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49年的紐約,曼哈頓一間沒有暖氣的公寓里,三十三歲的窮作家海蓮,偶然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憑著一股莽撞勁,她開始給這個倫敦地址寫信。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這家書店的通信集,被稱為“愛書人的圣經”,不斷演繹。而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來,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里彼此問候,相互取暖。
(美)海蓮·漢芙 ·外國隨筆 ·6.4萬字
《看不見的城市》的第一版是在1972年11月由都靈的埃伊納烏迪出版社出版的。在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從1972年底到1973年初,卡爾維諾曾在多家報紙的文章和訪談中談到它。下面用卡爾維諾1983年3月29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寫作碩士班的一次講座中的文字,來介紹“奧斯卡”叢書中的這個新版。講座原為英文,這里用的是意大利文本,它是以1972到1973年的兩次訪談為基礎的,并且大部分在意大利沒有發表過。在《看不見的城市》里人們找不到能認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虛構的;我給它們每一個都起了一個女人的名字。這本書是由一些短小的章節構成的,每個章節都應提供機會,讓我們對某個城市或泛指意義上的城市進行反思。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4.8萬字
《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于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一次倔強的反抗,讓科希莫從十二歲起就決定永不下樹。從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樹上,卻將生命更緊密地與大地相連。是不是真的只有先與人疏離,才能最終與他們在一起?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4.1萬字
《你一生的故事》結集特德·姜早期的八篇作品:電影《降臨》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處女作《巴比倫塔》以及《領悟》、《除以零》、《七十二個字母》、《人類科學之演變》、《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賞心悅目》——一個語言學家學會了一門外星語言,徹底改變了她的世界觀。為了離上帝更近,人類伐木燒磚,拉車砌塔,經過無數個世代的辛勞,終于建成一座巍峨聳立于天地之間的通天塔。只要一小瓶藥水,就能擁有超人智慧,這個誘惑無人能擋。可惜超人不止一個,蕩氣回腸的超人對決之后,領悟終極的智慧。任何數字除以零,都不會得出一個有意義的結果。兩個人的感情除以零,結果是什么?在一個“名字驅動一切”的世界,命名師們玩轉七十二個字母,尋找人類種族繁衍的密碼。當人類的所有科學研究僅僅局限在解讀后人類的科研成果時,這種研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妻子在天使下凡時去世,丈夫卻必須學習如何熱愛上帝,以便死后與妻子團聚。
(美國)特德·姜 ·外國隨筆 ·17.2萬字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馬爾堡市郊外,從陡壁懸崖上探出身軀,不怕寒風,不怕眩暈,望著黑沉沉的下面。在線條交織的網中,在線條交叉的網中,在月光照耀的落葉上,在空墓穴的周圍,最后的結局是什么?卡爾維諾代表作。他用小說搭起迷宮,與讀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戲,正如情欲開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時空,閱讀,也讓讀者、作者和作品碎成萬花筒里的玻璃,自由變幻著世界。繁華鏡像之間,你是否看見了卡爾維諾的狡黠?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4.6萬字
庫布里克經典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入選《時代》周刊“英語小說百強”,未刪節版,全新譯本。“當你無法選擇,你也就不再為人了。”《發條橙》是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代表作,該書以天才的想象力書寫自由與強權的碰撞,一出版便震驚了世界,也催生庫布里克的同名經典影片。小說對青春迷失的寫照,對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條橙”也成為一個重要意象,寫入流行文化。這次新版的《發條橙》基于英國未刪節版翻譯而成,全新譯本還原酣暢閱讀體驗。誠意收錄:初版《發條橙》打字稿(含作家手跡),英國50周年紀念版獨家長文,50余條原創注釋,作家回顧小說及電影的珍貴文章《發條橙果醬》。
