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用于指導工業企業如何應用工業云平臺(以下簡稱為“上云”)。第一章主要介紹工業企業上云的必要性和未來趨勢,幫助讀者了解上云的商業價值;第二、三、四章主要講解云平臺的架構體系以及云應用的成熟度,幫助讀者了解云平臺的服務模式;第五、六章主要分析工業企業上云的應用場景和云平臺服務商案例,幫助讀者從實踐中學習相關知識。本書主要面向想要了解云平臺的讀者和工業企業,幫助企業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上獲得高質量發展,為企業帶來創新機遇。
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部門經濟 ·5.1萬字
這是國內第一本探討移動互聯時代社群經濟的著作。本書從什么是社群和社群經濟、社群經濟的商業價值、社群經濟下的企業商業邏輯、已有的社群成功案例、社群如何玩轉,以及未來社群對商業模式的改造等方面系統論述了社群經濟的產生、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
孔劍平主編 ·部門經濟 ·10.1萬字
一本書講述新經濟時代下產業地產的發展趨勢、問題以及解決思路。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會有一條正確的坡道。在中國城市化進程放緩、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因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帶來的空間載體的結構性需求變化,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度和資金,正在轉向產業地產。本書作者從深耕產業地產多年的資深從業者角度,主要圍繞產業地產的基本概念(包括產業地產與房地產的區別,產業地產商與政府、企業的關系,以及產業地產的盈利模式分析)、產業地產開發流程(包括產業規劃、產業資源招商、產業運營等)、產業投資的盈利模式以及實操案例以及產城融合的歷史沿革和落地方案等多個維度,力求以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講述關于產業地產的方方面面。
閻鏡予 ·部門經濟 ·8.5萬字
本書根據裝備制造業創新的內涵以及積累性和過程性兼具的二元特征,將技術創新水平解構為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效率,并進行了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研究。通過扎實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本書深度分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水平的現狀、發展趨勢、行業特征、地區特征和關鍵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創新水平的政策建議。
李曉琳 ·部門經濟 ·10.2萬字
本書的內容共有七章,分別從初心使命、理念引領、發展路徑、轉型升級、走向世界、管理創新、文化自信等方面,以河鋼集團為樣本,闡述了胸懷“讓中國因為鋼鐵更強大,讓世界因為鋼鐵更美好”的使命追求,在大起來、強起來到品牌亮起來的發展實踐中所蘊含的理念和智慧。特別是圍繞“當世界鋼鐵工業進入‘中國時代’,我們應該為世界鋼鐵留下什么”,作者認為,河鋼要樹立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打造經濟強國地位相符合的遠大志向,牢記“國之大者”的責任擔當,把握世界鋼鐵發展趨勢,在推動智能制造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實現材料創新上不斷貢獻“全球首發”,在引領綠色低碳發展上不斷展現更大作為,全力打造極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
于勇 ·部門經濟 ·8萬字
本書通過數據統計研究,針對我國都市圈發展的實踐經驗和存在問題,提出都市圈綜合發展質量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全書共分為十一章,從國內外都市圈概念定義與劃定標準開始,總結國內外區域協同治理的不同范式與經驗,闡述我國都市圈戰略的形成歷程與新導向,提出我國都市圈戰略的總體思路和工作建議,確定我國都市圈的劃定標準及識別范圍,依托國家新型城鎮化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分析我國都市圈的發展特征與問題、構建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提出都市圈分類引導的對策建議、判斷都市圈發展的未來趨勢。本書適合城鎮化建設領域的學者、專業人士及決策人員參考,也可供從業人員及相關領域學生閱讀。
盧慶強 王強 袁昕 尹稚 林澎 ·部門經濟 ·10.9萬字
本書以講座的形式,通過6章48堂課,讓讀者了解房產與選房的基本常識,掌握選房的基本方法與技術,認清房地產發展規律及趨勢,降低購房時間成本,管控購房風險,規避損失,從而買到高舒適度的宜居住房,提高生活品質,實現家庭房產保值與升值。本書以首次置業者、改善型置業者及對房產和人居有興趣的人群為主要讀者對象,為他們提供了詳細的實操性選房策略。
馮國亮編著 ·部門經濟 ·12萬字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共享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于緩解城市擁擠停車難、降低汽車尾氣排放、節約社會資源、促進居民綠色低碳出行具有重大意義。然,網點選址不精準造成的停車難、找車難等痛點大大抑制了居民消費欲望限制了產業發展。基于此,本書從利益相關者與準公共物品雙視角構建了“G—B—U”理論分析框架,進而系統分析并識別了城市共享新能源汽車選址的關鍵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市場需求預測—備選網點篩選—選址模型求解”的三階段選址決策方法,并以X最市為例進行了選址優化算例研究,為后續學者相關研究及城市共享交通的戰略規劃和綠色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黨建民 王曉珍 ·部門經濟 ·8萬字
