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懸崖邊的樹》是王德威教授關于現當代華語作家、批評家的創作實踐的精選集。作者縱橫華語文學世界,連接“古典”與“今典”,感恩追憶前輩學者治學與創作的人生,在海外華語文學與中國主體文學的平等對話中,探索中文書寫的可能性發展。
(美)王德威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本書收錄近年來朱宜創作的六部戲劇作品。包括《我是月亮》《特洛馬克》兩部長劇,《哥本哈根動物園里一頭年輕健康的長頸鹿安樂死了》《車禍》等四部短劇。《我是月亮》是她研究生期間創作的作品,十年來已經在國內外進行了多輪巡演,深受讀者好評,每次都票房熱賣。朱宜信任世界的豐富性和人的復雜性,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裂隙,探索那些難以歸類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真正的戲劇性。
朱宜 ·戲劇 ·7萬字
《昨天喝了河豚湯》是香港作家米哈的一本短篇隨筆集,書名靈感來自松尾芭蕉的俳句:哎呀,幸好沒事!昨天喝了河豚湯。全書涉及50位大作家的人生及其作品,通過回顧他們鮮為人知的童年和往事,解讀他們作品的細節,發現大作家也和普通人一樣有著不安和掙扎。但他們用書寫化解困境,也許讀者能從他們文字的智慧中得到某種啟示。大家眼中一直“社恐”的東野圭吾多年后突然出自傳,隨即撩開他營造多年的神秘面紗,原來他也曾是“不良”和“廢柴”。馬爾克斯的某部短篇小說中有一對夫婦,生活迫在眉睫時妻子問丈夫:“我們之后吃什么?”他回答說:“吃屎。”實際上,貼近現實真相的文學才是魔幻現實主義大師作品的底色。被有強烈占有欲的母親控制的普魯斯特苦不堪言,對她既抗拒又依戀的矛盾心理讓他在絕望中寫下“永遠在你的生活上保留一片天空”這句話……而作者米哈繼續補充道:一片天空之上,不應只有太陽,還應該有鳥兒、白云,甚至彩虹與天使。
米哈 ·現當代隨筆 ·7.4萬字
本卷收錄了盧彥作品,精選了:《秋夜》、《柚子》、《菊英的出嫁》、《黃金》、《毒藥》、《一個危險的人物》、《阿長賊骨頭》、《最后的勝利》、《童年的悲哀》、《宴會》、《小小的心》、《岔路》、《屋頂下》、《安舍》等作品。
盧彥 ·名家作品 ·18.1萬字
《墓中回憶錄》是法國浪漫派先驅夏多布里昂的回憶錄。作者在書中全面回顧自己動蕩的一生,描寫童年回憶,表達文學見解,并對當時社會的重要事件,如法國大革命等進行了精彩的描摹,構成“我生活的時代之史詩”。《墓中回憶錄》不但具有史詩的規模,而且具有史詩的氣魄,更具有史詩的神髓。夏多布里昂不是在講他個人的故事,他的痛苦,他的歡樂,他的憂郁,他的激情,他的沉思冥想,都是在法國、歐洲,甚至世界的宏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示的,具有一種遼遠深沉的時空感。
(法)夏多布里昂 ·外國隨筆 ·14.9萬字
梁遇春短暫的一生,他的確具備一名成功譯者的一切素養。十八歲進北大就讀英文系,成為葉公超等一代英語名師的得意門生,廣泛涉獵英美文學,沉浸于色彩斑斕的英語文學世界。畢業后留校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他在專業上的出類拔萃。他那兩本廣為傳誦的散文集《淚與笑》與《春醪集》文章醇厚,文字雋永,被稱為新文學的六朝文。在中國現代散文的歷史長卷中,《淚與笑》和《春醪集》以其獨特的風格曾經大放異彩。
梁遇春 ·名家作品 ·19.8萬字
“上幼兒園的我,就已經成為了一名女性主義者。”目睹被父親遺棄的母親在沒有工作、被人“指指點點”的情況下獨自撫育三個年幼的孩子,阿連德決心為母親無法擁有的生活而戰。臨近八十歲高齡的她,將畢生經歷與思索抒寫成冊,追憶三段充滿激情的婚姻,趣談衰老的不便與新知,痛斥父權社會下的性別暴力,以此向生命中“那些可愛而偉大的女性”致敬:挑戰社會規則的母親,凝聚叛逆精神的年輕藝術家,遭受暴力卻保持尊嚴和勇氣的無名女性……是什么滋養了所有女性的靈魂?感到安全,受到重視,性別平等,掌控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敢地愛與被愛。
(智利) 伊莎貝爾·阿連德 ·外國隨筆 ·6.2萬字
