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借助倫理批評和神話詩學的理論視角,聚焦德拉布爾對英國撒切爾主義時期形形色色偽共同體的批判,包括表面上共生共存的家庭契約共同體、自由市場經濟利益的現象共同體、世界主義異文化共同體以及受限的無條件好客。作為糾偏路徑,德拉布爾指出了關懷倫理心理性共同體、人文精神宗教記憶共同體、地方性共同體以及文學創新條件性好客作為真正倫理共同體的建構潛能。
盛麗 ·文學理論 ·20.5萬字
《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與英國浪漫主義研究》對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與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研究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批判性清理。《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與英國浪漫主義研究》的基本觀點: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經典的二十世紀重構問題與二十世紀西方文論發展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促進關系。一方面,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為二十世紀西方文論提供了生長的豐富土壤,另一方面,二十世紀文論又在理論探索中進一步拓展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經典化問題——文學理論與文學經典之間存在著微妙的互動關系;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對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研究充分體現出西方文學批評的重大問題:批評范式之間的強烈排他性、內在研究和外在研究的互斥性,以及由此而來的“過度詮釋”問題;《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與英國浪漫主義研究》試圖以陳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證”為指導,嘗試性地探討如何才能夠在文學批評中將審美沉思與歷史考證結合起來從而構筑起文學詮釋的界限等問題,并以此為出發點進一步思考中國學術研究方法之于外國文學研究的重要性問題。
張旭春 ·文學理論 ·34萬字
本書是浙江大學王元驤教授關于文學理論的系統論述,在學界具有較高的影響,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現當代該領域奠基性著作。包括緒論、文學的本質和特性、文學的社會性和歷史性、文學的創作活動、文學的放法與流派、作家的創作個性與作品的藝術風格、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文學體裁的類型、文學的閱讀、欣賞與批評、文學的社會功能等。
王元驤 ·文學理論 ·25.7萬字
中國現代作家中很多人都曾受影響于俄羅斯文學,很多作家與俄羅斯文學的關系也都已經納入俄羅斯漢學家的研究視野。本書系統性地整理以魯迅、老舍、茅盾、巴金、田漢為代表的現代中國文學家及其作品在俄羅斯的翻譯研究狀況,以大量俄羅斯實地調研為基礎,以多位俄羅斯著名中國文學研究學者幫助提供的前沿新鮮材料為框架,并以譯文文本的實例對照分析,揭示俄羅斯中國現代文學譯介的趨勢與特征,展示了俄羅斯學者視閾中的中國現代作家與俄羅斯文學的因緣關系,既是對中文文學在俄傳播史的研究,也是對文學翻譯的探索。
王立業等 ·現當代隨筆 ·36.4萬字
“軍統”,是國民黨的主要特務機構之一。其勢力分布滲透到全國各地,乃至駐外領事館,專門對進步團體、人士從事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秘密活動。雖然它暗殺日本侵略者和漢奸,在抗日戰爭中有一定的功績,但這些功勞也難以掩飾其反人民的本質。
安子 ·紀實文學 ·23.6萬字
本書所選唐宋詞凡320首,涵蓋唐五代、北宋、南宋時期。晚唐五代側重在李煜、馮延巳的作品,北宋選錄重點是蘇軾,南宋主要選錄以辛棄疾一派為代表的反映反抗金統治者的侵掠和揭露南宋集團茍且偷安的作品。書中具體選注和編寫工作,由資深的古典文學研究者擔綱,注釋細致,每篇末均有講評,是學習古典詩詞的重要的參考書。書中還選配了精美插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古詩詞 ·24.2萬字
本書從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對文學進行多維透視,對文學本質做系統透視,對文學的美的創造與特點做新的論述,提出文學創作思維概念,對文學的歷史發展規律做具有新意的探討,提出文學生態論,對文學的內部生態和外部生態做了獨到的論述。
張炯 ·文學理論 ·27.1萬字
