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也算出書?

喜歡爬格子的人,當然希望自己的文字變為鉛字,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久而久之,當積累了一些自認為滿意的文稿,便又會產生出一本集子的愿望。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近來翻閱個人剪報,從最權威的《人民日報》到最基層的市報、市刊都有拙作發表,其中雜文、評論、隨感之類有500余篇;新聞稿件有1000余篇。我想雜文、評論、隨感之類集到一塊,出一本文集,書名為《心靈心語》。本書將以原發文章的報刊歸類排版,突出各報刊風格。

這些書將贈送給我的親戚、朋友們。

之前,周圍不少文友陸續出了個人文集,我也有幸拜讀了一部分。對文友的大作我不敢妄作評論,因為,那是文學大家才有資格的事情。看到他們都能請到政府要員、文壇名人題詞作序,我也有點暗暗羨慕,也想花點心思請人為我的所謂文集寫點什么。但細一思量,請誰寫好呢?曾經幫助過我和現在還仍然很熱心幫助我的人實在很多。大家不論尊貴貧賤,無論職位高低,有的是我這一生最好的朋友,有的是我最尊敬的長輩,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人,忘了誰我都會覺得內心愧疚,都會心有不安。

剛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就喜歡爬格子,就想當一個令人崇拜的作家,因為那時做一個文學青年是很幸福的事。寫了一段時間,時任宜春地委副秘書長的舅舅甘學軍認為我寫的還有點像模像樣,便將我的一些新聞稿推薦給原《贛中報》社的記者歐陽雨辰老師。在歐陽老師的幫助下,我在《贛中報》發了不少稿。因此,舅舅是我寫作生涯的引路人。沒有舅舅的鼓勵、引薦,也許就沒有這些文字出現。幾年后,我在省級以上報紙也發了蠻多稿,舅舅又把我的幾篇小小說稿轉給了著名作家楊佩瑾先生,并有一篇在《宜春》雜志刊發。

稿件越發越多,《贛中報》不少編輯記者雖然不認識我,但時常會寫信鼓勵我。1986年,《贛中報》葉樂陽老師看了我寫的小小說稿,不僅用了幾篇,而且寫了幾封熱情洋溢的信,鼓勵我多寫稿。后來,他當過百色、北海的市委宣傳部部長,廣西日報社社長、總編輯。1989年4月,我有幸參加《贛中報》社舉辦的通訊員培訓班。當時,我帶了一篇名為《勸君惜取少年時》的2000多字的稿件交到編輯部。后來參觀報社時,副總編姜東南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將稿件還給我,說暫時不適用。過了半年,已任總編的姜老師給我寫信,說《贛中報》辦了個《青年世界》專版,讓我把前面那篇稿件寄回報社。一名普通作者的一篇普通稿件,過了半年,一個總編還能記得,這實在令我太感動了。后來,《贛中報》《宜春日報》許許多多編輯、記者對我都幫助很大,關照有加,我絕不能忘了他們。

《江西日報》原社長周金廣、原總編彭春蘭,還有歐洋、莫正朝等編輯、記者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雖然后來沒有聯系,想起曾經能當面聽取教誨,現在仍感到是很幸運的事。近幾年,又得到了阮啟祥、林雍、范嘉欣、陳李龍、陳盛香、鄒沛、胡光華、鄒海斌、張衍、駱輝、蔡適榮等編輯、記者的幫助與支持。特別是吳穎老師,雖然我們沒見過面,我能在《人民日報·今日談》專欄上稿,真得感謝她。2014年,《求是壇》專欄用了我幾篇稿后,國慶前夕,吳穎老師約我寫篇有關國慶節的評論稿。稿子我還發給了《人民日報·今日談》郵箱,想看看能不能在《人民日報》一版也露下臉。稿子投出去第二天,我同時接到了《人民日報》呂曉勛老師和《江西日報》吳穎老師的稿子準備采用的電話。當時,我很興奮。但我知道犯忌了,不能一稿二投啊。于是,我打電話給吳穎老師,稿子讓《人民日報》用。她很爽快地答應了。所以說,沒有吳穎老師的這篇國慶約稿,也就沒有《人民日報·今日談》的那么多用稿。

原《江西青年報》總編文之周也曾經因一篇稿件親筆給我寫信。記得1989年4月,我寫的雜文《誰更應當正確理解》寄給《江西青年報》社。過了一個多月,素未謀面的文之周總編把稿件退還給了我,而且寫了一封親筆信。他說稿子寫得很好,很深刻,留在報社一直想用,但考慮再三,又覺得省級青年報不便用,建議我寄給其他大報紙。后來,我將此稿寄給了《人民日報》,并且在6月5日刊用。一個報社總編對一名普通作者高度負責的精神怎能不打動人心?

