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哈爾姆斯創作巔峰時期的作品匯編,前30篇均來自他最有名的短篇小說集《意外》,第31篇是廣為流傳的中篇作品《老太婆》,其余四篇則選自他手稿中的情色小短篇。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了解、認識哈爾姆斯最好的起點,它短小精悍、幽默詼諧,充滿了夢境一樣的碎片。有日式漫畫中的夸張與無稽,也有暴力與笑料。從題目《意外》就可以看出,整本書就是一個個生活中不經意間發生的故事,主人公們或墜落、或碰撞、或對視、或猝死。
(俄)丹尼爾哈爾姆斯 ·作品集 ·3.3萬字
本書收錄了吉川英治的6則短篇歷史題材小說,《醬油佛》、《下頭橋的由來》、《俠盜治郎吉》、《大谷刑部》、《腳》和《鬼》。本書像是一幅壯觀的浮世繪畫卷,故事場景生動,人物刻畫鮮明,情節更是跌宕起伏,讀者可領略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更可體會武士們的快意恩仇,享受酣暢淋漓的文化體驗。尤其故事結尾戛然而止,讀者更能張開想象的翅膀,恣意書寫自己專屬的續篇。
(日)吉川英治 ·作品集 ·7.9萬字
本書收錄了14個契訶夫的中短篇小說代表作,反映了小人物的悲慘生活,揭示了小人物為求生計而苦苦掙扎的無奈,以及戰戰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態和面貌,揭露了專制制度對社會的壓制及其保守和虛弱,展現了專制制度下陰森可怕的俄國社會現狀。全書采取英漢對照的形式,對于英語和文學愛好者有一定益處。
(俄羅斯)契訶夫 ·作品集 ·24.6萬字
本書收錄了海明威的十六篇短篇佳作。雪山上的豹子,河邊的垂釣人,咖啡廳中的老者……十一個貌似淡薄的故事蘊含了人世間言不盡的滄桑。海明威獨特的“冰山”式文風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得到了高度的呈現。
(美)歐內斯特·海明威 ·作品集 ·8.8萬字
《伊勢物語》由豐子愷譯,作者不詳,全書內容包括《竹取物語》和《伊勢物語》。《竹取物語》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語文學作品,同《伊勢物語》一起被稱為平安朝物語文學的先驅。《竹取物語》又稱《輝夜姬物語》,“竹取”即伐竹之意。故事寫一位伐竹翁在竹心撿到一小女孩,起名“細竹輝夜姬”。輝夜姬經三月長成亭亭玉立美少女,五名貴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應嫁給能尋得她喜愛的寶物的人,結果求婚者均遭失敗。皇帝想憑借權勢強娶,也遭拒絕。最后,輝夜姬在這群茫然失措的凡夫俗子面前突然升天。《伊勢物語》與《竹取物語》差不多同期問世,它是日本第一部“歌物語”。《伊勢物語》以平城天皇皇孫在原業平的和歌為主,加上一些口耳相傳的和歌,同時鋪陳這些和歌的背景或原委。全篇由一百二十五話與二百零六首和歌構成,話與話之間無聯系,每話獨立成篇,隱約可見在原業平一生的經歷。
(日)佚名 ·作品集 ·4.3萬字
老舍經典中篇小說合集,以清新自然的筆墨描寫出了當時社會深刻黑暗的現實。
老舍 ·作品集 ·7.1萬字
本書精選愛倫·坡最富盛名的《瓶中手稿》《麗姬婭》《鄂榭府崩潰記》《毛格街血案》《橢圓形畫像》《瑪麗·羅熱疑案》等短篇小說,集中展示了愛倫·坡懸疑、驚悚小說的成就,展現了愛倫·坡作為推理小說開創者、象征主義先驅的風采。
(美)愛倫·坡 ·作品集 ·17.9萬字
本書為愛爾蘭奇幻文學作家洛德·鄧薩尼的兩本中短篇小說集《夢者故事》與《魏樂蘭之劍及其他故事》的合集,分別是第五本和第三本重要作品,合計28則故事,于1910年和1908年首次出版。鄧薩尼勛爵的作品空靈縹緲,寓意深沉,糅合了各種古老的民間傳說、神話與奇幻的色彩,為20世紀奇幻小說的開山作品,被認為對后世作家如H.P.洛夫克拉夫特(《克魯蘇神話》作者)、托爾金(《指環王》作者)、娥蘇拉·勒瑰恩(《地海傳說》作者)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愛爾蘭)鄧薩尼勛爵 ·作品集 ·12.4萬字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在藝術和思想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巨著,從構思到完整出版耗時二十余年。憑借這部作品,羅曼·羅蘭榮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盛贊他的作品所具有的高尚理想,以及他在描繪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心和對真理的熱愛。《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績。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戰士啊,當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個時,你定會減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將永遠在絕望中再生了吧!