本書在文學社會學視野下,將1978年以來的中國文學評獎制度放在現代性的框架下來研究。自1978到80年代后期,現代化術語為整個國家和社會提供了一種整體性的想象,文學評獎在文學觀和文學價值觀的表達上具有某種共識。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的最后一次評獎是1987—1988年的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在近十年的時間內,全國性文學評獎只剩下茅盾文學獎。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市場成為現代性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期出現了眾多的文學評獎。到21世紀,現實主義的再回歸又為整合文學場中不同的價值體系和觀念體系提供了一個錨點,各類文學評獎呈現出某種同一性。本書以茅盾文學獎作為個案,探討評獎機制等方面與特定的現代性語境之間的勾聯關系。
范國英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從“奇文”、“史筆”兩個方面來分析《紅樓夢》當中隱藏的深層次含義。作者認為“奇文”是把“真事”“真味”巧妙地“隱”在文字里面,諸如:補天棄石的幻化歷世,“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虎兔相逢大夢歸”,鳳意象,暖香塢春燈謎……都是具有深刻內涵的意象,而作者所做的是挖掘出其中令人驚異的奧義,從其絕妙的藝術編碼中破譯出意想不到的隱賾,將書中重大的思想意義和獨特藝術價值展示出來。
林方直 ·文學評論 ·38.7萬字
湯顯祖是中國文學史、戲曲史中的重要人物,本書從湯顯祖文學理念的多重性、“湯沈之爭”及其影響、湯顯祖戲曲的聲腔與聲律等展開論述;既強調文獻材料的考辨與分析,也重視文本意義的發掘與闡發,同時試圖通過這一個案研究來凸顯晚明文藝思潮的某些特征,尤其關注晚明戲曲創作、曲學觀念、舞臺風尚之間的互動關系。
程蕓 ·戲劇 ·26.1萬字
詞學入門十講》是當代詞學專家王兆鵬教授的詞學方法概論,根據作者的課堂錄音整理成書,介紹古代詞籍和現代整理本的文獻情況,講解詞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力圖在梳理學術史的基礎上建構詞學研究的大框架,引導讀者找到詞學研究的入門途徑。王兆鵬教授結合自身治學經驗,從詞籍閱讀方法、目錄、版本、校勘、箋注、輯佚、辨偽、詞人生平考訂、詞作編年系地等方面,詳細介紹詞學的研究方法和入門路徑。既有詞籍閱讀的步驟引導,專項研究的門徑開示,又有具體案例的分析和論文寫作的示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參考價值。此書可謂中文系學生和對詞學感興趣者閱讀詞籍的入門書。
王兆鵬 ·文學理論 ·22.9萬字
本書是宗璞先生自選散文集,除題記與后記之外,共107篇文章,分作9組。第一組文章圍繞家庭與親人所作,第二組專為其父馮友蘭而寫,第三組系回憶與聞一多、張岱年、陳岱孫等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交往與情誼,第四組圍繞著作者生活了數十年的燕園里的風景古跡與人事代謝,第五組是作者關于四時花令與良辰美景的美文,第六組是作者尋訪世界各地名人故居的游記,第七組是作者對日常生活與個人經歷的反思,第八組是作者的讀書心得,第九組只有兩篇,系作者對于畢生創作的總結。宗璞先生出生于清華園,成長于西南聯大時期的昆明,返京后又在燕南園生活了數十年,學養融匯中西,交游遍及士林,文字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宗璞 ·現當代隨筆 ·23萬字
本書第一次將漢族和藏族的傳統文學理論做了全面比較研究。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是主體,其他少數民族是中華大家庭重要的成員,在歷史上都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文學理論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藏族就是其中重要代表。我們當下的古代文論史沒能很好地吸收少數民族的文學理論,實際上成了漢族的文論史,因此,沒有全面展現中華文論博大精深的內容,也沒有反映出中華文論豐富多元的真實風貌。之前少數民族文論研究一般是各自為陣,畫地為牢,梳理總結各自的發展歷史和特征,缺乏對中華文論交流融合的整體比較研究。本書把藏族文論和漢族文論進行全方位的比較,是對中華文論整體研究的嘗試,是對中國傳統文論研究視域的拓展,是對少數民族文論研究路徑的探索。
馬建智 ·文學理論 ·23.7萬字
旅行文學是所有文學中極具可讀性和創造性的文類之一。它既古老,又年輕,既能提供歷史、地理和人文知識,又能激發我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深我們對自我和世界的理解。旅行文學寫作則是所有文學寫作中極具挑戰性的類別之一。一個優秀的旅行文學作家必須同時兼具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既要能寫出風土人情的特色,又要能表現如同自己指紋般獨特的風格。《旅行文學十講》著眼于旅行文學,上篇從歷史的大視野出發,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詳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區的旅行文學作家寫下的不同類型、文體和風格的典范之作。下篇從創意寫作的角度展開,以敘事手法和技巧為主題,分析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旅行文學作家是如何通過各種可能的手段,將旅行中遇見的真實世界挪移到文本的可能世界中的。作者將學者的敏銳才思和深厚底蘊化為如珠妙語,如同進行一次真正的旅行般,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進入旅行文學的殿堂,重訪曾被不同的旅人追尋過的可能世界的面貌,進而窺探其背后的普遍動機和特殊心理,以及寫作和修辭的技巧。
