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民族”是近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核心范疇,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所持守的民族的立場、標準和觀念,構成了它區別于經典、俄蘇和西方等其他不同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重要特質。本書梳理、總結了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民族觀的形成、演變過程及其具體內涵,提出在全球化新歷史條件下應拓展和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開放的民族觀。
胡俊飛 ·文學理論 ·27.4萬字
《哈若蕙作品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打造的原創文學藝術叢書中的一種。書稿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文壇行步、文論序跋、隨筆人生、藝海拾音,收錄了作者創作的傳播范圍較廣、反響較好的一些代表作,有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等,這些作品有作者做教師時的感悟、當編輯時的心語、參加文學活動時的思索,以及對朗誦藝術的體會,反映了時代的風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及家鄉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對家人、同事、朋友的關愛,對文學和藝術的摯愛。書稿的語言極富生命力和美感,處處洋溢著細膩和靈透之氣。
哈若蕙 ·文集 ·20.6萬字
2019年,三聯的記者奔赴各地采訪,有時是跟著卡車司機,行走在作為中國經濟血管的道路網絡上,實地感受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的生活,有時是走進東莞的外貿工廠中,跟著沿海的制造業者和商人出海,來到印度班加羅爾、埃塞俄比亞和越南,三聯的記者探尋著一個由億萬普通人所構筑的有血有肉的中國。國際上,英國脫歐終于在三年后的今天塵埃落定,而盤踞中東多年的伊斯蘭國也走向覆滅,三聯記者深入戰后的敘利亞,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新技術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拍打著我們自以為堅固的生活。2019年我們似乎已跨入數字貨幣和5G所描繪的美好世界,而技術帶來的問題也愈發凸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學理論 ·30.7萬字
本書所收論文涉及韓愈詩文創作與理論再評價、韓愈思想與韓愈文化研究、韓愈詩文版本校勘與流傳、韓愈的接受史與海外“韓學”研究、韓愈文化的現代價值及其與地域文化及地方旅游資源的開發研究等諸多方面,匯聚了包括張清華、閻琦、曾楚楠等“韓學”研究專家和胡阿祥、郝潤華、楊國安、劉寧等“韓學”中堅以及丁恩全、丁俊麗、杜學林等“韓學”新銳在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說,無論是從研究視野的開拓、研究方法的運用,還是從文獻資料的發掘、文本解讀的創新來看,這些論文都足以代表當前“韓學”研究的成績與方向,顯示了“韓學”研究的深厚基礎與勃勃生機。本書的出版,必將進一步推動“韓學”研究的持續深入,引領“韓學”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王德保主編 ·文學理論 ·31.3萬字
《天下文人》論述了天下文人的品格、精神、節操、瀟灑、災厄、克星、狂狷、浪漫、氣結、宿命等,鞭辟入里,犀利辛辣。
李國文 ·現當代隨筆 ·24.1萬字
本書描寫車夫丁二和與賣唱女王月容的情感糾葛,情節曲折,扣人心弦;挖掘人性,深刻透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刻劃,尤為細膩。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夜深沉”原是戲曲《霸王別姬》中“虞姬舞劍”的一段曲牌名,張恨水匠心獨運地將這二胡琴曲貫穿小說始終,成為牽系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紐帶與情節發展的線索。不僅小說的多數場景都是發生在深沉的夜晚,而且小說的基調就是黑沉沉的清冷悲涼,“夜深沉”象征著丁二和與王月容命運的悲慘,揭示著社會的冷酷黑暗。就小說的構思巧妙、結構完整和人物塑造的豐滿而言,本書比之《啼笑因緣》是更勝一籌的。
張恨水 ·名家作品 ·30.2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種。本文集收入的絕大部分論文寫于2004年至2010年之間,大體分為兩輯,第一輯論文主要針對新世紀文學理論中出現的各種新的問題與爭論,浮躁與顛覆,作出應有的回應;有鑒于當今人文科學中實用工具主義與功利主義的橫行,就人文科學方法論問題、人文科學性質的核心問題行了初步探索與闡述。第二輯論文主要側重于反思,過去六十年間,文學理論經歷了曲折而巨大的變化,在復蘇與建設中取得了重大成績而有所創新,但在反思與評價方面則歧見紛呈。本輯論文本著歷史主義的原則,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追尋各個時期出現的問題,進行理論清理與闡述,給以大體合理的定位與總結,以利文學理論的繼往開來、創新與發展。
錢中文 ·文學理論 ·27.4萬字