我雖是小人物一個,也曾經認識和接觸過一些各級領導。1988年,我有一篇征文在《江西青年報》獲獎,10月29日我到南昌領獎。那次被請來發獎的領導干部,有一位是原江西省委書記、當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的白棟材老人,而且,我的獲獎證書和獎金正好由白棟材老人頒發。他老人家緊緊握著我的雙手附在我耳邊問我:“你在哪工作?”我說:“我在鄉下教書。”他又很親切地說:“不容易呀!”這一幕很多同事在當晚江西電視臺新聞中看到了,都很羨慕,我更是永生不忘。

2014年9月24日,我接到《人民日報·今日談》編輯的電話,他告訴我,我投的題為《讓孩子們懂得國慶》一稿已編為《今日談》備用稿。10月2日,我的第一篇評論稿登上了《人民日報》一版金牌欄目《今日談》,見報稿改題為《懂得國慶,才知國家》。當天,編輯呂曉勛發信息告訴我稿子見報的消息,從此,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2015年1—7月,連續在《今日談》用稿5篇。用第5篇之前,他說我見報較多,讓我取個筆名,我說,我是豐城人,豐城又有“劍邑”之譽,我便取筆名為“豐劍”。呂老師很贊同,7月29日的《今日談》用稿《引進經驗需要本土化》便開始用筆名“豐劍”。2015年9月14日,呂老師又發信息互加微信,現在,利用微信交流就更頻繁了。雖然,我們一直沒有見過面,甚至不知道他多大年紀,但他對每一位普通作者高度負責又謙虛溫和的崇高精神境界,深深地激勵、感動著我。開始,他稱呼我為“徐新林”,用了兩篇稿,便稱我為“徐兄”,有時,會發信息告訴我,欄目需要哪方面主題的稿子,指導我投稿。這樣的編輯,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我們鎮第一個給寫文章的人發獎的領導是楊金平。我是一個很不善于交際的人,但時任鎮黨委書記楊金平卻沒有輕視我,他不但為我的新聞作品發了獎金,而且在我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讓我當了黨委辦主任。一直以來,我們是上下級關系,但更多的是兄弟之情,對此,我也不該忘卻。

有一位曾經諷刺過我的人,也得記住他。那時,我在一所村小學教書,有一天,我在辦公室看報紙,他一把將我手中的報紙奪去,冷冷地說:“這么大一份報紙,怎么凈登別人的文章,你寫的都沉到大海里去了?”感謝他對我莫大的“侮辱”。從此,我發誓,我一定要寫出能登報的文章!

還有不少給予我幫助或者“侮辱”的朋友,在此就不一一記錄。無論怎樣,我心依舊,朋友還是朋友,所有的人都是朋友。

論資歷,論才學,論地位,也許我都不在出書人之列。現在既然想出一本集子,我認為,就像如今經濟時代人們評論掙錢的人一樣:一年掙百萬千萬的人是精英;一年能掙幾萬十幾萬的人是好漢;每年能掙錢把自己家人養活的人也不是孬種,也該受人尊敬。因為,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獲得生存的尊嚴、生活的樂趣,他們相比那些游手好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過的人要偉大,他們的人生都很精彩,他們沒有忘記勞動創造世界的格言。同樣,我雖然沒有什么傳世佳作,沒有驚天地泣鬼神之文字,但我曾為之付出過、奮斗過;我為自己慶幸,為自己驕傲,為自己而書,如此而已。

當這本集子擺在您面前,假如您心里想:“這也算出書?”那就請您不要翻開,免得耽誤了您寶貴的時間,影響您美好的心情,讓我負罪,讓我后怕!倘若偶爾有高人誤讀,在您面前,我只能舉手投降。

這本集子假如能對我的后人們有所啟示,有所幫助,那就是最大的幸事。

權當自序。

徐新林

品牌:百花洲文藝
上架時間:2023-03-15 18:04:19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百花洲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吴旗县| 云和县| 无极县| 屯昌县| 佳木斯市| 兴文县| 威宁| 全椒县| 永安市| 江安县| 商南县| 德令哈市| 临潭县| 贡山| 响水县| 泗水县| 惠安县| 成武县| 神木县| 阿克| 乌拉特后旗| 和政县| 马龙县| 荆州市| 当涂县| 文水县| 五寨县| 昭觉县| 富阳市| 密云县| 延川县| 通州市| 宕昌县| 普安县| 定陶县| 温宿县| 武邑县| 绥宁县| 台中市|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