張德明 ·文學理論 ·23.2萬字
這是一套20本《周大新文集》中的一本。這是周大新第一次出文集。《周大新文集》包括八部十本長篇小說(其中《第二十幕》三本)。四本中篇小說,兩本短篇小說,三本散文和一部電影劇本。《瓦解》是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集。
周大新 ·現當代隨筆 ·25.7萬字
北大荒文學主要是指整個黑龍江的鄉土文學。對北大荒文學形象從蕭紅傳統的蠻荒到拓荒者的家園意識,再到二次創業中北大荒民間希望,北大荒文學創作體現出意識形態統攝下的革命話語;以史家的態度走進歷史現場,凸顯以奉獻與犧牲為基本內涵的北大荒精神,揭示人在意識形態話語下褪變性的艱難成長。作家以報告文學來觸摸新生活的脈博,彰顯時代精神力度的大美,萃取生命激情。堅守日常生活的寫作成為作家的精神立場。北大荒作家的寫作呈現出現實主義姿態,“主旋律”作品的集中亮相和對本土文化的認詞成為他們的普遍選擇。傾心尊嚴的書寫,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流瀉詩意的瞬間,傾聽“天籟”的救贖與自贖。堅守田園的寫作折射的“胡子”文化和傳統美德,呈現北大荒鄉土生活的影像。由鄉土書寫進入民族靈魂是北大荒獨特的文化審美品格,呈現出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態。
車紅梅 ·文學理論 ·28萬字
本書以《漢文學史綱要》為核心,將魯迅早期中國文學史著述有機整合在一起,加以注釋,并對魯迅未集中論述的東漢文學,按照其立場與觀點予以續寫,另外申論十五篇,附于魯迅相關篇章后,進行補充和修正。另外,也輯錄魯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思考的文字。
王志輯論 ·名家作品 ·34萬字
本書展現了公蘭谷先生的學術成就,全書分為七個部分:“現當代文學評論”,主要對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從內容結構、藝術特色、思想內涵等進行了分析;“古代詩詞研究”,主要就中國古代著名詩詞作者的作品特色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詩經學研究”,主要就從漢代至清代的詩經學研究進行描述,梳理了中國古代詩經研究脈絡;“文學創作之小說”“文學創作之散文”“文學創作之詩歌”“文學作品之翻譯”主要是作者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從中可窺見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思想特點。
公蘭谷 ·文集 ·35.4萬字
20世紀是一個不尋常的世紀。20世紀的社會生活風云激蕩,滄桑巨變,20世紀的華文文學也波瀾壯闊,氣象萬千。上承19世紀,下啟21世紀的20世紀華文文學,在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連接和與時代情緒的遙相呼應中,積極地開拓進取和不斷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開大闔的自身演進,書寫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華彩樂章中光輝燦爛的一頁。這是一個古老民族煥發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寫照,更是一筆濃墨重彩、彪炳史冊的文化財富。20世紀的華文文學必將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的重要構成為后世所傳承,20世紀的那些杰出的華文文學作品必將作為經典為后人所記取。
丁玲 ·文集 ·29.2萬字
曹慕樊先生為杜甫研究名家,治杜詩精深宏達,注重“義理、考據、辭章”的融會貫通。無論是對杜甫的儒家思想,還是對其“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都有深入獨到之理解與闡釋。本書是作者兩部著作《杜詩雜說》和《杜詩雜說續編》的合刊。前者主要是其1962年的一些讀書筆記;后者集中了80年代杜甫研究的心得和成果,體現了其“把西方的現代修辭學引進唐宋詩研究中來,把西方的現象學或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思想引進研究中來”的嘗試與努力。另外,還將作者晚年有關杜甫研究的五篇文章作為附錄收入,以體現其對杜詩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和影響的高屋建瓴的把握。
曹慕樊 ·古詩詞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