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稿是一部新聞紀實文學作品集,作者為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從軍和從事軍事報道10余年。從2007年建軍80周年到2017年建軍90周年,軍隊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也是軍改深入之年,那些活躍在軍隊各崗位上的軍人,以其鮮活生動的故事詮釋了忠誠與信仰;圍繞重要紀念活動、搶險救災、科技強軍等主題,本書稿也以新華社記者得天獨厚的條件,記錄了時代的風云,記錄了軍隊發展的足跡。
王玉山 ·紀實文學 ·29.4萬字
本書導論介紹了反烏托邦文學的思想史屬性、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的關系、反烏托邦題材的前世今生以及俄羅斯方烏托邦文學的三個源流。第一至四章,分四個時間段介紹了俄羅斯反烏托邦文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各個時段的特點和代表作品。第五至十二章,分八個主題分別介紹了俄羅斯的反烏托邦文學,每個主題下都深入剖析了一部作品。
鄭永旺 ·外國隨筆 ·28萬字
鴻雁主編的《圖解:唐宋八大家(全彩圖解典藏版)》精選唐宋八大家的經典著作,不僅從創作背景、思想內容、作者生平等方面對所選作品作了簡潔生動的題解,而且還對原文進行了精準的譯白,并對一些生僻字、繁難詞句作了詳細的注釋。
鴻雁 ·文學評論 ·37.9萬字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正日益成為一門國際化的學問,以往積累的和正在不斷涌現的大量國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成為古典文學研究學術積累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足以為我們帶來啟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有意識地開辟國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成果的翻譯和評論工作,并于2013年12月舉行了第一次“海外漢學名著評論”論壇,現將這次論壇的論文以及各位學者歷年來積累的海外論著評論、學術史研究、學術動態介紹、學者訪談等成果匯為一輯,以饗學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文學理論 ·25.3萬字
《大師的傳說》是一部雜文集,輯錄了作者近年來有關文化批評類的雜文作品。其中有對各種文化現象的批評,也有對許多困擾著當代人的文化問題的思考,在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的同時也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尤其是其獨特的思路和犀利的文筆,更增加了這部書的可讀性。
孫更俊 ·文集 ·20.7萬字
本書為2016年杜甫與秦隴文化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文學史料學會、《杜甫研究學刊》編輯部、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主辦,3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杜甫研究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并以“杜甫與秦隴文化”為主題,重點對杜甫在甘肅的行跡、詩歌創作等進行了探討。
劉躍進 ·古詩詞 ·23.5萬字
《會海鴻泥錄》,韋力著。著名藏書家韋力先生將他2015年到2019年之間參加各類與書有關會議的所見所聞,寫成妙趣橫生的文章,其中包括新書發布會、圖書館開館儀式、研究院周年慶典,以及與書有關的論壇、頒獎、捐贈、展覽、學術研討會、講座等,配上自己拍攝的照片,圖文并茂,使讀者可以跟隨他的文字,一同親歷現場,聆聽許多專家和愛書人的精彩發言,收獲與書有關的各種信息和知識。本書延續了韋力先生一貫的寫作風格,在平易、幽默的語言中,將書林掌故、交游趣事娓娓道來。
韋力 ·現當代隨筆 ·21.5萬字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建黨百年百篇文學短經典”系列精選百篇反映建黨百年光輝歷程,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篇幅精悍的中短篇小說與紀實作品(含敘事散文、特寫、紀實文學、報告文學、非虛構),涵蓋在讀者中產生過積極影響的“紅色經典”與書寫改革開放時期,包含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下各項事業歷史性成就與歷史性變革的新作,從文學的角度折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等不同階段的歷史主題與主線,以符合廣大讀者欣賞習慣的內容和形式,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激活紅色記憶,凝聚愛黨愛國之情,砥礪強國興邦之志。本書為第三卷,收入黨的十八大以來作品。
賀紹俊 李云雷 叢治辰主編 ·文集 ·35.5萬字
本書以編年體形式展現1919-1949年海內外的中國新文學史寫作的大致歷程。一方面,對已經搜集到的文學史著與文學史論文依次編年展示,同時簡介它們的著者、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本、開本、頁數、字數等,并對其重要的創新點進行提示性評述。另一方面,本書將這30年的中國新文學史寫作分為三個時期,并以此編為三章。每章之前概論每一時段中國新文學史寫作的發展概貌、范型特點,最后一章則對中國新文學史寫作進行歷史規律總結。對于影響中國新文學史寫作的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本書也會適當提及,以求詮解中國新文學史寫作嬗替更迭的內外部原因。
