錄這一體裁的特點,以及在此類回憶錄中,悲傷如何抹去語言,并消除自我身份和時間的界限。作為當今世界文壇最受矚目的非裔女作家,阿迪契關照離散與遷徙引發的家庭重構、代際差異與交流困境等問題,記錄了疫情給移民家庭帶來的隔離、失序與傷痛。哀痛,是一種殘酷的教育。它逼迫我們蛻殼重生。
(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名家作品 ·2萬字
“文化并不創造人,而人創造文化。”“我已做出了選擇,將不再為我的女性氣質而感到歉疚。”2012年,阿迪契應TED演講之邀,作了一次關于女性主義的演講,迅速風靡世界。《我們都應該做女性主義者》即是該演講內容的修訂版。女性主義者是不快樂的人?憎恨男人的人?不喜歡涂唇彩和穿高跟鞋的人?阿迪契從自身經驗出發,糾正了“女性主義者”這個詞所承載的某些成見;她用女性主義的視角切入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講述女性所遭遇的普遍困境;她借用在尼日利亞和美國親歷、見證的一系列小故事,點出了文化中的性別偏見,啟發人們一起為建設性別更平等的未來而努力。
(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名家作品 ·1.2萬字
一天,地下劇場放映松本清張的《砂之器》,電影出現舊時日本的景色,只去過熱海和京都的我卻有種懷念之感。一天,花做了個夢:我在隅田川游泳,和我并行,在我的斜上方,媽媽在飛。一天,阿球沒了呼吸。按人類的年齡,它一百歲了。一天,我弄丟了花的錢包。她一句話也不說,腳步嚴峻又匆忙。我感覺自己變成了十分老邁的人。一天,看到關東煮的實物模型,情緒像熱水一樣涌上來:死后的世界該很寂寥吧。那個世界沒有這樣的熱鬧吧。我還想在充斥著這些東西的世界再活一陣!……母女和愛貓共度的最后一段人生旅程。一日三餐,攜伴出行,平靜的日常深處不時翻起記憶的潮涌。武田百合子是晚成的也是天生的散文家,她以孩童般鮮活又強烈的目光,記述倏然而至、令人莞爾的細節,悠長四季流轉更迭的風物,裹挾在死之預感與生之眷戀中、一日一日步履不停的人們。她的日記是生活的枝與葉,擷取到手,仍在呼吸。
(日)武田百合子 ·外國隨筆 ·10萬字
這本書收入從1994年11月20日到1996年2月29日(杜拉斯逝世于1996年3月3日)杜拉斯重病臥床期間口述或寫下的文字,由她最后的伴侶揚·安德烈亞收集整理而成。一本日記,一封情信,一本書。口述的文字,寫下的文字,一切都在召喚著情人,亦實亦虛的情人,從文字中走來的情人,與她相伴的情人,注定要離開她的情人。這是一個人一生的熱望。過去的人,說過的話,隨口而出的玩笑,面對現實,哭泣。沉重的死亡就在眼前,絕望一陣陣涌來,迫近的虛空和失落讓人恐懼。就這樣,杜拉斯追求極致的寫作和人生在這里畫上句號。
瑪格麗特·杜拉斯 ·名家作品 ·6996字
從2010完成第一場馬拉松,到2017年12月完成第100場馬拉松,田同生“百馬人生”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100場比賽中,還包括了3次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和1次亞洲馬拉松大滿貫。第4次踏上東京馬拉松的賽道,田老師將帶我們領略獨具特色的東京馬拉松人群:cosplay,殘障跑者和“伴走”,警察跑者,醫療人員,提供私補的市民,志愿者;還可以看到東京馬拉松沿途著名的景點:皇居、淺草寺、銀座、日本橋、東京站……相比東京馬拉松的娛樂,倫敦馬拉松將會帶給我們關于愛心和慈善的新思考。從自己跑步到影響別人跑步,從“百馬大叔”到“百馬推手”,再到跑步創業,田老師實現了逆生長。勇敢開始,全力以赴,終會遇見更好的自己。田老師和女兒田十川攜手,將精彩紛呈的42.195公里轉化成一本充滿趣味和哲理并易于閱讀的繪本,讓你從中找到奔跑的理由。
田同生文 田十川繪 ·紀實文學 ·3655字
從前有一位國王,因為受不了孩子們整天調皮搗蛋、吵吵鬧鬧,決定讓孩子們“忙起來”——學知識。國王召集博學的大臣們商量對策:一位大臣說:“首先要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又有大臣說:“數數和計算也很重要”,體育、音樂、繪畫……各種科目紛紛出現。就這樣,學校被發明出來了!頭天上學,孩子們都有什么反映?數學課上,場面為什么一度陷入混亂?天天上著學,為什么又給孩子們放暑假?用輕松趣味的方式,帶孩子探究學習的目的,讓孩子在漫漫求學路上找到目標,主動求知。
(比)艾瑪·德·伍特 ·外國隨筆 ·163字
這是一部整理記錄德國納粹“焚書事件”中被焚書作家作品及生平的傳記作品。1933年5月,德國納粹在柏林將94名德語作家和37名非德語作家作品焚燒,并在全國展開焚書活動,數萬本書籍付諸一炬。福爾克爾·魏德曼重新采訪、搜集焚書作家資料,通過各種線索整理出他們作品的樣貌與生命經歷。涉及到的作家包括斯蒂芬·茨威格、約瑟夫·羅特、布萊希特、托馬斯·曼、雷馬克等文學巨匠,以及更多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
(德)福爾克爾·魏德曼 ·文學理論 ·15.7萬字
卡林加人生活在菲律賓北部。20世紀70年代,布魯斯夫婦來到卡林加人的一個部落,和他們一起生活,把圣經新約翻譯成當地語言。他們還總結當地語言的語法規律,為他們編制拼音表。布魯斯夫婦在菲律賓生活、工作了16年,他們的孩子也在那里長大,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菲律賓政府十分欣賞他們所做的努力,對他們發起的掃盲運動給予很高評價。
葛雷登 ·紀實文學 ·1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