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此書特色有五:一,書中所介紹的篇什均為美國自建國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可讀性較強,其中不少且屬于第一次譯出;二,譯文特重視各原作者風格的傳達與再現;三,譯筆堪稱審慎精練,雋美考究;四,注釋亦頗認真負責,剴切詳明;五,書前導言與各篇篇首的風格解析對美國散文發展的源流、趨向與各家風格的特點等均有較扼要的說明,從中不難窺見該國散文自成長至全盛的一個總的發展軌跡與概貌。本書為北岳文藝出版社所刊印的《英國散文精選》(1996)的重印本。
高健 ·外國隨筆 ·31.9萬字
《宋代湖湘詩人群體與地域文化形象研究》從詩人群體與地域文學的角度展開論述。對于詩人群的研究,重點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這種關系下進行的詩歌創作,將詩人置于具體的時空當中,考察其與周圍的人及環境產生的聯系,而非孤立地靜態地描述詩人個體與作品。著作從地域文學的角度立論,探討宋代湖湘文學的獨有特色,上編通過隱士、僧人、學者、遷客等不同身份類型的詩人群體對湖湘的書寫來展示宋人筆下的湖湘,下編從“瀟湘八景”、“瀟湘意象”、“瀟湘石刻”三個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層面來考察宋詩中的湖湘地域文化形象。此外,著作對地方石刻文獻的特別關注。本著通過對湘中多地石刻群的實地考察與文本整理,獲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包括許多尚未披露于世的珍貴文獻。著作在具體的研究當中,選取宋刻最多的浯溪、朝陽巖、澹巖為重點研究對象,逐一進行探討。作者并非將石刻當作冷冰冰的文物,而是透過石刻去發掘刻石之人的經歷與故事,呈現出一個傳承千年的文明序列。
彭敏 ·文學理論 ·21.8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1931年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后被廣泛傳誦。“百草園”作為魯迅回憶空間的專有名詞,具有不可移動的經典地位。本書將“百草園”由現代中國人童年的精神“樂園”,還原為一個包含了家族史、閱讀史、文學史等多重意蘊的歷史空間。“百草園”的誕生是周氏兄弟詩文對話的產物,二人圍繞“園”展開的系列寫作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百草園”也由紹興周家新臺門的后園,升華為一個具有追索五四新文學起點意義的文學空間。
丁文 ·文學理論 ·20.7萬字
本書共采訪就職于棒約翰餐廳的16個智障人士家庭。每個家庭的口述史包括訪談和觀察兩部分。訪談一般為2-5篇,分別是對家長、同事、智障人士本人的訪談。觀察是對智障人士某天的工作情況的觀察記錄,以表格的形式體現。訪談問題多集中于智障人士的病因、入學、就業、婚戀等成長問題。書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世界上很無私的父母之愛,16個家庭中絕大多數選擇了只要一個孩子,她們要給予智障孩子完整的父母之愛。這些家庭的家境大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對于孩子的對生命負責的決心和勇于承擔責任的態度,她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盡已之很大努力讓這些孩子可以積極的融入社會,不與社會脫節,并掌握一技之長,在工作崗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廖梅主編 ·紀實文學 ·37.5萬字
本書為國學家、《易》學家陳湛銓教授對《周易》之研究論著,包括《周易乾坤文言講疏》、《周易六子講疏》、《周易系辭傳講疏》、《周易余卦講疏》四大部分。作者述《易》,博采各家之說,貴遠而不賤近,跨越千秋,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又多用箴言史事以證經傳之言,義例貼切,誠為《易》注之北極,學者之南針。
陳湛銓 ·文學理論 ·20.3萬字
本書主要以“共同體想象”為主線來研究200年來的加拿大詩歌創作,包括詩歌史中的幾個主要時期:拓荒時期、聯邦時期、20世紀上半期與“建國”百周時期,整體突出加拿大英語詩歌的民族想象從“共同體”到“多元共同體”的演變。主體部分包括《通往“共同體”:歷史政治與民族建構》、《經歷風雪:自然主題與地域詩學》、《彰顯“后現代”:國際主義與形式手法》與《走向“多元體”:多元文化與族裔改寫》四大篇章,分別從歷史想象、空間建構、形式手法與族裔身份四個方面來分析加拿大詩歌,以最有成就和代表性的詩人及作品作為重點對象,研究加拿大英語詩歌的民族性建構過程,探析其不同于英美的殖民地心理及北國的地域特征。
張雯 ·文學理論 ·20.5萬字