(法)羅曼·羅蘭 ·作品集 ·97.8萬字
故事不僅僅是兩個古老而迥異的帝國的碰撞,更是老舍寫出的《傲慢與偏見》,中與西、男人與女人、父與子、房客與房東……這種種的沖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幅“漫畫”通過跳進跳出的諷刺和荒誕,將一個過去的老舍帶到了今天,讓老故事講出當代人的迷茫和困境。
老舍 ·作品集 ·14.4萬字
“勞倫斯經典系列”由《兒子與情人》《戀愛中的女人》《騎馬出走的女人》《白孔雀》四本組成,由國內勞倫斯研究專家馮季慶、畢冰賓領銜翻譯,集結了國內優秀的老中青三代譯者,譯文古樸素雅,還原原作的優美語境,大量腳注呈現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英國文化底蘊。《騎馬出走的女人》精選了勞倫斯最為精彩15篇中短篇小說,篇篇精彩,且譯文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原本中風格和底蘊。勞倫斯《英格蘭,我的英格蘭》對英格蘭民族性格進行解剖,對民族國家命運深度思考;在《普魯士軍官》里描寫了軍官與士兵之間的緊張對峙,沉重且壓抑;在《騎馬出走的女人》里指望尋找一種原始宗教來替代墮落的歐洲文明;在《狐》里以一只狐貍作為象征,表現人物隱秘的潛在意識……
(英)D.H.勞倫斯 ·作品集 ·31.9萬字
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代表作品,經典必讀。狄德羅被譽為“啟蒙哲人的旗手”,其作品影響數百年思想潮流。狄德羅哲理性小說的巔峰,辯證法的杰作。《拉摩的侄兒》是“狄德羅作品集”第二卷,收錄《拉摩的侄兒》和《這不是故事》兩篇。《拉摩的侄兒》是一部長篇對話體哲理小說,創作于1761—1762年間,但在作者生前并未發表。1805年,歌德將其翻譯到德國,但直到1823年,根據狄德羅自己的手稿整理的《拉摩的侄兒》才首次在法國出版。《拉摩的侄兒》是一場對話,也是一場爭論。談話的一方“我”是代表普世價值的哲學家,另一方是音樂家拉摩的侄兒,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兩人在咖啡館遇到,攀談起來,你來我往,越爭越激烈,言語間充滿了嬉笑怒罵、嘲諷思辨,被恩格斯譽為“辯證法的杰作”。《這不是故事》是一則短篇,1773年發表在《文學通訊》上,講述了兩個愛情小故事。
(法)德尼·狄德羅 ·作品集 ·7.9萬字
茨威格是享譽世界的中短篇小說作家,尤其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見長,在中國讀者中也廣受歡迎。本書收入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故事》等最膾炙人口的作品。產品形態上擬針對“文藝青年”等讀者群,以個性化的裝幀設計贏得這一部分讀者。
(奧地利)斯·茨威格 ·作品集 ·21.5萬字
這部由我國當代著名作家畢飛宇親手編定、按創作時間排序的文集共一百余萬字,收錄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在內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本套文集中收錄中短篇,主要是短篇作品。這四卷本的畢飛宇文集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他“正本清源”的一帖靈藥。
畢飛宇 ·作品集 ·20.7萬字
浪漫與懸疑的空間里構筑起透徹的人性,日本當代文壇大師三島由紀夫少年至中年二十余年間的十三篇短篇秀作,篇幅小巧精悍,主旨迂回豐富,感受三島豐富且飽滿的表現形式。《天涯故事》是三島由紀夫的短篇小說。基于自己十一歲時與家人在房總半島鷺浦海岸度假時的往事,以第一人稱循著回憶描寫而出。因為拒絕父親要求的游泳練習,“我”在海角偶遇一對青年男女。他們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戲,“我”蒙住眼睛數數的時候,從海角那里傳來類似高貴的鳥叫聲。待“我”去尋找他們,已毫無蹤影。雖然年幼,但“我”也知道他們以殉情的方式了結了一生。此后,“我”因為沒有學會游泳被父親責罵,但卻感到不可思議的滿足,因為“我”記住了一個真實的不惜生命的事件。書中另外十二篇短篇小說,橫跨不同時期,主題各異。
