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解密了群經之首——《易經》中的傳統養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經》煥發出了新的光彩。本書從內外調理、內病外治入手,講述了《易經》中所蘊含的常見病調理、臟腑健康、節氣養生、飲食養生等生活各方面養生的法則和技巧,告訴讀者健康長壽的秘密,告訴女人養顏美容的訣竅,告訴讀者求醫就要找老中醫的求醫之道。
曾子孟 ·中醫養生 ·14.6萬字
本書在系統介紹經絡穴位按摩的一般理論、操作手法、注意事項的基礎上,對40余種常見病癥的按摩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男性、女性、中老年人、小兒都可以在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按摩方法,并且每一操作步驟都配有真人按摩手法、穴位圖片,便于讀者掌握。本書圖文并茂、語言通俗易懂、穴位標示準確、手法簡單有效,適合大眾讀者參考使用。
國醫養生堂組織編寫 ·中醫養生 ·8.3萬字
腳步穴位是最有效的天然大藥,是連接腳和人體上半身的橋梁,也是我們健康養生不可忽視的重要部位。在人的雙腿上,匯聚了三陰交和頭部反射區、腎臟反射區、肝膽反射區等。腿部的保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牢記的方法、技巧。在人體中,腿和腳屬于下肢的組成部分,它們匯聚了很多重要的穴位。王淼編著的《養好腿和腳,腿好人不老》共分為八章,從腳腿穴位分布、體內各大臟器的反射區在腿腳上的分布及如何通過腿和腳的按摩來治療疾病等方面,全面、系統地閘述了腿腳按摩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和一些簡單實用的操作方法,為讀者朋友們提供了重要的健康養生的范例。
王淼編著 ·中醫養生 ·10.8萬字
《本草綱目》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本書精挑細選了《本草綱目》中的養生和治病藥方,用一對一圖解的形式介紹了養生方的煎藥方法、服藥方法、功效和主治,可謂是全方位地圖解了藥方,讓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中醫養生 ·6.4萬字
《黃帝內經》有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艾灸作為流傳千年的中醫外治法,為何會經久不衰,為人們所喜愛?這不僅僅是因為艾灸顯著的治療效果,更是因為其簡單的操作方法可以使百姓自學自用,在家就可以自行祛除病痛,甚至有許多連醫生都感到頭痛的疑難雜癥都可以“灸”到病除,故中醫另一著作《肘后救卒方》有云:“家有此方(艾灸),可不用醫,凡人覽之,可了其用。”將本書帶回家,就如同家中有位老中醫,不再為求醫看病難而犯愁了。!
洪杰 ·中醫養生 ·16.8萬字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無論是80后、90后還是00后,生理或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健康問題,生理方面如皮膚干黃、身材肥胖、失眠、胃腸功能紊亂、脫發、近視、肌肉酸痛等,心理方面如抑郁、焦慮、情緒失控等,甚至猝死也呈年輕化趨勢,這些問題不但影響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更危及他們的生命安全。那么,如何解決年輕人的健康問題呢?中里巴人經過數十年研究,汲取《黃帝內經》《道德經》等古籍中的養生智慧,著成本書,從內到外、從頭到腳詳細地分析了年輕人會遇到的健康問題,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套拿來即用的健康養生方法。希望年輕人通過閱讀本書,培養健康養生的意識,掌握讓自己變得健康的方法,消除身體病痛,構筑健康心理。
中里巴人 ·中醫養生 ·7.7萬字
工作之余,勞累之后,享受一下按摩給自己帶來的樂趣;為自己愛的人做一次親昵的按摩,讓他在你的關愛下感受浪漫與溫馨。回家看看時,不只是洗洗筷子、涮涮碗,親自為爸爸、媽媽來做做按摩……想要享受這種輕松、健康,你就不能沒有這本書!本書帶領你真正走進讀圖時代,和抽象枯燥的大段文字說再見,300幅同步圖解,左邊按摩方法,右邊按摩圖解,而且還配有按摩指示箭頭,看圖就能直接操作。本書更是首次完美組合最有效的手、耳、足、脊柱按摩四部位,一本書可當四本書用!“一穴”起效,讓你輕輕松松、簡簡單單將健康握于指尖。
吳中朝 ·中醫養生 ·5.4萬字
《養命之方》是一本給當代普通人的養命、救命常備書。是《醫學衷中參西錄》實操版。《救命之方》書中所述的經方和驗方,全部來源于《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和歷代中醫大家的臨床實踐,代代傳承、救濟天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瑰寶。古方今用,不僅能從根上防治那些突發的、經久難愈的心腦血管病、咳喘、鼻炎、痛風等疾病,還能有效地調治皮膚病、痔瘡等難言之隱。
羅大倫 ·中醫養生 ·14萬字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是南懷瑾先生應邀講解《黃帝內經》的現場輯錄,結合生命科學、道家養生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重點闡釋了《內經》的精神及中醫學的基本觀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實例加以實證,微言大義,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順應四時、平衡人體陰陽、提高免疫力……這些看似艱深的哲學和中醫原理,通過先生生動有趣的講解,成為了人人都能觸摸踐行的日常生活。
南懷瑾 ·中醫養生 ·9.8萬字