該書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中國文學理論轉型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學科反思這一學案為研究中心,梳理了文學理論學科反思的發生發展過程,對其所涉及的文學理論研究對象、思維方式、價值立場、身份認同、知識構型和未來走向等——系列問題進行了較為深人的討論。作者認為,當代文學理論學科反思以文學理論自身為研究對象,此乃文學理論學科走向自覺的表征,有助于彰顯文學理論知識生產的歷史感。其所建構的反思性文學理論知識形態甚至代表了文學理論的一種發展方向。只是無論如何,我們不可遺忘對“好文學理論”的追問。這一“追問”恐怕既是文學理論學科反思將要持續下去的一個理由,又是“作為學科的文學理論”題中應有之義。
肖明華 ·文學理論 ·25.6萬字
本書精選十六位作家的十六部(篇)中國現代文學具有經典性和意義的作品,將其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文學之社會人生,第二單元:文學之世態風物,第三單元:文學之愛情家庭,第四單元:文學之哲學心理。全書對這些經典文本進行了獨特的鑒賞式的分析,引導讀者重新理解和閱讀文學作品。每位作家附有生平簡介以及原文或者原文選段,以便于讀者閱讀。
周海波主編 ·文學評論 ·23.6萬字
本書引入“文化生態”、“詩歌品格”等學術話語,發掘宋詩所蘊含的“宋賢精神”、“宋詩范式”、宋詩“氣象”及其發展歷程,探討宋詩特質及其發展流變的生成條件、關節點及生成機制。本書所得研究結論為:宋詩題材、主題、表現方式、詩歌境界等“詩歌品格”及其發展、變化歷程,都與兩宋時期政治文化制度、政治事件、地域文化、詩歌文化功能、士人文道觀念、理學文化思潮等“文化生態”諸部類緊密相關。本書亦對兩宋文化生態與宋詩品格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行了探討,確認兩者發生關聯的基本途徑和作用機制主要在于:社會實踐主體和詩歌創作主體的同一性身份、詩歌創作主體的詩歌功能認知和詩歌實踐、兼具社會實踐與詩歌創作身份的實踐主體以審美的方式實現文化生態與詩歌品格的會通。本書以“散點透視”構建研究體系,以關注“焦點問題”來提煉研究問題,力求創新研究構型,深入探討“宋詩品格與宋型文化”這一重大學術課題。
王培友 ·文學評論 ·31.9萬字
這是第一部以紀實文學體寫作的中國百年疫苗史,展示了中國疫苗從無到有、從落后到進入世界第一方陣的宏偉畫卷,是一部中國疫苗志,每一個疫苗都是一個傳奇,都承載著疫苗科學家感天動地的事跡。
江永紅 ·紀實文學 ·40萬字
本書從明朝中國人通過耶穌會士初識加拿大講起,尋根溯源,給加華文學史輔以厚重的華僑史背景。本書論述了以溫哥華為中心的西中部、以多倫多為中心的東部、以蒙特利爾為中心的法語區——的華人華裔文學(包括漢語、英語、法語和雙語寫作)的發展。上述三個區域的華人華裔文學是加華文學發展最為成熟的地方,聚集著最為主要的華人華裔作家。加華文學的歷史演變和重要的作家、作品、社團,勾勒出加華文學的概貌,顯示出它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和世界性;再以“北美華裔女性”、“族裔成長小說”和“自我譯寫”諸方面為話題,不僅挖掘出加華文學多元風貌的歷史成因,而且深化了對一些主要加華文學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揭示出加華文學作品的內部聯系,以及與美國華人文學創作的異同。作者視野開闊而悠遠,思維縝密而周全,將縱向的歷史梳理、板塊狀的掃描和個案的點式深入三者有機地結合,進行跨語種跨國界的整合和比較,全面又不失穿透性地勾畫出了加拿大華人文學的面貌。
趙慶慶 ·文學理論 ·36.3萬字
《徐志摩詩全集》共分為五個部分:其中“志摩的詩”收錄了詩人早期發表的56篇詩作;“翡冷翠的一夜”收錄35篇;“猛虎集”收錄33篇;“云游”11篇;“集外集”部分,是編者從報刊、徐志摩日記等處輯錄的徐志摩未收入詩集的作品,共62篇。《徐志摩書信集》通過集錦徐志摩與四位民國傳奇女性的書信,窺探故事之外詩人真實的內心情感——對原配張幼儀的朋友之情;與舊愛林徽因相忘于江湖;對陸小曼的體貼入微,柔情蜜意;與知己凌叔華的君子之交。《徐志摩美文集》共收錄了26篇美文,分為三部分:“浪跡萍蹤”收錄了在外游歷時的見聞感想11篇;“天末涼風”記敘了與舊識、知己、師長、親人之間的情誼8篇;“煙火人間”集錦了對于生活、生命的感悟7篇。
徐志摩 ·文集 ·28.4萬字
《當前文化現象與文學熱點》的寫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在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及作家作品的過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為不能很好地展開對當下文學熱點問題的探討而感到苦惱;聽課的學生呢,他們也對只關注恒定的文學經典而不關注當前鮮活的文學現狀的教學感到不滿。這樣的教與學之間的共同訴求,就不期而然地激發了我編寫《當前文化現象與文學熱點》的強烈欲望。于是,我就開始動手編寫講義,并很快地增開了這門新課。如今,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期間,這門課程隨著高校整體課程體系翻來覆去的不斷調整,也經歷了從選修課、研究生學位課,到通識課等多次的調整,并在內容和體例上有不少變化;但有一點始終沒有變化也不大主張變化,那就是強調關心現實,參與當下,努力拓寬原有課程體系的內涵和外延,使之充分地凸顯現當代文學的獨特優勢和個性魅力。
吳秀明 ·現當代隨筆 ·20.1萬字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人社團,復社在中國學術與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該書通過多視角的分析與闡述,詳細探討了復社的結社過程、文學主張、創作特色、在明末清初文壇的地位影響以及它與其他文學流派之間的關系。
