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詩詞的故事》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訴說貫穿古今的共通情感。著名作家蘇童誠意推薦。
李曉愚 ·現當代詩 ·11.9萬字
面對一個多聲部的世界,我們該如何從復調中辨聽出某一維度的“真實”?沈雙結合自己多年的文本閱讀、國際行旅以及生活體驗,采比較之方法,借思辨性眼光,來凝視和思考這個文化多元的世界,試圖以此抵達她心目中的世界的“真實”。
(美國)沈雙 ·外國隨筆 ·7.6萬字
泰晤士河上船屋里居住著一批“失敗者”——獨自帶兩個女兒生活的尼娜、事業有成卻無法挽留妻子的理查德、跟不上時代的海洋畫家威利斯、總是準備好西裝卻從未能穿去面試的莫里斯……生活本身有一種毀滅性的力量,令他們緩緩流動又深深迷失。暫時地,他們在河上結成了一個小社區,但是暴風雨很快就要來臨。
(英)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 ·外國隨筆 ·7.4萬字
《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是講述、介紹中華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同根根源、多姿多彩的代表性神話傳說、傳統文化的中國傳統文化通識讀本。本書的宗旨是“用故事說文化,用文化講故事”,內容包括精彩故事、延伸知識、學術考據、多民族文化展示與闡述等,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很多神話故事書,《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漢族神話傳說作為切入點延展開去,展示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原生神話傳說,并對其起源和細節進行科學的考據與闡釋。全書在有趣的神話傳說中間穿插“補充知識”,隨時掃除閱讀時的知識盲區,幫助理解;故事后附有“延伸閱讀”,闡述故事背景、民族文化、文獻遺珠等,可視為故事文本的進階閱讀。如此這般,《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深入淺出地以初民的原始想象為線索,將中華各民族的文化串聯起來,呈現出一個同根同源、相生相依、同生共長的有機整體。讀者將切實地感受到,中華大地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擁有共同文化血脈的大家庭。
蕭兵著 雪魚繪 ·民間文學 ·10.1萬字
如果說《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是絕對苦痛的萊維,那么《他人的行當》則是絕對快樂的萊維。《他人的行當》收錄了普里莫·萊維從1969年至1985年寫的43篇散文。在這些詼諧而迷人的文字中,萊維既審視了自己的行當——作家與化學家,更注目于他人的行當。用萊維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他“作為一名好奇的業余愛好者在十余年間的徘徊中所釀出的果實……是對他人行當的侵犯,對動物學、天文學和語言學等無邊際的疆土的突襲”。他穿梭于科學與人文之間,探索了那些令他著迷的對象:他的房子、昆蟲、想象中的動物、兒童的游戲、化學家的語言、法國作家拉伯雷、德國詩人特拉克爾和保羅·策蘭的晦澀文字、60歲時重返校園……這本書博學而幽默、溫暖而節制,既展現了他對人類文明的獨特思考,也傳達出他的信念:盡管我們的時代充斥問題和危險,卻并不令人生厭。“萊維作品”系列還包括《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扳手》《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1986年的證據》《不定的時刻:萊維詩選》《休戰》《若非此時,何時?》《緩刑時刻》《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等。
(意)普里莫·萊維 ·外國隨筆 ·12.4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四季文學創作計劃最終卷。為了完成這部四季系列的收官之作,克瑙斯高向身邊所有人收集了他們對于夏天的印象:冰塊、草坪、醋栗、燒烤、蝴蝶、冰淇淋……對它們進行了生動的闡釋,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的世界。這些思考與記錄女兒成長和一家人日常生活的日記穿插在一起,就像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夜空里點綴上滿天星斗,熠熠生光。克瑙斯高以廣闊的筆觸和親密而真摯的情感表述,重新挖掘了自己的童年回憶,反思自身與父親、家庭乃至整個世界之間的關系,與前三卷形成巧妙的呼應,在所有細節的描述里,喚起我們對于世界的共鳴。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15.4萬字