紀實作品,作者1992年赴美求學與工作的經歷,作者在中國讀完小學、中學、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申請到美國S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生的助研獎學金。
康熙明 ·紀實文學 ·17.8萬字
如果說《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是絕對苦痛的萊維,那么《他人的行當》則是絕對快樂的萊維。《他人的行當》收錄了普里莫·萊維從1969年至1985年寫的43篇散文。在這些詼諧而迷人的文字中,萊維既審視了自己的行當——作家與化學家,更注目于他人的行當。用萊維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他“作為一名好奇的業余愛好者在十余年間的徘徊中所釀出的果實……是對他人行當的侵犯,對動物學、天文學和語言學等無邊際的疆土的突襲”。他穿梭于科學與人文之間,探索了那些令他著迷的對象:他的房子、昆蟲、想象中的動物、兒童的游戲、化學家的語言、法國作家拉伯雷、德國詩人特拉克爾和保羅·策蘭的晦澀文字、60歲時重返校園……這本書博學而幽默、溫暖而節制,既展現了他對人類文明的獨特思考,也傳達出他的信念:盡管我們的時代充斥問題和危險,卻并不令人生厭。“萊維作品”系列還包括《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扳手》《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1986年的證據》《不定的時刻:萊維詩選》《休戰》《若非此時,何時?》《緩刑時刻》《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等。
(意)普里莫·萊維 ·外國隨筆 ·12.4萬字
詞乃有宋一代文學樶高成就。晚清四大詞人之一、詞學大家上彊村民(朱孝臧)所編《宋詞三百首》,為百年來影響樶大的宋詞選本。本書以朱氏一九二四年初刻本為底本,為朱氏生前唯一正式刊行的版本,收入歐陽修、柳永、蘇東坡、晏幾道、秦觀、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等詞人八十八家,詞作整三百首。注評詳實,深入淺出。附詞人小傳、宋詞年表。
(清)上彊村民編 林曉慧注評 ·古詩詞 ·12.6萬字
每個失眠的人想聽到的話不是“別想太多”,而是“你不孤單”。這是獻給失眠人的禮物,是每個曾無法入睡的人都應擁有的枕邊書。2020年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有3億人正在遭受失眠的困擾。失眠往往來得毫無征兆,讓人無從逃避。本書作者也深受其苦,嘗試過藥物、冥想、認知療法,但都以失敗告終。她以溫柔的筆觸寫下自己的感受:失眠不是病癥,而是一種狀態。如此良夜,宜打撈意識深處的玫瑰。·以天馬行空的想象串聯起古往今來的失眠法國作家讓-米尼克·鮑比,俄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查爾斯·西米,《追憶似水年華》主人公馬賽爾的白日夢,《奧德修紀》中佩內洛普那件織不完的壽衣……作者從失眠出發,任思緒天馬行空地遨游。失眠的人或如孤島,但在歷史的星河中,在文化藝術的海洋里,你并不孤單。
(英)瑪麗娜·本杰明 ·外國隨筆 ·5萬字
《望春風》出版后,引發的對鄉村文明衰落或城市化興起的困惑與憂慮,余波猶在。2018年至2020年,格非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小說敘事研究”課上,將這些問題帶入現代小說史的脈絡中思考,從19世紀中期以來的小說家里精選出三個案例,討論一百多年來社會、歷史和文化觀念的變革,由此形成這卷生動的文學講稿——《文明的邊界》。本書聚焦奧地利作家羅伯特?穆齊爾、日本作家志賀直哉與美國作家麥爾維爾。從《沒有個性的人》、《暗夜行路》至《白鯨》,格非帶讀者穿梭于文學的森林,去拜訪這三位不安的現代隱士。對現代文明進程的強烈質疑和反思,是19世紀以來所有偉大小說的共同特征。這卷文學講稿,以傳統自然過渡到現代文明的居間者之視角,發出叩問:究竟什么是現代文明的邊界?它到底要將我們帶向何方?