本書分為五章節,第一章主要闡述了什么是養生?為什么養生?以及養生養什么?第二章主要帶大家認識一下神秘的經絡腧穴,包括經絡的循行、命名、與臟腑的聯系以及作用等等;第三章介紹了常用的經絡養生方法,包括適宜白領居家劋作的各種艾灸方法,以及灸材的選購、拔罐、刮痧、按摩等等;第四章和第五章則具體詳盡地介紹一些白領常見亞健康狀態的調養方法,以及針對九大不同體質的經絡養生方法。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系周身、調節機體的一種組織,通過腧穴來溝通臟腑內外,通過針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經絡腧穴,是一種簡便、有效的養生方法。希望讀者能在正確的養生理念和養生方法的指導下,調養身心,收獲健康。
吳煥淦主編 ·中醫養生 ·8.9萬字
本書講述168種常見祛病食療方,辯證治療常見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等疾病及預防,且做法最為簡單的偏方,彩版編排,附有制作說明圖片,更為簡潔。書中所用偏方的材料都是常見食材,更適合實際操作。
王廣堯 ·中醫養生 ·4.6萬字
本書從川貝母之“源、品、用”三方面對川貝母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其中,“源”內容包括歷史沿革、產地變遷、產業發展和藥用、食用、文化價值等;“品”介紹了種植、加工炮制、真偽鑒別、質量評價;“用”歸納總結藥理作用、制劑及其合理應用。
周娟主編 ·中醫養生 ·6萬字
張彩山編的《家用補益中藥速查全書》精選了《本草綱目》中最有代表性的中藥,并補充了現代營養學等實用知識,詳細介紹了適合一般家庭使用的補益中藥。本書檢索方便,設有速查部分,可查閱服用中藥時的禁忌,讓讀者在使用藥材時能更得心應手。本書適合愛好中醫古籍,關注健康養生的讀者閱讀。
張彩山 ·中醫養生 ·7.9萬字
針對想吃又不敢吃、不會吃的糖尿病患者,書中分門別類地介紹了糖尿病防治知識及食物交換份法,幫助糖友合理安排餐次、選擇最佳食物和最佳的烹調方式、輕松應對特殊的就餐狀態。飲食+運動+中醫——三管齊下,攻克糖尿病。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中醫養生 ·4.6萬字
手診,是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方法之一,是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和探索中發現出來的一種識病醫術。雖傳承千年,卻并不高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快速學會手診療法,為自己和家人診病、治病。本書即匯集了所有日常病癥的手診手療方法,讓你最快速度準確地找到相關信息,分析手診技巧,打造健康身體。手診,是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方法之一,是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和探索中發現出來的一種識病醫術。雖傳承千年,卻并不高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快速學會手診療法,為自己和家人診病、治病。本書即匯集了所有日常病癥的手診手療方法,讓你最快速度準確地找到相關信息,分析手診技巧,造健康身體。
張中祺 ·中醫養生 ·10萬字
濃厚的中醫文化引領著時下的養生之道,橘杏春秋,大師輩出。這些大師往往年至高齡卻不顯老態,他們憑借著或家傳、或師承的珍方妙藥加上自身幾十余年的臨床經驗,總結了很多治病養生的絕技而樂享天年。本書通過顏老行醫多年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再現了顏老運動養生、飲食調養、起居調攝、情志調節的理念與方法,為讀者揭示了健康長壽的奧秘。
顏正華 ·中醫養生 ·7.8萬字
本書遵循“上醫治人”的中醫觀點,列出了18類62種經典中成藥,這些中成藥都是出自中醫典籍,由歷代名醫精心創制的經典藥方傳承演化而來,已經使用了成百上千年。《藥房里買得到的傳世名方》針對現代人經常罹患的疾病,如頭痛、感冒、上火、便秘、腹瀉、胃痛、肥胖、腎虛、失眠、痛經等,解析如何選擇合適的中成藥,來進行日常的自我治療與保健。同時為那些被我們用反、用窄、用歪了的中成藥正名,糾正日常生活中的用藥錯誤。讓那些被“埋沒”的古代國醫經典換上新裝,繼續為今人所用,發揮它們的神奇魅力。
佟彤 ·中醫養生 ·10.5萬字
《三國演義》中不僅描述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刻畫了一個個鮮明的歷史人物,其中還還描寫了大量的醫學活動。本書不僅摘錄精彩的原文,還詳細講解了原文中的中醫常識,養生方法和中藥知識,讓讀者在品讀原文的同時了解中醫。
胡獻國 ·中醫養生 ·15萬字
《壽康寶鑒》最早成書于清代,原名《不可錄》,編者不詳,匯編了關于戒淫節欲的格言警語以及正反兩方面的例證,集儒釋道三家思想之精華,教育人們認識戒淫節欲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民國釋印光將《不可錄》一書增訂,改編成《壽康寶鑒》最早在蘇州弘化社刊行流通,廣受社會歡迎。本書以釋印光民國版《壽康寶鑒》為基礎,對原文重新標點分段,進行了校訂和今譯,對難于理解的詞語與典故進行了注釋,重點是對原文的要義做了必要的解說,旨在傳承書中圣賢智慧之精華,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為讀者的健康長壽提供指南。本書不僅是一種有關大眾養生保健、健康長壽的經典讀本,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養成和家庭倫理教育都有特殊的價值。
釋印光編訂 曾琦云注解 ·中醫養生 ·11.3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中藥方劑基礎知識、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其他疾病。
黃斌主編 ·中醫養生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