這本回憶錄勇敢而誠實地講述了復原力和愛如何幫助一位新生兒的母親找到通往彼岸的道路。本書作者勞拉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見到她的寶寶。但當她進入分娩狀態時,事情開始變得糟糕,勞拉感到陷入了痛苦的深淵。艱難的分娩過程、對寶寶健康的焦慮、睡眠不足、恢復緩慢(和所有媽媽一樣),這都讓她感到不堪重負。10個新手媽媽中就有8個會在產后幾周內經歷痛苦的掙扎。勞拉以前從未患過精神疾病,家人、朋友和專業人士都安慰她說,她的感覺是“正常的”。但對勞拉來說,這些感覺迅速升級為產后精神病,這是一種罕見的、使人迅速衰弱的疾病。幾天之內,勞拉就變得偏執、妄想,并多次試圖自殺。當她的孩子剛出生三周時,在母親節那天,勞拉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與孩子分離。在這段時間里,她一直被一種感覺所困擾:我做錯了什么?于是勞拉開始把她的故事寫成文字,每晚在兒子睡覺以后,她就拿出手機回憶并記錄,慢慢地她開始重新找回自己,康復也似乎觸手可及。
(英)勞拉·多克里爾 ·外國隨筆 ·15.9萬字
《夜色和月光》是梭羅散文選。本書輯錄了梭羅的經典散文名篇,既包括《野蘋果》《林木的衍生》《馬薩諸塞自然史》等自然史、博物學領域的佳作,也收入梭羅闡發自己人生觀、愛情觀及政見的說理文章,全方位展現了梭羅的自然志趣與超驗哲思。特別收錄《非暴力抵制》這一著名講稿,以及譯者的詳細述評解讀。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14.6萬字
20世紀60年代,博爾赫斯、加西亞·馬爾克斯等一批拉丁美洲作家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受到熱捧,但很少有人知道滋養這些作家的文學傳統。《現代拉丁美洲文學》從18世紀晚期論至現今,展開了一系列廣泛的文學主題,成功地彌補了這一缺憾。拉丁美洲文學在政治危機時刻,如獨立戰爭、美西戰爭、墨西哥革命和古巴革命中意識到了自己對于整個拉丁美洲及全世界的文學使命。在這樣的敘述框架下,安德烈斯·貝略、何塞·瑪利亞·埃雷迪亞、博爾赫斯、加西亞·馬爾克斯、費爾南多·巴列霍、波拉尼奧等作家及其作品也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討論。
(美國)羅伯托·岡薩雷斯·埃切維里亞 ·文學理論 ·8萬字
不管是通俗歷史讀物,還是當代詩人、戲劇家及小說家對古典題材的重寫,無一不彰顯著古典世界及其文學杰作的巨大魅力。在本書中,威廉·艾倫以文類為綱,貫通古希臘和古羅馬這兩種文學傳統,列舉來自各個文類的豐富素材,借此說明了希臘語和拉丁語文學作品的多樣性及豐富度。不僅如此,作者還探討了“古典”的含義,試圖解釋它為何至今仍在塑造著西方文學的概念。
(英國)威廉·艾倫 ·文學理論 ·7.9萬字
在春天,人們相互試探、自我猶疑、翻找記憶、渴望重生、如夢初醒、懷念過往、尋覓故鄉、直面生活。八位小說家筆下有著不同滋味的春天以及春天里各具姿態的人。第九本春天故事特輯《每一天都是紀念日》,記錄了2020年這個特別的春天里六個抗疫前線的故事,故事里那些普通人的獨特經歷帶給我們特別的春天記憶。
默音 姬中憲 鄭小驢 周嘉寧 王大進 舒飛廉 糖匪等 ·名家作品 ·11.6萬字
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一個審美力削弱的時代嗎?木心是以世界精神為體的中國作家。中國文學在他的風格中獲得了極豐富的世界性內涵。有一個悖論,木心對我們現在的文學狀態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學中卻是“常態”。……世上有各種拱門,或彰顯帝國的榮耀,或慶祝勝利、象征凱旋,或支撐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堅固優雅的彎度,升至神圣之頂點。思想、藝術,因兩種反力的相互作用而達均衡穩固,是隱形的拱門:民族和世界、東方和西方、現代與古典、新創與傳承、激情中的反諷、雌雄同體的想象力。現代藝術的一半是稍縱即逝的當下,另一半是不變的永恒,波德萊爾如是說。而木心有句:“如拱門之半,我危弱欲傾;如拱門之另半,你危弱欲傾;兩半密合而成拱門,年華似水穿流,地震,海嘯,拱門屹立不動……要知你的強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強梁在于你啊。”木心通常不肯談自己,所以,童明這一部文學批評集《拱門》,也可視為木心與童明將近30年的“老友對話折射集”,彌足珍貴。
(美)童明 ·文學評論 ·8.9萬字
《魯迅雜文選》選錄魯迅雜文65篇,是魯迅雜文創作的精華。主要篇目包括:論辯的魂靈、戰士和蒼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論雷峰塔的倒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記念劉和珍君、小雜感、為了忘卻的記念、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京派”與“海派”、北人與南人、罵殺與捧殺、拿來主義、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 ·名家作品 ·15.5萬字
本書收錄了《我住在這里的理由》十九位主人公的故事:在上海創業的九零后女生,想要在中國樂壇留名的樂隊鼓手,因為美景和愛情留在阿壩的攝影師,在西雙版納的叢林里探索的昆蟲學家,江城武漢里“奇怪”的咖喱爺爺,在河南的田間地頭推廣循環農業的農學家……他們或因為夢想、或因為事業、或因為親情愛情留在了中國,找到了綻放自己生命的舞臺。那么,你住在這里的理由是什么,你與你的這座城市又有怎樣的故事?