(日)三島由紀夫 ·作品集 ·13.6萬字
《愛》是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她的"印度系列"中,處在中間位置的一個重要環節,一邊連接著《勞兒之劫》和《副領事》兩部小說,另一邊連接著《印度之歌》、《恒河女》等幾部電影。作為小說《勞兒之劫》的續篇,《愛》又被杜拉斯改編為電影《恒河女》。愛情和回憶之城薩塔拉,相遇的游客彼此相認,回憶中激起了詩意與愛的欲望。
瑪格麗特·杜拉斯 ·作品集 ·3.4萬字
《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幽靈》和《鎖閉的屋子》三部相互關聯的非典型性偵探小說構成。推理小說家奎因,冒充一位名為保羅·奧斯特的偵探,接受了跟蹤剛剛出獄的老斯蒂爾曼的委托,卻在無形中繼承了老人的遺志——發明一種與這個破碎的世界相應的全新語言;偵探布魯,受雇于懷特,監視住在馬路對面的作家布萊克,在日復一日的觀察中,逐漸把自己變成了布萊克的鏡像,并在無意中為布萊克寫下了最后的自傳;而“我”則意外繼承了童年好友范肖的遺稿,以及他的遺孀和兒子,范肖作品的熱銷使“我”名利雙收,但幸福生活的幻影很快就被一張來自“范肖”的紙條打破……作家與人物、真實與虛構、語言與實存,都在不斷地互相置換,堪稱解鎖奧斯特內核的終極密碼。
(美)保羅·奧斯特 ·作品集 ·19.6萬字
本書收錄了日本志怪小說文學泰斗田中貢太郎的16篇怪談小說。田中貢太郎是日本最高產、最具代表性、創作范圍最廣的怪談題材小說作者。他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影響,立志寫出蒲松齡《聊齋志異》那樣的作品。在他的筆下,鬼魅精怪無不栩栩如生,游走于妖異離奇的故事中折射世情。雖然是“無中生有”之物,卻有入情入理之趣。本書所選的故事,皆為田中貢太郎嘔心瀝血創作的精品之作,情節曲折、扣人心弦,鮮有說教,故事彰顯了日本志怪文學的審美風格,讀起來令人驚心動魄、欲罷不能。
(日)田中貢太郎 ·作品集 ·13.5萬字
《父母歲月》一書是對梁曉聲文學思想及創作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其文學創作的一次階段性總結。我們取其精華,以時間順序為軸,通過巧妙的串聯及編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見微知著的文學樣本,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梁曉聲作品的思想深度。這些看似獨立的故事,其實內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看成一個整體,即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的男女主人公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起誕生的,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故事里看到兩人相知相戀、結婚生子,然后攜手共度一生。兩人的一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弱小貧窮慢慢走向繁榮富強的過程。他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更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他們的故事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成長史,亦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成長史。
梁曉聲 ·作品集 ·44.3萬字
本書收錄志賀直哉自傳性中篇代表作“和解三部曲”——《大津順吉》《和解》《一個男人和他姐姐的死》,是描繪父子糾葛與和解的小說杰作,亦是志賀直哉的自我剖白之書。本書是日本近代文學的必讀之作,系中文簡體首次出版。
(日)志賀直哉 ·作品集 ·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