“鄴下風流”與“竹林風度”,既體現在建安七子與竹林七賢的人生履歷上,又體現在他們的文學書寫之中。人們對建安時期“五言騰踴”的原因多有探尋,對正始詩賦的特點也多有探索。本書即是對這兩個文學群體的歷史描述,并追問建安、正始文學興盛的原因和動力以及由此產生的歷史新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胡大雷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經,以中華各民族、地域為緯,分為中國神話、民間傳說、少數民族神話與傳說三篇,還選取了近百幅表現故事情節的精美圖片,在講述每個動人故事的同時,也力圖為讀者展現一個栩栩如生的完整的中國神話人物譜系。
明月生 ·民間文學 ·41.4萬字
晉宋以后,自然山水逐漸成為中國詩歌中的一種獨立主題和重要元素。與《詩經》《楚辭》等早期作品中山水僅作為詩人表達情志的手段不同,謝靈運、鮑照等詩人開始持續正面描寫山水。隨著時代的推移與文化的積累,中國詩人對于自然山水的審美感受和表達也不斷豐富,形成一株綺麗多彩的中國古典文學山水美感話語之樹。關于自然風景的許多話語和觀念都率先在詩中出現,而后方衍至繪畫,成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獨特表達。
蕭馳 ·古詩詞 ·30.9萬字
本書從早期、大革命前后、左聯時期、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四個階段,系統梳理了茅盾的生活與創作情況。歸納了茅盾的社會思想和文藝思想,對茅盾的代表作《蝕》《從牯嶺到東京》《子夜》等,都作了精要入微的評析。附錄部分還細致整理了茅盾的著譯年表和筆名(別名)箋注。在寫作過程中,孫先生還邀請茅盾和沈霜審閱書稿,完善了一些細節,最大限度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本書豐富了國內文學界對單個文學家的實證性研究成果,打開了研究茅盾生命體驗與文學創作的視窗,為后世茅盾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孫中田 ·文學理論 ·20.3萬字
《古文觀止》是自清代以來很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由清人吳楚材、吳調侯于康熙年間編選。選取了從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經典、歷史散文,也有傳記、書信、論辯,乃至游記、寓言小說。全面地反映了從周至明數千年的文體變遷,所選之文多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小型規模的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
吳楚材 ·古代隨筆 ·40.2萬字
本書是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杰出國學大師張岱年唯一一部國學普及代表作,也是第一次系統地面世。它以向歷史借鑒智慧為出發點,以人為本,從探尋人類生活基本問題出發,解讀中國國學的優良傳統及核心價值。它在中國人五千年的歷程中爬梳剔抉,把國學的精華復活在當代人的面前,蘊含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浸透著一代國學大師的睿智灼見,是中國經典國學智慧與當今精神生活所需的融會貫通。中國文化強調人在天地萬物中的中心地位,它以人開篇,進而講解了文、智、儒、道等內容。讓現代人既能找到作為中國人的根脈,又能看到中國文化及個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異同,也架起了國學傳統與現實生活的橋梁,使國學傳統煥發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張岱年 ·文學理論 ·25.9萬字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共包括九個部分,主題涉及故鄉情愁、河山風景、親情懷念、記錄友誼等。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感受,以及與父母之間的點滴生活,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與感恩,用優美清麗的語言描寫了河山風景,傳達出了積極向上的力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無論實現與否,當萬里漂泊,終歸心于家園;志存高遠,仍戀親情故人;一生拼搏奮斗,只愿不悔當初。
郝秀琴 ·現當代隨筆 ·22.1萬字