本書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和電力體制改革框架,著眼于支撐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持續健康發展的電價補貼政策,針對電價政策調整問題、解決補貼資金保障不足的矛盾以及電力體制改革形勢下電價機制變革需求,進行全方位多維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新機制的理論方法研究和分析論述。在剖析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以及電價和補貼政策面臨的突出問題、總結國際可再生能源電價和補貼政策機制變化趨勢的基礎上,結合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提出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逐步參與市場化的電價和補貼機制改革方向,以及固定電價轉向定額補貼、招標機制、綠色證書等創新機制的思路和框架,分析實施可行性。在大量調研和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主要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關鍵成本影響因素,定量分析變化趨勢和電價需求趨勢,提出電價政策調整和創新機制的實施路徑。
時璟麗 ·部門經濟 ·10.7萬字
本書首先介紹了稀土產業貿易相關基礎理論,尤其重點闡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對于我國稀土產業出口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同時,從總體層面介紹了稀土資源的分布與特征以及稀土在傳統領域和新材料領域的應用。其次,在梳理近年來我國稀土產業政策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數據分析、圖形、表格等工具,從中國稀土產業生產、消費、貿易三個方面對其數量、產品結構、出口國別等進行統計性描述分析;并指出因為定價權的缺失,使得稀土產品出口價格長期低迷。第三,基于巴格瓦蒂(JagdishN.Bhagwati)貧困化增長的必要條件和貿易條件指數原理,從產業和企業兩個層面,對中國稀土產業出口貧困化增長進行驗證,繼而研究出口貧困化增長的現狀和成因。第四,以市場調研所獲取的資料和數據為基礎,結合相關文獻,構建中國稀土產業出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中國稀土產業出口競爭力進行評判。最后,從宏觀產業政策和微觀企業發展戰略兩個角度提出中國稀土產業出口轉型升級的戰略與政策建議。
牟小剛 ·部門經濟 ·10.7萬字
本書根據綠色診斷的理論方法和企業綠色診斷的實踐,對綠色診斷標準和法律法規體系、綠色診斷主要方法、綠色診斷程序、綠色診斷要點進行了總結性論述。本書以化工、鋼鐵、建材、機械制造行業企業實踐為例,通過綠色制造、節能、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提升,逐步實現企業自我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工業企業的綠色發展提供借鑒。
吳逸民 馬宇飛 楊光等編著 ·部門經濟 ·12.6萬字
本書將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出發,以西部地區新能源產業集群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目前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在理論層面上,以供給側要素為主,提出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總體研究框架;應用層面,對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運行模式進行設計,構建一套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提出順利運行的保障機制。
龐敏 ·部門經濟 ·10.8萬字
《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17》系統分析了2016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并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了對比分析,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進行了準確定位。同時,對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措施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梳理,總結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并對未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做出了展望。本選題資料準確,數據權威、形式簡潔,有助于讀者全面、系統、直觀地了解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適合所有關心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人事閱讀。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部門經濟 ·10.7萬字