格非 ·文學評論 ·14.4萬字
卡林加人生活在菲律賓北部。20世紀70年代,布魯斯夫婦來到卡林加人的一個部落,和他們一起生活,把圣經新約翻譯成當地語言。他們還總結當地語言的語法規律,為他們編制拼音表。布魯斯夫婦在菲律賓生活、工作了16年,他們的孩子也在那里長大,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菲律賓政府十分欣賞他們所做的努力,對他們發起的掃盲運動給予很高評價。
葛雷登 ·紀實文學 ·10.1萬字
如果說宮崎駿和高畑勛各自撐起了吉卜力的半邊天,那么能熟悉這片天空全貌的,一定非二人共同的摯友兼制片人——鈴木敏夫莫屬。作為吉卜力獨立后的首任社長及現任董事長制片人,鈴木敏夫擔任了《千與千尋》《歲月的童話》《紅豬》《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等絕大部分吉卜力作品的制片工作,并親自撰寫文案、引領宣發,承載了無數吉卜力的幕后回憶。在本書中,他以年份為軌跡,講述了吉卜力30年間總計22部劇場動畫的幕后回憶,從《風之谷》到《紅海龜》,你不僅能了解它們如何誕生,更能知道它們如何經過宣傳發行來到你的面前。
(日)鈴木敏夫口述 柳橋閑整理 ·紀實文學 ·9.4萬字
本書由馮內古特的學生蘇珊娜·麥康奈爾撰寫,收錄大量馮內古特在寫作領域的言談和文字,揭秘他成為作家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對寫作和人生的看法:馮內古特引導我們去痛恨戰爭,去同情我們的角色,去尊重他人,去質疑僵化的結構,去深切關心,去力求體面,去開懷大笑,去說有用的謊。
(美)庫爾特·馮內古特等 ·名家作品 ·16.9萬字
本書收錄孫甘露上世紀90年代至今與多位友人的三十多次對話,時間跨越三十余年,對象既有毛尖等學者,也有小白、王朔等作家,此外還有徐靜蕾等電影人,談話的主題既涉及上海、小說、寫作等與作者相關的內容,也涉及當時流行的電影、文學風尚的變化等時代元素。三十多次對話反映對話雙方不同時期所關心的問題,與滄海桑田的社會變化互為見證。本書是茅獎作家的閱讀史、觀影史、寫作史、心靈史,一部記錄文學黃金時代的“口述史”。
孫甘露 ·文學評論 ·17.3萬字
傳記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類,但在今天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廣受大眾喜愛。從古典時代的榜樣傳記到如今公眾人物的傳記,傳記的形式、規則和寫作目的經歷了種種演變。本書對傳記這門藝術作了精彩的介紹,勾勒了不同類型傳記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影響傳記寫作的種種因素,探討了諸多關于傳記的爭議。傳記應該如何定義?傳記一定要真實嗎?傳記作者需要親自了解傳主嗎?在為不同的人作傳時,是否需要不同的策略、倫理和規則?傳記研究者埃爾米奧娜·李在書中提出多條我們想象中的傳記的規則,又逐一將其打破,引領我們走近傳記的真實和本質。
(英)埃爾米奧娜·李 ·文學理論 ·8.3萬字
本書收錄了《我住在這里的理由》十九位主人公的故事:在上海創業的九零后女生,想要在中國樂壇留名的樂隊鼓手,因為美景和愛情留在阿壩的攝影師,在西雙版納的叢林里探索的昆蟲學家,江城武漢里“奇怪”的咖喱爺爺,在河南的田間地頭推廣循環農業的農學家……他們或因為夢想、或因為事業、或因為親情愛情留在了中國,找到了綻放自己生命的舞臺。那么,你住在這里的理由是什么,你與你的這座城市又有怎樣的故事?
和之夢 ·紀實文學 ·15.9萬字
《煙云·阿根廷螞蟻》收錄了卡爾維諾兩部重要的中篇小說《煙云》和《阿根廷螞蟻》,這樣做是因為它們在結構和道德意義上彼此呼應,《煙云》以社會學隨筆或隱秘日記的筆調,呈現了現代工業社會中人們所面對的世界圖像和表意符號就是煙,那滲透著工業城市的化學廢棄物的煙霧無所不在,不可捉摸卻以明確無誤的可怕力量壓迫著人類。而在《阿根廷螞蟻》中,小小的猖狂螞蟻毀滅了人們所有的夢想,讓生活變成痛苦的沼澤,使得現代社會面臨的災難得到具象的體現。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6.2萬字
《如果我的頭腦正常》是一本關于失去、尋找以及恐懼的現代奇談。作者用離奇的日常包裹非日常,細膩地展現了喪子的悲痛,失去朋友的傷感以及人對死亡的恐懼,還借助真切的情感探討了日本大地震過后生者的精神創傷,鼓勵喪子的父母往前走。
(日)山白朝子 ·外國隨筆 ·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