和之夢 ·紀實文學 ·15.9萬字
打開《根與翅》,你會看到,在巴別夢想家的愛和陪伴下,一個個貧困的、封閉的鄉村孩子,是如何被滋養,如何逐漸從自卑走向自信、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你還會看到,生長的動力一旦被激發,追尋夢想的渴望一旦被點燃,這些大山里的孩子能夠爆發出怎樣驚人的責任感和影響力,去為自己和大山深處的弟弟妹妹們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本書為我們呈現了1個年輕姑娘和107個鄉村孩子彼此陪伴的12年,記錄了他們一個個真實而動人的瞬間。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公益?相信讀了巴別夢想家的故事,你心中就有了答案。
巴別夢想家編著 ·文集 ·13.3萬字
在不公的世界里,一個父親要用盡多少力量,才能保護他的兒子不致跌落深淵?在充滿威脅的道路上,一個男孩要經歷多少次抗爭,才能自由而安全地成人?這是由奧巴馬鐘愛的作家塔那西斯·科茨講述的屬于他自己的傳奇父子故事,也是當代美國角落里,無數家庭的真實生存縮影,無數少年的真實成長之路。以詩意又有力的語言,塔那西斯·科茨回憶了他的父親,一名越戰老兵、黑豹黨員、著名出版家,如何在一個斷裂的時代,在一座危險的城市中,引領他的孩子們從巴爾的摩貧民區青少年的普遍命運中走出來。憑著父親粗糲的愛意,科茨從街頭的流血、學校的暴力、墮落的欲望中走出,從黑暗走向光明。這是一部與生活抗爭的家庭史詩,也是一個與現實戰斗的美國寓言。
(美)塔那西斯·科茨 ·外國隨筆 ·10.7萬字
本書從19至20世紀的7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入手,旨在探尋人生必經的七個重大階段。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門德爾森展示了每部小說對應的現實生活,透過作品呈現作者被壓抑的復雜個性和真實目的。本書的每一章都有一個雙重主題:一方面,是對一部文學作品的解讀;另一方面,也是對人生的解讀。比如,門德爾森將《呼嘯山莊》中描寫的童年的道德和情感看作是對成年世界的一種單純的回擊,將《達洛維夫人》看作是對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成人理想愛情的寫照。門德爾森的解讀讓我們對這七部小說產生一種令人著迷的全新感受,并提醒我們——當閱讀完本書最后一章《幕間》,正是我們對于個人人生思考的開始。
(美)愛德華·門德爾森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揭開那些發燒的夢魘,《世界盡頭的土地上》講述的是一位葡萄牙軍醫受戰爭記憶所苦的故事。年輕的敘事者被毫無預警地投入非洲安哥拉的戰場,被迫進行一場瘋狂的幽靈之戰。異邦戰場上高度的孤獨與隔絕、硝煙中的恐怖與血腥令他始終無法忘懷。在充滿赤色沙塵的世界盡頭度過煉獄般的二十七個月后,他重回里斯本,卻發現祖國與友人都已變得如此陌生。只能一夜一夜在酒吧對著無名的女人求歡,訴說痛苦而殘酷的戰爭經歷和無法排遣的心理創傷。在這部具有自傳性質的代表作中,安圖內斯以詩一般的寫作向讀者再現了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深刻地反思了貫穿整個葡萄牙歷史對于海外殖民的英雄主義敘事。
(葡)安東尼奧·洛博·安圖內斯 ·外國隨筆 ·10.7萬字
《金薔薇》是前蘇聯散文名家康斯坦丁·帕烏斯托夫斯基創作的一部隨筆集,由18篇長短不一的文章組成。作品探討了有關文學創作的多個話題,如構思的產生、素材的選取、想象力的培養、人物的塑造等。細膩的風景描寫與對生命的感悟和沉思交織于一體,以詩化的語言抒寫哲理。文風清澈細膩,感情濃郁真摯,處處流淌著對大自然和民間傳統的依戀。自1956年譯介到中國以來,成為幾代作家的創作指南。全書的點題之作是第一篇《珍貴的塵土》,講述了一位貧窮的巴黎清潔工沙里淘金,最終用積攢的金粉鑄成一朵金薔薇。“金薔薇”是統攝全書的意象,它比喻那些用一點一滴的素材積累、打磨而成的文學經典,也象征著普通人在瑣碎生活中捕捉到的詩意。
(俄羅斯)康·帕烏斯托夫斯基 ·外國隨筆 ·18.1萬字
《寫一百年再停筆:托納多雷對談莫里康內》既是一場導演與作曲家的高水準跨界對話,也是兩位對藝術有著相近審美追求、彼此信任的事業伙伴耗時持久的心靈對談。這兩位藝術界翹楚就配樂創作、電影拍攝與導演合作軼事、恩師回憶、藝術作品的理解與表達、藝術學習的歷程、童年經歷與家庭、性格的自我剖析及生活日常等各方面進行了挖掘和探討,為我們展示了一部部偉大作品是如何誕生的,作品背后的藝術人生以及大師經歷的困惑與考驗。在莫里康內7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曾為超過500部電影電視寫過配樂。莫里康內是勤奮的天才,卻長久生活在自卑和矛盾中:繼續為電影配樂還是回歸純音樂作曲家身份。他一生大膽創新,打破邊界,用音樂細訴人性,給予電影配樂這一行前所未有的職業尊嚴。這場漫長的訪談為“作曲家”這個詞做出了相當豐富的注解。
(意)埃尼奧·莫里康內等 ·外國隨筆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