十年前,農學博士石嫣來到美國農場當起了實習生。半年的務農生活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回國后的石嫣先后參與了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和分享收獲農場的創建,成為一名“新農人”。十年來,石嫣和一群有志于改變中國農業現狀的青年一道,在田間地頭和互聯網之間架構起一座橋梁,傳播和踐行生態農業。他們是新時代的“新農人”。本書呈現了石嫣在美國務農的經歷,以及她對于有機農業、有機食物、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人與土地的關系等問題的觀察和思考。
石嫣 ·部門經濟 ·10.9萬字
本書系統和完整地介紹了我國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的實施背景、建設要求、1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進展以及江蘇、廣東等地區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同時,本書介紹了美國、英國制造業創新載體建設進展、發展趨勢和經驗做法。希冀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更加了解國內外制造業創新的最新趨勢、動向以及我國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進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 ·部門經濟 ·10.6萬字
楊家山村地處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鄂、渝三省(市)交匯處,屬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本書通過入戶調查的方式,對楊家山村精準扶貧的方式、路徑及具體做法,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扶貧開發工作存在的困難及問題、具體對策及成效等內容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基于調研情況,梳理了目前在楊家山村已采取的扶貧措施和存在的問題,總結少數民族特困山區精準扶貧開發的成功經驗和教訓,探討集中連片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未來改進與完善精準扶貧政策的方向。
陳冬紅 ·部門經濟 ·11.8萬字
本書基于江蘇省南部種稻大戶的調研,研究其農業技術采用行為,對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本書的創新性主要體現為:實證分析種稻大戶農業技術需求及采用行為的影響因素、對比研究傳統散戶與種稻大戶農業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因素。
朱萌 沈祥成 ·部門經濟 ·10萬字
近幾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率不斷下降,2011-2015年分別為:22.5%、6.2%、7.6%、3.4%、-7%,2016年1-10月為-1.9%。與此同時,貿易摩擦數量居高不下,中國已連續17年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如何走出外貿低迷,是當前對外貿易需面對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進而實現貿易結構改善是終極之路。“走出去”和“請進來”是促進技術進步,進而改善產業結構(及與之密切相關的貿易結構)、推動出口增長的重要途徑。這兩個途徑對于中國外貿的推動到底有多大?其作用機理和實現路徑是什么?這是本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書研究的主題是對外直接投資(“走出去”)和國際技術擴散(“請進來”)對于產業結構優化和外貿發展的作用。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以山東省為例研究對外直接投資拉動出口增長和貿易結構改善的機制和實效,下篇以制造業為例探討國際技術擴散促進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機理和路徑。
劉強 ·部門經濟 ·12.4萬字
賦予農民土地權利與定位村集體職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清楚定位村集體職能是農地有序流轉的基礎。本書把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的職能分為管理者職能、交易者職能和參與者職能,重點對參與者職能的作用方式和效應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村集體的參與者職能符合農地流轉降低交易費用的要求,有利于農地家庭財產功能和生產要素功能的發揮,但對部分農戶的福利有負面影響,需要村集體和相關部門決策者予以重視。
江淑斌 ·部門經濟 ·11.8萬字
本研究綜合運用區域經濟理論、網絡組織理論、產業集群理論、風險決策理論、統計調查與分析和預警管理理論,對產業集群網絡結構風險進行跨學科研究。從集群網絡結構屬性出發,辨析產業集群網絡結構與風險的相互關系,分析產業集群網絡結構風險的成因機理與演化規律,研究產業集群網絡結構風險的預警管理機制,構建產業集群網絡結構風險的預警管理方法,設計產業集群網絡結構風險的預警指標。然后,在考查和分析浙江省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選擇兩個典型產業集群——寧波塑機和余杭家紡進行深入訪談和問卷調查,取得一手數據資料,對產業集群的網絡結構風險進行評價和Logistic回歸分析,運用ANP方法確立預警指標及其權重,作為理論研究成果的實際運用和統計檢驗。
王衛東 ·部門經濟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