張軍 ·文學評論 ·47.7萬字
我們過去對于南北朝文學的理解,一般認為北朝文學是“衰落”的,它是通過對南朝文學的“模仿”,并且通過軍事力量吸納了南來士人,才逐漸轉向興盛的。南方文學發展的成果對于北方文學發展的促進作用,一向被視為北方地區文學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事實上,北方地區的歷史發展遵循了它自身的道路。在歷史變遷之中所形成的北朝文學發展局面,與南朝截然有別。“鄉里社會”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空間為北方文學所帶來的特質,仍然是所有造成北方文學發展形態的因素中最值得重視的,也是最需要重新審視的。
蔡丹君 ·文學評論 ·32萬字
《外國文學論叢》是由陜西省外國語大學和陜西省外國文學學會主持,陜西省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英語教學研究分會副會長、陜西省翻譯協會副主席南健翀主編的學術專輯。本書的出版,旨在匯集近年來陜西省內各高校及研究機構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為學會會員和廣大喜好外國文學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參考提供一個平臺,以此推動陜西省外國文學研究的發展。本書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經典作品重讀、作家研究、比較文學研究、外國文學教學研究等。
南健翀主編 ·文學理論 ·23.7萬字
《莫言研究年編(2013)》分為“莫言聲音”“諾獎反應”“莫言研究”“媒體之聲”四個部分,收入了莫言本人的演講詞,當代文學研究者等對于莫言獲“諾獎”一事以及對其創作的分析和評論,既囊括了陳思和、程光煒、謝有順、楊揚等重要批評家的論文,但為了照顧資料的全面,也收羅了一些一般的批評文章,可以說,基本反映了本年度莫言研究的全貌。
張清華 ·文學理論 ·34.6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偏僻山村為背景的小說。書中描寫了當地民俗和鄉村生活,給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
王玉芳 ·文集 ·26.5萬字
《唐人選唐詩研究》探討詩歌繁榮與選本興盛的社會動力與學術淵源,以“漢書學”、“文選學”、類書、科舉為切入點勾勒隋唐之際社會思潮的演變軌跡。在追溯“漢書學”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探討“文選學”壯大繁榮的契機,考察《文選》與唐人選唐詩的歷史地域因緣,衡定唐人選唐詩在文學史、批評史上的價值與地位。全面探討崔融《珠英集》、殷璠《丹陽集》、《荊揚挺秀集》、《河岳英靈集》與元結《篋中集》的時代特色與批評價值,在總體關照與專題拓展的基礎上將唐人選唐詩研究向縱深推進。
石樹芳 ·文學理論 ·26.3萬字
《下鄉手記》收錄了作者王慧敏的二百余篇文章,厘為三卷:“下鄉手記”,源自作者在人民日報開辟的同名專欄;“熱點感言”,是作者就新聞時事而寫的時評;“編余雜識”,是作者做版面編輯時配合刊發的新聞寫下的短評。其中“下鄉手記”篇幅最大,故而以之作為書名。名為“下鄉手記”,并不意味著本書限于農業、農村,實際上,它更是一部關于所有中國人的“家鄉”——中國的肺腑感言。因為,許多文章已經超出了農村的視域,介入大家都關心的時代話題。
王慧敏 ·文集 ·23.9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形式,講述以馬世駿、陳永林等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洪澤湖、微山湖等蝗災多發地區開展滅蝗研究和實踐的故事。他們用勤奮和堅守,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治蝗之歌。全書詳細講述了“治蝗群英譜”中各位科學家的生平事跡、思想、成就以及后人對他們的評價,展現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治理飛蝗、造福全人類的傳奇人生和科學報國的偉大精神。在這個擁有漫長農耕歷史的國度,蝗害不再是黑暗夢魘。
陳應松 ·紀實文學 ·21.5萬字
本書是一部宏觀探討莫言小說全球化發展的著作,主線為莫言對域外文學優秀成果的借鑒、堅持自主創新和個性化發展、域外譯介與傳播。本書突破了莫言研究的傳統范式,亦不回避批評界針對莫言的不同觀點,堅持以事實說話,對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博士生和普通讀者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胡鐵生 ·文學理論 ·30.4萬字
這是一本個人作品集,主要收錄作者近年來創作的發表于《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江西日報》等報刊的散雜文作品,有觀點,有立場,讀來讓人深思,給人以啟示。
徐新林 ·文集 ·24.7萬字
奧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奧威爾一生中所創作的政論隨筆,囊括了多個膾炙人口的奧威爾名篇,如《論英國人》、《政治與英語》、《英式謀殺的衰落》、《藝術與宣傳的界限》、《回首西班牙戰爭》、《我為何寫作》、《作家與利維坦》等,以八十萬字的篇幅,呈現奧威爾雜文的全貌。
喬治·奧威爾 ·外國隨筆 ·33萬字
本書以虹影的十部長篇小說為研究對象,從身體、歷史和審美三個角度探討創傷女性的“空間危機”。作為中國當代新移民作家,虹影以自身大空間、跨文化的歷難體悟為中心,從女性創傷入手解讀時代的巨大變革,叩問女性何以在每次爭取空間解放的同時又背負了更為沉重的歷史枷鎖,并借此探索女性從空間危機中自我救贖的途徑。她簡潔而略帶剛硬的筆觸下,是一段女性跨越創傷、自我懺悔、包容“他者”和審“美”重建的艱難歷程,是一種刺痛,也是一種復蘇。
唐湘 ·外國隨筆 ·2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