曾肖 ·文學理論 ·29.7萬字
《簡·奧斯汀的英格蘭》展現了簡·奧斯汀時代的真實英國社會風貌。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農業與工業的飛速變化令人不安,人們不斷遭受革命與侵略帶來的恐懼:這與簡·奧斯汀創造的寧靜舒適的虛構世界截然不同。從包辦婚姻和售賣妻子到礦井和煙囪里濫用童工的現象,這部迷人的社會史揭示了兩個世紀前的英國人是如何工作、娛樂和為了生存斗爭的。對于任何想要探索簡·奧斯汀的天才之作以及她小說的背景知識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書。如果提及歷史上一個十分久遠的年代,諸如羅馬或者中世紀,人們可能會覺得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但是簡·奧斯汀所生活的喬治王時代,同樣與21世紀的英格蘭風貌迥異。如今我們司空見慣、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對于兩百年前的先人來說,可能就如癡人說夢一般。本書的作者是英國頗有聲譽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們以簡·奧斯汀的創作為時間坐標,搜羅了牧師、家庭女教師、外國訪客、商人等不同人群的信件、日記、旅游日志,查閱大量犯罪記錄、新聞報紙、文獻資料,以人生發展為寫作順序,還原了十八、十九世紀英格蘭人在婚禮、生育、成長、外出、娛樂、治病、死亡等方面的真實狀況,讓讀者們體會到兩百年前一個平凡的英格蘭人可能遇到的具體生活。每一個人都在塑造與改變歷史的進程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歷史是一個個具體的人生構筑而成的。沒有了生活細節,也就沒有了歷史。如果你想真正看懂簡·奧斯汀、司格特、喬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薩克雷、哈代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這是一本必備的生活背景參考書。
(英)羅伊·阿德金斯 萊斯利·阿德金斯 ·外國隨筆 ·26.7萬字
本書的編選意在提倡“名著”的閱讀,這是因為在我們看來,每一個民族、第一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匯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經過歷史的篩選,就成了民族和人類的“經典”。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不只是文學,還有其他人文科學學科、社會科學學科、自然科學學科)的名著、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在這個意義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徑就是“讀名著、經典”。
錢理群 ·文學評論 ·37.3萬字
本書以一個貴族獵手馳騁鄉間的行獵之旅為線索,描繪了美麗的俄國景色和鄉間習俗,刻畫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婦、城鎮醫生、貴族知識分子、農奴、農家孩子等各階層人民的形象,文筆細膩,富有詩意,是一部色彩斑斕、動人心魄的交響詩,被譽為俄國文學史上“一部點燃火種的書”。作者: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屠格涅夫 ·外國隨筆 ·24.5萬字
本書精選了馮中一晚年學術成熟時期的若干代表作,以及他生前未曾結集的散佚文稿,匯編成這本《馮中一文選》。文選分為三輯,“詩苑耕耘”輯有新詩研究類著述40篇,“學林雨露”輯有寫作教學類著述40篇,“文壇拾零”輯有其他題材類著述10篇。均按撰稿時序分類匯編,呈現出馮中一在詩歌和寫作學研究領域的成就,展示其堪稱教書育人楷模的學者風采。本書旨在再現20世紀末的新詩繁榮和文教昌盛,彰顯老一輩學人的自我超越和敬業奉獻精神,弘揚改革開放的價值理念和學術傳統。
呂周聚選編 ·文集 ·24.6萬字
本套書收錄了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布羅茨基用英語寫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幫助下由俄語譯為英語的全部詩篇,囊括了詩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本次出版這套書的第一卷的上冊,主要內容為《佩爾修斯之盾——約瑟夫·布羅茨基的文學傳記》及詩集《在曠野扎營》中的大部分詩歌。布羅茨基的文學傳記,是洛謝夫結合自己與布羅茨基的交往和對他的研究所做,對布羅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學創作、思想變化都介紹得非常詳盡,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在曠野扎營》是布羅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內容均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錄了七十首短詩和敘事詩《伊撒和亞伯拉罕》。對于布羅茨基來說,這些作品在其詩歌的道路上則標志著其風格的形成和確立:結構手法、詞語的形象體系(象征性詞匯)、獨創性的詩律。
(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外國詩歌 ·23.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