(英)安東尼·伯吉斯 ·外國隨筆 ·11.4萬字
《東京八平米》是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對在東京親手建立起另一種日常的記錄。八平米在日本被稱為“四畳半”,即只有四個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間,租金便宜。因為八平米房間沒有廚房和冰箱,也沒有洗澡間和洗衣機,她興致勃勃地寫起如何飲食起居,以及親歷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間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頭和公共空間,寫東京的洗衣店、錢湯、咖啡館、24小時漫咖店、獨立電影院、小餐廳等,同時寫下她遇見的東京平民故事,這些人物是“看不見的、真正的東京人”,他們的故事為我們鋪陳日本的世情百態,亦照見自身。
(日)吉井忍 ·外國隨筆 ·9.5萬字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當耶魯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時,她對那里的生存規則還一無所知。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其緊張激烈程度絕不亞于競選美國總統。這場“戰爭”持續了六年,為了讓孩子迅速實現階層躍遷,她又排除萬難買到了愛馬仕的鉑金包。
(美)薇妮斯蒂·馬丁 ·外國隨筆 ·14.6萬字
《墓中回憶錄》是法國浪漫派先驅夏多布里昂的回憶錄。作者在書中全面回顧自己動蕩的一生,描寫童年回憶,表達文學見解,并對當時社會的重要事件,如法國大革命等進行了精彩的描摹,構成“我生活的時代之史詩”。《墓中回憶錄》不但具有史詩的規模,而且具有史詩的氣魄,更具有史詩的神髓。夏多布里昂不是在講他個人的故事,他的痛苦,他的歡樂,他的憂郁,他的激情,他的沉思冥想,都是在法國、歐洲,甚至世界的宏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示的,具有一種遼遠深沉的時空感。
(法)夏多布里昂 ·外國隨筆 ·14.9萬字
曼哈頓上東區的私立學校,是資產排名位于前1%的富豪們的角斗場。這里的精英父母利用高超的手腕精心運作,為孩子爭取常春藤聯盟為數不多的寶貴席位,上演了一出出光鮮而殘酷的育兒戰爭。作為哈佛大學畢業生,布萊斯·格羅斯伯格迅速成為備受紐約上流階層青睞的金牌家教。她的秘密武器不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她了解這些“蓋茨比”的焦慮所在:在新鍍金時代,財富非但沒能讓他們自在,反而助長了他們對階層下滑的恐懼。“天下父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但又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做。”格羅斯伯格穿梭于曼哈頓的私立學校與豪華公寓之間,她做好準備應對精英階層急迫的育兒訴求,卻意外地窺探到孩子們不堪重負的、郁郁寡歡的精神世界。
(美)布萊斯·格羅斯伯格 ·外國隨筆 ·12.1萬字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于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中世紀戰場上,梅達爾多子爵躍馬橫刀,卻被土耳其大炮轟成兩半。一個完整的人就這樣被分成了一半惡人和一半圣徒。他說:“不僅我一個人是被撕裂的和殘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5.1萬字
《我的美的世界》是“日本的張愛玲”森茉莉的散文精選集。這是一封給生活的情書,森茉莉宣布:“即使沒有愛情,人生也可以是玫瑰色的。”走過傳奇的大半生,森茉莉晚年仍以豐富的感受力,從疲憊日常中搜集微小而確實的美的光閃,以任性又頑皮的口吻,細述她心目中的日本式的格調生活。她寓居東京陋室,遙想半生前的明治優雅、歐風浪漫;暢談食物、服飾諸般事物,以及人的行止心性的“美好法則”。想象與回憶交織間,紅茶飄香、玫瑰綻放、惡魔與猛獸出沒。七十九篇珠玉小文,高度濃縮“茉莉美學”,穿插“森氏文明批評”,辛辣痛快。
(日)森茉莉 ·外國隨筆 ·12.1萬字
從秋天到春天,在英格蘭東部一片平坦的濕地上,J.A.貝克追逐著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間,癡癡地追隨這種鳥,觀察它們——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殺、進食、休憩……在日復一日的追逐中,他作為人類的意識逐漸消融,無可避免地被一種鷹的意識所取代……這并不是一本關于觀鳥的書,它是一本關于如何成為一只鷹的書。關于一個人,渴望成為人以外的存在。
(英)J.A.貝克 ·外國隨筆 ·12.4萬字
“上幼兒園的我,就已經成為了一名女性主義者。”目睹被父親遺棄的母親在沒有工作、被人“指指點點”的情況下獨自撫育三個年幼的孩子,阿連德決心為母親無法擁有的生活而戰。臨近八十歲高齡的她,將畢生經歷與思索抒寫成冊,追憶三段充滿激情的婚姻,趣談衰老的不便與新知,痛斥父權社會下的性別暴力,以此向生命中“那些可愛而偉大的女性”致敬:挑戰社會規則的母親,凝聚叛逆精神的年輕藝術家,遭受暴力卻保持尊嚴和勇氣的無名女性……是什么滋養了所有女性的靈魂?感到安全,受到重視,性別平等,掌控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敢地愛與被愛。