本書分為兩輯,分別為德國浪漫派文學研究和德國表現主義文學研究,是兩位德語文學研究專家近半個世紀研究成果。其中,對德國古典主義與德國浪漫主義的評價問題,對席勒、歌德的系統研究,對德國表現主義思潮的評價和論爭,都是具有理論開拓意義的問題,推動了德語文學的深入研究。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是“史詩戲劇”的代表人物,作為“陌生化”理論的提出者,布萊希特因其戲劇作品和戲劇理論的巨大影響力,以及與中國文化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中國學界研究史詩戲劇的熱點。而在這眾多的研究中,張黎教授當為布萊希特研究的權威。德國浪漫派作家包括席勒、歌德等,以及浪漫主義思潮則為陳恕林先生多年研究成果,兩部分內容合一,為德語文學研究中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學術成果。本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學者文庫”。
張黎 陳恕林 ·文學理論 ·24.1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是第十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9篇,涉及東北邊疆研究、邊疆理論研究、西南邊疆研究、海疆問題研究、綜述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文集 ·26.9萬字
本書是作者寫于二十幾歲時的一篇紀念作品,為的紀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馬克河上的兩周游。后來哥哥去世,他寫下這部作品作為紀念。但是,全書縮寫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從旅游說開去,文字涉及的是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的靈魂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得以凈化。這本書是《瓦爾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現在自然界的游歷中、環境對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思考和明辨。
(美)梭羅 ·外國隨筆 ·21萬字
《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比較研究了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的相同或相似之處及不同之處,頗為客觀、平實、全面而又精準地揭示了莫言長篇小說對中外文學的繼承與超越以及莫言長篇小說的獨特價值,不失為一部莫言研究及讀者鬩讀和理解莫言長篇小說的參考書。
廖四平 ·文學理論 ·32.7萬字
讀書是人類智慧生活的重要內容。有筆記的讀書即有思想的讀書,是激勵增進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曾康霖讀書筆記》,作者曾康霖教授從教以來,數十年中,涵泳書海,不懈思考,閱讀馬恩經典著作,學習外國名著、權威文件、專業文件,認知理論,評價學說,解讀社會經濟、金融、法律、歷史、文化等信息,以其有思想的讀書,拓展視角,啟迪后學,交流思想,耕耘業。
繆明楊 ·現當代隨筆 ·40.9萬字
本書所選篇目以普及性為要,唐詩以清蘅塘退士選編的《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宋詞和元曲的選擇則是在廣泛借鑒其他版本的基礎上,對各個時期各種題材的作品博采眾長。
琢言 ·古詩詞 ·35.7萬字
承續楚風流韻和丁玲、周立波文脈,“文壇岳家軍”及所謂“文學德軍”集體走進新的世紀,經過近20年來的淘洗、沖刷、冶煉和轉型,洞庭湖區域再次涌現出一大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詩人,形成湖區特有的文學氣象,而研究和推介洞庭湖區域文學創作,亦成為本土文學研究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全書共分4篇9章53節。第一篇“現象論”集中論述“桃花源詩群”和“武陵小小說現象”。第二篇“作家論”重點研究昌耀和少鴻兩位作家。第三篇“作品論”主要涉及小說、詩歌、散文及影視劇本等各體文學代表作,如《愛歷元年》《水族》《幻變》《田二要田記》《映山紅遍》《辛亥元勛》等。第四篇“影響論”立足新世紀創作事實,重新審視丁玲和周立波風格特質,探索先賢驕人的創作成就和寶貴的創作精神對后起的作家和地域文學創作所具的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多維度、多層次挖掘、展示洞庭湖畔這兩位著名作家的創作特色和精神特質對包括地域文學創作在內的當下文學書寫的重要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夏子科 張文剛等 ·文學理論 ·2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