(智利) 伊莎貝爾·阿連德 ·外國隨筆 ·6.2萬字
《莎士比亞書店》是創辦者畢奇小姐的回憶錄,書中不僅講述了書店經營中的歡樂、悲傷、成就、遺憾和與很多知名作家、藝術家交往的細節,也記錄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化和社會變遷。畢奇小姐以率直風趣的文筆,將繁華熱鬧的巴黎左岸風景徐徐展開:喬伊斯禁書《尤利西斯》的出版盛況;安塞爾《機械芭蕾》的瘋狂演出;海明威解放劇院街的神勇英姿;順著書店招牌爬上自己公寓的喬治`安太爾,醉酒差點跳下樓的菲茲杰拉德,拿烏龜捉弄人的紀德……守著這座書本砌成的城堡,一位單純的愛書人西爾維亞畢奇,看遍作家百態,嘗盡人世冷暖,見證一段以書結緣的文壇傳奇。
(美)西爾維亞·畢奇 ·外國隨筆 ·18.1萬字
特德·姜作品新結集,內藏《商人和煉金術師之門》《呼吸》《前路迢迢》《軟件體的生命周期》《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雙面真相》《大寂靜》《臍》《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九篇作品——煉金術士之門,自由穿梭時空,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如何展開?我的每一口呼吸,都讓這個宇宙離死亡更近一步。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只是你相信這一點之前,它并不具有殺傷力。科幻小說中隨處可見人造生物,就像從宙斯頭部跳出的雅典娜,這些人造生物一出現就完全成形。但意識并不是這樣工作的,軟件體真實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樣?我的保姆是臺機器,對一個新生兒來說,這意味著什么?記憶一直在欺騙我們,只是我們自己并未發現。如果每個人都開始持續記錄生命日志,文明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我們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可一開始,人類并不知道這一點。如果平行空間的確存在,且可以發生對話,你會用怎樣的方式窮盡生活的可能?
(美國)特德·姜 ·外國隨筆 ·17.5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以四季為基調創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三卷。克瑙斯高以四季為主題的四部曲文學計劃,在全新的《在春天》中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形態。這一次他拋棄了一切寫作的噱頭或設計,完全以一個父親的身份審視自己的家庭與生活,為剛剛出世的女兒記下這個她尚且一無所知的世界——她是在怎樣的期盼之下住進媽媽的肚子里,曾經和媽媽一起遭遇過怎樣的磨難,她的到來是如何治愈了這個家庭中的創傷,而在來到這個世上沒有多久之后,又在父親的照顧下經歷了怎樣忙亂疲憊的一天。《在春天》是克瑙斯高敏銳、誠實、充滿思辨的寫作風格的又一次集中呈現,也是四部曲當中情感最為豐沛的一部。他在瑣碎的日常事務里反思自己與世界的關系,為剛剛出生的女兒講述人與世界的羈絆為何物,同時也引領我們重新發現人之生存于世的意義。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8.4萬字
《獨居日記》是梅·薩藤五本日記中公認的經典之作。梅·薩藤于聲譽正隆之時,隱居避世,與內心搏斗,以獨居療愈。日記中,她時常談論自己的思考和創作、戀情與友情,不斷記下日常生活的瑣事,和對變幻無常卻又驚喜不斷的四季的細致觀察,這一切不斷撫慰著她敏感、脆弱的內心。
(美)梅·薩藤 ·外國隨筆 ·9.5萬字
波蘭詩人辛波斯卡以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著稱,同時她也是睿智深雋的散文家、風趣幽默的評論家,以及友善溫和的閱讀導師。她做了幾十年的專欄作家,以謙遜的標題“非必要閱讀”來評論各種各樣的書籍,結集成這本真誠的閱讀札記。這里收集的散文絕不平凡,與她最好的詩歌不相上下。在九十六篇短文中,辛波斯卡談及時裝、烹飪、家居、歌劇、文學、歷史、音樂等,以小見大,充滿了生活趣味和真知灼見。它教會我們如何熱愛生活,如何善待閱讀,如何將閱讀與生活緊密聯結。
(波蘭) 維斯瓦娃·辛波斯卡 ·外國隨筆 ·9.2萬字
二百零二個主題,談人生,理想,品德,愛情,友誼,傷痛等,這些組成了人類生命的常數,編織成了各人復雜的命運。這是一本真誠的生活之書,亦是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智慧秘笈,它教會我們如何愛,如何療愈,如何放下,如何面對死亡,如何戰勝恐懼……以沉郁如挽歌的風格著稱的作家馬洛伊,同時也是睿智深雋的散文家,堅忍克己的思想者,友善慈悲的人生導師:他關懷人的生存處境和生命意義,叩問真理,感懷世態,唏噓際遇;然后,心懷溫暖。這本濃縮了馬洛伊一生精妙沉思,完全展現其內心世界的散文集,彌足珍貴,是對他作為思想家的一種補充。在作家的身份之外,馬洛伊亦是二十世紀重要的知識分子。
(匈牙利)馬洛伊·山多爾 ·外國隨筆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